一种螺杆泵自动引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29288发布日期:2022-02-16 14:55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杆泵自动引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渗滤液处理的螺杆泵自动引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垃圾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渗滤液,渗滤液为高盐废水,对设备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在对渗滤液的处理过程中会使用到引水罐和螺杆泵,引水罐与螺杆泵的输入端及泵头均相连,使用时先向引水罐中加水至引水罐、泵头和泵体充满液体,避免螺杆泵空载、无法正常抽液,随后启动螺杆泵抽取渗滤液。引水罐上设溢流口,通过观察溢流口有液体溢出判断罐内已满,才可以启动螺杆泵;但是溢出的渗滤液接触罐体外壁后会造成腐蚀,减少设备使用寿命,并带来安全和环境问题。而且补水、启动螺杆泵一般为人工操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螺杆泵自动引水装置,避免溢流液与罐体外表面接触,并且实现补水、溢流、停水和启动螺杆泵抽液的一体化,减少人工工作量。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螺杆泵自动引水装置包括引水罐、螺杆泵和远程控制器,该引水罐上设有输入管、第一输出管、第二输出管、补水管和溢流管,所述第一输出管连接螺杆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出管连接螺杆泵的泵头;所述补水管设有电磁阀,所述溢流管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电磁阀和螺杆泵均与远程控制器作信号连接,所述电磁阀和螺杆泵根据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启停。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先通过远程控制器将补水管的电磁阀打开、加入自来水或回用水,当罐体、泵头与泵体内充满液体时,由于加设有溢流管,液体会进入溢流管,不直接溢出至罐体外壁造成腐蚀;随后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溢流管中的溢流液后发出信号,远程控制器使电磁阀关闭、停止补水,同时启动螺杆泵抽取渗滤液,实现自动化、减少人工工作量。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流管高于所述输入管并与输入管连通。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溢流管高于输入管,使溢流液通过重力作用自动流向输入管,实现渗滤液零外泄。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补水管和溢流管设置在引水罐顶部。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补水管和溢流管设置在引水罐顶部,可以将罐体容积利用率最大化。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液位传感器为非接触式。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液位传感器被渗滤液腐蚀。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溢流管靠近引水罐罐体处。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液体溢出后及时被检测到。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阀为常闭式电磁阀。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补水工作不需要一直持续,采用常闭式电磁阀,不通电时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通电时开启,减少电磁阀通电时间。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水罐分为内罐和外罐,该内罐和外罐之间中空,该内罐和外罐的底部之间通过呈环形间隔排列的若干支撑柱连接,该外罐底部的内表面为碗状曲面并在最低处设有警报器。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内罐和外罐,防止设备老化或意外泄露导致渗滤液流到罐外造成污染;若内罐泄露,则渗滤液汇聚到外罐底部的最低处不致外漏,同时触发警报,使得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罐和外罐的侧壁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设有若干隔断中空的衔接环,该衔接环整体与水平成一定夹角,该衔接环在最低处均设有警报器;所述外罐在外壁设有与警报器数量一致、高度一致的若干警报灯,该警报灯分别与同高度的警报器作电性连接。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罐和外罐之间在不同高度设置若干衔接环,且衔接环倾斜,使得从内罐侧壁泄露的液体汇聚至衔接环最低处,在衔接环最低处设置和外罐罐底一样的警报器,不同高度的警报器与外壁相应高度的警报灯一一对应连接,使得出现泄漏后可以通过警报灯大致判断内罐的泄漏位置并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2.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3.其中,1-引水罐,101-内罐,102外罐,103-支撑柱,104-警报器,105-衔接环,2-螺杆泵,3-输入管,4-第一输出管,5-第二输出管,6-补水管,601-电磁阀,7-溢流管,701-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3所示,这种螺杆泵自动引水装置包括引水罐1、螺杆泵2和远程控制器,该引水罐1上设有输入管3、第一输出管4、第二输出管5、补水管6和溢流管7,所述第一输出管4连接螺杆泵2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出管5连接螺杆泵2的泵头;所述补水管6设有电磁阀601,所述溢流管7设有液位传感器701,所述液位传感器701、电磁阀601和螺杆泵2均与远程控制器作信号连接,所述电磁阀601和螺杆泵2根据液位传感器701的信号进行启停。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先通过远程控制器将补水管6的电磁阀601打开、加入自来水或回用水,当罐体、泵头与泵体内充满液体时,由于加设有溢流管7,液体会进入溢流管7,不直接溢出至罐体外壁造成腐蚀;随后液位传感器701检测到溢流管7中的溢流液后发出信号,远程控制器使电磁阀601关闭、停止补水,同时启动螺杆泵2抽取渗滤液,实现自动化、减少人工工作量。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流管7高于所述输入管3并与输入管连通。
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溢流管7高于输入管3,使溢流液通过重力作用
自动流向输入管3,实现渗滤液零外泄。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补水管6和溢流管7设置在引水罐1顶部。
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补水管6和溢流管7设置在引水罐1顶部,可以将罐体容积利用率最大化。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液位传感器701为非接触式。
3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液位传感器701被渗滤液腐蚀。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液位传感器701设置在溢流管7靠近引水罐1罐体处。
3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液体溢出后及时被检测到。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阀601为常闭式电磁阀。
3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补水工作不需要一直持续,采用常闭式电磁阀,不通电时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通电时开启,减少电磁阀通电时间。
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水罐1分为内罐101和外罐102,该内罐和外罐之间中空,该内罐和外罐的底部之间通过呈环形间隔排列的若干支撑柱103连接,该外罐底部的内表面为碗状曲面并在最低处设有警报器104。
3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内罐101和外罐102,防止设备老化或意外泄露导致渗滤液流到罐外造成污染;若内罐101泄露,则渗滤液汇聚到外罐102底部的最低处不致外漏,同时触发警报,使得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3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罐101和外罐102的侧壁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设有若干隔断中空的衔接环105,该衔接环整体与水平成一定夹角,该衔接环在最低处均设有警报器104;所述外罐102在外壁设有与警报器数量一致、高度一致的若干警报灯,该警报灯分别与同高度的警报器作电性连接。
3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罐101和外罐102之间在不同高度设置若干衔接环105,且衔接环105倾斜,使得从内罐101侧壁泄露的液体汇聚至衔接环105最低处,在衔接环105最低处设置和外罐罐底一样的警报器104,不同高度的警报器与外壁相应高度的警报灯一一对应连接,使得出现泄漏后可以通过警报灯大致判断内罐的泄漏位置并进行处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