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倍力气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31496发布日期:2022-03-26 16:5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倍力气缸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倍力气缸。


背景技术:

2.气缸是一种常见的驱动设备,主要包括有单作用气缸、双作用气缸、膜片式气缸、冲击气缸及无杆气缸。
3.现有的倍力气缸,主要包括有缸筒、设置于缸筒端部的前端盖和后端盖,缸筒内设置有活塞及活塞杆,活塞将缸筒内腔分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前端盖开设有连通于有杆腔的第一气道,后端盖开设有连通于无杆腔的第二气道,第一气道和第二起到的入口均设置有接气嘴,接气嘴均向两侧伸出,使用时,气管连接于接气嘴上。但是在一些特殊的使用情况下,例如用于天窗气缸时,由于安装空间受限,其侧边不适于连接气管,否则易对天窗开闭造成阻碍,因此急需一种后端盖集中供气的气缸。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倍力气缸,采用后端盖集中供气的方式,具有适用性强、安装方便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倍力气缸,包括有缸筒、设于缸筒两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缸筒内还设有活塞杆组件,活塞杆组件将缸筒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前端盖开设有连通于第一腔室的第一气道,后端盖开设有连通于第二腔室的第二气道,前端盖上设置有接气嘴,接气嘴内开设有第一输气通道,第一输气通道连通于第一气道;后端盖上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上开设有第二输气通道和第三输气通道,第三输气通道连通于第二气道;接气嘴与安装块之间设置有通气管,第一输气通道和第二输气通道通过通气管相连通。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过程中,外部供气部件均连通于后端盖的第二输气通道和第三输气通道,通过第三输气通道经第二气道向第二腔室内输气,推动活塞杆组件运动,使得活塞杆组件伸出,当需要活塞杆组件复位时,通过第二输气通道依次经通气管和第一气道向第一腔室内输气,即可使得活塞杆组件反向运动实现复位。如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后端盖集中供气的方式,可适用于天窗等安装位置受限的情况,具有适用性强、安装方便的效果。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安装块的第二输气通道的通道口与接气嘴的第一输气通道的通道口位于同侧,且第二输气通道的通道口与第一输气通道的通道口相向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输气通道和第一输气通道的通道口设置于同侧且相向设置,具有安装方便的效果。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活塞杆组件设置为双杆,活塞杆组件包括有第一活塞杆组和第二活塞杆组,第一活塞杆组与第二活塞杆组同轴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双杆的方式,使得气缸具有较强的推力。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活塞杆组对应设置于第一腔室内,第二活塞杆组对应设置于第二腔室内;第一活塞杆组包括第一活塞杆和第一活塞,第二活塞杆组包括第二活塞杆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杆伸出缸筒,第二活塞杆与第一活塞固定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缸筒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缸筒、第二缸筒及套筒,套筒的端部分别对应连接于第一缸筒、第二缸筒,第二活塞杆与套筒密封配合,套筒的侧壁开设有连通于套筒内腔的平衡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活塞杆组和第二活塞杆组运动时,套筒内的气体可通过平衡孔进出,使得套筒内气压始终与外界保持平衡。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套筒内壁开设有环形嵌槽,环形嵌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与第二活塞杆外壁密封配合,使得套筒与第一活塞之间形成平衡腔。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套筒的两端设置有外螺纹,第一缸筒和第二缸筒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套筒与第一缸筒、第二缸筒螺纹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一缸筒和第二缸筒相连,一方面具有较高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安装也较方便。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采用在后端盖集中供气的方式,可适用于天窗等安装位置受限的情况,具有适用性强、安装方便的效果;
19.2.采用将第二输气通道和第一输气通道的通道口设置于同侧且相向设置,具有安装方便的效果;
20.3.采用在套筒的侧壁开设平衡孔的方式,使得套筒内气压始终与外界保持平衡。
附图说明
21.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
22.图2是实施例的俯视图。
23.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24.图4是图3中b区域的放大图。
25.图中:1、缸筒;11、第一缸筒;111、第一腔室;12、第二缸筒;121、第二腔室;13、套筒;131、环形嵌槽;132、平衡孔;2、前端盖;21、接气嘴;211、第一输气通道;3、后端盖;31、第二气道;4、活塞杆组件;41、第一活塞杆;42、第一活塞;43、第二活塞杆;44、第二活塞;5、安装块;51、第二输气通道;52、第三输气通道;6、通气管;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7.一种倍力气缸,如图1-3所示,包括有缸筒1、设于缸筒1两端的前端盖2和后端盖3,缸筒1内还设有活塞杆组件4,活塞杆组件4将缸筒1分隔为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21,前端盖2开设有连通于第一腔室111的第一气道(图中未示出),后端盖3开设有连通于第二腔室121的第二气道31。
28.如图3所示,前端盖2上设置有接气嘴21,接气嘴21内开设有第一输气通道211,第一输气通道211连通于第一气道;后端盖3上设置有安装块5,安装块5上开设有第二输气通
道51和第三输气通道52,第三输气通道52连通于第二气道31,安装块5的第二输气通道51的通道口与接气嘴21的第一输气通道211的通道口位于同侧,且第二输气通道51的通道口与第一输气通道211的通道口相向设置;接气嘴21与安装块5之间设置有通气管6,第一输气通道211和第二输气通道51通过通气管6相连通。将第二输气通道51和第一输气通道211的通道口设置于同侧且相向设置,具有安装方便的效果。
29.如图3和图4所示,活塞杆组件4设置为双杆,活塞杆组件4包括有第一活塞杆组和第二活塞杆组,第一活塞杆组与第二活塞杆组同轴设置,采用双杆的方式,使得气缸具有较强的推力。第一活塞杆组对应设置于第一腔室111内,第二活塞杆组对应设置于第二腔室121内;第一活塞杆组包括第一活塞杆41和第一活塞42,第二活塞杆组包括第二活塞杆43和第二活塞44,第一活塞杆41的前端伸出缸筒1,第二活塞杆43的前端与第一活塞42固定连接,第一活塞42和第二活塞44均与缸筒1内壁密封配合。
30.如图3和图4所示,缸筒1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缸筒11、第二缸筒12及套筒13,套筒13的端部分别对应连接于第一缸筒11、第二缸筒12,第二活塞杆43与套筒13密封配合,套筒13内壁开设有环形嵌槽131,环形嵌槽131内设置有密封圈7,密封圈7与第二活塞杆43外壁密封配合,使得套筒13与第一活塞42之间形成平衡腔,套筒13的侧壁开设有连通于平衡腔的平衡孔132。当第一活塞杆组和第二活塞杆组运动时,套筒13内的气体可通过平衡孔132进出,使得套筒13内气压始终与外界保持平衡。套筒13的两端设置有外螺纹,第一缸筒11和第二缸筒12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套筒13与第一缸筒11、第二缸筒12螺纹连接。套筒13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一缸筒11和第二缸筒12相连,一方面具有较高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安装也较方便。
31.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为:使用过程中,外部供气部件均连通于后端盖3的第二输气通道51和第三输气通道52,通过第三输气通道52经第二气道31向第二腔室121内输气,推动活塞杆组件4运动,使得活塞杆组件4伸出,当需要活塞杆组件4复位时,通过第二输气通道51依次经通气管6和第一气道向第一腔室111内输气,即可使得活塞杆组件4反向运动实现复位。如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后端盖3集中供气的方式,可适用于天窗等安装位置受限的情况,具有适用性强、安装方便的效果。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