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耐磨离心式渣浆泵前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75724发布日期:2022-03-09 10:37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耐磨离心式渣浆泵前护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渣浆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耐磨离心式渣浆泵前护板。


背景技术:

2.渣浆泵是指通过借助离心力(泵的叶轮的旋转)的作用使固、液混合介质能量增加的一种机械,将电能转换成介质的动能和势能的设备。主要适用于:矿山、电厂、疏浚、冶金、化工、建材及石油等行业领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缘并获得能量,以高速离开叶轮外缘进入蜗形泵壳。在蜗形泵壳中,液体由于流道的逐渐扩大而减速,又将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最后以较高的压力流入排出管道,送至需要场所。液体由叶轮中心流向外缘时,在叶轮中心形成了一定的真空,由于贮槽液面上方的压力大于泵入口处的压力,液体便被连续压入叶轮中。由于渣浆泵输送固液混合物,其中的颗粒物会对过流部件造成冲击,尤其是渣浆泵的前护板靠近叶轮一侧收到的冲击较大,因此造成渣浆泵前护板容易磨损。
3.中国专利cn110307175a公开了一种渣浆泵的前护板结构,包括本体、耐磨件以及金属骨架,本体上开设有吸入孔,耐磨件的中部开设有与吸入孔相配合的过液孔,位于吸入孔周缘的本体上开设有圆锥形的卡接槽,卡接槽的截面较大的一端位于卡接槽截面较小的一端与金属骨架之间,耐磨件的形状与卡接槽的形状相配合。该发明能延长前护板的使用寿命。但是该方案中的耐磨件与前护板为固定连接方式,高速旋转的固体颗粒和耐磨件存在相对运动,固体颗粒仍然会冲击耐磨件,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耐磨件仍然会被磨损,该方案并没有削弱固体颗粒的冲击作用。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耐磨离心式渣浆泵前护板,来增加前护板的耐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耐磨离心式渣浆泵前护板,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内护套可绕护板转动,渣浆泵输送物料在叶轮搅动下做旋转运动,旋转的物料带动内护套转动,减少了固体颗粒对内护套靠近叶轮一侧的冲击,提高了渣浆泵前护板整体的耐磨性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新型耐磨离心式渣浆泵前护板,包括护板,所述护板一侧转动连接有内护套,所述护板另一侧内部可拆卸连接有进口护套;
6.所述护板中心一侧开设有内护套安装孔,所述护板中心另一侧开设有进口护套安装孔,所述内护套安装孔和所述进口护套安装孔相互连通;
7.所述内护套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内护套安装孔内部,所述第二通孔外壁与所述内护套安装孔之间设有转动部和密封部,所述第二通孔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三轴套和第六轴套;
8.所述进口护套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进口护套安装孔内部;
9.所述内护套安装孔、所述进口护套安装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轴线重合。
10.优选的,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内护套安装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二通孔外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靠近所述内护套安装孔孔底,所述第二轴承远离所述内护套安装孔孔底。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靠近所述内护套安装孔孔底一侧设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承另一侧设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内护套安装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第一轴承外圈相接触,所述第三轴套位于所述第一轴承远离所述内护套安装孔孔底一侧,所述第三轴套一端面与所述第一轴承内圈相接触。
12.优选的,所述第二轴承靠近所述内护套安装孔孔底一侧设有第五轴套,所述第二轴承另一侧设有第四轴套,所述第五轴套与所述内护套安装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轴套与所述内护套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轴套与所述第二轴承外圈相接触,所述第四轴套与所述第二轴承内圈相接触,所述第六轴套位于所述第二轴承靠近所述内护套安装孔孔底一侧,所述第六轴套一端面与所述第二轴承内圈相接触。
13.优选的,所述密封部包括与内护套外侧壁固定连接的极靴,所述极靴外壁设有极齿,所述极齿磁性连接有磁流体,所述内护套安装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位于所述极靴两侧。
14.优选的,所述极靴位于所述第三轴套和所述第六轴套之间,所述极靴一端面与所述第三轴套远离所述内护套安装孔孔底一侧端面相接触,所述极靴另一端面与所述第六轴套靠近所述内护套安装孔孔底一侧端面相接触;所述内护套远离所述进口护套一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拨片,若干所述拨片的中心线相交于第二通孔的圆心。
15.优选的,所述进口护套安装孔内壁对称开设有键槽,所述护板与所述进口护套相接触端面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进口护套侧壁固定连接有键,所述键与所述键槽位置相对应,所述进口护套远离所述护板一侧端面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螺纹孔位置相对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螺纹孔通过螺钉连接。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传统渣浆泵前护板为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为增加前护板的耐磨性能开创性的将前护板设计为可拆卸的三部分结构,主体结构为护板,护板的两侧分别为内护套和进口护套,内护套与护板转动连接,进口护套与护板可拆卸连接。渣浆泵输送的物料多为固液混合物,其中的小颗粒在叶轮的搅动下在前护板表面摩擦、碰撞,这是造成渣浆泵前护板磨损的主要原因,在本实用新型中内护套在物料的冲击作用下绕护板转动,降低了固体小颗粒与内护套表面相对运动的速度,将固体小颗粒与内护套表面摩擦力所做的功一部分转化为内护套的动能,从而削弱了物料对内护套的冲击作用,提高了前护板整体的耐磨性能。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20.图3为内护套侧视图;
21.图4为内护套剖视图;
22.图5为护板侧视图;
23.图6为护板剖视图;
24.图7为进口护套侧视图;
25.图8为进口护套剖视图;
26.图9为内护套轴测图;
27.图10为护板轴测图;
28.图11为进口护套轴测图。
29.其中,1、护板;2、内护套;3、进口护套;4、第一轴套;5、第一轴承;6、第二轴套;7、第三轴套;8、第一磁极;9、极靴;10、第四轴套;11、第五轴套;12、第二磁极;13、第六轴套;14、第二轴承;15、极齿;103、键槽;104、螺纹孔;201、拨片;301、键;302、安装孔;105、进口护套安装孔;106、内护套安装孔;303、第一通孔;203、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2.参照图1-11,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耐磨离心式渣浆泵前护板,包括护板1,护板1一侧转动连接有内护套2,护板1另一侧内部可拆卸连接有进口护套3;
33.护板1中心一侧开设有内护套安装孔106,护板1中心另一侧开设有进口护套安装孔105,内护套安装孔106和进口护套安装孔105相互连通;
34.内护套2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203,第二通孔203位于内护套安装孔106内部,第二通孔203外壁与内护套安装孔106之间设有转动部和密封部,第二通孔203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三轴套7和第六轴套13;
35.进口护套3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303,第一通孔303位于进口护套安装孔105内部;
36.内护套安装孔106、进口护套安装孔105、第一通孔303和第二通孔203轴线重合。
37.传统渣浆泵前护板为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为增加前护板的耐磨性能开创性的将前护板设计为可拆卸的三部分结构,主体结构为护板1,护板1的两侧分别为内护套2和进口
护套3,内护套2与护板1转动连接,进口护套3与护板1可拆卸连接。渣浆泵输送的物料多为固液混合物,其中的小颗粒在叶轮的搅动下在前护板表面摩擦、碰撞,这是造成渣浆泵前护板磨损的主要原因,在本实用新型中内护套2在物料的冲击作用下绕护板1转动,降低了固体小颗粒与内护套2表面相对运动的速度,将固体小颗粒与内护套2表面摩擦力所做的功一部分转化为内护套2的动能,从而削弱了物料对内护套2的冲击作用,提高了前护板整体的耐磨性能。
38.进一步优化方案,转动部包括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14,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14与内护套安装孔106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14与第二通孔203外壁转动连接,第一轴承5靠近内护套安装孔106孔底,第二轴承14远离内护套安装孔106孔底。内护套2通过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14与护板1转动连接,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14位于第二通孔203外壁的两端,对于内护套2具有较强的支撑性能。
39.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轴承5靠近内护套安装孔106孔底一侧设有第一轴套4,第一轴承5另一侧设有第二轴套6,第一轴套4和第二轴套6与内护套安装孔106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轴套4和第二轴套6与第一轴承5外圈相接触,第三轴套7位于第一轴承5远离内护套安装孔106孔底一侧,第三轴套7一端面与第一轴承5内圈相接触。第一轴套4和第二轴套6将第一轴承5外圈挤压在中间,增加第一轴承5外圈与内护套安装孔106内壁的连接性能,使连接更加牢固,防止第一轴承5外圈与内护套安装孔106内壁产生相对滑动。
40.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轴承14靠近内护套安装孔106孔底一侧设有第五轴套11,第二轴承14另一侧设有第四轴套10,第五轴套11与内护套安装孔106内壁固定连接,第四轴套10与内护套2外侧壁固定连接,第五轴套11与第二轴承14外圈相接触,第四轴套10与第二轴承14内圈相接触,第六轴套13位于第二轴承14靠近内护套安装孔106孔底一侧,第六轴套13一端面与第二轴承14内圈相接触。第四轴套10用于挤压第二轴承14内圈,防止第二轴承14内圈与第二通孔203外壁产生相互滑动,第五轴套11用于挤压、定位第二轴承14外圈,防止第二轴承14外圈与内护套安装孔106内壁相互滑动。
41.进一步优化方案,密封部包括与内护套2外侧壁固定连接的极靴9,极靴9外壁设有极齿15,极齿15磁性连接有磁流体,内护套安装孔106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极8和第二磁极12,第一磁极8和第二磁极12位于极靴9两侧。
42.本实用新型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14之间采用磁流体密封技术,防止液体进入内护套安装孔106内壁和第二通孔203外壁之间的空隙,影响内护套2的转动,磁流体密封技术是在磁性流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磁流体注入磁场的间隙时,它可以充满整个间隙,形成一种“液体的o型密封圈”。圆环形永久磁铁,极靴9和转轴所构成的磁性回路,在磁铁产生的磁场作用下,把放置在轴与极靴9顶端缝隙间的磁流体加以集中,使其形成一个所谓的“o”形环,将缝隙通道堵死而达到密封的目的。在均匀稳定磁场的作用下,磁流体充满于设定的空间内,建立起多级“o型密封圈”,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每级密封圈一般可以承受大于0.15~0.2个大气压的压差。
43.进一步优化方案,极靴9位于第三轴套7和第六轴套13之间,极靴9一端面与第三轴套7远离内护套安装孔106孔底一侧端面相接触,极靴9另一端面与第六轴套13靠近内护套安装孔106孔底一侧端面相接触。第三轴套7和第六轴套13用于定位极靴9,防止极靴9在第二通孔203外壁滑动;内护套2远离进口护套3一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拨片201,若干拨片201
的中心线相交于第二通孔203的圆心。拨片201增加了渣浆泵内流体与内护套2的接触面积,并且增加了与流体冲击方向垂直的受力面积,提高内护套2的转动效果。
44.进一步优化方案,进口护套安装孔105内壁对称开设有键槽103,护板1与进口护套3相接触端面设有若干螺纹孔104;进口护套3侧壁固定连接有键301,键301与键槽103位置相对应,进口护套3远离护板1一侧端面开设有若干安装孔302,安装孔302与螺纹孔104位置相对应,安装孔302与螺纹孔104通过螺钉连接。键301与键槽103相配合,方便进口护套3插入进口护套安装孔105内,安装孔302与螺纹孔104通过螺钉连接方便进口护套3磨损后的更换。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6.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