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9971发布日期:2022-05-06 07:45阅读:75来源:国知局
变形风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方便、容易收纳且极富趣味性的风扇结构,尤指一种变形风扇。


背景技术:

2.夏日的天气热的又湿又黏,一出冷气房汗流浃背,真的让人完全不想离开冷气房。
3.因此有相关人员推出小型、方便携带的安全风扇,大致上能分为两种,一为叶片外置型、一为叶片内置型。
4.叶片外置型采用高质量柔软的风扇叶片,安全性极高,被扇叶打到也不会痛,但是风扇叶片裸露于外,容易因为外力的拉扯,而发生脱落的问题,维护上不是那么的容易。
5.叶片内置型虽然维护方便,但受到风扇叶片的限制,整体造型的选择有限,必须要配合风扇叶片来呈现,而且体积较大,收纳上不是那么得心应手。
6.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能解决前述问题的变形风扇,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欲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及收纳皆方便的变形风扇。
8.为解决上述问题及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为一种变形风扇,所述变形风扇,其有一造型本体;一枢设于所述造型本体内,一端具有一软性叶片的马达;一设于所述造型本体内,能让所述造型本体于掀开、关闭的两状态间转换,让所述马达转动于横向摆设、垂直摆设的两状态间转换,让所述软性叶片于转出、转入所述造型本体的两状态间转换的驱动机构;以及一设于所述造型本体内,与所述马达电连接,能控制所述马达运转与否的电源机构;所述造型本体,其是由一前壳体及一后壳体所组成,所述前壳体具有一前下半壳体及一底端侧固设于所述前下半壳体顶端的前上半壳体,所述后壳体具有一对应固接于所述前下半壳体后侧处的后下半壳体及一底端侧枢设于所述后下半壳体顶端的后上半壳体,所述后上半壳体枢接端处,设有一第一扭转弹簧,所述前上半壳体能相对应于所述后上半壳体并还与其配合、以被所述驱动机构所控制,而于掀开、关闭的两状态间转换;所述马达,其是为设置于所述前上半壳体与所述后上半壳体之间,所述马达左、右侧端枢接处,分别对应设有一左转轴及一右转轴,所述左转轴固定端处设有一齿轮部,所述右转轴自由端处设有一压块,固定端处设有一卡块;所述驱动机构,其具有一支架体、一隔板、一齿条、一l形驱动块、一滑块、一u型可动块、一按压钮及一作动板,所述支架体设于所述前上半壳体内,其右侧垂设有一导槽,而所述导槽底端凸设有一挡壁,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具有一对应于所述马达的凹陷部及一对应于所述齿条与所述l形驱动块的开槽部,所述齿条垂直对应于所述齿轮部而相啮合,并滑动设置于所述前上半壳体内,且底端往后侧方向凸设有一水平片体,所述水平片体前侧端处往底端方向凸设有一l形挡块,所述l形挡块底端设有第一弹簧,所述l形驱动块枢设于所述前上半壳
体内,顶端为能与所述l形挡块配合的第一端,底端为能与所述作动板配合的第二端,弯折处设有一定位枢轴,所述定位枢轴一侧套设有一第二扭转弹簧,所述滑块对应于所述导槽而滑动设置于其内,顶端抵顶所述u型可动块相应侧,自由侧设有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与所述卡块配合,左侧底端设有底端能抵顶所述挡壁的一第二弹簧,所述u型可动块封闭侧与所述支架体顶端枢接,面向所述后上半壳体,而开放侧左、右段自由端处,分别各设有一卡扣部,开放侧右段底端抵顶所述滑块,所述按压钮设于所述支架体与所述前上半壳体,底端前侧凸出于所述前上半壳体表面,底端后侧设有一第三弹簧,顶端延伸设有一片体部,所述片体部顶端能抵接所述u型可动块封闭侧,以使所述u型可动块能于所述按压钮被按压时,往底侧方向偏转,带动所述滑块,以于定位所述马达、释放所述马达两状态间转换,所述作动板设于所述后上半壳体底端处,对应于所述l形驱动块的一侧,凸设有一拨片,而所述拨片能拨动所述第二端、以配合带动所述齿条;所述电源机构,其设于所述前下半壳体与所述后下半壳体之间,具有一设于所述后下半壳体与所述隔板之间并与所述马达电连接的电路板、一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一端凸出于所述后下半壳体表面的总电开关、一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一端凸出于所述后下半壳体一侧表面的照明按钮、一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正对于所述后下半壳体底端能对外发光的发光单元、一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位所述后下半壳体一侧的充电埠、一设于所述前下半壳体与所述隔板之间并能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源及一设于所述前下半壳体与所述隔板之间并对应于所述压块的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马达、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能与所述压块对应配合。
9.更具体的是,所述电源机构,其还包括有一设于所述前下半壳体所述隔板之间底端,对应于所述电源的电源盖板;所述造型本体,其还具有一设于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位于左侧的一左可动臂及位于右侧的一右可动臂。
10.更具体的是,所述总电开关,其还具有一操作杆套及一操作头,所述操作杆套套设于所述总电开关上,而顶端凸出于所述后下半壳体表面,所述操作头设于所述操作杆套自由端处;所述照明按钮,其还套设有一按压头,所述按压头自由端凸出于所述后下半壳体一侧表面。
11.更具体的是,所述后上半壳体,其与所述后下半壳体枢接端处,还设有一第一枢轴及一设于所述第一枢轴一侧的轴定位块,所述第一枢轴能通过所述作动板与所述后上半壳体定位连接,并能供所述第一扭转弹簧一端定位,而所述第一扭转弹簧的另一端,还穿过所述作动板以定位;所述u 型可动块,其与所述支架体枢接处,还设有一第二枢轴。
12.更具体的是,所述后上半壳体,其内侧顶端对应于各个所述卡扣部处,还分别凸设有一卡扣条。
13.更具体的是,所述微动开关,其还包括有一块体、一第一导电片、一第二导电片、一间隔块体以及一辅助推块;所述块体,其一端插设于所述前上半壳体内,一端邻近于所述右转轴;所述第一导电片,其设于所述块体自由端,远离所述右转轴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片,其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片一侧,并邻近于所述右转轴;所述间隔块体,其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电片底端;所述辅助推块,其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电片自由端,并对应于所述压块。
14.更具体的是,所述电源,其还是由至少一个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并被所述电源盖板所定位的电池所组成。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所示:
16.第一点:通过造型本体、具有软性叶片的马达、驱动机构及电源机构的配合,组成本实用新型变形风扇,让马达和软性叶片能配合造型本体的变形,于转动后导出,或是转动后收纳,使用上非常的方便,有效的解决不易收纳、不易设计造型、不易维护等问题。
17.第二点:利用驱动机构及电源机构的配合,机械化的设计,可靠性高,让本实用新型变形风扇便于保养与维护,就算故障了,维修上也较为简单、容易,不用担心会有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发生。
18.第三点:利用总电开关、照明按钮、发光单元及充电端口,配合微动开关,让本实用新型变形风扇,除了能当便携风扇使用之外,还能用来当桌扇、当警急照明使用,更加多元化。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半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半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间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后半部分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26.图8本实用新型前半部分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间部分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实施示意图。
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软性叶片转出时的左侧动作原理实施示意图。
30.图12为本实用新型软性叶片转出时的右侧动作原理实施示意图。
31.图13为本实用新型软性叶片转入时的左侧动作原理实施示意图。
32.图14为本实用新型软性叶片转入时的右侧动作原理实施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
前壳体
ꢀꢀꢀꢀꢀꢀꢀꢀꢀꢀꢀꢀꢀꢀꢀꢀaꢀꢀꢀꢀꢀꢀꢀ
u型可动块
[0035]
11
ꢀꢀꢀꢀꢀꢀ
前下半壳体
ꢀꢀꢀꢀꢀꢀꢀꢀꢀꢀꢀꢀ
a1
ꢀꢀꢀꢀꢀꢀ
卡扣部
[0036]
12
ꢀꢀꢀꢀꢀꢀ
前上半壳体
ꢀꢀꢀꢀꢀꢀꢀꢀꢀꢀꢀꢀ
a2
ꢀꢀꢀꢀꢀꢀ
第二枢轴
[0037]2ꢀꢀꢀꢀꢀꢀꢀ
后壳体
ꢀꢀꢀꢀꢀꢀꢀꢀꢀꢀꢀꢀꢀꢀꢀꢀbꢀꢀꢀꢀꢀꢀꢀ
按压钮
[0038]
21
ꢀꢀꢀꢀꢀꢀ
后下半壳体
ꢀꢀꢀꢀꢀꢀꢀꢀꢀꢀꢀꢀ
b1
ꢀꢀꢀꢀꢀꢀ
第三弹簧
[0039]
22
ꢀꢀꢀꢀꢀꢀ
后上半壳体
ꢀꢀꢀꢀꢀꢀꢀꢀꢀꢀꢀꢀ
b2
ꢀꢀꢀꢀꢀꢀ
片体部
[0040]
221
ꢀꢀꢀꢀꢀ
卡扣条
ꢀꢀꢀꢀꢀꢀꢀꢀꢀꢀꢀꢀꢀꢀꢀꢀcꢀꢀꢀꢀꢀꢀꢀ
作动板
[0041]
23
ꢀꢀꢀꢀꢀꢀ
第一扭转弹簧
ꢀꢀꢀꢀꢀꢀꢀꢀꢀꢀ
c1
ꢀꢀꢀꢀꢀꢀ
拨片
[0042]
24
ꢀꢀꢀꢀꢀꢀ
第一枢轴
ꢀꢀꢀꢀꢀꢀꢀꢀꢀꢀꢀꢀꢀꢀdꢀꢀꢀꢀꢀꢀꢀ
电路板
[0043]
25
ꢀꢀꢀꢀꢀꢀ
轴定位块
ꢀꢀꢀꢀꢀꢀꢀꢀꢀꢀꢀꢀꢀꢀeꢀꢀꢀꢀꢀꢀꢀ
总电开关
[0044]3ꢀꢀꢀꢀꢀꢀꢀ
左转轴
ꢀꢀꢀꢀꢀꢀꢀꢀꢀꢀꢀꢀꢀꢀꢀꢀ
e1
ꢀꢀꢀꢀꢀꢀ
操作杆套
[0045]
31
ꢀꢀꢀꢀꢀꢀ
齿轮部
ꢀꢀꢀꢀꢀꢀꢀꢀꢀꢀꢀꢀꢀꢀꢀꢀ
e2
ꢀꢀꢀꢀꢀꢀ
操作头
[0046]4ꢀꢀꢀꢀꢀꢀꢀ
右转轴
ꢀꢀꢀꢀꢀꢀꢀꢀꢀꢀꢀꢀꢀꢀꢀꢀfꢀꢀꢀꢀꢀꢀꢀ
照明按钮
[0047]
41
ꢀꢀꢀꢀꢀꢀ
压块
ꢀꢀꢀꢀꢀꢀꢀꢀꢀꢀꢀꢀꢀꢀꢀꢀꢀꢀ
f1
ꢀꢀꢀꢀꢀꢀ
按压头
[0048]
42
ꢀꢀꢀꢀꢀꢀ
卡块
ꢀꢀꢀꢀꢀꢀꢀꢀꢀꢀꢀꢀꢀꢀꢀꢀꢀꢀgꢀꢀꢀꢀꢀꢀꢀ
发光单元
[0049]5ꢀꢀꢀꢀꢀꢀꢀ
支架体
ꢀꢀꢀꢀꢀꢀꢀꢀꢀꢀꢀꢀꢀꢀꢀꢀhꢀꢀꢀꢀꢀꢀꢀ
充电埠
[0050]
51
ꢀꢀꢀꢀꢀꢀ
导槽
ꢀꢀꢀꢀꢀꢀꢀꢀꢀꢀꢀꢀꢀꢀꢀꢀꢀꢀiꢀꢀꢀꢀꢀꢀꢀ
电源
[0051]
52
ꢀꢀꢀꢀꢀꢀ
挡壁
ꢀꢀꢀꢀꢀꢀꢀꢀꢀꢀꢀꢀꢀꢀꢀꢀꢀꢀjꢀꢀꢀꢀꢀꢀꢀ
微动开关
[0052]6ꢀꢀꢀꢀꢀꢀꢀ
隔板
ꢀꢀꢀꢀꢀꢀꢀꢀꢀꢀꢀꢀꢀꢀꢀꢀꢀꢀ
j1
ꢀꢀꢀꢀꢀꢀ
块体
[0053]
61
ꢀꢀꢀꢀꢀꢀ
凹陷部
ꢀꢀꢀꢀꢀꢀꢀꢀꢀꢀꢀꢀꢀꢀꢀꢀ
j2
ꢀꢀꢀꢀꢀꢀ
第一导电片
[0054]
62
ꢀꢀꢀꢀꢀꢀ
开槽部
ꢀꢀꢀꢀꢀꢀꢀꢀꢀꢀꢀꢀꢀꢀꢀꢀ
j3
ꢀꢀꢀꢀꢀꢀ
第二导电片
[0055]7ꢀꢀꢀꢀꢀꢀꢀ
齿条
ꢀꢀꢀꢀꢀꢀꢀꢀꢀꢀꢀꢀꢀꢀꢀꢀꢀ
j4
ꢀꢀꢀꢀꢀꢀ
间隔块体
[0056]
71
ꢀꢀꢀꢀꢀꢀ
水平片体
ꢀꢀꢀꢀꢀꢀꢀꢀꢀꢀꢀꢀꢀ
j5
ꢀꢀꢀꢀꢀꢀ
辅助推块
[0057]
72
ꢀꢀꢀꢀꢀꢀ
l形挡块
ꢀꢀꢀꢀꢀꢀꢀꢀꢀꢀꢀꢀꢀꢀkꢀꢀꢀꢀꢀꢀꢀ
电源盖板
[0058]
73
ꢀꢀꢀꢀꢀ
第一弹簧
ꢀꢀꢀꢀꢀꢀꢀꢀꢀꢀꢀꢀꢀꢀ
l
ꢀꢀꢀꢀꢀꢀꢀ
左可动臂
[0059]8ꢀꢀꢀꢀꢀꢀ
l形驱动块
ꢀꢀꢀꢀꢀꢀꢀꢀꢀꢀꢀꢀmꢀꢀꢀꢀꢀꢀꢀ
右可动臂
[0060]
81
ꢀꢀꢀꢀꢀꢀ
第一端
ꢀꢀꢀꢀꢀꢀꢀꢀꢀꢀꢀꢀꢀꢀꢀ
10
ꢀꢀꢀꢀꢀꢀ
造型本体
[0061]
82
ꢀꢀꢀꢀꢀꢀ
第二端
ꢀꢀꢀꢀꢀꢀꢀꢀꢀꢀꢀꢀꢀꢀꢀ
20
ꢀꢀꢀꢀꢀꢀ
软性叶片
[0062]
83
ꢀꢀꢀꢀꢀꢀ
定位枢轴
ꢀꢀꢀꢀꢀꢀꢀꢀꢀꢀꢀꢀꢀ
30
ꢀꢀꢀꢀꢀꢀ
马达
[0063]
84
ꢀꢀꢀꢀꢀꢀ
第二扭转弹簧
ꢀꢀꢀꢀꢀꢀꢀꢀ
40
ꢀꢀꢀꢀꢀꢀ
驱动机构
[0064]9ꢀꢀꢀꢀꢀꢀꢀ
滑块
ꢀꢀꢀꢀꢀꢀꢀꢀꢀꢀꢀꢀꢀꢀꢀꢀꢀ
50
ꢀꢀꢀꢀꢀꢀ
电源机构
[0065]
91
ꢀꢀꢀꢀꢀꢀ
限位部
ꢀꢀꢀꢀꢀꢀꢀꢀꢀꢀꢀꢀꢀꢀꢀ
100
ꢀꢀꢀꢀꢀ
变形风扇
[0066]
92
ꢀꢀꢀꢀꢀꢀ
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67]
如图1至图9所示,图中揭示出,为一种变形风扇,所述变形风扇100,其有一造型本体10;一枢设于所述造型本体10内,一端具有一软性叶片 20的马达30;一设于所述造型本体10内,能让所述造型本体10于掀开、关闭的两状态间转换,让所述马达30转动于横向摆设、垂直摆设的两状态间转换,让所述软性叶片20于转出、转入所述造型本体10的两状态间转换的驱动机构40;以及一设于所述造型本体10内,与所述马达30电连接,能控制所述马达30运转与否的电源机构50;所述造型本体10,其是由一前壳体1及一后壳体2所组成,所述前壳体1具有一前下半壳体11及一底端侧固设于所述前下半壳体11顶端的前上半壳体12,所述后壳体2具有一对应固接于所述前下半壳体11后侧处的后下半壳体21及一底端侧枢设于所述后下半壳体21顶端的后上半壳体22,所述后上半壳体22枢接端处,设有一第一扭转弹簧23,所述前上半壳体12能相对应于所述后上半壳体 22并还与其配合、以被所述驱动机构40所控制,而于掀开、关闭的两状态间转换;所述马达30,其设置于所述前上半壳体12与所述后上半壳体 22之间,所述马达30左、右侧端枢接处,分别对应设有一左转轴3及一右转轴4,所述左转轴3固定端处设有一齿轮部31,所述右转轴4自由端处设有一压块41,固定端处设有一卡块42;所述驱动机构40,其具有一支架体5、一隔板6、一齿条7、一l形驱动块8、一滑块9、一u型可动块a、一按压钮b及一作动板c,所述支架体5设于所述前上半壳体12内,其右侧垂设有一导槽51,而所述导槽51底端凸设有一挡壁52,所述隔板 6设于所述前壳体1与所述后壳体2之间,具有一对应于所述马达30的凹陷部61及一对应于所述齿条7与所述l形驱
动块8的开槽部62,所述齿条7垂直对应于所述齿轮部31而相啮合,并滑动设置于所述前上半壳体 12内,且底端往后侧方向凸设有一水平片体71,所述水平片体71前侧端处往底端方向凸设有一l形挡块72,所述l形挡块72底端设有第一弹簧 73,所述l形驱动块8枢设于所述前上半壳体12内,顶端为能与所述l 形挡块72配合的第一端81,底端能与所述作动板c配合的第二端82,弯折处设有一定位枢轴83,所述定位枢轴83一侧套设有一第二扭转弹簧84,所述滑块9对应于所述导槽51而滑动设置于其内,顶端抵顶所述u型可动块a相应侧,自由侧设有一限位部91,所述限位部91能与所述卡块42配合,左侧底端设有底端能抵顶所述挡壁52的一第二弹簧92,所述u型可动块a封闭侧与所述支架体5顶端枢接,面向所述后上半壳体22,而开放侧左、右段自由端处,分别各设有一卡扣部a1,开放侧右段底端抵顶所述滑块9,所述按压钮b设于所述支架体5与所述前上半壳体12,底端前侧凸出于所述前上半壳体12表面,底端后侧设有一第三弹簧b1,顶端延伸设有一片体部b2,所述片体部b2顶端能抵接所述u型可动块a封闭侧,以使所述u型可动块a能于所述按压钮b被按压时,往底侧方向偏转,带动所述滑块9,以于定位所述马达30、释放所述马达30两状态间转换,所述作动板c设于所述后上半壳体22底端处,对应于所述l形驱动块8的一侧,凸设有一拨片c1,而所述拨片c1能拨动所述第二端82、以配合带动所述齿条7;所述电源机构50,其设于所述前下半壳体11与所述后下半壳体21之间,具有一设于所述后下半壳体21与所述隔板6之间并与所述马达30电连接的电路板d、一设于所述电路板d上且一端凸出于所述后下半壳体21表面的总电开关e、一设于所述电路板d上且一端凸出于所述后下半壳体21一侧表面的照明按钮f、一设于所述电路板d上且正对于所述后下半壳体21底端能对外发光的发光单元g、一设于所述电路板d上且位所述后下半壳体21一侧的充电埠h、一设于所述前下半壳体11与所述隔板6之间并能与所述电路板d电连接的电源i及一设于所述前下半壳体11 与所述隔板6之间并对应于所述压块41的微动开关j,所述微动开关j与所述马达30、所述电路板d电连接,能与所述压块41对应配合。
[0068]
其中,通过造型本体10、具有一软性叶片20的马达30、驱动机构40 及电源机构50的配合应用,能以驱动机构40、让软性叶片20和马达30,做到转出造型本体10或是转入造型本体10的动作,不用担心会有软性叶片20不易维护或是本实用新型变形风扇100不易收纳的问题发生。
[0069]
其次,造型本体10的设计,因为能收纳软性叶片20和马达30,所以造型本体10造型上,能更加的千变万化,不用担心会被软性叶片20影响到造型,能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产业应用性佳。
[0070]
另外,机械化设计的驱动机构40,配合上电源机构50的应用,非一般的纯电子式设计,能让本实用新型变形风扇100便于保养与维护,就算故障了,维修上也较为简单、容易,况且相较于一般的便携风扇、安全风扇,整体的使用寿命较长,并更加安全。
[0071]
另一方面,隔板6的应用,能稳固定位内部的零件,最重要的是,方便生产于组装,有效的降低整体不良率;通过齿条7、l形驱动块8、滑块 9、u型可动块a、按压钮b及作动板c的配合,简单但稳定的定位、转出后的马达30,同时,提供一方便的释放装置,让消费者能快速的关闭及收纳马达30,方便应用;导槽51与挡壁52,让滑块9能顺利的滑动,不会因外力撞击而产生偏移,进而影响整体运作。
[0072]
还有,通过总电开关e,在微动开关j导通的状态下,能控制马达30 让软性叶片20
转动与否;通过照明按钮f能供控制发光单元g用;通过充电埠h,能连接外部电源,不由电源i供电;而通过电源i的应用,能应用干电池等等蓄电单元来供电,让本实用新型变形风扇100能自由变换。
[0073]
如图10、图11、图12所示,当按压钮b被按下后,片体部b2让u 型可动块a枢转,卡扣部a1往下偏移,后上半壳体22被解锁,让作动板 c往外枢转,拨片c1拨动第二端82,直到脱离第二端82,此时连带地第一端81会将l形挡块72下压,让齿条7带动齿轮部31,使马达30枢转,由水平转为垂直状态,当按压钮b不再施压,u型可动块a被滑块9顶回位,接着将后上半壳体22盖回,让卡扣部a1锁定后上半壳体22,使拨片 c1拨开第二端82,回到第二端82之后。
[0074]
当按压钮b被按下后的同一时间内,如图12所示,片体部b2让u型可动块a枢转,还会让u型可动块a,将滑块9下压,限位部91下移,而马达30枢转时,右转轴4的压块41、卡块42也会转动,当马达30枢转,由水平转为垂直状态后,压块41压到微动开关j,而按压钮b不再施压后,因为滑块9被第二弹簧9弹回,u型可动块a被滑块9顶回位,并且限位部91上移,能配合卡块42,定位马达30,完成软性叶片20转出。
[0075]
如图10、图13、图14所示,当按压钮b被按下后,片体部b2让u 型可动块a枢转,卡扣部a1往下偏移,后上半壳体22被解锁,让作动板 c往外枢转,拨片c1拨动第二端82,直到脱离第二端82,齿条7被第一弹簧73带动回弹,带动齿轮部31,使马达30枢转,由垂直转为水平状态,按压钮b不再施压,u型可动块a被滑块9顶回位,接着将后上半壳体22 盖回,让卡扣部a1锁定后上半壳体22,拨片c1拨开第二端82,回到第二端82之后。
[0076]
当按压钮b被按下后的同一时间内,如图14所示,片体部b2让u型可动块a枢转,还会让u型可动块a,将滑块9下压,限位部91下移,解锁马达30,马达30枢转,右转轴4的压块41、卡块42也会转动,当马达30枢转,由垂直转为水平状态后,压块41脱离微动开关j,卡块42能脱离限位部91,而按压钮b不再施压后,因为滑块9被第二弹簧9顶回位, u型可动块a被滑块9顶回位,并且限位部91上移,完成软性叶片20收纳。
[0077]
参阅图4及图7,所述电源机构50,其还包括有一设于所述前下半壳体11与所述隔板6之间底端,对应于所述电源i的电源盖板k;所述造型本体10,其还具有一设于所述前壳体1与所述后壳体2之间,位于左侧的一左可动臂l及位于右侧的一右可动臂m。
[0078]
其中,通过电源盖板k的配合应用,除了能稳定的定位电源i之外,还能方便消费者进行电源i的更换,方便其使用。
[0079]
其次,通过左可动臂l及右可动臂m的应用,能配合造型本体10,让造型不会过于单调,让本实用新型变形风扇100,还能当做公仔摆饰,摆个动作造型,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0080]
参阅图2、图3、图5、图8及图9,所述总电开关e,其还具有一操作杆套e1及一操作头e2,所述操作杆套e1套设于所述总电开关e上,而顶端凸出于所述后下半壳体21表面,所述操作头e2设于所述操作杆套e1 自由端处;所述照明按钮f,其还套设有一按压头f1,所述按压头f1自由端凸出于所述后下半壳体21一侧表面。
[0081]
其中,通过操作杆套e1及操作头e2的配合,让使用者能便于控制总电开关e,而按压头f1的设置,一样能便于用户按下照明按钮f,降低操作难度,同时还能配合造型本体10,让造型不会因为开关,而显得难看。
[0082]
参阅图3至图5及图7至图9,所述后上半壳体22,其与所述后下半壳体21枢接端处,
还设有一第一枢轴24及一设于所述第一枢轴24一侧的轴定位块25,所述第一枢轴24能通过所述作动板c与所述后上半壳体22 定位连接,并能供所述第一扭转弹簧23一端定位,而所述第一扭转弹簧 23的另一端,还穿过所述作动板c以定位;所述u型可动块a,其与所述支架体5枢接处,还设有一第二枢轴a2。
[0083]
其中,通过第一枢轴24与轴定位块25的配合,让后上半壳体22能有稳定的枢轴定位,能顺利地配合第一扭转弹簧23,顺利地枢转打开、关闭。
[0084]
其次,通过第二枢轴a2的应用,让u型可动块a能有稳定的枢轴定位,能在按压钮b被按下时,顺利地枢转作动,在按压钮b未被按下时,顺利地枢转回位。
[0085]
参阅图2、图3及图10,所述后上半壳体22,其内侧顶端对应于各个所述卡扣部a1处,还分别凸设有一卡扣条221。
[0086]
其中,通过卡扣条221与卡扣部a1的配合,以最简洁的机构,达成能顺畅地弹开,但是又能达到让后上半壳体22不会被手拉开,不容易因受到撞击而打开的目标。
[0087]
参阅图7,所述微动开关j,其还包括有一块体j1、一第一导电片j2、一第二导电片j3、一间隔块体j4以及一辅助推块j5;所述块体j1,其一端插设于所述前上半壳体12内,一端邻近于所述右转轴4;所述第一导电片j2,其设于所述块体j1自由端,远离所述右转轴4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片j3,其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片j2一侧、并邻近于所述右转轴4;所述间隔块体j4,其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电片j3底端;所述辅助推块j5,其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电片j3自由端,并对应于所述压块41。
[0088]
其中,通过块体j1、第一导电片j2、第二导电片j3、间隔块体j4及辅助推块j5的配合,提供一种作动更确实的微动开关j,让整体的故障率降低,所占空间降低,设置上更容易配合前上半壳体12,有利于应用。
[0089]
其次,当压块41压到辅助推块j5时,便会将第二导电片j3的自由端,往第一导电片j2对应端方向压,因为间隔块体j4的应用,只有第二导电片j3与第一导电片j2的顶端,会相接触,形成导通,而当压块41离开辅助推块j5时,第二导电片j3便会迅速离开第一导电片j2,形成断路,此种设计,成本低且不易故障,还容易维护。
[0090]
参阅图4、图5、图7及图9,所述电源i,其还是由至少一个与所述电路板d电性连接,并被所述电源盖板k所定位的电池所组成。
[0091]
其中,通过此种电池及电源盖板k的配合,除了能稳定的供电之外,更能方便消费者进行更换,方便其使用。
[0092]
以上,虽然已经以如上的实施例举例而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然而本实用新型并非仅限定于此等实施方式而已。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当能够明了并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再进行各种的更动与修饰;例如,将前述实施例中所例示的各技术内容加以组合或变更而成为新的实施方式,此等实施方式也当然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属内容。因此,本案所欲保护的范围也包括后述的申请专利范围及其所界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