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79207发布日期:2022-01-19 19:1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抽油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


背景技术:

2.抽油泵是指由抽油机带动把井内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井下装置。普通抽油泵主要由泵筒、吸入阀、活塞、排除阀四大部分组成。按照抽油泵在井下的固定方式,可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
3.在抽油泵的使用中,将抽油泵安装后,将抽油泵垂直置入油井中,当抽油泵下降至一定深度时,通过透过抽油泵即可将油井中的石油抽出。
4.目前,在现有的相关技术方案中,由于油田中的石油中含有大量的砂砾,在对石油抽取时,部分现有的抽油泵不具备对砂砾过滤或处理的功能,导致抽油泵的泵筒内部由于砂砾的沉积形成砂卡。不仅影响抽油泵的使用,还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工作进度。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解决了泵筒内部由于砂砾的沉积形成砂卡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包括:
8.短泵筒;
9.上出油阀罩,所述上出油阀罩固定连接于短泵筒的左端,所述上出油阀罩的外表面套设有长柱塞;
10.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短泵筒的外表面,所述外管的右端连通有下泵筒,所述下泵筒的内部设置有进油阀球。
11.优选的,所述上出油阀罩的内部设置有游动阀球,所述上出油阀罩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游动阀座,所述游动阀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上游动阀座接头,长柱塞的外表面套设有上接箍。
12.优选的,所述上接箍与所述长柱塞固定连接,所述短泵筒的外表面设置有扶正套,所述下泵筒的右侧设置有下游阀,所述下游阀的右侧设置有下游阀罩接头,所述下游阀罩接头的右侧设置有进油阀罩,进油阀罩的内部设置有进油阀球,所述进油阀球的右侧设置有进油阀座,所述进油阀座的外表面套设有下接箍。
13.优选的,所述下接箍的外表面连通有筛管,所述筛管的内壁套设有进油管,所述筛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筛管扶正套,所述进油管的右端套设有护帽。
14.优选的,所述短泵筒的外表面开设有用于对接的方形槽,所述短泵筒的外表面套设有用于固定的环形件,所述环形件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操作的功能槽,所述环形件的外部设置有用于调节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环形件相对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圆筒。
15.优选的,所述圆筒依次贯穿于所述环形件的外表面和所述功能槽,并延伸至所述
环形件的内部。
16.优选的,所述圆筒的内部开设有用于调节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槽,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的弧形件。
1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通过设置的长柱塞上出油阀罩始终处于短泵筒外面,然后油液在长柱塞扰动下砂粒通过泵筒与外管的环空及桥式进油阀沉入沉砂尾管内,避免在泵筒内沉积造成砂卡,进而延长了抽油泵的使用寿命,使得在操作人员将抽油泵置入油井中使用时,减少了石油中的砂砾以及杂质,简便了在石油之后的加工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抽油泵的磨损。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所示的环形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2所示的圆筒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1、短泵筒,2、上出油阀罩,3、长柱塞,4、外管,5、下泵筒,6、油阀球,7、游动阀球,8、上游动阀座,9、上游动阀座接头,10、上接箍,11、扶正套,12、下游阀,13、下游阀罩接头,14、进油阀罩,15、进油阀球,16、进油阀座,17、下接箍,18、筛管,19、进油管,20、筛管扶正套,21、护帽,22、方形槽,23、环形件,24、功能槽,25、转动件,26、圆筒,27、活动槽,28、调节杆,30、弧形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5.第一实施例
26.请结合参阅图1,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包括:
27.短泵筒1;
28.上出油阀罩2,所述上出油阀罩2固定连接于短泵筒1的左端,所述上出油阀罩2的外表面套设有长柱塞3;
29.外管4,所述外管4套设于所述短泵筒1的外表面,所述外管4的右端连通有下泵筒5,所述下泵筒5的内部设置有进油阀球6。
30.所述上出油阀罩2的内部设置有游动阀球7,所述上出油阀罩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游动阀座8,所述游动阀座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上游动阀座接头9,长柱塞3的外表面套设有上接箍10。
31.所述上接箍10与所述长柱塞3固定连接,所述短泵筒1的外表面设置有扶正套11,
所述下泵筒5的右侧设置有下游阀12,所述下游阀12的右侧设置有下游阀罩接头13,所述下游阀罩接头13的右侧设置有进油阀罩14,进油阀罩14的内部设置有进油阀球15,所述进油阀球15的右侧设置有进油阀座16,所述进油阀座16的外表面套设有下接箍17。
32.所述下接箍17的外表面连通有筛管18,所述筛管18的内壁套设有进油管19,所述筛管1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筛管扶正套20,所述进油管19的右端套设有护帽21。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的工作原理如下:
34.使用时,通过将抽油泵置入油井中后,此时长柱塞3上出油阀罩2始终处于短泵筒1外面,油液在长柱塞3扰动下,砂粒通过短泵筒1与外管4的环空及桥式进油阀球15沉入沉砂尾管内,避免在下泵筒5内沉积造成砂卡。
3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6.通过设置的长柱塞3上出油阀罩2始终处于短泵筒1外面,然后油液在长柱塞3扰动下砂粒通过短泵筒1与外管4的环空及桥式进油阀球15沉入沉砂尾管内,避免在短泵筒1内沉积造成砂卡,进而延长了抽油泵的使用寿命,使得在操作人员将抽油泵置入油井中使用时,减少了石油中的砂砾以及杂质,简便了在石油之后的加工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抽油泵的磨损。
37.第二实施例
38.请结合参阅图2-图4,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39.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的不同之处在于:
40.所述短泵筒1的外表面开设有用于对接的方形槽22,所述短泵筒1的外表面套设有用于固定的环形件23,所述环形件23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操作的功能槽24,所述环形件23的外部设置有用于调节的转动件25,所述转动件25与所述环形件23相对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圆筒26;
41.通过在短泵筒1表面开设的方形槽22与弧形件30进行卡接能增加摩擦力,使其卡接的更加稳定;
42.方形槽22开设有四列,与弧形件30的数量相对应,其目的是在卡接过程中更加稳定;
43.圆筒26的外表面和环形件23内部均设置有螺纹,其目是设置的螺纹方便圆筒26与环形件23进行转动。
44.所述圆筒26依次贯穿于所述环形件23的外表面和所述功能槽24,并延伸至所述环形件23的内部。
45.所述圆筒26的内部开设有用于调节的活动槽27,所述活动槽27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杆28,所述调节杆28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槽27,所述调节杆28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的弧形件30;
46.调节杆28与圆筒内部的活动槽27适配;
47.调节杆28与活动槽27的内部形状均为圆柱状,其目的是为了在对调节杆28进行伸
缩时能够更好的伸缩。
48.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的工作原理如下:
49.第一步:根据油井的深度将环形件23套设于短泵筒1上,随后将与圆筒26连接的调节杆28拉出,使得调节杆28上的弧形件30与方形槽22相卡接,以此达到限位的作用;
50.第二步:转动圆筒26,使得圆筒26通过螺纹基于环形件23对调节杆28以及弧形件30向短泵筒1进行挤压,使得短泵筒1与环形件23稳固连接,随后将抽油泵垂直置入油井中,当环形件23以及圆筒26与井口接触时,抽油泵的底部也能够接触到石油;
51.第三步:当抽油泵开始运作产生震动时,用过环形件23与井口的卡接能够将运作中的抽油泵进行限位,并将其稳固。
52.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田用防堵塞型井下抽油泵的有益效果如下:
53.通过设置的环形件23套设在短泵筒1的外表面,使得弧形件30与方形槽22相卡接,再通过对转动件25的转动,使得圆筒26在环形件23上转动的同时并使得弧形件30将短泵筒1进行卡紧,当将抽油泵下入油井时环形件23以及圆筒26能够对下入油井的抽油泵进行固定,达到了对抽油泵固定以及限位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抽油泵在油井中作业而出现晃荡导致抽油泵不稳定的问题。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