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清洁型排气扇过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45211发布日期:2022-04-07 07:27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清洁型排气扇过滤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清洁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动清洁型排气扇过滤罩。


背景技术:

2.排气扇,是由电动机带动风叶旋转驱动气流,使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一类空气调节电器,又称通风扇。排气目的是要除去室内污浊空气,调节温度、湿度,广泛应用于家庭及公共场所。排气扇,又被称作负压风机、负压风扇等,利用空气对流可以让室内一直处于负压状态,形成一股吸力,源源不断地吸入室外的空气,并排出室内闷热的空气,从而达到通风透气、降温的效果。
3.目前,现有的可自动清洁型排气扇过滤罩,需要定期对排气扇内的废液量和清洁液的量进行查看,提高了操作员的劳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清洁型排气扇过滤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清洁型排气扇过滤罩,包括基础组件和清洁组件。
6.所述基础组件包括排气扇本体、扇叶和过滤罩本体,所述扇叶设置在所述排气扇本体内,所述过滤罩本体固定在所述排气扇本体的壳体内,所述排气扇本体的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7.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环形导液管、喷嘴、水泵、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储液箱、竖杆、软毛、废液收集箱、蜂鸣器、液位传感器、定位块和搭扣,所述环形导液管固定在所述排气扇本体的壳体内,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环形导液管上,所述储液箱和所述废液收集箱均固定在所述排气扇本体的壳体外壁上。
8.所述水泵固定在所述排气扇本体的壳体内,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水管的一端均设置在所述水泵上,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环形导液管上,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储液箱内,所述竖杆固定在所述扇叶上,所述软毛固定在所述竖杆的侧表面上,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废液收集箱的进液口相对应设置,所述蜂鸣器和所述液位传感器均固定在所述废液收集箱的外壁上,所述定位块固定在所述废液收集箱的外壁上,所述搭扣分别固定在所述定位块的外壁和所述排气扇本体的壳体外壁上,所述蜂鸣器和所述液位传感器电性连接在一起。
9.优选的,所述清洁组件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所述排气扇本体的壳体内壁和所述环形导液管的外壁之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便于把环形导液管安装固定在排气扇本体的壳体内壁上。
11.优选的,所述清洁组件还包括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设置在所述储液箱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液管便于把清洁液注入到储液箱内。
13.优选的,所述喷嘴轴向等距的设置在所述环形导液管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喷嘴使清洁液更加均匀的被喷洒到过滤罩本体上。
15.优选的,所述储液箱的容量等于所述废液收集箱的容量。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液位传感器感应到废液收集箱内的废液量达到设定的最大值时,也说明储液箱内的清洁液的量也达到要补充的状态。
17.优选的,所述清洁组件还包括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设置在所述储液箱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察窗便于对储液箱内清洁液的量进行实时的观察。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可自动清洁型排气扇过滤罩,使用时,把清洁液注入到储液箱内,排气扇本体在工作的过程中,扇叶带动竖杆和软毛转动,软毛把过滤罩本体上便于清除的杂质扫掉,杂质通过第二通孔落入到废液收集箱内,定期对过滤罩本体上难以清理的杂质进行清理,启动水泵,水泵工作把储液箱内的清洁液抽出,清洁液再通过第一水管、环形导液管和喷嘴喷洒到过滤罩本体上,顽固的杂质在软毛和清洗液的共同作用下被清理掉,废液通过第二通孔流入到废液收集箱内,当液位传感器感应到废液收集箱内的废液量达到设定的最大值时,液位传感器把信号传递给蜂鸣器,蜂鸣器报警提醒操作员对废液进行倾倒,同时也提醒操作员对储液箱内的清洁液进行补充,打开搭扣,即可把废液收集箱从排气扇本体上取下了,待把废液收集箱清理干净后,再利用搭扣把废液收集箱固定在排气扇本体上,该可自动清洁型排气扇过滤罩不需要定期对废液的量进行查看,即可及时对废液收集箱内的废液进行倾倒,降低了操作员的劳动量。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清洁型排气扇过滤罩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自动清洁型排气扇过滤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础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4中a区域的放大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导液管和喷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00、基础组件;110、排气扇本体;120、扇叶;130、第一通孔;140、第二通孔;150、过滤罩本体;200、清洁组件;210、环形导液管;220、支撑柱;230、喷嘴;240、水泵;250、第一水管;260、第二水管;270、储液箱;280、进液管;290、竖杆;291、软毛;292、废液收集箱;293、蜂鸣器;294、液位传感器;295、定位块;296、搭扣;297、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可自动清洁型排气扇过滤罩,包括基础组件100和清洁组件200,清洁组件200固定在基础组件100上,该可自动清洁型排气扇过滤罩不需要定期对废液的量进行查看,即可及时对废液收集箱292内的废液进行倾倒,降低了操作员的劳动量。
30.如图1-图3所示,基础组件100包括排气扇本体110、扇叶120和过滤罩本体150,扇叶120设置在排气扇本体110内,过滤罩本体150通过螺栓固定在排气扇本体110的壳体内,排气扇本体110的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30和第二通孔140。
31.如图2和图4-图6所示,清洁组件200包括环形导液管210、喷嘴230、水泵240、第一水管250、第二水管260、储液箱270、竖杆290、软毛291、废液收集箱292、蜂鸣器293、液位传感器294、定位块295和搭扣296,环形导液管210通过螺栓固定在排气扇本体110的壳体内,清洁组件200还包括支撑柱220,支撑柱220通过螺栓固定在排气扇本体110的壳体内壁和环形导液管210的外壁之间,支撑柱220便于把环形导液管210安装固定在排气扇本体110的壳体内壁上,喷嘴230设置在环形导液管210上,喷嘴230轴向等距的设置在环形导液管210上,多个喷嘴230使清洁液更加均匀的被喷洒到过滤罩本体150上,储液箱270和废液收集箱292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排气扇本体110的壳体外壁上,清洁组件200还包括进液管280,进液管280设置在储液箱270上,进液管280便于把清洁液注入到储液箱270内,储液箱270的容量等于废液收集箱292的容量,当液位传感器294感应到废液收集箱292内的废液量达到设定的最大值时,也说明储液箱270内的清洁液的量也达到要补充的状态。
32.水泵240通过螺栓固定在排气扇本体110的壳体内,第一水管250的一端和第二水管260的一端均设置在水泵240上,第一水管250的另一端设置在环形导液管210上,第二水管260的另一端设置在储液箱270内,竖杆290通过螺栓固定在扇叶120上,软毛291焊接在竖杆290的侧表面上,第二通孔140和废液收集箱292的进液口相对应设置,蜂鸣器293和液位传感器294均通过螺栓固定在废液收集箱292的外壁上,定位块295通过螺栓固定在废液收集箱292的外壁上,搭扣296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定位块295的外壁和排气扇本体110的壳体外壁上,蜂鸣器293和液位传感器294电性连接在一起,清洁组件200还包括观察窗297,观察窗297设置在储液箱270上,观察窗297便于对储液箱270内清洁液的量进行实时的观察。
3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对本方案工作步骤进行总结梳理:
34.如图1-图6所示,使用时,把清洁液注入到储液箱270内,排气扇本体110在工作的过程中,扇叶120带动竖杆290和软毛291转动,软毛291把过滤罩本体150上便于清除的杂质扫掉,杂质通过第二通孔140落入到废液收集箱292内,定期对过滤罩本体150上难以清理的杂质进行清理,启动水泵240,水泵240工作把储液箱270内的清洁液抽出,清洁液再通过第一水管250、环形导液管210和喷嘴230喷洒到过滤罩本体150上,顽固的杂质在软毛291和清洗液的共同作用下被清理掉,废液通过第二通孔140流入到废液收集箱292内,当液位传感器294感应到废液收集箱292内的废液量达到设定的最大值时,液位传感器294把信号传递给蜂鸣器293,蜂鸣器293报警提醒操作员对废液进行倾倒,同时也提醒操作员对储液箱270内的清洁液进行补充,打开搭扣296,即可把废液收集箱292从排气扇本体110上取下了,待把废液收集箱292清理干净后,再利用搭扣296把废液收集箱292固定在排气扇本体110上,该可自动清洁型排气扇过滤罩不需要定期对废液的量进行查看,即可及时对废液收集箱292内的废液进行倾倒,降低了操作员的劳动量。
35.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