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壶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改进型流道结构的车用壶体。
背景技术:2.近年来,汽车产业,尤其新能源车产业发展迅速,居民车辆拥有量越来越高,这也带动了汽车零配件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很多高质量的汽配产品。
3.汽车中,会使用到一些用于存储液体的车用壶体,如用于存储油、冷却液、玻璃水、防冻液等。这类车用壶体需要满足装配、使用方便的需求,同时内部还需要有防溅结构,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不断晃动引起的壶体内液体的不断晃动,影响行车质量。
4.此外,使用过程中,壶体的液体会膨胀或挥发产生气体,使得壶体内的压力升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设置对应的泄压结构,用于排出过高的气压。通过对壶体内部流道的设计,可以特殊结构的流道,可以缓冲壶体中液体的晃动和碰撞。
5.因此,基于以上现有技术中对车用壶体的需求,本技术对车用壶体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6.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改进型流道结构的车用壶体,通过内部流道结构的改进,可以大大减少壶体中液体的晃动碰撞,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同时整体结构紧凑,装配方便。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8.一种具有改进型流道结构的车用壶体,包括装配在一起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构成存储液体的空腔;所述上壳体上设有加液口;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出液口;所述上壳体所围成的腔体中,通过上隔板围成若干个子腔体,所述子腔体包括:设于加液口下方的加液腔体、与加液腔体连通的第一缓冲腔体、与第一缓冲腔体连通的第二缓冲腔体、与第二缓冲腔体连通的出液腔体;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与上隔板对于设置的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参与构建子腔体;所述下壳体上的出液口设置于出液腔体中。
9.本技术中的车用壶体,采用上下壳体装配成型的结构,便于加工内部结构,结构紧凑。本技术中,将壶体中的空腔分隔成若干个子腔体,液体可以分散在各个子腔体中通过隔板隔开,液体加料后,需要通过两个缓冲腔体才流入到出液腔体中,液体飞溅现象能够消除,且即使汽车剧烈颠簸,壶体中的液体也能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剧烈的撞击,能够保持壶体整体的稳定性。
10.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液腔体和第一缓冲腔体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一通槽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体和第二缓冲腔体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二通槽连通,使液体能够稳定地流动。
11.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液腔体包括第一出液腔体和第二出液腔体,所述
第一出液腔体和第二出液腔体分别通过第三通槽和第四通槽与第二缓冲腔体连通,使液体能够稳定地流动,出液平稳。
12.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液腔体为溢流腔体,所述第三通槽设于靠近上壳体顶面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出液腔体中的次级腔体上设有溢流出液口,保证溢流位置处的液体稳定,出液平稳。
13.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出液腔体中通过隔板围成迷宫流道,并形成第一子出液腔和第二子出液腔;所述第一子出液腔中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子出液腔中设有第二出液口;迷宫状的流道保证液体流动平稳,不会发生晃动飞溅的现象,同时两个出液口可以连接至不同设备,适应性广。
14.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体的下表面上装配座,所述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设于该装配座上,方便装配外部结构和出液管。
15.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体的下部具有下凹结构,所述出液口设于该下凹结构上,保证处于壶体的最低位,能够出液完全。
16.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腔体中设有柱状的液位测量腔,所述下壳体上设有液位测量插接口,用于安装液位检测模块和对应的信号插接模块。
17.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液口上设有螺纹配合的盖子。
18.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子上设有泄气结构,当壶体中的气压过高时,可以进行排气。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具有改进型流道结构的车用壶体,通过内部流道结构的改进,可以大大减少壶体中液体的晃动碰撞,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同时整体结构紧凑,装配方便。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中的车用壶体的立体图一。
21.图2为本技术中的车用壶体的立体图二。
22.图3为本技术中的车用壶体中的上壳体的立体图一。
23.图4为本技术中的车用壶体中的上壳体的立体图二。
24.图5为本技术中的车用壶体中的上壳体的立体图三。
25.图6为本技术中的车用壶体中的下壳体的侧视图。
26.图7为本技术中的车用壶体中的下壳体的立体图一。
27.图8为本技术中的车用壶体中的下壳体的立体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9.以下实施方式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原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原件,以下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
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示技术特征的数量。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性中的具体含义。
31.参照图1至图8,本技术中涉及的一种具有改进型流道结构的车用壶体,包括装配在一起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构成存储液体的空腔;所述上壳体1上设有加液口11;所述下壳体2上设有出液口;所述上壳体1所围成的腔体中,通过上隔板17围成若干个子腔体,所述子腔体包括:设于加液口11下方的加液腔体12、与加液腔体12连通的第一缓冲腔体13、与第一缓冲腔体13连通的第二缓冲腔体14、与第二缓冲腔体14连通的出液腔体;所述下壳体2上设有与上隔板17对于设置的下隔板27,所述上隔板17和下隔板27参与构建子腔体;所述下壳体2上的出液口设置于出液腔体中。
32.具体的,从附图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中,所述加液腔体12和第一缓冲腔体13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一通槽121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体13和第二缓冲腔体14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二通槽141连通,使液体能够稳定地流动。
33.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出液腔体包括第一出液腔体15和第二出液腔体16,所述第一出液腔体15和第二出液腔体16分别通过第三通槽151和第四通槽142与第二缓冲腔体14连通,使液体能够稳定地流动,出液平稳。所述第一出液腔体15为溢流腔体,所述第三通槽151设于靠近上壳体1顶面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出液腔体15中的次级腔体152上设有溢流出液口24,保证溢流位置处的液体稳定,出液平稳。
34.本技术中,所述第二出液腔体16中通过隔板围成迷宫流道,并形成第一子出液腔161和第二子出液腔162;所述第一子出液腔161中设有第一出液口23,所述第二子出液腔162中设有第二出液口22;迷宫状的流道保证液体流动平稳,不会发生晃动飞溅的现象,同时两个出液口可以连接至不同设备,适应性广。
35.此外,从附图1和附图8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中,所述下壳体2的下表面上装配座26,所述第一出液口23和第二出液口22设于该装配座26上,方便装配外部结构和出液管。并且,所述下壳体2的下部具有下凹结构28,所述出液口设于该下凹结构28上,保证处于壶体的最低位,能够出液完全。
36.此外,所述第一缓冲腔体13中设有柱状的液位测量腔138,其侧壁上设有通槽131,所述下壳体2上设有液位测量插接口25,用于安装液位检测模块和对应的信号插接模块。
37.本技术政工的车用壶体中,所述加液口11上设有螺纹配合的盖子,进一步的,所述盖子上设有泄气结构,当壶体中的气压过高时,可以进行排气。
38.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技术中的车用壶体,采用上下壳体装配成型的结构,便于加工内部结构,结构紧凑。本技术中,将壶体中的空腔分隔成若干个子腔体,液体可以分散在各个子腔体中通过隔板隔开,液体加料后,需要通过两个缓冲腔体才流入到出液腔体中,液体飞溅现象能够消除,且即使汽车剧烈颠簸,壶体中的液体也能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剧烈的撞击,能够保持壶体整体的稳定性。
39.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改进型流道结构的车用壶体,通过内部流道结构的改进,可以大大减少壶体中液体的晃动碰撞,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同时整体结构
紧凑,装配方便。
40.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