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装置及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01844发布日期:2022-06-14 23:0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风机装置及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风机噪声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2.风机能够依靠机械能来输送气体,其广泛的应用于燃气热水器、热泵热水器、抽油烟机等家用电器中。具有风机的家用电器在运行的过程中,风机会产生噪声而影响用户的体验。
3.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的出风管由直管和弯管组成,直管与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弯管与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弯管与直管连通。离心风机运行时会产生噪声,一部分噪声声浪进入直管,另一部分噪声声浪进入弯管,通过直管和弯管的噪声声浪接触并互相干涉,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效果。
4.然而,采用这样的方式来降低风机的噪声,降噪频带窄,降噪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装置及燃气热水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设置直管与弯管来降低噪声,导致降噪频带窄、降噪效果差的问题。
6.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机装置,包括:隔声罩体、离心风机和降噪盒,所述隔声罩体的内部围成有容纳腔,所述隔声罩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和流出口,所述隔声罩体的内表面上连接有吸音件;离心风机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流出口连通;
7.降噪盒与所述隔声罩体连接并覆盖在所述开口处,所述降噪盒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降噪盒上设有贯穿所述空腔的流入口,所述流入口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正对,所述空腔内形成有多个降噪声道,每个所述降噪声道的第一端与所述流入口连通,每个所述降噪声道的第二端封闭,且多个所述降噪声道中的至少部分所述降噪声道具有至少一个弯折。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降噪声道为迷宫式声道。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降噪声道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降噪声道的第一端沿延伸方向的宽度与所述降噪声道的第二端的宽度不同。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有所述降噪声道均具有至少一个弯折,所述降噪声道配置成呈螺旋形。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降噪声道呈螺旋方形、螺旋三角形或者螺旋环形。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音件为吸音棉。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降噪盒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降噪盒共同限定出多个所述降噪声道;所述降噪盒内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与所述隔声罩体可拆卸的连接,并且,所述安装柱与所述隔板连接。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音件朝向所述容纳腔内的一面上连接有微穿孔板。
15.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机壳和如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风机装置,所述风机装置安装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机壳上设有安装口,所述降噪盒位于所述安装口内。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出水管,所述隔声罩体的外壁上形成有避让槽,所述出水管在所述避让槽内延伸。
17.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装置及燃气热水器,风机装置包括隔声罩体、离心风机和降噪盒,其中,隔声罩体和降噪盒共同限定出可供离心风机安装的安装空间,且降噪盒上设有与离心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的流入口,隔声罩体上设有与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的流出口,使得离心风机能够驱动空气沿流入口、开口和流出口依次连通所形成的风道流动。隔声罩体的内表面上设有吸音件,离心风机运行时产生的部分中频噪声能够被吸音件吸收,从而有利于降低中频噪声。降噪盒内形成有多个降噪声道,每个降噪声道的第一端与流入口连通,每个降噪声道封闭,离心风机运行时产生的部分低频噪声会从流入口进入至降噪声道内而衰减,故有利于降低低频噪声。
附图说明
18.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机装置和燃气热水器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装置的隔声罩体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装置的降噪盒的剖切结构图;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噪盒的主视图;
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降噪盒的主视图;
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装置的隔声罩体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中:
27.100:风机装置;
28.10:隔声罩体;11:流出口;12:吸音件;13:微穿孔板;14:避让槽;
29.20:离心风机;
30.30:降噪盒;31:流入口;32:隔板;33:降噪声道;34:安装柱。
具体实施方式
31.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32.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
请的限制。
33.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4.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风机在运行时会产生噪声,导致应用这些风机的家用电器也会产生噪声,影响用户体验。其中,风机噪声频带主要集中在中频频带和低频频带。
35.相关技术中的一些示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直管,直管的底部还连通有弯管,使得离心风机运行时,一部分噪声沿直管传递,还有一部分噪声沿弯管传递,从直管传递的噪声和从弯管传递的噪声汇合并相互干涉,使得低频噪声被消除。这样虽然能够降低离心风机的运行噪音,但是,离心风机的结构变得复杂,且该方式主要是使低频频带噪声降低,而难以减小中频频带噪声。
36.相关技术中的另一些示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的蜗壳内壁上贴附有吸音材料,以吸收离心风机驱动风流动时产生的中频噪声。这样虽然能够降低离心风机的运行噪音,但是,由于吸音材料会影响风流动的风压和风量,因此,这样设计会影响离心风机的工作性能。
37.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设计人想到了在不影响离心风机的出风风量和出风风速的前提下,在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处设置一降噪盒以降低低频噪声,并将离心风机安装在一隔声罩体内以降低中频噪声。由此,得到了一个全频带噪声水平低、且出风风量不变的风机装置。
38.实施例一
3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装置100的分解示意图。请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装置100,其可以应用在燃气热水器、热泵热水器等电器产品上,在用于驱动空气流动的同时,还能够减小风机运行的噪声。
40.该风机装置100包括离心风机20、隔声罩体10和降噪盒30,隔声罩体10的内部围成有容纳腔,隔声罩体10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降噪盒30与隔声罩体10可拆卸的连接,且降噪盒30覆盖在开口处,使得开口被封堵起来。
4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装置100的隔声罩体10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降噪盒30上设有流入口31,隔声罩体10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流出口11,离心风机20安装在容纳腔内,且离心风机20的进风口的中心线与流入口31的中心线共线设置,且离心风机20的进风口与流入口31连通,离心风机20的出风口与流出口11连通。如此,离心风机20安装在降噪盒30与隔声罩体10围成的安装空间内,且离心风机20的风机性能并未受到影响,离心风机20能够驱动环境中的空气从流入口31经进风口流入离心风机20的蜗壳内,然后再将空气从出风口经流出口11送出。这里,流入口31、开口与流出口11依次连通、并共同限定出风道,风道的进风端与离心风机20的进风口连通,风道的出风端与离心风机20的出风口连通,空气沿风道和离心风机20流动。
42.其中,隔声罩体10可以呈圆柱状、正方体状或者长方体状等规则形状,也可以呈其
他的不规则形状。离心风机20的出风口与流出口11连通存在下述可能的情形:第一种情形为离心风机20的出风端与隔声罩体10的内表面抵接,且离心风机20的出风口与流出口11对准,使得出风口与流出口11连通;第二种情形为离心风机20的出风端穿设在流出口11内,并从流出口11伸出至隔声罩体10外;第三种情形为风机装置100还包括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出风口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流出口11连通,使得出风口与流出口11通过连接管连通在一起。
43.在第一种情形和第二种情形中,流出口11的中心线与离心风机20的出风口的中心线均共线设置。此时,不论隔声罩体10的形状是圆柱状还是长方体状,由于离心风机20的进风口的中心线与离心风机20的出风口的中心线垂直,再结合降噪盒30覆盖在开口处、降噪盒30的流入口31与离心风机20的进风口连通,因此流入口31的中心线以及开口的中心线均与流出口11的中心线垂直。也就是说,开口和流出口11分别设置在隔声罩体10相垂直的两个侧壁上。
44.在第三种情形中,流出口11的中心线与离心风机20的出风口的中心线可以共线设置、也可以不共线设置。示例性地,当流出口11的中心线与离心风机20的出风口的中心线不共线时,流出口11的中心线可以与出风口的中心线垂直,此时,开口和流出口11可以分别设置在隔声罩体10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45.其中,隔声罩体10的内表面上连接有吸音件12。如此,当离心风机20的电机工作以驱动空气流动时,电机工作产生的振动噪声以及空气沿蜗壳流动带来的噪声会被吸音件12吸收,以利于降低离心风机20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46.这里,吸音件12可以做广义理解,也即,吸音件12可以理解为吸音棉;或者,吸音件12还可以理解为由橡胶、布、毛毡、泡沫和凝胶等材质制成的。吸音件12例如为吸音棉时,吸音棉可以通过粘接胶粘贴在隔声罩体10的内表面上。
47.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吸音件12主要是能够用于吸收中频频带的噪声。并且,由于吸音件12设置在隔声罩体10的内表面,因此离心风机20驱动空气沿蜗壳流动时,吸音件12不会对空气的流动速度造成影响,进而有利于避免离心风机20的风机性能降低。
48.降噪盒30的内部具有空腔,流入口31沿电机的轴线方向上能够贯穿整个降噪盒30,使得流入口31可以与进风口连通,并且流入口31还与降噪盒30的空腔连通。
4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装置100的降噪盒30的剖切结构图。参见图4,降噪盒30的内部还形成有多个降噪声道33,降噪声道33用于减小噪声。具体而言,每个降噪声道33的第一端与流入口31连通,每个降噪声道33的第二端是封闭的,且多个降噪声道33中的至少部分降噪声道33具有弯折。这样设计,离心风机20驱动空气沿流入口31流动至进风口时,风快速流动产生的噪声声浪能够从流入口31流入至与之连通的降噪声道33,噪声声浪再从降噪声道33的第一端流动至降噪声道33的第二端,则噪声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衰减,从而起到降低噪声的效果。
50.尤其是噪声声浪流入到具有弯折的降噪声道33时,因为降噪声道33具有弯折,所以噪声声浪的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会逐渐衰减,则噪声声浪减小,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离心风机20运行产生低频噪声和中频噪声,相比中频噪声,低频噪声更容易进入降噪声道33,故降噪声道33主要用来减小低频频带的噪声。
51.通过上述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风机装置100中隔声罩体10和降噪盒30共同限定
出可供离心风机20安装的安装空间,且降噪盒30上设有与离心风机20的进风口连通的流入口31,隔声罩体10上设有与离心风机20的出风口连通的流出口11,使得离心风机20能够驱动空气沿流入口31、开口和流出口11依次连通所形成的风道流动。隔声罩体10的内表面上设有吸音件12,离心风机20运行时产生的部分中频噪声能够被吸音件12吸收,从而有利于降低中频噪声。降噪盒30内形成有多个降噪声道33,每个降噪声道33的第一端与流入口31连通,每个降噪声道33封闭,离心风机20运行时产生的部分低频噪声会从流入口31进入至降噪声道33内而衰减,故有利于降低低频噪声。综上,本实施例的风机装置100在驱动空气流动并不影响风速和风压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噪声。
52.进一步地,吸音件12朝向容纳腔内部的一面上还连接有微穿孔板13,微穿孔板13上设有多个孔洞,噪声通过孔洞时会被削弱。其中,微穿孔板13的穿孔率是非限制性的,例如,当微穿孔板13的厚度为0.1mm、且孔洞的内径为1mm时,穿孔率可以为1%~5%。
53.如此,当离心风机20的电机工作以驱动空气沿风道流动时,电机工作产生的振动噪声以及空气沿蜗壳流动带来的噪声声浪先从微穿孔板13上的孔洞穿过而被削弱,穿过微穿孔板13的部分噪声再被吸音件12吸收,从而实现了降噪。换句话说,本实施例将微穿孔板13与吸音件12共同结合来有效降低中频噪声,微穿孔板13能够预先削弱部分噪声,使得传播至吸音件12上的噪声均能够被吸音件12吸收。
54.下面参照附图对降噪盒30进行详细描述。
5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噪盒30的主视图。在图4和图5所示的示例中,降噪声道33可以为迷宫式声道,也即是说,降噪声道33呈迷宫状。如此,降噪声道33弯弯绕绕,且降噪声道33的路径较长,则进入降噪声道33的噪声声浪要迂回曲折的传播,使得噪声声浪容易衰减,以确保噪声能够降低。
56.当降噪声道33呈迷宫状时,所有降噪声道33均可以配置成具有弯折。此时,不论噪声声浪进入哪一降噪声道33,噪声声浪沿弯曲的降噪声道33传播时均会衰减,以使得降噪效果较佳。
57.当降噪声道33呈迷宫状时,多个降噪声道33中的部分降噪声道33配置成具有弯折,多个降噪声道33中的其余降噪声道33没有弯折,而是将其余降噪声道33配置成第一端沿延伸方向的宽度与该降噪声道33的第二端沿延伸方向的宽度不同。
58.在图5中,降噪声道vt1的第一端沿延伸方向的宽度大于降噪声道vt1的第二端沿延伸方向的宽度,且降噪声道vt1的宽度从第一端往第二端逐渐减小。由此,当噪声声浪流入降噪声道vt1时,噪声声浪沿降噪声道vt1流动,噪声声浪逐渐被压缩而减小。当然,降噪声道33的第一端沿延伸方向的宽度也可以小于降噪声道33的第二端沿延伸方向的宽度,例如图5中所示的降噪声道vt2。
5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有弯折的降噪声道33进一步可以配置成具有两个弯折,例如图5中所示的降噪声道vt3、vt4等。由此,进一步增加了降噪声道33的弯曲程度,并尽可能地增大降噪声道33的路径,使得噪声声浪传播的路径长,噪声声浪的衰减效果好,进而使得降噪效果好。
6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降噪盒30的主视图。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所有降噪声道33均具有至少一个弯折,并且降噪声道33可以配置成螺旋形。由此,降噪声道33在弯曲延伸的基础上,与呈迷宫状的降噪声道33相比,螺旋形的降噪声道33的延伸方向更规
律,降噪盒30更容易加工。其中,降噪声道33例如可以呈螺旋环形、也可以呈螺旋方形或者螺旋三角形,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61.在上述实施例中,降噪盒30内形成降噪声道33的具体实现方式为:降噪盒30内安装有隔板32,隔板32在降噪盒30内弯曲设置,以使得降噪盒30内限定出多个降噪声道33。
62.其中,降噪盒30内还有安装柱34,安装柱34的中轴线与流入口31的中心线平行,安装柱34与隔声罩体10可拆卸的连接。如此,使得降噪盒30与隔声罩体10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以便于对离心风机20进行维修或更换。当离心风机20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对离心风机20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可以解除安装柱34与隔声罩体10的连接关系,将降噪盒30拆卸下来后,再拆取离心风机20。
63.比如,安装柱34与隔声罩体10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相应的,安装柱34的一端具有凸出于降噪盒30的凸起,隔声罩体10上具有与凸起配合的凹槽。又比如,安装柱34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还能够贯穿整个降噪盒30,隔声罩体10上设有螺纹连接孔,螺纹连接孔与通孔正对,则此时可以将螺钉穿设在通孔和螺纹连接孔内,螺钉还与螺纹连接孔螺纹配合,进而使得降噪盒30与隔声罩体10螺接在一起。
64.安装柱34可以设有多个,则降噪盒30与隔声罩体10的连接处增多,以增强降噪盒30与隔声罩体10的连接关系。在图4和图5所示的示例中,安装柱34设有三个,降噪盒30与隔声罩体10均呈长方体状时,安装柱34可以设置为分别与降噪盒30的不同的三个侧壁连接,使得降噪盒30与隔声罩体10的连接关系更牢靠。
65.并且,每个安装柱34还可以与一个隔板32连接。如此,隔板32能够起到支撑安装柱34的作用,以利于确保安装柱34具有较高的结构可靠性。
66.实施例二
6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热水器,该燃气热水器包括机壳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任一风机装置100,风机装置100安装在机壳内,并且机壳上设有安装口,风机装置100的降噪盒30位于安装口内,这样,风道是畅通的,则燃气热水器运行时,风机装置100的离心风机20能够驱动空气沿风道流动。
68.因为本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采用了实施例一种风机装置100的全部结构,所以该燃气热水器具有风机装置100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具体的,该燃气热水器中风机装置100采用隔声罩体10和降噪盒30围成供离心风机20安装的安装空间,且隔声罩体10和降噪盒30上共同限定出风道,风道的进风端与离心风机20的进风口连通,风道的出风端与离心风机20的出风口连通,使得位于安装空间内的离心风机20能够正常驱动空气流动。并且,隔声罩体10的内表面设有吸音件12,以吸收离心风机20运行时产生的中频噪声,降噪盒30的内部设有降噪声道33,以降低离心风机20运行时产生的低频噪声,进而有效的降低燃气热水器运行时的噪音,从而有利于减轻噪声对用户的影响。
69.燃气热水器的机壳内还形成有燃烧室,风机装置100中离心风机20的出风口与燃烧室连通。如此,离心风机20能够将空气送入燃烧室内进行燃烧。示例性地,燃气热水器还可以包括预混装置,燃气和空气能够充入到预混装置内进行混合并得到混合气体,预混装置的出气口与风机装置100中离心风机20的进风口连通,则风机装置100能够将混合气体送入燃烧室进行燃烧。具体的,风机装置100安装在机壳内时,流出口11朝向上方。
70.燃气热水器还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换热器,进水管的出水口与换热器连通,出水
管的进水口与换热器连通。如此,进水管将冷水输送给换热器,换热器吸收燃烧室内混合气体燃烧产生的热量并将冷水加热成热水,热水通过出水管引出燃气热水器,以供用户使用。其中,出水管由上至下延伸,且出水管的底端与风机装置100靠近。
7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装置100的隔声罩体10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参见图7,隔声罩体10的外壁上形成有避让槽14,出水管在避让槽14内由上至下延伸。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出水管与风机装置100之间发生干涉。并且,在出水管不与风机装置100发生干涉的基础上,还可以节省机壳内的空间。
72.避让槽14可以根据出水管的延伸方向进行合理的设计。例如,在图7中,避让槽14包括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第一子槽的宽度均匀,第二子槽的槽侧壁倾斜延伸,使得第二子槽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此时,出水管可以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穿设在第一子槽内并由上至下竖直延伸,第二段穿设在第二子槽内并由上方往右下方延伸。
73.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