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柔性工作元件驱动的液体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
背景技术:2.压电泵的研究和发展距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压电泵的体积不断缩小、输出性能不断提高。近年来,压电泵的发展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并在生物医学,智慧农业,航空航天以及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渗透,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但是目前现有的压电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3.1. 目前压电泵难以精确控制,在很多需要精确控制的场景下不能使用。
4.2. 压电泵的阀片截止性较差,导致压电泵压力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
6.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它包括:泵体1、阀片体2、压电振子3;
7.所述的泵体1包括:外泵体11、内泵体12;外泵体11套接在内泵体12上;阀片体2设在外泵体11与内泵体12的套接接触面之间;装配后阀片体2为弧形;泵体1中设有泵腔,泵腔设在外泵体11上部;压电振子3设在泵腔上;
8.所述的外泵体11的内接触面上设有进液口112、进液外流道、连通流道115、出液外流道、出液口118;
9.所述的内泵体12中心处设有通孔121;内泵体12外接触面上设有进液阀室、进液内流道、连腔通口125、出液阀室、出液内流道;
10.所述的弧形阀片体2上设有多个阀片体通孔、阀片,阀片体通孔和阀片交替布置;所述的进液口112、进液外流道、阀片、进液阀室、进液内流道、连腔通口125、阀片体通孔、连通流道115、阀片、出液阀室、出液内流道、阀片体通孔和出液口118依次连接。
11.所述的阀片至少设有2个;2个阀片分别设在进液阀室和出液阀室处。
12.所述的外泵体为内嵌圆或椭圆环式。
13.所述的通孔121为圆形通孔。
14.所述的内泵体12的连腔通口125处设有固定销孔1261,固定销孔1261处装设固定卡销1262;固定卡销1262可与外泵体11连接固定。
15.所述的通孔121与内流道相通
16.所述的外泵体11上设有2个或两个以上压电振子3。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它包括:泵体1、阀片体2、压电振子3;所述的泵体1包括:外泵体11、内泵体12;外泵体11套接在内泵体12上;阀片体2设在外泵体11与内泵体12的套接接触面之间;泵体1中设有泵腔,泵腔设在外泵体11上部;
压电振子3设在泵腔上;泵体1中设有的进液口112、进液外流道、阀片、进液阀室、进液内流道、连腔通口125、阀片体通孔、连通流道115、阀片、出液阀室、出液内流道、阀片体通孔和出液口118依次连接。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结构新颖,该压电泵可在圆周有限的空间上可布置多个阀片提高输出压力,而且半封闭式弧形立式阀片有预变形可以有效的提升其截止性和动态特性。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结构新颖,尤其是半封闭弧形立式阀片。该压电泵可在圆周有限的空间上布置多个阀片提高输出压力,而且半封闭式弧形立式阀片有预变形可以有效的提升其截止性和动态特性。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的单泵腔整体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的单泵腔结构剖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的单泵腔结构剖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的双泵腔整体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的双泵腔分解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的双泵腔弧形阀片体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的双泵腔结构剖视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的双泵腔迸入示意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的双泵腔迸出示意图;
29.图中:泵体1,外泵体11,进液口112,第一进液外流道113,第二进液外流道114,连通流道115,第一出液外流道116,第二出液外流道117,出液口118,固定凸缘119,内泵体12,通孔121,第一进液阀室1221,第二进液阀室1222,第一进液内流道1231,第二进液内流道1232,连腔通口125,连腔通口125,固定销孔1261,固定卡销1262,第一出液阀室1271,第二出液阀室1272,第一出液内流道1281,第二出液内流道1282,阀片体2,第一阀片体通孔211,第二阀片体通孔212,第三阀片体通孔213,第四阀片体通孔214,第一进液阀片221,第二出液阀片222,第三进液阀片223,第四出液阀片224,定位槽23,压电振子3。
具体实施方式
30.实施例1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
31.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它包括:泵体1、阀片体2、压电振子3;
32.所述的泵体1包括:外泵体11、内泵体12;
33.所述的外泵体11中部为内嵌圆环式;内泵体12为c字形;内泵体12套接在外泵体11中;阀片体2设在外泵体11与内泵体12的套接接触面之间;
34.所述的泵体1中设有泵腔,泵腔设在外泵体11上部;压电振子3设在泵腔上;
35.所述的外泵体11的内接触面上设有进液口112、进液外流道、连通流道115、出液外流道、出液口118;
36.所述的进液外流道、连通流道115和出液外流道为外泵体11的内接触面上的凹槽;
37.所述的进液外流道为第一进液外流道113;出液流道为第二出液外流道117;
38.所述的进液口112、出液口118为外泵体11上设有的通孔;进液口112与第一进液外流道113连通;第二出液外流道117与出液口118连通;
39.所述的内泵体12为c字形构件;内泵体12中心处设有通孔121;内泵体12外接触面上设有进液阀室、进液内流道、连腔通口125、出液阀室、出液内流道;
40.所述的进液阀室为第一进液阀室1221;进液内流道为第一进液内流道1231;
41.所述的出液阀室为第二出液阀室1272;出液内流道为第二出液内流道1282;
42.所述的第一进液阀室1221通过第一进液内流道1231与连腔通口125连通;
43.所述的连腔通口125为内泵体12上c字的豁口;连腔通口125处设有固定销孔1261,固定销孔1261处装设固定卡销1262;
44.所述的第二出液阀室1272与第二出液内流道1282连通;
45.所述的阀片体2采用柔性材料一体成型;阀片体2上设有阀片体通孔、阀片、定位槽23;阀片体通孔和阀片均设有多个,多个阀片体通孔、阀片交错设在阀片体2上;
46.所述的外泵体11内接触面一端设有固定凸缘119,固定凸缘119为定位槽23定位;
47.所述的阀片体通孔包括:第一阀片体通孔211、第二阀片体通孔212;
48.所述的阀片至少设有2个;2个阀片包括:第一进液阀片221、第二出液阀片222;
49.第一进液外流道113末端与第一进液阀室1221相对,第一进液阀片221设在第一进液外流道113的末端与第一进液阀室1221之间;
50.第一进液阀室1221与第一进液内流道1231连通,第一进液内流道1231末端连通连腔通口125;连腔通口125与连通流道115前端相对;第一阀片体通孔211设在连腔通口125与连通流道115前端之间;
51.连通流道115末端与第二出液阀室1272相对;第二出液阀片222设在连通流道115末端与第二出液阀室1272之间;
52.第二出液阀室1272与第二出液内流道1282连通,第二出液内流道1282末端与第二出液外流道117相对;第二阀片体通孔212设在第二出液内流道1282末端与第二出液外流道117之间;
53.所述的第一进液阀片221能封堵第一进液外流道113末端;第二出液阀片222能封堵连通流道115末端。
54.实施例2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
55.参见图4至图8所示,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它包括:泵体1、阀片体2、压电振子3;
56.所述的泵体1包括:外泵体11、内泵体12;
57.所述的外泵体11中部为内嵌圆环式;内泵体12为c字形;内泵体12套接在外泵体11中;阀片体2设在外泵体11与内泵体12的套接接触面之间;
58.所述的泵体1中设有泵腔,泵腔设有2个,2个泵腔分别设在外泵体11上、下两端;2个泵腔上均设有;压电振子3
59.所述的外泵体11的内接触面上设有进液口112、进液外流道、连通流道115、出液外流道、出液口118;
60.所述的进液外流道、连通流道115和出液外流道为外泵体11的内接触面上的凹槽;
61.所述的进液外流道为第一进液外流道113、第二进液外流道114;
62.所述的出液流道为第一出液外流道116、第二出液外流道117;
63.所述的进液口112、出液口118为外泵体11上设有的通孔;进液口112与第一进液外流道113连通;第二出液外流道117与出液口118连通;
64.所述的内泵体12为c字形构件;内泵体12中心处设有通孔121;内泵体12外接触面上设有进液阀室、进液内流道、连腔通口125、出液阀室、出液内流道;
65.进液阀室、进液内流道、出液阀室、出液内流道为内泵体12端外接触面上的凹槽;连腔通口125为内泵体12上c字的豁口;
66.所述的进液阀室为第一进液阀室1221、第二进液阀室1222;
67.所述的进液内流道为第一进液内流道1231、第二进液内流道1232;
68.所述的出液阀室为第一出液阀室1271、第二出液阀室1272;
69.所述的出液内流道为第一出液内流道1281、第二出液内流道1282;
70.所述的第一进液阀室1221通过第一进液内流道1231连通;第二进液阀室1222通过第二进液内流道1232与连腔通口125连通;
71.所述的连腔通口125处设有固定销孔1261,固定销孔1261处装设固定卡销1262;
72.所述的第一出液阀室1271与第一出液内流道1281连通;
73.所述的第二出液阀室1272与第二出液内流道1282连通;
74.所述的阀片体2采用柔性材料一体成型;阀片体2上设有阀片体通孔、阀片、定位槽23;阀片体通孔和阀片均设有多个,多个阀片体通孔、阀片交错设在阀片体2上;
75.多个阀片大小相同,均能封堵进液外流道的末端,以及出液外流道末端;
76.所述的外泵体11内接触面一端设有固定凸缘119,固定凸缘119为定位槽23定位;
77.所述的阀片体通孔包括:第一阀片体通孔211、第二阀片体通孔212、第三阀片体通孔213、第四阀片体通孔214;
78.所述的阀片包括:第一进液阀片221、第二出液阀片222、第三进液阀片223、第四出液阀片224;
79.第一进液阀片221、第一阀片体通孔211、第二出液阀片222、第二阀片体通孔212、第三进液阀片223、第三阀片体通孔213、第四出液阀片224、第四阀片体通孔214依次一字排列;
80.第一进液外流道113末端与第一进液阀室1221相对,第一进液阀片221设在第一进液外流道113的末端与第一进液阀室1221之间;
81.第一进液阀室1221与第一进液内流道1231连通;
82.第一进液内流道1231末端与第二进液外流道114前端相对,第一阀片体通孔211设在第一进液内流道1231末端与第二进液外流道114前端之间;
83.第二进液外流道114末端与第二进液阀室1222前端连通,第二进液阀室1222前端与连腔通口125连通;
84.连腔通口125与泵腔连通;
85.连腔通口125与连通流道115前端相对;连通流道115末端与第一出液阀室1271相对;第三进液阀片223设在连通流道115末端与第一出液阀室1271之间;第一出液阀室1271
与第一进液内流道1231连通;
86.第一进液内流道1231尾端与第一出液外流道116前端相对,第三阀片体通孔213设在第一进液内流道1231尾端与第一出液外流道116前端之间;
87.第一出液外流道116末端与第二出液阀室1272相对;第四出液阀片224设在第一出液外流道116末端与第二出液阀室1272之间;
88.所述的第二出液阀室1272与第二出液内流道1282连通,第二出液内流道1282末端与第二出液外流道117相对;第四阀片体通孔214设在第二出液内流道1282末端与第二出液外流道117之间。
89.装配方式
90.实施例1与实施例2装配方式相同;装配时,阀片体2先装入外泵体11中,装配后阀片体2为弧形;阀片体2通过外泵体11中端固定凸缘119,定位安装;
91.内泵体12通过卡簧钳夹持固定销孔1261,使内泵体12直径缩短,以便卡入外泵体11中,再通过固定卡销1262锁固并撑紧内泵体12,固定卡销1262上设有的凹口与固定凸缘119过渡配合;即固定凸缘119同时对内泵体12和阀片体2进行定位;
92.外泵体11一端封堵,另一端封装压电振子,或者在外泵体11两端安装压电振子;
93.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94.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带有半封闭弧形阀片新型压电泵是压电振子通过逆压电效应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电时压电振子伸缩振动引起压电泵泵腔容积变化,实现压电泵泵送流体。
95.本技术方案可采用单个压电振子或同时使用2个压电振子进行驱动;
96.给压电泵上泵体和下泵体的压电振子同时施加电场,使他们实现同步振动;当施加正电场时,上泵体的压电振子向上弯曲变形,下泵体的压电振子向下弯曲变形,贯穿流道与进液口之间的阀片向对应的阀片腔室变形使流体泵入泵腔内部,贯穿流道与出液口之间的阀片紧贴在出液区的外流道将出液区与进液区分隔开。当施加负电场时,上泵体的压电振子向下弯曲变形,下泵体的压电振子向上弯曲变形,贯穿流道与进液口之间的阀片紧贴在外流道进液口,贯穿流道与出液口的阀片向对应的阀片腔室弯曲变形,使流体从出液口区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