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风扇的PCB板导接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6081发布日期:2022-08-06 03:1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散热风扇的PCB板导接模组的制作方法
散热风扇的pcb板导接模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散热风扇的pcb板导接模组。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发展逐渐朝向高性能、高频率、高速度与轻薄化的方向演进。随着电子产品的性能不断地提升,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其内部芯片组的运算速度不断提升,芯片数量不断增加,芯片工作时所散发的热量也相应地增大,如果不及时驱散这些热量,将会极大影响电子产品的性能,使电子产品的运算速度降低,随着热量的不断累积,还可能烧毁电子产品,因此必须对电子产品进行散热。散热风扇(英文名:cooling fans)在现阶段电子产品散热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3.散热风扇的pcb板导接模组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驱动pcb板和用于连接电源线并与驱动pcb板电性导通的电源pcb板,该驱动pcb板和电源pcb板通过公头与母座对插的方式形成电性导接,并且在对插时,必须将公头的插入部分与母座的插槽对准,否则无法实现对插,这样就会导致驱动pcb板和电源pcb板装配要求较高,并不能保证公头与母座是否对插到位而形成稳定的电性导通质量,从而影响组装效率。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散热风扇的pcb板导接模组。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散热风扇的 pcb板导接模组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驱动pcb板和用于连接电源线并与驱动pcb 板电性导通的电源pcb板,所述电源pcb板上设置有弹簧针连接器,该弹簧针连接器与驱动pcb板弹性接触,并形成电性连接。
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簧针连接器包括有塑胶体以及若干安装于塑胶体内的弹簧顶针,该弹簧顶针的下端与电源pcb板的焊线端子导接,该弹簧顶针的上端与驱动pcb板弹性接触,并形成电性连接。
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pcb板下端面设置有多个导电片,该弹簧顶针的上端与该导电片导接。
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电片具有贯通的孔位,所述弹簧顶针的上端置于该孔位处。
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塑胶体下端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电源pcb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该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分别卡嵌固定于该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中,使塑胶体固定于电源pcb板上。
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设置有多个容置窗口;所述驱动 pcb板下端面设置的电子元器件置于该容置窗口中。
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贯通的容纳孔、位于容纳孔一侧的上容纳槽和位于容纳孔另一侧的下容纳槽,该上容纳槽的开口朝上,该下容纳槽的开口朝下;所述驱动pcb板一侧由上至下安装于该上容纳槽内,该驱动pcb板另一侧由下至上安装于该上容纳槽内。
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一端设置有镶嵌凸块,所述底座另一端设置有弹性压扣,该底座通过镶嵌凸块及弹性压扣固定安装于框架内,所述电源pcb板固定于框架内。
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pcb板上设置有贯通的限位孔,通过该限位孔与框架内的凸柱卡持定位。
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扇叶,该扇叶包括有轮毂以及多片一体连接于该轮毂外围的叶片和一体连接于所有叶片外围的环体,该环体上端成型有多个向上凸出的第一凸齿部,每一片叶片的上端边缘分别与一个第一凸齿部一体连接,该环体下端成型有多个向下凸出的第二凸齿部,每一片叶片的下端边缘分别与一个第二凸齿部一体连接。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电源pcb板上设置有弹簧针连接器,并通过该弹簧针连接器与驱动 pcb板弹性接触,并形成电性连接,其装配起来极为方便,并且由于弹簧针连接器与驱动pcb板为弹性接触,其具有一定的容差性,对电源pcb板与驱动pcb板的装配要求不高,但同样可以保证电源pcb板与驱动pcb板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且其装配起来极为方便,组装效率也极高,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17.图1是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扇的立体图;
18.图2是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扇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19.图3是图1的分解图;
20.图4是图1的剖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源pcb板的立体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源pcb板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弹簧针连接器的立体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pcb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6.见图1-8所示,为一种散热风扇的pcb板导接模组,其包括安装于底座1上的驱动pcb板2和用于连接电源线并与驱动pcb板2电性导通的电源pcb板3,所述电源pcb板3上设置有弹簧针连接器4,该弹簧针连接器4与驱动pcb板2 弹性接触,并形成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在电源pcb板3上设置有弹簧针连接器4,并通过该弹簧针连接器4与驱动pcb板2弹性接触,并形成电性连接,其装配起来极为方便,并且由于弹簧针连接器4与驱动pcb板2为弹性接触,其具有一定的容差性,对电源pcb板3与驱动pcb板2的装配要求不高,但同样可以保证
电源pcb板3与驱动pcb板2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且其装配起来极为方便,组装效率也极高,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27.所述弹簧针连接器4包括有塑胶体41以及若干安装于塑胶体41内的弹簧顶针42,该弹簧顶针42的下端与电源pcb板3的焊线端子31导接,该弹簧顶针 42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力,使该弹簧顶针42的上端与驱动pcb板2弹性接触,并形成电性连接,保证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28.所述驱动pcb板2下端面设置有多个导电片21,该弹簧顶针42的上端与该导电片21导接,其导接要求低,但是能够保证弹簧顶针42与导电片21形成稳定导接。
29.所述导电片21具有贯通的孔位211,所述弹簧顶针42的上端置于该孔位211 处,其进一步能够保证弹簧顶针42与导电片21对接的稳定性。
30.所述塑胶体41下端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一定位柱411和第二定位柱412;所述电源pcb板3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32和第二定位孔33,该第一定位柱411和第二定位柱412分别卡嵌固定于该第一定位孔32和第二定位孔33中,使塑胶体 41固定于电源pcb板3上。
31.所述底座1设置有多个容置窗口11;所述驱动pcb板2下端面设置的电子元器件22置于该容置窗口11中,以致该电子元器件22不会受到影响,保证驱动pcb板2的工作质量。
32.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贯通的容纳孔101、位于容纳孔101一侧的上容纳槽102 和位于容纳孔101另一侧的下容纳槽103,该上容纳槽102的开口朝上,该下容纳槽103的开口朝下;所述驱动pcb板2装配时,将驱动pcb板2穿过容纳孔 101,并压下驱动pcb板2一侧,使驱动pcb板2一侧由上至下安装于该上容纳槽102内,同时,该驱动pcb板2另一侧由下至上安装于该上容纳槽102内,保证驱动pcb板2稳定装配于底座1上。
33.所述底座1一端设置有镶嵌凸块12,所述底座1另一端设置有弹性压扣13,该底座1通过镶嵌凸块12及弹性压扣13固定安装于框架内,所述电源pcb板3 固定于框架内。所述电源pcb板3上设置有贯通的限位孔34,通过该限位孔34 与框架内的凸柱卡持定位。
34.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一扇叶5,该扇叶5包括有轮毂51以及多片一体连接于该轮毂51外围的叶片52和一体连接于所有叶片52外围的环体53,通过环体 53一体连接于所有叶片52外围,以此保证整个扇叶5的强度,提高使用寿命。该环体53上端成型有多个向上凸出的第一凸齿部531,每一片叶片的上端边缘分别与一个第一凸齿部531一体连接,该环体53下端成型有多个向下凸出的第二凸齿部532,每一片叶片的下端边缘分别与一个第二凸齿部532一体连接,以此使叶片52切风更加顺利,能够更好的形成风。
3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电源pcb板3上设置有弹簧针连接器4,并通过该弹簧针连接器4与驱动pcb板2弹性接触,并形成电性连接,其装配起来极为方便,并且由于弹簧针连接器4与驱动pcb板2为弹性接触,其具有一定的容差性,对电源pcb板3与驱动pcb板2的装配要求不高,但同样可以保证电源pcb板3 与驱动pcb板2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且其装配起来极为方便,组装效率也极高,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36.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