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43961发布日期:2022-07-13 07:00阅读:65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换热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涡盘压缩机因其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运行平稳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制冷空调和热泵等领域。一般来说,涡盘压缩机由密闭壳体、静涡盘盘、动涡盘盘、支架、曲轴、防自转机构供油装置和电机构成,动、静涡盘盘的型线均是螺旋形,动涡盘盘相对静涡盘盘偏心并相差180
°
安装,于是在动、静涡盘盘间形成了多个月牙形空间。在动涡盘盘以静涡盘盘的中心为旋转中心并以一定的旋转半径作无自转的回转平动时,外圈月牙形空间便会不断向中心移动,此时,冷媒被逐渐推向中心空间,其容积不断缩小而压力不断升高,直至与中心排气孔相通,高压冷媒被排出泵体,完成压缩过程。
3.但是,在压缩机运转过程中,从上支架油池沿回油钢管回到下盖油池的高压油在离开回油管时,由于其过大的流速冲击下盖油池油面,造成润滑油飞溅,飞溅的润滑油与冷媒混合后,会随着冷媒排出压缩机,增加了压缩机的排气带油率。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高压回油造成压缩机排气带油率高的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能有效防止高压回油造成压缩机排气带油率高。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
7.底部油池;
8.回油结构;
9.承接结构,承接结构位于压缩机的底部,承接结构用于承接回油结构上的润滑油;承接结构上设置有回油通道,回油通道用于引导承接结构上的润滑油回流至底部油池。
10.进一步地,承接结构上设置有摩擦面;压缩机还包括回油油路,回油油路自回油结构延伸至摩擦面;回油油路用于引导回油结构上的润滑油回流至摩擦面。
11.进一步地,压缩机包括曲轴和下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套设于曲轴下端外,下支撑组件形成承接结构;和/或,下支撑组件与曲轴的接触面形成摩擦面。
12.进一步地,下支撑组件上设置有进油口,进油口连通回油油路和摩擦面。
13.进一步地,回油通道包括出油口,下支撑组件上设置有出油口,出油口连通摩擦面和底部油池。
14.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油泵,油泵设置于曲轴的下端,且油泵位于下支撑组件的下方,油泵上设置有导油通道,导油通道连通出油口与底部油池。
15.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止推结构,止推结构支撑于曲轴的一端,且止推结构设置于下支撑组件和油泵之间;止推结构上设置有导油油路,导油油路连通出油口与导油通道。
16.进一步地,下支撑组件包括下支架;当下支撑组件上设置有进油口时,进油口为设置于下支架上的径向通孔;
17.和/或,当回油通道包括出油口时,出油口为设置于下支架下端面上的凹槽,凹槽在径向上贯穿下支架。
18.进一步地,导油油路为设置于止推结构上端面的导油槽;导油槽与出油口的位置相对应;和/或,导油槽在径向上延伸,且导油槽径向外端与导油通道的位置相对应。
19.进一步地,压缩机包括压缩结构;回油结构包括上支撑组件,上支撑组件用于安装压缩结构,上支撑组件形成回油结构;和/或,压缩结构包括涡盘组件;和/或,回油油路包括回油管,回油管具有弯管段。
20.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为上述的压缩机。
21.本技术提供的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将回油结构上的高压回油引至较低位置的承接结构上,使得高压油可以在到达承接结构时进行减速,然后排至下盖,有效的解决了油液面激荡导致油循环率增高的问题。本技术能有效防止高压回油造成压缩机排气带油率高。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局部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回油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表示为:
28.1、回油通道;11、导油通道;12、导油油路;2、回油油路;31、底部油池;32、曲轴;33、压缩结构;331、静涡盘;332、动涡盘;34、电机;35、平衡块;36、十字滑环;4、下支撑组件;41、进油口;42、出油口;43、下支架;44、下支撑环;5、上支撑组件;6、油泵;7、止推结构;8、壳体;81、上盖;82、下盖;91、排气管;92、吸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结合参见图1-5所示,一种压缩机,包括:底部油池31、回油结构和承接结构,承接结构位于压缩机的底部,承接结构用于承接回油结构上的润滑油;承接结构上设置有回油通道1,回油通道1用于引导承接结构上的润滑油回流至底部油池31。压缩机还包括油泵6、电机34、壳体8和平衡块35等;壳体8包括主壳体8以及上盖81和下盖82,承接结构位于底部油池31的上方,并位于油泵6和电机34的下方,即其也位于承接结构的下方,本技术中将回油结构上的高压回油引至较低位置的承接结构上,使得高压油可以在到达承接结构时进行减速,然后排至下盖82,有效的解决了油液面激荡导致油循环率增高的问题。本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高压回油对下盖82上的底部油池31油液面造成冲击造成的压缩机排气带油率偏高的问题。
3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承接结构上设置有摩擦面;压缩机还包括回油油路
2,回油油路2自回油结构延伸至摩擦面;回油油路2用于引导回油结构上的润滑油回流至摩擦面。在减少高压回油对下盖82底部油池31的油液面的液面冲击的情况下,还能够增加流入承接结构摩擦面的润滑油,提高润滑效果,增加压缩机可靠性。
3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压缩机包括曲轴32和下支撑组件4,下支撑组件4套设于曲轴32下端外,下支撑组件4形成承接结构;下支撑组件4包括下支撑环44和下支架43。
32.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下支撑组件4与曲轴32的接触面形成摩擦面。即下支撑组件4的内周侧形成摩擦面。
3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下支撑组件4上设置有进油口41,进油口41连通回油油路2和摩擦面。下支撑组件4包括下支撑架43。
3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回油通道1包括出油口42,下支撑组件4上设置有出油口42,出油口42连通摩擦面和底部油池31。
35.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压缩机还包括油泵6,油泵6设置于曲轴32的下端,且油泵6位于下支撑组件4的下方,油泵6上设置有导油通道11,导油通道11连通出油口42与底部油池31。即将高压回油引至下支架43的润滑油路,使得高压油可以在润滑下支架43过程中减速,最后通过油泵6外切边的导油通道11排至下盖82,有效的解决了油液面激荡导致油循环率增高的问题。
36.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压缩机还包括止推结构7,止推结构7支撑于曲轴32的一端,且止推结构7设置于下支撑组件4和油泵6之间;止推结构7上设置有导油油路12,导油油路12连通出油口42与导油通道11。导油通道11的向下延伸,对于通过上支架接回油管进行回油的涡旋压缩机,本技术在下支架43侧壁开设进进油孔,使得从上支架油池流出的高压回油沿下支架43侧壁进油孔流入下支架43的摩擦面,达到增加流入下支架43摩擦面的冷冻油的效果;并在油泵6外周设计轴向向下排油通道,使得流出下支架43的冷冻油沿油泵6导油通道11向下排出。
3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下支撑组件4包括下支架43;当下支撑组件4上设置有进油口41时,进油口41为设置于下支架43上的径向通孔;下支架43套设于曲轴32下端的外部。即进油口41连通下支架43的内周侧和外周侧。
3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当回油通道1包括出油口42时,出油口42为设置于下支架43下端面上的凹槽,凹槽在径向上贯穿下支架43。
39.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导油油路12为设置于止推结构7上端面的导油槽;导油槽与出油口42的位置相对应。
4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导油槽在径向上延伸,且导油槽径向外端与导油通道11的位置相对应。止推结构7上设置有中心孔,导油槽也在径向上贯穿止推结构7,即导油槽自止推结构7的外周侧延伸至内周侧,导油槽与凹槽相对设置,形成出油油路径向的出油路,使得润滑油可以沿着径向离开下支架43的摩擦区域;在油泵6外周形成有轴向向下的导油通道11,从径向出油路流出的润滑油撞到油泵6后,沿着导油通道11向下排出,至此就完成了不引起下盖82油池激荡的上支架润滑油回油过程。
4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压缩机包括压缩结构33;回油结构包括上支撑组件5,上支撑组件5用于安装压缩结构33,上支撑组件5形成回油结构。上支撑组件5为上支架。
42.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压缩结构33包括涡盘组件,涡盘组件包括静卧盘331
和动涡盘332。
4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回油油路2包括回油管,回油管具有弯管段。在回油管尾部即靠近下支撑组件4的一端设置一段柔性段,整个回油管是呈”c”字型的,柔性段指的是与下支架43连接的一段,为了实现把油引导入下支架43,回油管其他部分为刚性或柔性。弯管段可以对润滑油起到一定的缓冲降速作用。
44.本技术压缩机为涡旋压缩机,涡旋压缩机主要由电机34、上支架、下支架43、静涡盘331、动涡盘332、十字滑环36、曲轴32等组成。电机34通过热套固定在壳体8上,上支架通过八点焊接固定在壳体8上。动涡盘332和静涡盘331相位角相差180度对置安装在上支架上,动涡盘332在曲轴32的驱动下运动,与静涡盘331啮合形成一系列相互隔离且容积连续变化的月牙形密闭容腔,静涡盘331通过螺钉紧固件固定在上支架上。下支架43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支撑环44上,下支撑环44再通过点焊固定在壳体8上。
45.压缩机运转时,电机34驱动曲轴32旋转,曲轴32的曲柄带动动涡盘332运动,在十字滑环36的防自转限制下,动涡盘332围绕曲轴32中心以固定的半径做平动运动。从吸气管92进入的制冷剂被吸入动涡盘332和静涡盘331形成的月牙形吸气腔内,经过压缩后由静涡盘331排气孔排出,进入上盖81与静涡盘331之间的容腔内,再经静涡盘331和上支架的排气槽进入上支架和电机34之间的容腔内,部分通过电机34和壳体8之间的通流槽进入电机34下端,最终高压排气冷媒从排气管91排出压缩机。
46.本技术能够在润滑油从支架回到下盖82油池的过程中,将润滑油引到下支架43润滑油路中,防止润滑油直接冲击下盖82油池的油面,造成的润滑油激荡。
4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为上述的压缩机。
48.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49.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