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阀和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59527发布日期:2022-08-09 19:2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多路阀和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路阀和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2.装载机的作业工况主要是铲掘作业和装载作业,为了高效作业,整机需要频繁进行左右转向,执行模块需要进行频繁的收斗、举升、卸料、下降等,以上动作都是通过装载机液压系统控制并实现的。
3.装载机液压系统一般包括执行模块液压系统和转向液压系统。现有技术中,若采用两个泵(如工作泵和转向泵)单独对执行模块和转向装置进行控制,液压系统效率较低,在进行复合动作时无法实现流量的较佳匹配。若执行模块液压系统和转向液压系统采用混合系统,即转向液压系统在不工作时,转向液压系统经分流阀装置分流,与工作泵合流向装载机多路阀供油;可以实现合流,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流量的分配,但是结构复杂、液压系统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多路阀和液压系统,其能够实现转向泵和工作泵的合流、卸荷,液压系统节能效率良好,结构相对简单,降低成本。
5.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6.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路阀,包括阀体和设于所述阀体上的转换阀和工作阀组,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一进油口p和第二进油口ef,所述第一进油口p用于与工作泵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口ef用于与转向泵连通;
7.所述转换阀设有转换阀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转换阀杆能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移动;所述工作阀组设有工作阀进油口,所述工作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阀体上设有负荷传感油道ls,所述负荷传感油道ls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若所述工作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压差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则所述转换阀杆处于第一位置,以使所述第一进油口p与所述工作阀进油口之间的油路导通;若所述工作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压差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则所述转换阀杆处于第二位置,以使所述第一进油口p与所述工作阀进油口之间的油路截断。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上设有回油口t、先导进油口和负荷传感油口ls,所述先导进油口用于与先导阀连通,所述回油口t和所述负荷传感油口ls分别与油箱连通;
9.所述工作阀组设有控制腔室、工作腔和工作阀杆,所述工作阀进油口分别与第一进油口p和第二进油口ef连通,所述先导进油口与所述控制腔室连通,先导油从所述先导进油口进入所述控制腔室,先导油用于带动所述工作阀杆移动,以使所述工作阀进油口与所述工作腔连通,所述工作腔用于与执行模块连接。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负荷传感油道ls与所述负荷传感油口ls连通,所述负荷传感油口用于与所述转向泵的补偿器连接,能调整所述转向泵的排量。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阀体上设有梭阀,所述梭阀的进油口与所述调节油道连通,所述梭阀的出油口与所述负荷传感油道ls连通。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换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进油口p连通,所述转换阀的出油口与所述工作阀组连通;所述转换阀杆上设有第一油道rsi和第二油道rst,所述转换阀的进油口经所述第一油道rsi与所述转换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转换阀的进油口经所述第二油道rst与所述转换阀的回油口连通。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换阀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腔室;若所述第一腔室中的压力与第二腔室压力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所述转换阀杆处于第一位置,以使所述转换阀的进油口经所述第一油道rsi与所述转换阀的出油口连通;若所述第一腔室中的压力与第二腔室压力差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所述转换阀杆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使所述转换阀的进油口经所述第二油道rst与所述转换阀的回油口连通。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腔室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工作阀杆连接,以使所述工作阀杆处于第三位置或第四位置;
15.所述工作阀杆上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工作阀组设有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和所述第二工作腔分别与所述执行模块连接;
16.所述工作阀杆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工作阀组的进油口经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工作腔连通,所述第二工作腔经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回油口连通;
17.所述工作阀杆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所述工作阀组的进油口经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工作腔连通,所述第一工作腔经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回油口连通。
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阀杆上设有调节油道,所述调节油道包括设于所述工作阀杆上的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和内部油道,所述第一阻尼孔与所述第一工作腔连通,所述第二阻尼孔与所述第二工作腔连通,所述第一阻尼孔和所述第二阻尼孔分别与所述内部油道连通,所述内部油道与所述负荷传感油口口连通。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阀组包括动臂控制阀和转斗控制阀,所述第一进油口p经所述转换阀分别与所述动臂控制阀和所述转斗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二进油口ef分别与所述动臂控制阀和所述转斗控制阀连接;所述工作阀杆包括动臂阀杆和转斗阀杆,所述动臂阀杆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动臂控制阀,所述转斗阀杆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转斗控制阀上;
20.所述先导进油口包括第一先导进油口、第二先导进油口、第三先导进油口和第四先导进油口,所述动臂阀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先导进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先导进油口连通;所述转斗阀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先导进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先导进油口连通。
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二弹簧所述动臂阀杆的一端,所述第三弹簧设于所述转斗阀杆的一端。
2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一回油油道t0和第二回油油道t1;所述阀体上设有背压阀,所述第二回油油道t1经所述背压阀与所述第一回油油道t0连通;
23.所述动臂控制阀中,所述第一工作腔包括动臂上升腔,用于与动臂油缸的大腔连
接;所述第二工作腔包括动臂下降腔,用于与所述动臂油缸的小腔连接;所述动臂上升腔的回油与所述第二回油油道t1连通,所述动臂下降腔的回油与所述第一回油油道t0连通;所述第一回油油道t0与回油口t连通。
2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斗控制阀中,所述第一工作腔包括转斗收斗腔,用于与转斗油缸的大腔连接;所述第二工作腔包括转斗卸料腔,用于与所述转斗油缸的小腔连接;所述转斗收斗腔的回油与所述第二回油油道t1连通,所述转斗卸料腔的回油与所述第一回油油道t0连通。
2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上设有梭阀,所述梭阀设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第三油口,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动臂阀杆上的调节油道连通,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转斗阀杆上的调节油道连通,所述第三油口与所述负荷传感油口连通。
2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上设有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高压腔与负荷传感油道ls连通,所述溢流阀的回油口与所述回油口t连通。
2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设置在所述先导进油口与所述控制腔室之间的控制油路上。
28.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压系统,包括工作泵、转向泵、执行模块和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路阀,所述工作泵和所述转向泵分别与所述多路阀连接,所述多路阀与所述执行模块连接。
29.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30.该多路阀通过设置转换阀杆,可实现工作泵和转向泵的合流,优化流量分配,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在工作阀杆上设置负荷传感油道,负荷传感油道的油进入转换阀,改变转换阀杆的位置,以实现转换阀的开启或关闭,使工作泵与工作阀组之间的油路导通或截断,可实现工作泵合流时,与转向泵的流量的较佳匹配,以及实现工作泵的卸荷,液压系统节能效率良好,并且结构简单紧凑,有利于降低成本。
31.该液压系统包括上述的多路阀,工作泵和转向泵分别与多路阀连接,多路阀与执行模块连接,可以实现工作泵的合流和卸荷,液压系统节能效率良好,有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系统原理示意图;
34.图2为图1中的多路阀的液压控制系统放大示意图;
35.图3为图1中的转向泵的液压控制系统放大示意图;
3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路阀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路阀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图5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9.图7为图4中e向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0.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路阀的回油口t的结构示意图;
41.图9为图8中g向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0为图4中d-d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3.图11为图4中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4.图12为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油口ef与油道ef连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5.图13为本实施例中工作阀组经梭阀与负荷传感油道ls连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6.图14为本实施例中背压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7.图15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向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8.图标:100-多路阀;110-阀体;200-转换阀;201-转换阀杆;203-第一弹簧;cs1-第一腔室;c1s-第二腔室;300-工作阀组;301-动臂油缸;303-转斗油缸;310-动臂控制阀;320-动臂阀杆;330-第二弹簧;350-转斗控制阀;360-转斗阀杆;370-第三弹簧;p-第一进油口;ef-第二进油口;t-回油口;ls-负荷传感油口;ls-负荷传感油道;rsi-第一油道;rst-第二油道;t0-第一回油油道;t1-第二回油油道;xa2-第一先导进油口;xb2-第二先导进油口;xa1-第三先导进油口;xb1-第四先导进油口;410-背压阀;420-第一单向阀;430-第二单向阀;440-第三单向阀;bl-动臂上升腔;bd-动臂下降腔;bkl-转斗收斗腔;bkd-转斗卸料腔;101-工作泵;103-转向泵;104-补偿器;105-先导阀;106-优先阀;107-油箱;109-系统梭阀;120-梭阀;130-浮动控制阀;140-浮动补油阀;141-补油阀;160-溢流阀;460-减压阀;170-主安全阀;401-转向器。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5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3.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55.请参考图1至图15,其中图1至图3为液压系统控制原理示意图,图4至图15为多路阀100的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5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路阀100,包括阀体110和设于阀体110上的转换阀200和工
作阀组300,阀体110上设有第一进油口p、第二进油口ef、回油口t和先导进油口、负荷传感油口ls,第一进油口p用于与工作泵101连通,第二进油口ef用于与转向泵103连通,先导进油口用于与先导阀105连通,回油口t和负荷传感油口ls分别与油箱107连通;转换阀200设有转换阀杆201、第一腔室cs1和第二腔室c1s,转换阀杆201能在第一腔室cs1和第二腔室c1s中移动,以实现油路的导通或截断。
57.工作阀组300设有控制腔室、工作腔、工作阀杆和工作阀进油口,工作阀进油口分别与第一进油口p和第二进油口ef连通,先导进油口与控制腔室连通,先导油从先导进油口进入控制腔室,先导油用于带动工作阀杆移动,以使工作阀进油口与工作腔连通,工作腔用于与执行模块连接;工作阀杆上设有调节油道,阀体110上设有负荷传感油道ls,调节油道的一端与工作腔连通,另一端经负荷传感油道ls与第二腔室c1s连通;若工作阀进油口与工作腔的压差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则转换阀杆201处于第一位置,以使第一进油口p与工作阀进油口之间的油路导通;若工作阀进油口与工作腔的压差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转换阀杆201处于第二位置,以使第一进油口p与工作阀进油口之间的油路截断。该多路阀100在转换阀200的作用下能实现工作泵101与工作阀组300之间油路的导通和截断,即实现工作泵101的合流与卸荷,节能效率高。
58.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工作阀进油口与第一腔室cs1连通,工作腔与第二腔室c1s连通,工作阀进油口与工作腔的压差,即转换阀200上第一腔室cs1与第二腔室c1s之间的压差。
59.可以理解,第二腔室c1s中设有第一弹性件,比如第一弹簧203,第一弹性件与转换阀杆201接触,在工作过程中,若工作阀进油口与第二腔室c1s的压差小,无法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而带动转换阀杆201移动,转换阀200保持在开启状态,工作泵101的油液经转换阀200到达工作阀组300,与转向泵103输出的液压油合流,以满足工作腔的工作压力。在工作过程中,若工作阀进油口与第二腔室c1s的压差大,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而带动转换阀杆201移动,转换阀200切换至关闭状态,工作泵101与工作阀组300之间的油路被转换阀200截断,工作泵101的油液经转换阀200后回流至油箱107,达到工作泵101卸荷的目的。
60.可选地,负荷传感油道ls与负荷传感油口ls连通,负荷传感油口ls用于与转向泵103的补偿器104连接,能调整转向泵103的排量。工作阀组300在工作状态下,工作腔的压力油经调节油道进入负荷传感油道ls,负荷传感油道ls的油液一部分进入转换阀200,另一部分到达转向泵103的补偿器104,以调整转向泵103的排量,适应工作腔的流量需要。容易理解,若工作腔需要高速工作,则负荷传感油道ls的油液作用至补偿器104,补偿器104加大转向泵103的排量;若工作腔需要低速工作,则负荷传感油道ls的油液作用至补偿器104,补偿器104减小转向泵103的排量。
61.该多路阀100可根据工作阀组300的实际流量需求,实现工作泵101与转向泵103的合流,或者工作泵101卸荷,也能自动调节转向泵103的排量,实现流量的最佳匹配,在满足工作阀组300正常工作的状态下,实现节能。
62.可选地,阀体110上设有梭阀120,梭阀120的进油口与调节油道连通,梭阀120的出油口与负荷传感油道ls连通。即工作腔的油液经调节油道进入梭阀120,经梭阀120后分别流向转换阀200和转向泵103的补偿器104。
63.本实施例中,转换阀200的进油口与第一进油口p连通,转换阀200的出油口与工作
阀组300连通;转换阀杆201上设有第一油道rsi和第二油道rst,转换阀200的进油口经第一油道rsi与转换阀200的出油口连通,转换阀200的进油口经第二油道rst与转换阀200的回油口t连通。可选地,转换阀杆201的一端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于第二腔室c1s;若第一腔室cs1中的压力与第二腔室c1s压力差小于或等于第一弹性件的弹力,转换阀杆201处于第一位置,以使转换阀200的进油口经第一油道rsi与转换阀200的出油口连通;若第一腔室cs1中的压力与第二腔室c1s压力差大于第一弹性件的弹力,转换阀杆201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使转换阀200的进油口经第二油道rst与转换阀200的回油口t连通。
64.工作阀组300的控制腔室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与工作阀杆连接,以使工作阀杆处于第三位置或第四位置;工作阀杆上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工作阀组300设有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分别与执行模块连接。可以理解,工作阀杆处于第三位置,工作阀组300的进油口经第一通道与第一工作腔连通,第二工作腔经第四通道与回油口t连通;工作阀杆处于第四位置,工作阀组300的进油口经第三通道与第二工作腔连通,第一工作腔经第二通道与回油口t连通。
65.调节油道包括设于工作阀杆上的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和内部油道,第一阻尼孔与第一工作腔连通,第二阻尼孔与第二工作腔连通,第一阻尼孔和第二阻尼孔分别与内部油道连通,内部油道经梭阀120与负荷传感油口ls连通。
66.可以理解,该多路阀100可以应用在装载机上,实现动臂和转斗的液压控制,即工作阀组300中控制阀的数量包括两个,在其它应用场景,工作阀组300中控制阀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或更多,这里不作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以工作阀组300包括动臂控制阀310和转斗控制阀350为例进行说明。
67.结合图4至图9,第一进油口p经转换阀200分别与动臂控制阀310和转斗控制阀350连接,第二进油口ef分别与动臂控制阀310和转斗控制阀350连接;工作阀杆包括动臂阀杆320和转斗阀杆360,动臂阀杆320可移动地设于动臂控制阀310,转斗阀杆360可移动地设于转斗控制阀350上。先导进油口包括第一先导进油口xa2、第二先导进油口xb2、第三先导进油口xa1和第四先导进油口xb1,动臂阀杆320的一端与第一先导进油口xa2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先导进油口xb2连通;转斗阀杆360的一端与第三先导进油口xa1连通,另一端与第四先导进油口xb1连通。可选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弹簧330和第三弹簧370,第二弹簧330动臂阀杆320的一端,本实施例中设于图6所示视角的右端,第三弹簧370设于转斗阀杆360的一端,本实施例中设于图6所示视角的右端。
68.结合图6和图14,阀体110上设有第一回油油道t0和第二回油油道t1,第一回油油道t0位于阀体110的右侧,与回油口t连通。第二回油油道t1位于阀体110的左侧,阀体110上设有背压阀410,第二回油油道t1经背压阀410与第一回油油道t0连通。
69.可以理解,工作阀组300的控制腔室包括动臂阀杆320的左腔室、右腔室和转斗阀杆360的左腔室、右腔室,动臂阀杆320的左腔室、右腔室分别与第一先导进油口xa2、第二先导进油口xb2连通,转斗阀杆360的左腔室、右腔室分别与第三先导进油口xa1和第四先导进油口xb1连通。
70.本实施例中,阀体110上设有第一单向阀420、第二单向阀430和第三单向阀440,第一单向阀420的进口与转换阀200的出油口连通,第一单向阀420的出口与工作阀组300连通。阀体110上设有油道ef、油道p1、油道p2、油道p3、油道p4,油道ef的一端与第二进油口ef
连通,另一端与油道p2连通,油道p2分别与油道p1、油道p3和油道p4连通,油道p1与转换阀200连通,油道p3与动臂控制阀310连通,油道p4与转斗控制阀350连通。可选地,第一进油口p经转换阀200的第一油道rsi进入油道p1,油道p1经第一单向阀420进入油道p2,油道p2经第二单向阀430进入油道p3,油道p2经第三单向阀440组进入油道p4。油道p3和油道p4分别与工作阀进油口连接。
71.转换阀杆201的左侧为第一腔室cs1,第一腔室cs1经油道与油道p2连通;转换阀杆201的右侧为第二腔室c1s,经油道与负荷传感油道ls连通。
72.阀体110上设有溢流阀160,溢流阀160的高压腔rp与负荷传感油道ls连通,溢流阀160的回油口t与第一回油油道t0连通。若负荷传感油道ls的压力高于溢流阀160设定的压力,负荷传感油道ls中的液压油经溢流阀160泄压,导致第二腔室c1s的油压更低,转换阀杆201移动使转换阀200处于截断状态,工作泵101卸荷,实现动臂缸高压小流量作业,实现液压系统节能。
73.动臂控制阀310中,第一工作腔包括动臂上升腔bl,用于与动臂油缸301的大腔连接;第二工作腔包括动臂下降腔bd,用于与动臂油缸301的小腔连接;动臂阀杆320上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即油道rb1、tb2、rbd、tb1,动臂上升腔bl与动臂油缸301的大腔油口a2连通,动臂下降腔bd与动臂油缸301的小腔油口b2连通。
74.本实施例中,油液从第一先导进油口xa2进入动臂阀杆320的右侧,控制动臂阀杆320左移,动臂控制阀310的动臂上升腔bl处于工作位,转向泵103的油液经第二进油口ef进入动臂控制阀310,经动臂上升腔bl进入动臂油缸301的大腔,控制动臂举升。具体的,油道p3经油道rb1与动臂上升腔bl连通,动臂下降腔bd经油道tb2与第一回油油道t0相通,实现装载机动臂缸举升。
75.油液从第二先导进油口xb2进入动臂阀杆320的左侧,控制动臂阀杆320右移,动臂控制阀310的动臂下降腔bd处于工作位,转向泵103的油液经第二进油口ef进入动臂控制阀310,经动臂下降腔bd进入动臂油缸301的小腔,控制动臂下降。具体的,油道p3经油道rbd与动臂下降腔bd连通,动臂上升腔bl经油道tb1与第二回油油道t1相通,实现装载机动臂缸下降。
76.类似地,转斗控制阀350中,第一工作腔包括转斗收斗腔bkl,用于与转斗油缸303的大腔连接;第二工作腔包括转斗卸料腔bkd,用于与转斗油缸303的小腔连接;转斗收斗腔bkl的回油与第二回油油道t1连通,转斗卸料腔bkd的回油与第一回油油道t0连通。
77.转斗阀杆360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即油道rbk1、rbk2、rbkd、tbk1,转斗收斗腔bkl与转斗油缸303的大腔油口a1连通,转斗卸料腔bkd与转斗油缸303的小腔油口b1连通。本实施例中,油液从第三先导进油口xa1进入转斗阀杆360的右侧,控制转斗阀杆360左移,转斗控制阀350的转斗收斗腔bkl处于工作位,转向泵103的油液经第二进油口ef进入油道p2,经第三单向阀440进入油道p4,经转斗控制阀350的转斗收斗腔bkl进入转斗油缸303的大腔,控制转斗收斗。具体的,油道p4经油道rbk1与转斗收斗腔bkl连通,转斗卸料腔bkd经油道rbk2与第一回油油道t0相通,实现装载机转斗收斗。
78.油液从第四先导进油口xb1进入转斗阀杆360的左侧,控制转斗阀杆360右移,转斗控制阀350的转斗卸料腔bkd处于工作位,转向泵103的油液经第二进油口ef进入油道p2,经第三单向阀440进入油道p4,经转斗控制阀350的转斗卸料腔bkd进入转斗油缸303的小腔,
控制转斗卸料。具体的,油道p4经油道rbkd与转斗卸料腔bkd连通,转斗收斗腔bkl经油道tbk1与第二回油油道t1相通,实现装载机转斗卸料。
79.阀体110上设有梭阀120,梭阀120设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第三油口,第一油口与动臂阀杆320上的调节油道连通,第二油口与转斗阀杆360上的调节油道连通,第三油口与负荷传感油口ls连通。可选地,动臂阀杆320上的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为油口lsb1和油口lsbr,动臂阀杆320上还设有油口lsb、油道lsb3、油道lsbt;油口lsb1和油口lsbr经动臂阀杆320内部油道与油口lsb连接,经lsb3进入梭阀120的第一油口,经梭阀120的第三油口与负荷传感油道ls连通。油口lsb经油道lsb3、lsbt与第一回油油道t0相通。即常态(非工作状态)下负荷传感油口ls的油与第一回油油道t0接通。
80.转斗阀杆360上的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为油口lsbk1和油口lsbkr,转斗阀杆360上还设有油口lsbk、油道lsbk3、油道lsbkt;油口lsbk1和油口lsbkr经转斗阀杆360内部油道与油口lsbk连接,经油道lsb3进入梭阀120的第二油口,经梭阀120的第三油口与负荷传感油道ls连通。油口lsbk经油道lsbk3、lsbkt与第一回油油道t0相通。即常态(非工作状态)下负荷传感油口ls的油与第一回油油道t0接通。
81.可选地,阀体110上设有浮动控制阀130、浮动补油阀140和补油阀141,浮动补油阀140和补油阀141用于向工作油缸的小腔补油。可以理解,在转斗卸料过程中,转斗油缸303的小腔出现真空,转斗卸料腔bkd与转斗油缸303的小腔相连,低于大气压;转斗油缸303的大腔的液压油经转斗收斗腔bkl、经转斗阀杆360、经油道tbkl回到第二回油油道t1,由于背压阀410产生的背压pt1,第二回油油道t1的回油推开补油阀141的阀芯进入转斗卸料腔bkd,避免转斗油缸303的小腔出现真空,而烧伤密封件。
82.类似地,当动臂下降时,动臂油缸301的小腔出现真空,动臂下降腔bd与动臂油缸301的小腔相连,低于大气压;动臂油缸301的大腔的液压油经动臂上升腔bl、经动臂阀杆320、经油道tbl回到第二回油油道t1,由于背压阀410产生的背压pt1,第二回油油道t1的回油推开浮动补油阀140的阀芯进入动臂下降腔bd,避免动臂油缸301的小腔出现真空,而烧伤密封件。
83.可选地,浮动控制阀130与浮动补油阀140连接,若浮动控制阀130处于工作时,浮动补油阀140具有浮动作用,可用于在动臂下降过程中,使动臂处于浮动状态。若浮动控制阀130处于不工作时,浮动补油阀140可起到补油作用,向动臂油缸301的小腔补油。
84.可选地,阀体110上还设有主安全阀170,主安全阀170的高压端与油道p2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回油油道t0相通,防止系统压力过高,主安全阀170设定的压力值高于溢流阀160设定的压力值。
85.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多路阀100,其工作原理如下:
86.第一种工况:发动机未启动,工作泵101和转向泵103未工作。动臂阀杆320在第二弹簧330作用下处于中位,动臂控制阀310处于关闭状态。转斗阀杆360在第三弹簧370的作用下处于中位,转斗控制阀350处于关闭状态。转换阀杆201在第一弹簧203的作用下处于左侧位置,即开启状态。
87.第二种工况:发动机启动后,转向系统未转向操纵;先导阀105未实施操纵,动臂阀杆320和转斗阀杆360处于中位;转向泵103的油经优先阀106进入该多路阀100的第二进油口ef,经油道ef进入油道p2,分别经第二单向阀430进入油道p3,经第三单向阀440进入油道
p4。此时,ls油口与第一回油油道t0相通,转向泵103在内置调节器的控制下,按调节器设定的最小压力、最小流量0.5~2l/min下经优先阀106的负荷传感油道ls通道进入全液压转向器401,经转向器401的回油管回油,实现节能。可选地,调节器的设定压力一般为16~24bar,该压力同时推动转换阀杆201移动到右侧,转换阀200处于关闭状态,工作泵101的来油经第二油道rst进入第一回油油道t0而低压卸荷。
88.第三种工况:发动机启动后,转向系统未转向操纵;先导阀105实施操纵,如操纵动臂操纵杆举升,第一先导进油口xa2进入先导油,控制动臂阀杆320向左移动,转向泵103的油液进入p3油道,经油道rbl进入动臂上升腔bl,即动臂油缸301的大腔进油;动臂油缸301的小腔中的液压油,进入动臂控制阀310的动臂下降腔bd,经油道tb2与第一回油油道t0接通回油。同时,由于动臂阀杆320移动,油道lsbt关闭,由于动臂、铲斗及物料存在重量,动臂上升腔bl的压力油经动臂阀杆320左侧的油口lsb1进入动臂阀杆320的内部油道,经油口lsb、油道lsb3、梭阀120进入负荷传感油道ls。
89.进入负荷传感油道ls的压力油一部分经负荷传感油口ls与系统梭阀109接通,经x油道作用在转向泵103的补偿器104的弹簧腔,转向泵103的排量增大,满足执行模块液压系统的流量需求。转向泵103可采用变量柱塞泵,压力更大。
90.进入负荷传感油道ls的压力油,另一部分进入转换阀200的第二腔室c1s,第一弹簧203作用在转换阀杆201的右侧。设定δpbl为油道p3和动臂上升腔bl的压力差,当δpbl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一弹簧203的弹力,转换阀杆201处于左侧,转换阀200开启,工作泵101的来油经第一油道rsi进入油道p1,打开第一单向阀420进入p2,打开第二单向阀430进入油道p3,即转换阀杆201控制工作泵101向执行模块液压系统合流,以加快执行模块动臂举升。
91.当操作人员进行微动方式控制动臂举升状态时,δpbl压力大于第一弹簧203的弹力,推动转换阀杆201处于右侧,转换阀200关闭,工作泵101的来油经第二油道rst进入第一回油油道t0回油,即转换阀杆201控制工作泵101卸荷实现液压系统节能。
92.动臂举升过程中,如果动臂上升腔bl的压力油高于溢流阀160的设定压力而卸荷,转换阀200上的第二腔室c1s的液压油压力降低,转换阀杆201在第一腔室cs1的高压油作用下推动至右侧,转换阀200关闭,工作泵101卸荷,实现动臂油缸301在高压小流量作业时,实现液压系统节能。
93.类似地,发动机启动后,转向系统未转向操纵;先导阀105实施操纵,如操纵动臂操纵杆举升,第二先导进油口xb2进入先导油,控制动臂阀杆320向右移动,转向泵103的油液进入p4油道,经油道rbd进入动臂上升腔bl,即动臂油缸301的小腔进油;动臂油缸301的大腔中的液压油,进入动臂控制阀310的动臂上升腔bl,经油道tb1与第二回油油道t1接通回油。同时,由于动臂阀杆320移动,油道lsbt关闭,由于动臂、铲斗及物料存在重量,动臂下降腔bd的压力油经动臂阀杆320右侧的油口lsbr进入动臂阀杆320的内部油道,经油口lsb、油道lsb3、梭阀120进入负荷传感油道ls。
94.进入负荷传感油道ls的压力油一部分经负荷传感油口ls与系统梭阀109接通,经x油道作用在转向泵103的补偿器104的弹簧腔,转向泵103的排量增大,满足执行模块液压系统的流量需求。
95.进入负荷传感油道ls的压力油,另一部分进入转换阀200的第二腔室c1s,第一弹簧203作用在转换阀杆201的右侧。设定δpbl为油道p3和动臂上升腔bl的压力差,当δpbl
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一弹簧203的弹力,转换阀杆201处于左侧,转换阀200开启,工作泵101的来油经第一油道rsi进入油道p1,打开第一单向阀420进入p2,打开第二单向阀430进入油道p3,即转换阀杆201控制工作泵101向执行模块液压系统合流,以加快执行模块的动臂下降。
96.当操作人员进行微动方式控制动臂下降状态时,δpbl压力大于第一弹簧203的弹力,推动转换阀杆201处于右侧,转换阀200关闭,工作泵101的来油经第二油道rst进入第一回油油道t0回油,即转换阀杆201控制工作泵101卸荷实现液压系统节能。
97.动臂下降过程中,如果动臂下降腔bd的压力油高于溢流阀160的设定压力而卸荷,转换阀200上第二腔室c1s的液压油压力降低,转换阀杆201在第二腔室c1s的高压油作用下推动至右侧,转换阀200关闭,工作泵101卸荷,实现动臂油缸301在高压小流量作业时,实现液压系统节能。
98.当执行模块下降时,动臂缸小腔出现真空,动臂下降腔bd与动臂油缸301的小腔相连,低于大气压;动臂油缸301的大腔的液压油经动臂上升腔bl、经动臂阀杆320、经油道tbl回到第二回油油道t1,由于背压阀410产生的背压pt1,第二回油油道t1的回油推开阀芯进入动臂下降腔bd,进行补油,避免动臂油缸301的小腔出现真空,而烧伤密封件。
99.第四种工况:发动机启动后,转向系统未转向操纵;先导阀105实施操纵,如操纵转斗操纵杆收斗,第三先导进油口xa1进入先导油,控制转斗阀杆360向左移动,转向泵103的油液进入p4油道,经油道rbkl进入转斗收斗腔bkl,即转斗油缸303的大腔进油;转斗油缸303小腔中的液压油,进入转斗卸料腔bkd,经油道tbk2与第一回油油道t0接通回油。同时由于转斗阀杆360移动,油道lsbkt关闭,由于转斗收斗存在负载,转斗收斗腔bkl的压力油经转斗阀杆360左侧的油口lsbk1进入转斗阀杆360的内部通道,经油口lsbk、油道lsbk3、梭阀120进入负荷传感油道ls。该压力油一侧经负荷传感油口ls油口与系统梭阀109接通,经系统x油道作用在转向泵103的补偿器104的弹簧腔,转向泵103排量增大,满足执行模块液压系统的流量需求。该压力油另一侧进入转换阀200的第二腔室c1s,与第一弹簧203共同作用在转换阀杆201的右侧。设定δpbk1为油道p4和转斗收斗腔bkl的压力差,当δpbkl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一弹簧203的弹力,转换阀杆201处于左侧,转换阀200开启,工作泵101的来油经第一油道rsi进入油道p1,打开第一单向阀420进入p2,经第三单向阀440进入油道p4,即转换阀杆201控制工作泵101向执行模块液压系统合流,以加快执行模块转斗收斗。
100.当操作人员进行微动方式控制铲斗收斗状态时,δpbkl压力大于第一弹簧203的弹力,推动转换阀杆201处于右侧,转换阀200关闭,工作泵101的来油经第二油道rst进入第一回油油道t0回油,即转换阀杆201控制工作泵101卸荷实现液压系统节能。
101.如果铲斗收斗腔bk1的压力油高于溢流阀160的设定压力而卸荷,转换阀200上的第二腔室c1s的液压油压力降低,转换阀杆201在第一腔室cs1的高压油作用下推动至右侧,转换阀200关闭,工作泵101卸荷,实现铲斗油缸在高压小流量作业,实现液压系统节能。
102.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启动后,转向系统未转向操纵;先导阀105实施操纵,如操纵转斗卸料,第四先导进油口xb1进入先导油,其控制原理与上述类似,这里不再具体介绍。需要说明的是,当执行模块的转斗卸料时,转斗油缸303的小腔出现真空,补油阀141能对转斗油缸303的小腔补油,补油原理与动臂油缸301的小腔补油原理类似,避免转斗油缸303的小腔出现真空而烧伤密封件。
103.此外,动臂下降过程中,浮动控制阀130和浮动补油阀140的设置可以使得执行模
块处于浮动状态,浮动控制压力设定值为25~30bar;通过浮动补油阀140的设置,减少了动臂油缸301的沉降量。动臂下降过程中,快速下降阀的设置还能使执行模块的动臂油缸301直接回油,而实现快速下降,适用于大型装载机的液压控制系统,提高作业效率。
104.可选地,多路阀100还包括减压阀460,减压阀460设置在先导进油口与控制腔室之间的控制油路上。本实施例中,减压阀460设置在第三先导进油口xa1与转斗油缸303的大腔之间的控制油路上,可实现动臂与转斗的复合操纵,转斗装满率高,因此作业效率高,大大了降低司机的操纵劳动强度。本实施例中,减压阀460设置在转斗大腔的控制端盖里,结构紧凑。
10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转换阀杆201是通过液压系统自动控制实现的,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外部电控或外部液控方式实现转换阀200的导通和截断,以实现工作泵101的合流和卸荷。本实施例中的转换阀杆201、动臂阀杆320、转斗阀杆360、溢流阀160、浮动补油阀140、浮动控制阀130、补油阀141、梭阀120、快速下降阀等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定、布局,确保油路按照本技术中构思的原理连通即可,这里不作具体限定。液压系统控制原理示意图仅表示油路连通原理,不作为对各液压元件位置的限定。图1中示出的先导阀105、先导油源阀和制动阀等采用现有结构,不属于本技术的改进点,因此不作详细阐述。
106.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包括工作泵101、转向泵103、执行模块和上述的多路阀100,工作泵101和转向泵103分别与多路阀100连接,多路阀100与执行模块连接,适用于装载机等工程机械,可实现在执行模块微动状态和全速运动状态时,实现工作泵101自动卸荷或合流的功能,优化流量的分配,实现液压系统节能。并能实现液压系统高压小流量工作,低压大流量工作,节能效果显著。
107.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路阀100和液压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108.该多路阀100将转换阀200集成到阀体110上,可实现在执行模块微动状态和全速运动状态时,实现工作泵101自动卸荷或合流的功能,优化流量的分配,实现液压系统节能。并能实现液压系统高压小流量工作,低压大流量工作,节能效果显著。将浮动补油阀140、浮动控制阀130和补油阀141设置在一起,集成布置减少了管路,减少了泄露,有效减少沉降量。快速下降阀的设置,能实现动臂快速下降,适用于大型装载机的液压控制系统,提高作业效率。整体结构紧凑,成本低,节能效率高。
10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系统,适用于装载机等工程机械,可实现在执行模块微动状态和全速运动状态时,实现工作泵101自动卸荷或合流的功能,优化流量的分配,实现液压系统节能。并能实现液压系统高压小流量工作,低压大流量工作,节能效果显著。
11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