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空气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空气压缩机。
背景技术:2.空气压缩机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产品,常说的电气与自动化里就有全气动的含义,而空气压缩机就是提供气源动力,是气动系统的核心设备机电引气源装置中的主体,它是将原动的机械能转化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空气压缩机在运行时,会将空气压缩在贮气罐中。
3.传统的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活塞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只有一个方向往贮气罐中输送压缩空气,活塞向另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为吸入空气的过程,因此,活塞往复运动的过程中有一个空行程,只有一个方向做功,空气压缩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空气压缩机,活塞在往复的过程中都在做功,理论值是现有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一倍,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提供了一种新型空气压缩机,包括缸体,其内部设有上下活动的活塞;进气口,其包括上进气口及下进气口,两进气口分别与缸体的上下两端连通,且两进气口交替导通和关闭;出气口,其包括上出气口及下出气口,两出气口分别与缸体的上下两端连通,且两出气口交替导通和关闭;所述上进气口与下出气口之间、下进气口与上出气口之间分别同步导通或关闭。
7.进一步的,两所述进气口均与空气滤清器连通;两所述出气口均与贮气罐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缸体的上端连接有上盖,所述上进气口与上出气口均位于上盖上;所述缸体的下端连接有下盖,所述下进气口与下出气口均位于下盖上。
9.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处分别通过单向阀控制。
10.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为包括钢球及与钢球连接的复位弹簧。
11.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的下方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其上下移动。
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曲轴,所述曲轴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与活塞杆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的外体壁上设有活塞密封圈。
14.进一步的,所述缸体与上盖之间、缸体与下盖均设有密封圈。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发明示例的新型空气压缩机,在原有空气压缩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组进气、出气口,无论活塞向哪个方向移动,都在做功,做功的理论值是现有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一
倍,根据参数,也是螺杆空压机的一倍,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8.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9.图2-3为本发明工作示意图。
20.图中:1-缸体,2-活塞,3-上进气口,4-下进气口,5-上出气口,6-下出气口,7-上盖,8-下盖,9-单向阀,10-钢球,11-复位弹簧,12-活塞杆,13
‑ꢀ
电机,14-曲轴,15-连杆,16-活塞密封圈,17-密封圈,18-封盖,19-空气滤清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3.传统的空气压缩机只设置有一个进气口及一个出气口,活塞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一个运动周期只能进行一次空气压缩,相当于有一个空行程,只有一个方向做功,空气压缩效率较低。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空气压缩机,在原有空气压缩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组进气出气口,这样活塞无论向哪个方向移动,均可以做功,提高了空气压缩效率,节约了能源消耗。
24.具体的,如图1所示,空气压缩机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与缸体1连通的上盖7与下盖8,且所述缸体1与上盖7之间、缸体1与下盖8均设有密封圈,活塞杆12从下盖8中穿出。本实施例中,上盖7的顶面及下盖8的底面均为可拆卸的封盖18结构,可拆卸的结构方便制造,制造成本低,且方便与其他部件的安装及连接。上盖7与下盖8上分别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配合进行工作,使缸体1内的活塞2无论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均可以做功。
25.具体的,所述进气口包括上进气口3及下进气口4,两进气口分别位于上盖 7与下盖8上,且两进气口交替导通和关闭;所述出气口包括上出气口5及下出气口6,两出气口分别位于上盖7与下盖8上,且两出气口交替导通和关闭。所述上进气口3与下出气口6之间、下进气口4与上出气口5之间分别同步导通或关闭。两所述进气口位于同侧且均与空气滤清器19连通,两所述出气口位于同侧且均与贮气罐连通。另外,所述上盖7上设有位于上进气口3与上出气口5 之间的隔断,所述下盖8上设有位于下进气口4与下出气口6之间的隔断,避免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气体的流通。活塞2向下移动时,上进气口3与下出气口6同时导通,空气从上进气口3进入,压缩空气从下出气口6流出;活塞2 向上移动时,下进气口4与上出气口5同时导通,空气从下进气口4进入,压缩空气从上出气口5流出。
26.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处分别通过单向阀9控制。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9 位于缸体1的体壁上,将缸体1分别与上盖7及下盖8导通。所述单向阀9钢球10及与钢球10连接的复
位弹簧11。
27.所述活塞2的外体壁上设有活塞密封圈16,避免活塞2上下两端的空气流通,所述活塞2的下方连接有活塞杆12,所述活塞杆12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其上下移动。
28.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3,所述电机13的电机13轴连接有曲轴 14,所述曲轴14连接有连杆15,所述连杆15与活塞杆12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缸体1设有两组(为使结构展示更清楚,其中一个上盖省略上端面等结构,两个缸体、上盖、下盖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等分别相同),两组缸体1的活塞杆12分别通过一个电机13的两电机13轴带动转动,且其中一个曲轴14转动到最上方时,另一个曲轴14转动到最下方,两边的活塞2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通过一部电机13带动两个缸体1进行空气压缩,又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29.工作原理:
30.如图2所示,当活塞向下移动时,空气推动位于上进气口3处的单向阀9 打开,气体从上进气口3进入缸体1中;压缩空气推动下出去口处的单向阀9 打开,压缩空气从下出气口6流出至贮气罐中,因此,活塞2沿该方向移动时在做功。
31.如图3所示,当活塞向上移动时,空气推动位于下进气口4处的单向阀9 打开,气体从下进气口4进入缸体1中;压缩空气推动上出气口5处的单向阀9 打开,压缩空气从上出气口5流出至贮气罐中,因此,活塞2沿该方向移动时也在做功。
32.本实施例示例的如图1所示的两个缸体1在工作时,两个活塞2运动方向相反,活塞2等部件的工作状态分别为图2与图3的工作状态。
3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