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51331发布日期:2022-06-29 01:5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戴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头戴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有大量针对头部进行散热的产品,例如风扇帽,通过在帽子的结构基础上增加风扇组件达到散热的目的。
3.然而,上述产品由于风道和风扇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在佩戴过程中用户的负重感强,容易感到疲累,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头戴式散热装置,本装置对整体结构进行了优化,能够解决头戴式散热装置产品佩戴过程中用户的负重感强,容易感到疲累的使用问题。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散热装置,包括风扇组件和佩戴组件,佩戴组件连接风扇组件用于将风扇组件固定于头部,风扇组件包括离心式风扇和风道槽,风道槽的槽底固定于佩戴组件的侧壁上,离心式风扇设于风道槽内,风道槽的侧壁上设有出风口。上述佩戴组件的侧壁,可以是指佩戴组件中和头部相接触的壁面。上述的“槽底固定于佩戴组件的侧壁”,既包括直接固定,也包括间接固定。上述出风口可以根据需求开设在风道槽的侧壁不同位置,例如开设在风道槽的底部侧壁。本设计中,通过把风道槽和离心式风扇的位置往佩戴组件方向偏移,从而将产品的重心整体往头部方向偏移,使得在用户佩戴过程中,风道结构相对地面整体呈偏垂直设置,大大降低佩戴时的负重感,佩戴过程轻松,和市面上只是往头部上方吹风的产品以及风道水平设置的产品有着更好的体验。此外,用户还可以根据需求把本实用新型的头戴式散热装置换不同的方向佩戴,使之对不同位置进行散热,使用方法灵活方便。
7.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风道槽与佩戴组件的对应所在侧壁相平行。上述方案中,能进一步控制好佩戴重心的位置,降低用户佩戴时的负重感,体验更好。
8.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风道槽的形状为蜗壳结构,离心式风扇位于蜗壳内部,出风口位于蜗壳口处,该结构可以有效地聚风和吹风,减少风力损耗。
9.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佩戴组件包括固定部和分别连接于固定部两端的第一头箍板、第二头箍板,固定部包括后壳和与后壳扣接的前壳,后壳和前壳之间形成容纳空间,风道槽位于后壳和前壳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后壳上还设有支柱,离心式风扇通过支柱架设在后壳上,第一头箍板、第二头箍板、前壳和后壳的设置,能更方便产品风扇组件中各部件的组装。此外,头箍板可以通过一定韧性的塑料材料(如尼龙)注塑而成,使之制件具备一定的弹性,适配不同的头型,更好地固定于头部。
10.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离心式风扇包括第一离心式风扇和第二离心式
风扇,风道槽包括第一风道槽和第二风道槽,第一风道槽和第二风道槽分别位于后壳的左右两侧,第一离心式风扇设于第一风道槽内,第一风道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二离心式风扇设于第二风道槽内,第二风道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风口,两个出风口分别将风导向人体面部的左右两侧。通过设置两个离心式风扇,不仅提高散热装置的风量和风力,还能使吹出的风更加均匀覆盖人体的面部。
11.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前壳位于靠近离心式风扇处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的外径不大于离心式风扇的扇叶外径,该设计有利于更好的吸入外界的风,同时减少吹出的风和吸入的风相冲突从而造成风力的损耗。
12.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进风口还设有用于防止头发或其他异物进入接触扇叶的风口盖子,风口盖子和进风口之间留有缝隙。
13.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出风口的位置设有用于把吹出的风导向面部的弧面导风结构,弧面的结构有利于减少导向过程中的风力损耗。
14.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风扇组件还包括电池和电路板,电池、离心式风扇和电路板之间电性连接,电池设置在靠近佩戴组件的侧壁的一侧上。通过把比较重的电池配件的位置重心往侧壁方向偏移,可以进一步减轻用户佩戴时的负重感。
15.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佩戴组件还包括头垫,头垫位于靠近额头的位置,从而减轻头戴式散热装置对头部的压力,头垫的填充料可以采用海绵垫材料。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头戴式散热装置,当用户佩戴头戴式散热装置时,由于风道槽和离心式风扇的位置往佩戴组件方向偏移,从而将产品的重心整体往头部方向偏移,使得风道结构整体相对地面呈偏垂直设置,大大降低用户佩戴时的负重感,佩戴过程轻松,体验更好。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头戴式散热装置的爆炸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头戴式散热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头戴式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头戴式散热装置的仰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风扇的结构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壳的结构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壳的结构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壳的后视图。
27.图中:
28.1、离心式风扇;11、第一离心式风扇;12、第二离心式风扇;2、风道槽;21、第一风道槽;22、第二风道槽;23、出风口;231、第一出风口;232、第二出风口;24、槽底;31、后壳;311、
支柱;312、容纳板;32、前壳;321、进风口;322、弧面导风结构;33、风口盖子;4、电池;5、电路板;51、充电口;611、第一头箍板;612、第二头箍板;62、头垫。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0.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散热装置,包括风扇组件和佩戴组件,佩戴组件连接风扇组件用于将风扇组件固定于头部,风扇组件包括离心式风扇1和风道槽2,风道槽2的槽底24固定于佩戴组件的侧壁上,离心式风扇1设于风道槽2内,风道槽2的底部侧壁上设有出风口23。风道槽2的形状为蜗壳结构,离心式风扇1位于蜗壳内部,出风口23位于蜗壳口处。
31.为了方便组装,优选地,佩戴组件包括固定部和分别连接于固定部两端的第一头箍板611、第二头箍板612,固定部包括后壳31和与后壳31扣接的前壳32,后壳31和前壳3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风道槽2位于后壳31和前壳32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后壳31上还设有支柱311,离心式风扇1通过支柱311架设在后壳31上,其中,弧面导风结构322位于前壳32一侧上,离心式风扇1离后壳31的间隙距离为1.5mm。
32.为了进一步缩小头戴式散热装置的产品体积,使之更加便携使用,并且降低使用时候的负重感,优选地,固定部的结构为扁平状设置,风道槽2与佩戴组件的对应所在侧壁相平行。
33.具体地,离心式风扇1包括第一离心式风扇11和第二离心式风扇12,风道槽2包括第一风道槽21和第二风道槽22,第一风道槽21和第二风道槽22分别位于后壳31的左右两侧,第一离心式风扇11设于第一风道槽21内,第一风道槽2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出风口231,第二离心式风扇12设于第二风道槽22内,第二风道槽2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风口232,两个出风口分别将风导向人体面部的左右两侧。通过两个离心式风扇的设置,不仅提高头戴式散热装置的风量和风力,还能使吹出的风更加均匀覆盖人体的面部。
34.为了更好地吸入外界的风,并且减少吹出的风和吸入的风相冲突所造成的损耗。优选地,前壳32位于靠近第一离心式风扇11和第二离心式风扇12处分别设置有进风口321,两个进风口321的外径d1均小于两个离心式风扇的扇叶外径d2。进一步地,两个进风口321还相应设有风口盖子33,风口盖子33和进风口321之间留有缝隙,用于防止头发或其他异物进入接触扇叶。
35.为了减少用户佩戴头戴式散热装置的负重感,优选地,风扇组件还包括电池4和电路板5,电池4、离心式风扇1和电路板5之间电性连接,后壳31设有上下两个容纳电池4垂直设置的容纳板312,使得电池4固定于靠近佩戴组件的侧壁的一侧上而且不容易松动。此外,电路板5还外接有充电口51供电池充电之用。
36.进一步地,为了提高佩戴感舒适,佩戴组件还包括头垫62,头垫62位于靠近额头的位置,里面采用的是聚氨酯海绵垫,具有优良的弹性、压缩强度和柔软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37.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