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泵组件及洗地机器人的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4344发布日期:2022-09-23 20:28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泵组件及洗地机器人的基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泵组件及洗地机器人的基站。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可以自动进行洗地作业的洗地机器人开始逐渐普及。洗地机器人通过内置的水箱来提供拖地时所需的清水。但由于洗地机器人自身的体积限制,其内置水箱所能容纳的水量较少。在进行长时间或者大面积的拖地作业时,需要用户频繁地为洗地机器人加水,由此降低了洗地机器人的使用体验。
3.基于上述问题,部分企业研发设计了基站为洗地机器人进行补水,其补水功能需要水泵来实现,随着洗地机器人功能的提升,为了提升洗地机器人的清洁能力,需要在向洗地机器人供应的清水中增加清洁液,而供应清洁液需要额外的水泵来实现;现有市面上的基站都采用双电机来提供动力,以实现双水泵的独立控制,其存在生产成本高、体积大的问题,由此,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泵组件及洗地机器人的基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水泵组件,包括第一泵及第二泵,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泵由同一电机驱动工作,所述水泵组件具有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泵输送液体,所述第二泵不输送液体,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泵输送液体,所述第一泵不输送液体。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机为正反转电机,所述电机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旋转方向与该电机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旋转方向相反。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泵均为叶轮泵,所述第一泵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用于提供动力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泵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用于提供动力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泵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棘轮以切断或传递电机向第一泵输入的动力。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泵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第二棘轮以切断或传递电机向第二泵输入的动力。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棘轮、所述第二棘轮结构相同,并具体包括轮体及沿圆周方向均布于所述轮体上的棘齿,所述棘齿的一侧端面为平面结构,且所述棘齿的另一侧端面为斜面结构,所述第一泵的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二泵的动力输入端均开设有与所述棘齿相配合的齿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齿轮的齿具有斜度,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泵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棘轮以使得第一泵在第一工作状态下与电机传动连接,并使得第一泵在第二工作状态下与电机脱开连接,所述第二泵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第二棘轮以使得第二泵在第一工作状态下与电机脱开连接,并使得第二泵在第二工作状态下与电机传动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棘轮、所述第二棘轮结构相同,并具体包括轮体及沿圆周方向均布于所述轮体上的棘齿,所述棘齿的一侧端面为平面结构,且所述棘齿的另一侧端面为斜面结构,所述第一泵的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二泵的动力输入端均开设有与所述棘齿相配合的齿槽。
15.一种洗地机器人的基站,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水泵组件。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单电机对双水泵进行单独控制,相较于现有双电机的结构形式,其节省了一个电机的成本,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整体成本预估降低30%,且大大减小了水泵组件的体积,节省安装空间约40%。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水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第一棘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
20.1、第一泵;2、第二泵;3、电机;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传动齿轮;7、棘齿;8、齿槽;9、输出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2.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图1为一种水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棘轮的结构示意图。
23.实施例一
24.于本实施例中,一种水泵组件,包括用于提供清洗液的第一泵1及用于提供水的第二泵2,所述第一泵1、所述第二泵2由同一电机3驱动,所述水泵组件具有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泵1输送清洗液,所述第二泵2不输送水,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泵2输送水,所述第一泵1不输送清洗液。
25.具体的,所述电机3为正反转电机,所述电机3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旋转方向与该电机3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泵1、所述第二泵2均为叶轮泵,所述第一泵1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用于提供动力的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齿轮4与所述电机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泵2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用于提供动力的第二齿轮5,所述第二齿轮5与所述电机3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输出齿轮9,所述输出齿轮9与传动齿轮6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6与所述第一齿轮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4与所述第二齿轮5相啮合以使得所述第一齿轮4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二齿轮5的旋转方向相反。
26.工作时,电机3顺时针旋转时,输出齿轮9顺时针旋转,传动齿轮6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第一齿轮4逆时针旋转,此时,第一泵1进行工作,由于第二齿轮5与第一齿轮4相啮合,其为顺时针旋转,此时,第二泵2只会泵入空气,不会进行泵液工作,反之,当电机3逆时针旋转时,第一泵1只会泵入空气,不会进行泵液工作,第二泵2进行工作。
27.进一步的,为了降低电机负载,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泵1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棘轮以切断或传递电机3向第一泵1输入的动力;具体的,所述第一棘轮固定安装于第一齿轮4上,所述第一棘轮包括轮体及沿圆周方向均布于所述轮体上的棘齿7,所述棘齿7的一侧端面为平面结构,且所述棘齿7的另一侧端面为斜面结构,所述第一泵1的动力输入端开设有与所述棘齿7相配合的齿槽8;当电机3顺时针转动时,棘齿7的平面结构作用于齿槽8平面结构的槽壁上,能够进行动力传输,反之,当电机3逆时针旋转时,棘齿7的斜面结构作用于齿槽8斜面结构的槽壁上,使得第一棘轮与第一泵的动力输入端之间发生相对的轴向移动,使得第一棘轮的棘齿7与齿槽8处于脱离状态,此时,动力无法得到传递,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弹性复位结构,如弹簧,其能保证电机停止旋转时,第一棘轮的棘齿7与齿槽8处于配合状态。
28.为了使力的传递效率最大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4的齿、所述第二齿轮5的齿、所述输出齿轮9的齿、所述传动齿轮6的齿均具有斜度。
29.为了提高控制精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3为伺服电机。
30.考虑到洗地机器人的基站中,水泵组件会要频繁加水,而加清洗液的持续时间会相对较短,因此,出于成本考虑,同时为了简化结构,本实施例只在第一泵1的动力输入端设置第一棘轮,此为优选方案,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在第二泵2的动力输入端设置第二棘轮以切断或传递电机3向第二泵2输入的动力,第二棘轮的结构与第一棘轮的结构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31.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洗地机器人的基站,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水泵组件。
32.实施例二
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直接在第一泵1的动力输入端设置第一棘轮以使得第一泵1在第一工作状态下与电机3传动连接,并使得第一泵1在第二工作状态下与电机3脱开传动,并在第二泵2的动力输入端设置第二棘轮以使得第二泵2在第一工作状态下与电机3脱开传动,并使得第二泵2在第二工作状态下与电机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棘轮、所述第二棘轮结构相同,并具体包括轮体及沿圆周方向均布于所述轮体上的棘齿7,所述棘齿7的一侧端面为平面结构,且所述棘齿7的另一侧端面为斜面结构,所述第一泵1的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二泵2的动力输入端均开设有与所述棘齿7相配合的齿槽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无需限定第一泵1、第二泵2为叶轮泵,因为通过电机3的正反转配合第一棘轮、第二棘轮能够实现动力的传递或切断,进而可以不采用叶轮泵,同样可以实现单电机3对2个水泵的独立控制。
34.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