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内部的余热吸收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9140发布日期:2022-07-13 02:2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内部的余热吸收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器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内部的余热吸收冷却器。


背景技术:

2.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用以冷却流体。通常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除去热量,在工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需要将高温气体的热量传递到冷流体中,以满足工艺的需要。现有设备中,人们常常采用散热风扇对空气压缩机内部的热空气进行吹出,一般散热效果不理想,散热慢,散热效率低,无法对内部的余热进行吸收,往往有小部分余热无法排出空气压缩机内,压缩机长期保持高温容易使压缩机烧坏,为此,需要研发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内部的余热吸收冷却器,用于将压缩机内部产生的余热吸收并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中的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内部的余热吸收冷却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内部的余热吸收冷却器,包括油冷却主体,所述油冷却主体由冷却装置以及设置在冷却装置上的散热器组合而成,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箱体、空腔、设置在箱体内部等距排列分布的若干冷却管、热流口、出流口、进液口以及出液口,所述空腔分别与所述进液口、出液口贯通连接,所述空腔与所述冷却管贯通连接,所述箱体分别与所述热流口、出流口贯通连接,所述散热器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散热风扇。
5.作为进一步阐述,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进液口固定的紧固板,所述紧固板与所述进液口连接。
6.作为进一步阐述,所述散热风扇由电动马达、主轴及风扇叶组合而成,所述主轴与所述风扇叶固定连接,所述电动马达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
7.作为进一步阐述,所述壳体的四周设置有若干用于将壳体固定在所述箱体上的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8.作为进一步阐述,所述冷却管的数量为九根,所述冷却管的长度均大于10cm。
9.作为进一步阐述,所述箱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列分布的折流板。
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内部的余热吸收冷却器,通过设置冷却装置及散热器实现散热、冷却功能,可以快速对压缩机内部的热空气进行吸收和排出,在具体使用时,通过往进液口中加入冷却液体,此时冷却液体经过进液口流入到空腔内部,经过空腔进一步进入到冷却管中,由空腔及出液口流出,同时,热空气从热流口中进入,在箱体内经过折流板的作用,使热空气沿折流板移动,从出流口中排出,在经过折流板时,热空气与冷却管接触并将热量进行吸收,同时打开散热器,散热风扇进一步将排出的空气吹出,进而快速将空气排出压缩机外界。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内部的余热吸收冷却器的正视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内部的余热吸收冷却器的俯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标号:
16.图中1-冷却装置;2-散热器;3-油冷却主体;4-紧固板;5-进液口;6-热流口;7-出流口;8-壳体;9-散热风扇;10-紧固螺栓;12-出液口;15-电动马达;16-主轴;17-风扇叶;18-空腔;19-箱体;20-冷却管;21-折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如下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内部的余热吸收冷却器,包括油冷却主体3,所述油冷却主体3由冷却装置1以及设置在冷却装置1上的散热器2组合而成,所述冷却装置1包括箱体19、空腔18、设置在箱体19内部等距排列分布的若干冷却管20、热流口6、出流口7、进液口5以及出液口12,所述空腔18分别与所述进液口5、出液口12贯通连接,所述空腔18与所述冷却管20贯通连接,所述箱体19分别与所述热流口6、出流口7贯通连接,所述散热器2包括壳体8及设置在所述壳体8内部的散热风扇9。
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9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进液口5固定的紧固板4,所述紧固板4与所述进液口5连接,通过设置紧固板4可以稳定将进液口5固定。
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9由电动马达15、主轴16及风扇叶17组合而成,所述主轴16与所述风扇叶17固定连接,所述电动马达15与所述主轴16转动连接,具体使用时,电动马达15运转带动主轴16及风扇叶17转动,进而将从出流口7中排出的空气快速吹出,进一步提高散热能力。
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8的四周设置有若干用于将壳体8固定在所述箱体19上的紧固螺栓10,所述紧固螺栓10与所述壳体8螺纹连接。
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20的数量为九根,所述冷却管20的长度均大于10cm,所述冷却管20采用金属铜材料制成,可以更快地导热从而完成热量交换,并且当冷却管20的数量少于九根时,热空气经过折流板21与冷却管20接触面积变小,从而使冷却管20带走的热量变少,导致冷却管20吸收的热量减少,从而影响冷却器的散热效果,而当冷却管20的数量大于九根时,热空气经过折流板21与冷却管20接触面积变大,从而使冷却管20带走的热量变多,从而使冷却器的散热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冷却管20设置的数量过多,容易导致成本增加,为节约成本,因此冷却管20的数量设置为九根最为合适。
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9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列分布的折流板21,通过设置折流板21可以使热空气多次与冷却管20接触,有效增大热空气与冷却管2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热量交换效率,使用时,从热流口6进入的热空气与冷却管20的外壁均匀接触完成
热量交换,进而冷却管20内部的冷却液体将热量吸收并带走,实现降温和散热。
24.在具体使用时,通过往进液口5中加入冷却液体,此时冷却液体经过进液口5流入到空腔18内部,经过空腔18进一步进入到冷却管20中,由空腔20及出液口12流出,同时,热空气从热流口6中进入,在箱体19内经过折流板21的作用,使热空气沿折流板21移动,从出流口7中排出,在经过折流板21时,热空气与冷却管20接触并将热量进行吸收,同时打开散热器2,散热风扇9进一步将排出的空气吹出,进而快速将空气排出压缩机外界,实现热量交换。
25.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