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离芯组件、二次回油装置及喷油螺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01868发布日期:2022-08-27 05:1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油分离芯组件、二次回油装置及喷油螺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油分离芯组件、二次回油装置及喷油螺杆装置。


背景技术:

2.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组具有高效节能、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动力平衡好、操作维护方便和适应性强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因此在空气动力、制冷空调及各种工艺流程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螺杆空压机由多个子系统的集成,包括压缩主机、电动机、油气分离系统、控制系统、冷却系统及油润滑系统等。而油润滑系统是保证压缩机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油润滑系统包括初次油分离、主油路、油分离芯和二次回油装置,其中主油路由温控阀、油管路、油冷却器、油过滤器座及油过滤器等组成。
3.二次回油装置的总体结构主要由二次回油管、节流小孔接头、单向阀、回油管路等组成,二次回油管深入到油分离芯底部,二次回油管底部的入口被油分离芯分离留存在底部的润滑油液面盖住,润滑油依靠油分离筒体与压缩主机之间的压差,经过节流小孔接头、单向阀和回油管路回流到压缩主机。当油分离芯底部的润滑油的油量偏少时,由于节流小孔接头的节流作用,会避免过多的压缩空气通过回油管路泄漏,从而引起压缩机的供气量不足。当压缩机停机时,在单向阀的作用下,可以避免压缩主机内的润滑油倒流至油分离芯的底部。
4.周艳辉、张书泽和龚红丽发表的《浅析螺杆压缩机二次回油装置的设计》中公开了二次回油管长度可调的二次回油装置、二次回油管长度不可调的二次回油装置以及二次回油管长度可调带锁紧装置。在二次回油管长度可调的二次回油装置中,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时间长后会导致二次回油管与橡胶密封圈发生变形,从而引起两者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此外,油分离筒体内的高温高压油气混合物会通过二次回油管与直接头内孔之间的间隙到达橡胶密封圈的表面,使得橡胶密封圈硬化,从而,引起前述两者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上述两种原因综合作用会导致压缩机在运行一端时间后,二次回油管从卡套式接头中松脱出来,而起不到二次回油的作用,这样,油分离芯的底部就会积聚越来越多的润滑油。
5.二次回油管长度不可调的二次回油装置中,由于二次回油管、油分筒体、油分离芯等零件存在制造误差。当二次回油管过长时,二次回油管会顶到油分离芯的底部。这样,一方面会导致直接头无法完全拧紧在油分筒体顶盖上,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会使得此接头与二次回油管一起松脱,起不到二次回油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油分离筒体内部压力的作用下,油分离芯底部可能会被二次回油管顶穿,造成油分离芯的损坏。而当二次回油管过短时,虽然能够拧紧直接头,但是二次回油管的底部与油分离芯的底部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就会使得油分离芯底部聚集较多的润滑油,无法通过二次回油管吸走,从而导致压缩机排出的压缩空气中的含油量增加。
6.二次回油管长度可调带锁紧装置的二次回油装置、二次回油管长度不可调的二次
回油装置和二次回油管长度可调的二次回油装置的共同缺点在于:更换油分离芯时,都需要取出二次回油管,二次回油管的长度一般都会大于油分离芯的高度,所以,在压缩机设计时,需要在油分离筒顶盖上方留出额外的空间以便取出二次回油管,这样,一方面增加压缩机组的高度,另一方面也增加压缩机组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分离芯组件、二次回油装置及喷油螺杆装置(比如喷油螺杆压缩机组或者喷油螺杆真空泵)。所述油分离芯组件不会出现二次回油管过长或者过短的情况,便于制造,也不会存在二次回油管与橡胶密封圈之间泄露的问题,也能降低压缩机组的整体高度、并节省材料。
8.本技术提供一种公开一种油分离芯组件。所述油分离芯组件包括油分离芯、二次回油管和支架,其中,所述油分离芯包括顶端开口,所述油分离芯、所述二次回油管和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为一体,且所述支架横跨于所述顶端开口,二次回油管伸入所述油分离芯内。
9.可选地,所述二次回油管包括出油端,所述出油端位于竖直方向,和/或,所述出油端伸出所述支架。
10.可选地,所述二次回油管与所述支架焊接,以实现所述固定;或者,所述二次回油管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支架,以实现所述固定。
11.可选地,所述顶端开口包括圆心,所述二次回油管与所述支架的固定点位于所述圆心,或者,所述固定点偏离所述圆心,并避开最小压力阀。
12.可选地,所述油分离芯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顶端开口的法兰,所述支架与法兰通过冲压成型或者3d打印为一体构造。
13.可选地,所述支架的重心位于所述顶端开口的圆心。
14.可选地,所述支架为直线状,穿过所述圆心。
15.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一种二次回油装置。所述二次回油装置包括前述任何一种油分离芯组件、油分筒体、油分筒体顶盖和接头,所述油分离芯组件组装于油分筒体,所述油分筒体顶盖与所述油分筒体盖合,所述接头连接于所述二次回油管和所述油分筒体顶盖。
16.可选地,所述接头包括第一密封部,所述二次回油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二次回油管过盈连接;和/或,所述接头包括第二密封部,所述二次回油装置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油分筒体顶盖过盈连接。
17.再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一种喷油螺杆装置。所述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组包括前述任何一种二次回油装置。
18.如上述设置,由于二次回油管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油分离芯,以使得二次回油管、支架和油分离芯集成为一体,且支架横跨于所述顶端开口,这样,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9.1)二次回油管通过支架固定于油分离芯的顶端开口,这样,相对于二次回油管长度可调的二次回油装置,可以防止压缩机振动导致的二次回油管松脱,再者,二次回油管通过支架被固定于油分离芯的顶端后,二次回油管与其相关的密封结构(比如第一密封圈)之间能保持密封关系,从而,避免泄露等问题;
20.2)在更换油分离芯时,将油分离芯组件整体更换,无需取出二次回油管,因此,压缩机组设计时,不用像需要取出二次回油管的方式那样,在油分桶顶盖上方预留用于取出二次回油管的空间,降低了空气压缩机组的高度,并可以节约材料成本;
21.3)利用所述支架对油分离芯组件进行起吊即可,因此,可以很方便轻松的更换油分离芯,避免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同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22.4)油分离芯生产厂家统一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生产即可,不存在因为油分离芯、二次回油管和支架各自精度导致二次回油管相对于油分离芯的底部过长或者过短的问题,确保二次回油管与油分离芯的底部之间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23.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油分离芯组件的立体图;
24.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油分离芯组件的剖视图;
25.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示出的接头的示意图;
26.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二次回油装置的示意图;
27.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29.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0.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一种油分离芯组件10。所述油分离芯组件10包括油分离芯1、二次回油管2和支架3。所述油分离芯1包括顶端开口11。油分离芯1的结构不限。顶端开口11的结构不限。所述油分离芯1、所述二次回油管2和所述支架3固定连接为一体,且所述支架3横跨于所述顶端开口11,二次回油管2伸入所述油分离芯1内。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支架3的结构不限,能与顶端开口11的边沿连接而横跨于所述顶端开口
11,且通过支架3能够将二次回油管2安装于油分离芯1即可,比如,可以呈三角形、四边形等等形状。
31.如上述设置,由于二次回油管2通过支架3固定于所述油分离芯1,且支架3横跨于所述顶端开口11,这样,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32.1)二次回油管2通过支架3固定于油分离芯1的顶端开口11,这样,相对于二次回油管长度可调的二次回油装置,可以防止压缩机振动导致的二次回油管2松脱,再者,二次回油管通过支架被固定于油分离芯的顶端后,二次回油管与其相关的密封结构(比如第一密封圈)之间能保持密封关系,从而,避免泄露等问题;
33.2)在更换油分离芯1时,将油分离芯组件10整体更换,无需取出二次回油管2,因此,压缩机组设计时,不用像需要取出二次回油管2的方式那样,在油分桶顶盖上方预留用于取出二次回油管2的空间,降低了空气压缩机组的高度,并可以节约材料成本;
34.3)利用所述支架3对油分离芯组件进行起吊即可,因此,可以很方便轻松的更换油分离芯1,避免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同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35.4)油分离芯生产厂家统一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生产即可,不存在因为油分离芯1、二次回油管2和支架3各自精度导致二次回油管2相对于油分离芯1的底部过长或者过短的问题,确保二次回油管2与油分离芯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36.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二次回油管2包括出油端21,所述出油端21位于竖直方向,这样,便于将二次回油管2与油分筒体顶盖等部件组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出油端21也可以与竖直方向倾斜。
37.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油端21伸出所述支架3,这样,便于将二次回油管2与油分筒体顶盖等部件组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油端21也可以不伸出支架3,只要能够使得出油端21与油分筒体顶盖等部件组装,以便将油分离芯1内的油回流至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组的主机即可。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出油端21可以既伸出所述支架3,也位于竖直方向。
38.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二次回油管2与所述支架3焊接,以实现所述固定;或者,所述二次回油管2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支架3,以实现所述固定。如上述设置,通过焊接和螺栓将二次回油管2固定,二次回油管2的固定方式简单,相较而言,通过焊接方式并结合二次回油管2、支架3以及油分离芯1之间的位置关系,二次回油管2的固定更简单,也固定的更牢固。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其他固定结构,只要能够将二次回油管2和支架3固定为一体即可。
39.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所述顶端开口11包括圆心111,所述固定点31偏离所述圆心111,并避开最小压力阀。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二次回油管2与所述支架3的固定点31位于所述圆心111。如上述设置,通过固定点31偏离圆心111并避开最小压力阀,便于零部件之间的布局。固定点31位于圆心111不仅可以使得二次回油管2最短,而且,便于组装二次回油管2。
40.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油分离芯组件10包括固定于所述顶端开口11的法兰4,所述支架3与法兰4通过冲压成型或者3d打印为一体构造。如上述设置,法兰4和支架3通过冲压成型或者3d打印为一体构造,法兰4和支架3固定牢固,进而,二次回油管2与油分离芯1之间固定牢固。
41.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支架3的重心位于所述顶端开口11的圆心。如上述设置,当支架3的重心位于顶端开口11的圆心的情况下,在更换油分离芯1的情况下,更加方便起吊油分离芯组件10,而且,起吊过程中,油分离芯组件10不容易发生倾倒等情况,避免安全隐患。
42.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支架3为直线状,穿过所述圆心111。如上述设置,所述支架3位于顶端开口11的一条直径上,这样,不仅更加便于将所述支架3、油分离芯1和二次回油管2固定为一体,而且,支架3的结构简单,节省材料而可以节省成本。
43.另一方面,请参阅图4,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一种二次回油装置100。所述二次回油装置100包括前述任何一种油分离芯组件10、油分筒体20、油分筒体顶盖30和接头40。所述油分离芯组件10组装于油分筒体20。所述油分筒体顶盖30与所述油分筒体20盖合,所述接头40连接于所述二次回油管2和所述油分筒体顶盖30。如上述设置,所述二次回油装置100至少具有所述油分离芯组件10的有益效果,不再赘述。技术人员也可以理解,所述接头40等的结构不限,能与二次回油管2配合将油分离芯1底部的油回油至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组的主机即可。
44.请参阅图3并结合图4和图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40包括第一密封部401和第二密封部402。所述二次回油装置100包括第一密封圈50和第二密封圈60。所述第一密封圈50与所述第一密封部401和所述二次回油管2过盈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60与所述第二密封部402和所述油分筒体顶盖30过盈连接。如此设置,利用所述第一密封圈50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圈60,所述接头40与所述二次回油管2和所述油分筒体顶盖30之间构成插拔式连接,这样,接头40可以重复利用,比如与前述二次回油管长度可调等三种二次回油装置相比,接头40可以重复利用。而且,采用第一密封圈50与第一密封部401和二次回油管2过盈连接还使得密封性好,也便于插拔接头40,同样的道理,第二密封圈60也使得油分筒体顶盖30与接头40之间的密封性好,便于插拔接头40。
45.再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一种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组。所述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组包括前述任何一种二次回油装置100。至于二次回油装置如何与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组的其他部件组装,可以采用任意结构,不再赘述。
46.上述虽然以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技术所述的油分离芯组件还可以用于喷油螺杆真空泵。所述油分离芯组件如何与喷油螺杆真空泵的相关部件组装可以采用任意结构,不再赘述。
4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