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涡轮风机用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73912发布日期:2022-09-02 23:09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涡轮风机用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电路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涡轮风机用电路板。


背景技术:

2.高速涡轮风机通常包括泵体、叶轮、电机等,当涡轮风机的叶轮旋转时,叶轮的叶片中间的空气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朝着叶轮的边缘运动,叶轮边缘的空气进入泵体的环形空腔,然后又返回叶轮,重新从叶片的起点以同样的方式又进行循环运动。由于空气被均匀的加速,叶轮旋转时所产生的循环气流使空气以螺旋线的形式窜出,所以空气以极高的能量离开泵体,以供使用。
3.高速涡轮风机在使用时,需要通过电路板控制电机的运行,但目前高速涡轮风机的电路板多存在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导致电路板在保证高功率密度及高效率的同时体积较大,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涡轮风机用电路板。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高速涡轮风机用电路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第一侧面;直流交流转换器,所述直流交流转换器包括:多个桥臂,多个桥臂之间并联,所述桥臂包括:上桥臂和下桥臂,所述上桥臂包括:多个第一mos管,多个所述第一mos管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的边缘,所述下桥臂包括:多个第二mos管,多个所述第二mos管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多个所述第一mos管与多个所述第二mos管沿第二方向一一对应,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对应的所述第一mos管与所述第二mos管之间串联;多个输入铜柱,多个所述输入铜柱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的边缘,多个所述输入铜柱与所述直流交流转换器的输入端电性相连;多个输出铜柱,多个所述输出铜柱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输出铜柱位于所述第一mos管与所述第二mos管之间。
7.可选的,所述板体包括:第一边缘,所述第一mos管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的一端,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边缘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缘的一端相连,所述输入铜柱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第二边缘的一端,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边缘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三边缘,所述第三边缘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边缘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输入铜柱位于所述第三边缘与所述第一mos管之间,所述第二mos管位于所述第三边缘与所述输入铜柱之间;第四边缘,所述第四边缘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边缘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四边缘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边缘的另一端相连。
8.可选的,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所述板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位置相反的第二侧面,所述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靠近所述第二边缘的一端,所述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并联在所述直流交流转换器输入端与多个所述输入铜
柱之间;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电容位于所述第二mos管与所述第三边缘之间,所述第一电容位于所述输入铜柱与所述第四边缘之间,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在所述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与所述直流交流转换器输入端之间。
9.可选的,所述电路板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驱动芯片靠近所述第二边缘及所述第三边缘,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交流转换器的输入端电性相连;微控制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第四边缘的一端;其中,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入端电性相连;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输出铜柱电性相连,且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输出铜柱电性相连之间串联有第一电阻,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接地,且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地之间串联有第二电阻。
10.可选的,所述电路板还包括:多个运算放大器,所述运算放大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靠近所述第二边缘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位于所述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与所述第三边缘之间,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输出铜柱电性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串联在所述微控制单元第二输入端与所述输出铜柱之间。
11.可选的,所述电路板还包括:控制器域网收发器,所述控制器域网收发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第四边缘的一端,所述控制器域网收发器位于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四边缘之间,所述控制器域网收发器位于所述微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边缘之间,所述控制器域网收发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器域网收发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三输入端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器域网收发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四输入端并联;收发器接线端子,所述收发器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第四边缘的一端,所述收发器接线端子位于所述第二mos管与所述第四边缘之间,所述收发器接线端子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域网收发器的第二输出端电性相连,所述收发器接线端子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域网收发器的第四输入端电性相连。
12.可选的,所述电路板还包括:脉宽调制芯片,所述脉宽调制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第二边缘的一端,所述脉宽调制芯片位于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三边缘之间,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交流转换器的输入端并联,所述脉宽调制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域网收发器的第三输入端电性相连;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电容位于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三边缘之间,所述第二电容位于所述微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所述第二电容并联在所述脉宽调制芯片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域网收发器第三输入端之间;电感,所述电感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电感位于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三边缘之间,所述电感位于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所述电感串联在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脉宽调制芯片输出端之间;第一稳压管,所述第一稳压管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一稳压管靠近所述第三边缘及所述第四边缘,所述第一稳压管串联在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控制器域网收发器第三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一稳压管接地。
13.可选的,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二稳压管,所述第二稳压管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稳压管靠近所述第三边缘及所述第四边缘,所述控制器域网收发器的第三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域网收发器的第二输入端及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四输入端并联,且
所述第二稳压管串联在所述脉宽调制芯片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域网收发器第二输入端及所述微控制单元第四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稳压管接地。
14.可选的,所述电路板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的一端。
15.可选的,所述电路板还包括: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板体的边缘。
16.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7.多个输入铜柱用于连接外部直流电源,多个输出铜柱用于连接高速涡轮风机的电机,输入铜柱将直流信号发送到直流交流转换器中,直流交流转换器中的多个第一mos管和多个第二mos管相配合,使直流信号转换为交流信号,交流信号由输出铜柱发送到电机中,以驱动电机动作,从而实现高速涡轮风机的运行;
18.通过多个第一mos管、多个第二mos管、多个输出铜柱和多个输入铜柱在板体上相对位置关系的设置,使电路板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布局更为合理,在保证电路板具有高功率密度及高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小了电路板的体积,满足了使用需求。
19.本公开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本公开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1.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高速涡轮风机用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高速涡轮风机用电路板的背面示意图;
23.图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高速涡轮风机用电路板的电路示意图;
24.如图所示:1、板体,2、第一侧面,3、第二侧面,4、第一边缘,5、第二边缘,6、第三边缘,7、第四边缘,8、直流交流转换器,9、第一mos管,10、第二mos管,11、输入铜柱,12、输出铜柱,13、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14、第一电容,15、驱动芯片,16、微控制单元,17、第一电阻,18、第二电阻,19、运算放大器,20、脉宽调制芯片,21、第二电容,22、电感,23、第一稳压管,24、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5、第二稳压管,26、收发器接线端子,27、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相反,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26.如图1和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高速涡轮风机用电路板,包括板体1、直流交流转换器8、多个输入铜柱11和多个输出铜柱12,板体1包括:第一侧面2,直流交流转换器8包括:多个桥臂,多个桥臂之间并联,桥臂包括:上桥臂和下桥臂,上桥臂包括:多个第一mos管9,多个第一mos管9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一侧面2的边缘,下桥臂包括:多个第二mos管
10,多个第二mos管10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一侧面2上,多个第一mos管9与多个第二mos管10沿第二方向一一对应,且沿第二方向对应的第一mos管9与第二mos管10之间串联,多个输入铜柱11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一侧面2的边缘,多个输入铜柱11与直流交流转换器8的输入端电性相连,多个输出铜柱12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一侧面2上,输出铜柱12位于第一mos管9与第二mos管10之间。
27.可以理解的是,多个输入铜柱11用于连接外部直流电源,多个输出铜柱12用于连接高速涡轮风机的电机,输入铜柱11将直流信号发送到直流交流转换器8中,直流交流转换器8中的多个第一mos管9和多个第二mos管10相配合,使直流信号转换为交流信号,交流信号由输出铜柱12发送到电机中,以驱动电机动作,从而实现高速涡轮风机的运行;
28.通过多个第一mos管9、多个第二mos管10、多个输出铜柱12和多个输入铜柱11在板体1上相对位置关系的设置,使电路板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布局更为合理,在保证电路板具有高功率密度及高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小了电路板的体积,满足了使用需求。
2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mos管9和第二mos管10均是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mosfet)。
30.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例如: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31.输出铜柱12的数量根据电机的接线端子数量确定,例如:电机的接线端子分别为u相接线端子、v相接线端子及w相接线端子,则输出铜柱1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输出铜柱12分别与u相接线端子、v相接线端子及w相接线端子电性相连。
32.输入铜柱11的数量根据外部直流电源的接线端子确认,例如:直流电源的接线端子分别为正极接线端子及负极接线端子,则输入铜柱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输入铜柱11分别与正极接线端子及负极接线端子电性相连。
33.第一mos管9与第二mos管10沿第二方向对应是指:设置虚拟投影面,投影面与第二方向垂直,且投影面位于第一mos管9远离第二mos管10的一侧,或投影面位于第二mos管10远离第一mos管9的一侧,第一mos管9与第二mos管10分别沿第二方向在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叠。
34.一个桥臂包括一个第一mos管9和一个第二mos管10,桥臂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桥臂的数量为三个、四个、六个等。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体1上分别设置多个焊孔,焊孔的一端延伸到板体1的第一侧面2,焊孔的另一端延伸到板体1的第二侧面3,输出铜柱12及输入铜柱11分别焊接在对应的焊孔中,且此种结构易于更换不同大小的输出铜柱12及输入铜柱11,从而适应不同的电机和外部直流电源。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mos管9和第二mos管10均为贴片式结构,板体1的第一侧面2上设置有多个焊点,第一mos管9和第二mos管10的引脚分别焊接在相应的焊点上。
37.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体1包括第一边缘4、第二边缘5、第三边缘6和第四边缘7,第一mos管9设置在第一侧面2靠近第一边缘4的一端,第一方向与第一边缘4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边缘5的一端与第一边缘4的一端相连,输入铜柱11设置在第一侧面2靠近第二边缘5的一端,第二方向与第二边缘5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三边缘6的一端与第二边缘5的另一端相连,输入铜柱11位于第三边缘6与第一mos管9之间,第二mos管10位于第三边缘6与输入铜柱11之间,第四边缘7的一端与第三边缘6的另一端相连,第四边缘7的另一端
与第一边缘4的另一端相连。
38.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多个第一mos管9、多个第二mos管10、多个输出铜柱12和多个输入铜柱11在板体1上分别与第一边缘4、第二边缘5、第三边缘6和第四边缘7的相对位置关系,使电路板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布局更为合理,在保证电路板具有高功率密度及高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小了电路板的体积,满足了使用需求。
3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边缘4、第二边缘5、第三边缘6和第四边缘7之间的位置关系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设置,例如:板体1为不规则的四边形;板体1为梯形,即第一边缘4的长度方向与第三边缘6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边缘5的长度方向与第四边缘7的长度方向不平行,或者,第一边缘4的长度方向与第三边缘6的长度方向不平行,第二边缘5的长度方向与第四边缘7的长度方向平行;板体1为矩形,即第一边缘4的长度方向分别与第二边缘5的长度方向及第四边缘7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三边缘6的长度方向分别与第二边缘5的长度方向及第四边缘7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边缘4的长度方向与第三边缘6的长度方向平行。
4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还包括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13和第一电容14,板体1还包括:与第一侧面2位置相反的第二侧面3,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13设置在第二侧面3靠近第二边缘5的一端,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13并联在直流交流转换器8输入端与多个输入铜柱11之间,第一电容14设置在第一侧面2上,第一电容14位于第二mos管10与第三边缘6之间,第一电容14位于输入铜柱11与第四边缘7之间,第一电容14并联在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13与直流交流转换器8输入端之间。
41.可以理解的是,输入铜柱11将直流信号发送到直流交流转换器8中时,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13能够对电路进行快速过压保护,第一电容14能够进行稳压滤波,从而提高直流信号的质量,保证电机的安全、高效动作;
42.且通过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13和第一电容14在板体1上的相对位置设置,使电路板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布局更为合理,在保证电路板具有高功率密度及高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小了电路板的体积,满足了使用需求。
43.需要说明的是,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13也称tvs(transient-voltage-suppressor,瞬态电压抑制器)管。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体1上分别设置多个焊孔,焊孔的一端延伸到板体1的第一侧面2,焊孔的另一端延伸到板体1的第二侧面3,第一电容14的引脚焊接在对应的焊孔中。
4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容14采用卧式安装,第一电容14的轴向与第一方向平行,第一电容14与板体1之间设置有硅胶,硅胶用于第一电容14的支撑固定。由此,可进一步减小电路板整体的体积。
46.在一些实施例中,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13为贴片式结构,板体1的第二侧面3上设置有多个焊点,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13的引脚分别焊接在相应的焊点上。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直流电源将一定电压范围的直流信号发送到输入铜柱11上,以使直流交流转换器8将直流信号转换成交流信号后供电机使用,其中,电压范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9v-36v。
48.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还包括驱动芯片15和微控制单元16,驱动芯片15设置在第二侧面3上,驱动芯片15靠近第二边缘5及第三边缘6,驱动芯片15的输出端与直流交流转换器8的输入端电性相连,微控制单元16设置在第一侧面2靠近第四
边缘7的一端;
49.其中,微控制单元16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芯片15的输入端电性相连,微控制单元16的第一输入端与输出铜柱12电性相连,且微控制单元16的第一输入端与输出铜柱12电性相连之间串联有第一电阻17,微控制单元16的第一输入端接地,且微控制单元16的第一输入端与地之间串联有第二电阻18。
50.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电阻17和第二电阻18的设置,使微控制单元16能够获得输出铜柱12处的端电压,以获取电机的反电势,微控制单元16根据电机的反电势向驱动芯片15发送控制信号,驱动芯片15将控制信号处理转换后发送到直流交流转换器8中,以控制由直流交流转换器8发送到输出铜柱12的交流信号,从而实现对电机的稳定控制;
51.且通过驱动芯片15和微控制单元16在板体1上的相对位置设置,使电路板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布局更为合理,在保证电路板具有高功率密度及高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小了电路板的体积,满足了使用需求。
52.需要说明的是,微控制单元16((microcontroller-unit,mcu)也称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microcomputer)、单片机等,微控制单元16包括多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
53.微控制单元16的第一输出端接线端子与驱动芯片15的输入端接线端子一一对应,其接线数量与桥臂的数量相同,例如:桥臂的数量为三个,则微控制单元16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芯片15的输入端相连的接线端子数量为三个;桥臂的数量为四个,则微控制单元16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芯片15的输入端相连的接线端子数量为四个。
54.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芯片15、微控制单元16、第一电阻17和第二电阻18均为贴片式结构,板体1的第一侧面2和第二侧面3上均设置有多个焊点,驱动芯片15、微控制单元16、第一电阻17和第二电阻18的引脚分别焊接在相应的焊点上。
55.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还包括多个运算放大器19,运算放大器19设置在第二侧面3靠近第二边缘5的一端,运算放大器19位于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13与第三边缘6之间,微控制单元16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输出铜柱12电性相连,运算放大器19串联在微控制单元16第二输入端与输出铜柱12之间。
56.可以理解的是,直流交流转换器8将直流信号转换成交流信号发送到输出铜柱12及微控制单元16的第二输入端时,运算放大器19对进入微控制单元16第二输入端的交流信号放大,以便于微控制单元16的计算处理,保证微控制单元16对电机的稳定控制;
57.且通过运算放大器19在板体1上的相对位置设置,使电路板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布局更为合理,在保证电路板具有高功率密度及高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小了电路板的体积,满足了使用需求。
58.需要说明的是,运算放大器19的数量可根据输出铜柱12的数量进行确定,例如:输出铜柱12为三个时,微控制单元16的第二输入端可分别与任意两个输出铜柱12相连,运算放大器19也相应设置两个。
59.在一些实施例中,运算放大器19为贴片式结构,板体1的第二侧面3上设置有多个焊点,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13的引脚分别焊接在相应的焊点上。
60.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还包括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和收发器接线端子26,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设置在第一侧面2靠近第四边缘7的一端,控制器域网收
发器24位于第一电容14与第四边缘7之间,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位于微控制单元16与第一边缘4之间,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的第一输入端与微控制单元16的第二输出端电性相连,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的第一输出端与微控制单元16的第三输入端电性相连,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的第二输入端与微控制单元16的第四输入端并联,收发器接线端子26设置在第一侧面2靠近第四边缘7的一端,收发器接线端子26位于第二mos管10与第四边缘7之间,收发器接线端子26的输入端与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的第二输出端电性相连,收发器接线端子26的输出端与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的第四输入端电性相连。
61.可以理解的是,收发器接线端子26用于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与外部单元的连接,微控制单元16通过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接收和发送信号,以实现与外部单元的通讯,从而便于控制电机的动作;
62.通过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和收发器接线端子26在板体1上的相对位置设置,使电路板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布局更为合理,在保证电路板具有高功率密度及高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小了电路板的体积,满足了使用需求。
63.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也称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收发器。
64.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需要两个电压信号输入,例如:3.3v和5v。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和收发器接线端子26均为贴片式结构,板体1的第一侧面2上设置有多个焊点,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和收发器接线端子26的引脚分别焊接在相应的焊点上。
66.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还包括脉宽调制芯片20、第二电容21、电感22和第一稳压管23,脉宽调制芯片20设置在第一侧面2靠近第二边缘5的一端,脉宽调制芯片20位于第一电容14与第三边缘6之间,脉宽调制芯片20的输入端与直流交流转换器8的输入端并联,脉宽调制芯片20的输出端与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的第三输入端电性相连,第二电容21设置在第一侧面2上,第二电容21位于第一电容14与第三边缘6之间,第二电容21位于微控制单元16与第二边缘5之间,第二电容21并联在脉宽调制芯片20输出端与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第三输入端之间,电感22设置在第一侧面2上,电感22位于第一电容14与第三边缘6之间,电感22位于第二电容21与第二边缘5之间,电感22串联在第二电容21与脉宽调制芯片20输出端之间,第一稳压管23设置在第二侧面3上,第一稳压管23靠近第三边缘6及第四边缘7,第一稳压管23串联在第二电容21与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第三输入端之间,第一稳压管23接地。
67.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脉宽调制芯片20、第二电容21、电感22和第一稳压管23的设置,使直流信号调制后为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供电,保证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的稳定运行;
68.且通过脉宽调制芯片20、第二电容21、电感22和第一稳压管23在板体1上的相对位置设置,使电路板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布局更为合理,在保证电路板具有高功率密度及高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小了电路板的体积,满足了使用需求。
69.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信号经过脉宽调制芯片20、第二电容21、电感22及第一稳压管23调制后的电压可为5v。
70.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体1上分别设置多个焊孔,焊孔的一端延伸到板体1的第一侧面2,焊孔的另一端延伸到板体1的第二侧面3,第二电容21的引脚焊接在对应的焊孔中。
7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容21采用立式安装,第二电容21的轴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垂直。
72.在一些实施例中,脉宽调制芯片20、电感22和第一稳压管23均为贴片式结构,板体1的第一侧面2和第二侧面3上均设置有多个焊点,驱动芯片15、微控制单元16、第一电阻17和第二电阻18的引脚分别焊接在相应的焊点上。
73.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还包括第二稳压管25,第二稳压管25设置在第二侧面3上,第二稳压管25靠近第三边缘6及第四边缘7,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的第三输入端分别与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的第二输入端及微控制单元16的第四输入端并联,且第二稳压管25串联在脉宽调制芯片20输出端与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第二输入端及微控制单元16第四输入端之间,第二稳压管25接地。
74.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脉宽调制芯片20、第二电容21、电感22和第一稳压管23的调制,使直流信号能够满足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第三输入端的使用需求,通过第二稳压管25的设置,使直流信号进一步调制,从而满足微控制单元16第四输入端和控制器域网收发器24第二输入端的使用需求;
75.通过第二稳压管25在板体1上的相对位置设置,使电路板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布局更为合理,在保证电路板具有高功率密度及高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小了电路板的体积,满足了使用需求。
7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稳压管25为贴片式结构,板体1的第二侧面3上设置有多个焊点,第二稳压管25的引脚分别焊接在相应的焊点上。
77.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流信号经过脉宽调制芯片20、第二电容21、电感22、第一稳压管23及第二稳压管25调制后的电压可为3.3v。
78.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还包括散热器,散热器设置在第二侧面3靠近第一边缘4的一端。
79.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散热器的位置设置,使散热器的位置与第一mos管9及第二mos管10相对应,从而在散热器的散热作用下,有效提高了直流交流转换器8的运行效率。
80.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可以是第二侧面3增大面积后的铜箔,也可以是通过硅胶、螺丝等固定在第二侧面3上的散热板。
81.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还包括多个安装孔27,多个安装孔27设置在板体1的边缘。
82.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孔27的设置便于板体1通过螺丝固定,使电路板的使用更为便捷。
83.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电气元件的接地可直接通过板体1的安装螺丝接地。
84.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相对位置的设置,将直流交流转换器8设置在第一电容14的一侧,将第二电容21、电感22等设置在第一电容14的另一侧,由此将模拟地和数字地分隔开,保证了电路板的稳定运行。
8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86.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
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公开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8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88.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