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缸的高压卸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4205发布日期:2022-09-21 01:29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缸的高压卸荷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缸的高压卸荷结构。


背景技术:

2.液压油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因此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液压缸输出力和活塞有效面积及其两边的压差成正比;液压缸基本上由缸筒和缸盖、活塞和活塞杆、密封装置、缓冲装置与排气装置组成,卸荷结构的功用是减少功率损耗,降低系统发热延长液压泵和电动机的寿命。
3.目前市面上的液压缸的高压卸荷结构一般都是瞬间开启,从而快速降低冲击荷载,但是,快速卸荷会使液压缸内的压力瞬间快速变化,从而对液压缸体造成冲击,影响液压缸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现有的液压缸的高压卸荷结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逐步卸荷的液压缸的高压卸荷结构。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压缸的高压卸荷结构,包括液压缸体,所述液压缸体内设置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与所述液压缸体滑动连接,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套接在所述液压缸体内部,且所述活塞本体与所述液压缸体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本体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活塞杆体,所述活塞杆体向上延伸至所述液压缸体的外部,所述活塞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卸荷凹槽,所述卸荷凹槽内设置有推动部件,所述推动部件与所述卸荷凹槽滑动连接,所述卸荷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道延伸至所述活塞本体的顶面,所述第一油道上方设置有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油道延伸至所述活塞本体顶面。
6.优选地,所述第一油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油道沿所述卸荷凹槽内壁周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二油道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油道的数量相同。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油道先进行卸荷,然后在通过第二油道进行卸荷,从而实现逐步卸荷,避免液压缸体瞬间受到高压冲击,提高液压缸体的使用寿命。
8.优选地,所述第一油道为l形结构,所述第一油道在所述活塞本体内部先水平横向延伸,然后改变方向朝向所述活塞本体顶面延伸,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结构相同。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平行设置的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逐步进行卸荷,降低卸荷时的压力差。
10.优选地,所述推动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封堵部,所述封堵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部,且所述驱动部延伸至所述卸荷凹槽底部。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封堵部将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进行封堵,避免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进油。
12.优选地,所述卸荷凹槽内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凸台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凹陷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容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滑动连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部容置在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滑动连接,从而使推动部件能够沿卸荷凹槽上下移动。
14.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所述卸荷凹槽相抵。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簧设置第一连接部与卸荷凹槽之间位置,通过弹簧的弹力将推动部件复位,避免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在不卸荷时打开。
16.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至少具有一个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第一油道方向。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倾斜面便于和第一油道与第二油道之间产生间隙,便于液压油进入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
18.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9.1、通过设置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第二油道位于第一油道的上方,推动部件受到外力移动时,首先移动至第一油道位置,使第一油道的两端连通,然后推动部件移动至第二油道位置,使第二油道的两端连通,从而实现逐步卸荷,避免瞬间卸荷对液压缸体造成损坏,提高液压缸体的使用寿命。
20.2、通过设置推动部件,推动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封堵部,封堵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部,封堵部位于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位置,且封堵部与卸荷凹槽内壁紧密接触,从而阻止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在非卸荷状态时两端连通,提高液缸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压缸的高压卸荷结构的轴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压缸的高压卸荷结构的活塞组件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压缸的高压卸荷结构的活塞组件剖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25.图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压缸的高压卸荷结构的推动部件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液压缸体;2、活塞组件;201、活塞本体;2011、卸荷凹槽;2012、第一油道;2013、第二油道;2014、第二连接部;202、活塞杆体;3、推动部件;301、第一连接部;302、封堵部;303、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参照图1-5,一种液压缸的高压卸荷结构,包括液压缸体1和活塞组件2,液压缸体1为内部中空的圆形柱状结构,活塞组件2上下滑动连接在液压缸体1内部,液压缸体1的中空
结构用于容置液压油,在液压油压的作用下使活塞组件2上下往复移动。
29.液压缸体1为金属材质,液压缸体1具有底壁和围绕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与底壁相对的顶部为敞口结构,活塞组件2通过敞口位置进入液压缸体1内部,敞口位置设置有端盖,端盖将敞口位置封闭,避免液压油泄露,影响使用效果。
30.活塞组件2包括活塞本体201,活塞本体201为圆形柱状结构,活塞本体201的外径与液压杆体内部中空结构的尺寸相匹配,活塞本体201套接在液压缸体1的内部,活塞本月具有顶面、底面和连接在顶面和底面之间的侧面,活塞本体201的侧面与液压本体的内壁紧密接触,活塞本体201将液压缸体1的中空结构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腔室,活塞本体20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体202,活塞杆体202为圆形柱状结构,活塞杆体202向上延伸至液压缸体1的外侧,活塞杆体202用于连接外部设备,从而对外部设备进行驱动,活塞本体201的底面设置有卸荷凹槽2011,第一油道2012延伸至活塞本体201的顶面位置,第一油道2012将活塞本体201两端的腔室连通,卸荷凹槽2011内滑动连接有推动部件3,卸荷凹槽201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油道2012,推动部件3位于第一油道2012位置,初始状态下,推动部件3将第一油道2012进行封堵,避免活塞本体201两端的腔室连通,当需要卸荷时,推动部件3移动使第一油道2012露出,从而使活塞本体201两端的腔室连通,从而使两端负荷相同。
31.第一油道2012为l形结构,第一油道2012的一端设置在卸荷凹槽2011的内壁上,第一油道2012的另一端设置在活塞本体201的顶面上,第一油道2012在活塞本体201内部先水平横向延伸,然后改变方向朝向活塞本体201的顶面延伸,避免通过液压油的压力将第一油道2012的端口打开。
32.第一油道20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油道2012沿卸荷凹槽2011内壁周向均匀设置,从而加快卸荷速度,可以理解的,第一油道201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
33.第一油道2012的上方位置还设置有第二油道2013,第二油道2013与第一油道2012平行设置,且第二油道2013与第一油道2012的结构相同,从而使推动部件3在移动时首先将第一油道2012的两端连通,然后将第二油道2013的两端连通,使活塞本体201两端的油压逐渐平衡,避免瞬间卸荷,造成液压缸体1的损坏,提高使用寿命。
34.推动部件3为环形结构,推动部件3容置在卸荷凹槽2011内,且推动部件3与卸荷凹槽2011滑动连接,推动部件3包括第一连接部301,卸荷凹槽2011内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014,第一连接部301为凸台结构,第二连接部2014为凹陷结构,第一连接部301容置在第二连接部2014,且第一连接部301与第二连接部2014滑动连接,第一连接部301与第二连接部2014配合使推动部件3滑动连接在卸荷凹槽2011内;第一连接部3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封堵部302,封堵部302位于第一油道2012和第二油道2013的开口位置,且封堵部302与卸荷凹槽2011的内壁紧密接触,用于封堵第一油道2012和第二油道2013;封堵部3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部303,驱动部303延伸至卸荷凹槽2011的底部,驱动部303用于和液压缸体1的内壁接触,从而驱动推动部件3沿卸荷凹槽2011移动。
35.驱动部303上至少设置一个倾斜面,且倾斜面朝向第一油道2012的方向,初始状态下,驱动部303位于卸荷凹槽2011底部位置,受到外力后移动至卸荷凹槽2011内,倾斜面与第一油道2012和第二油道2013之间产生间隙,从而使第一油道2012和第二油道2013的两端连通,从而使活塞本体201两端的腔室连通,实现卸荷操作。
36.第一连接部301的顶部设置有弹簧,弹簧的顶端与卸荷凹槽2011紧密相抵,弹簧用
于驱动推动部件3恢复初始状态,弹簧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簧沿第一连接部301周向均匀设置。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