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电子产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摇头风扇。
背景技术:2.目前,市面上的摇头风扇,一般是按照固定程序的设定进行有规律的左右摇头摆风或者只能固定一个方向吹风,其中,左右摆风适合多人使用或不喜欢一直吹风的用户使用。但用户需要开启风扇时,则需要用户靠近风扇按下风扇的启动键才可开启风扇,不够智能化,且在用户走动或移位时,需要将风扇调整方向,以可实现给用户送风散热,操作繁琐,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摇头风扇,用于解决现有摇头风扇在用户移位时需要手动调节风扇送风方向而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摇头风扇,包括底座和风扇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电路板以及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风扇头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风扇头上设置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摄像头;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智能追踪程序,所述智能追踪程序是指根据摄像头采集具有人体运动的画面控制第一电机跟随人体运动的方向转动,所述风扇头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转动。
5.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用于检测人体的检测模块。
6.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定向角度控制转动程序,所述定向角度控制转动程序是指根据摄像头采集多个人体之间形成的角度控制第一电机转动该角度。
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池,所述电池位于第一电机的下方。
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按键。
9.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为充电电池,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充电接口。
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面壳、电机支架、转动连接件、以及与面壳连接形成安装腔的底壳,所述电路板、电池、电机支架、第一电机、转动连接件均位于安装腔内,所述电路板位于电机支架的一侧,所述按键、充电接口、检测模块均设置于面壳侧壁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电机支架上,所述转动连接件设置于第一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电池位于电机支架下方,所述面壳的顶部在对应转动连接件的位置开设有让位口,所述转动连接件与风扇头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头包括前网罩、与前网罩连接形成容腔的后网罩,位于容腔内并设置于后网罩上的连接支架,设置于连接支架上的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连接的扇叶,以及设置于前网罩上的摄像头支架;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摄像头支架上,所述前网罩对应摄像头的位置开设有让位孔;所述转动连接件与后网罩连接,所述连接支架对应转动连接件的位置设置,所述转动连接件、后网罩、连接支架上均开设有第一走线孔,所述前网罩的内侧
壁上开设有第二走线孔。
12.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为红外检测模块。
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设置于底壳上的底板。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电机将底座与风扇头连接,实现风扇头可左右转动摆风,且利用在前网罩上设置摄像头,配合电路板上的程序,可实现当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摇头扇时,通过摄像头采集的画面反馈给电路板,电路板根据内部程序识别摄像头所采集画面的人体运动信息,而控制第一电机沿人体左右运动的方向转动,实现追踪人体的位置转动。以便于用户在移动换位置时吹风使用,无需手动转动摇头风扇或调节风扇头的吹风的位置,使摇头风扇更加智能化,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8.请参照附图1和附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摇头风扇。
19.该摇头风扇包括底座200和风扇头100,所述底座200上设置有电路板280以及与电路板280电连接的第一电机260,所述风扇头100与第一电机260连接,所述风扇头100上设置有与电路板280电连接的摄像头110。所述电路板280设置有智能追踪程序(图中未出示),所述智能追踪程序是指根据摄像头110采集具有人体运动的画面控制第一电机260跟随人体运动的方向转动,所述风扇头100通过第一电机260驱动转动。
20.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电机260将底座200与风扇头100连接,实现风扇头100可左右转动摆风,且利用在前网罩120上设置摄像头110,配合电路板280上的智能追踪程序,可实现当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摇头扇时,通过摄像头110采集的画面反馈给电路板280,电路板280根据内部程序识别摄像头110所采集画面的人体运动信息,而控制第一电机260沿人体左右运动的方向转动,实现追踪人体的位置转动。以便于用户在移动换位置时吹风使用,无需手动转动摇头风扇或调节风扇头100的吹风的位置,使摇头风扇更加智能化,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00上还设置有与电路板280电连接用于检测人体的检测模块212。配合人体检测模块212,可在用户靠近本实用新型摇头风扇时,检测模块212给电路板280一个控制信号,电路板280根据该信号驱动风扇头100工作,而无需用户操作,且在用户离开时,自动关闭,方便用户使用。
22.在一实施例中,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人时使用,所述电路板280上设置有定向角度控制转动程序(图中未出示),所述定向角度控制转动程序是指根据摄像头110采集多个人体之间形成的角度控制第一电机260转动该角度。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头110本身有
一个所采集画面的范围,进而,可设定在多人使用时,两相邻用户之间是需要在摄像头110所采集的范围内,摄像头110会从一个人转动至对准另一个人,若在所采集的范围内旁边还有一个人,则会继续转动至对准这个人,而后再反向转动。且第一电机260转动的角度可预先设定,以防360度转动影响风扇头100与电路板280之间电连接的导线。
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212可为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
24.在一实施例中,为便于用户外出使用,所述底座200内设置有与电路板280电连接用于供电的电池240,所述电池240位于第一电机260的下方。
2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00上设置有与电路板280电连接的按键211。利用按键211,可开启或关闭检测模块212工作,以在用户不需要使用时不会给电路板280信号而触发风扇头100工作。另外,按键211还可用于调节风速的大小,工作模式,如工作模式可以是常规控制风扇摇头或开启摄像头110以切换到智能追踪程序和定向角度控制转动程序的模式等。
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240为充电电池240,所述底座200上设置有与电路板280电连接的充电接口213。利用充电接口213连接电源,经电路板280可给电池240充电。
27.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中,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紧凑性,所述底座200包括面壳210、电机支架250、转动连接件270、以及与面壳210连接形成安装腔(图中未出示)的底壳220,所述电路板280、电池240、电机支架250、第一电机260、转动连接件270均位于安装腔内,所述电路板280位于电机支架250的一侧,所述按键211、充电接口213、检测模块212均设置于面壳210侧壁上。所述第一电机260设置于电机支架250上,所述转动连接件270设置于第一电机260的转轴上,所述电池240位于电机支架250下方,所述面壳210的顶部在对应转动连接件270的位置开设有让位口(图中未出示)。所述转动连接件270与风扇头100连接。
28.所述风扇头100包括前网罩120、与前网罩120连接形成容腔(图中未出示)的后网罩160,位于容腔内并设置于后网罩160上的连接支架150,设置于连接支架150上的第二电机140,与第二电机140连接的扇叶130,以及设置于前网罩120上的摄像头支架(图中未出示)。所述摄像头110设置于摄像头支架上,所述前网罩120对应摄像头110的位置开设有让位孔121。所述转动连接件270与后网罩160连接,所述连接支架150对应转动连接件270的位置设置,具体的,螺丝依次穿过连接支架150、后网罩160连接转动连接件270,实现将风扇头100和底座200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连接件270、后网罩160、连接支架150上均开设有第一走线孔(图中未出示),以便于第二电机140与电路板280走线连接;所述前网罩120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走线孔(图中未出示),以便于摄像头110与电路板280走线连接。
29.在一实施例中,底壳220通过螺丝与面壳210连接,且底壳220位于面壳210内,所述底座200还包括设置于底壳220上的底板230,所述底板230通过卡扣与底壳220连接,以让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紧凑。
3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而对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