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头及具有该泵头的组合阀外排式高压分体注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68594发布日期:2022-11-22 21:02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头及具有该泵头的组合阀外排式高压分体注水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柱塞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头及具有该泵头的组合阀外排式高压分体注水泵。


背景技术:

2.柱塞泵的工作原理是依靠柱塞在缸体重往复运动,使密封工作容腔的容积发生变化来实现吸油、压油等操作。现有柱塞泵可采用一体式泵头或者组合式泵头,其中组合式泵头能够通过泵头的更换以降低柱塞泵的维护成本。
3.组合式泵头是在柱塞泵的注水管以及出水管之间设置多个泵头,并将每个泵头采用独立的泵头体结构,如出水阀片、进水阀片、阀头以及设置于阀头的出水孔道及进水孔道等。但上述倾斜式的进水阀片以及沿阀头轴向设置的出水孔道将降低泵头的出水速率,进而影响高压分体注水泵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头及具有该泵头的组合阀外排式高压分体注水泵,目的在于通过保证泵头以及组合阀外排式高压分体注水泵的工作效率。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泵头,包括:
6.泵头体,包括可拆卸固定于泵头体一端的泵头端盖;泵头体的侧部开设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
7.阀体,阀体套接于泵头体内部的柱塞腔,阀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回位弹簧以及出水回位弹簧;进水回位弹簧顶住泵头体另一端内部的阶梯孔;阀体侧部设置有水环槽,进水口依次通过水环槽以及第一孔道与柱塞腔连通,第一孔道与阀体轴向呈第一倾斜角度;出水口通过第二孔道与柱塞腔连接,第二孔道与柱塞腔连接,第二孔道与阀体轴向呈第二倾斜角度;
8.第一孔道与进水回位弹簧之间贴合有进水阀片,第二孔道与出水回位弹簧之间贴合有出水阀片。
9.可选地,进水阀片和/或出水阀片为环形结构。
10.可选地,阀体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外径的一端与进水阀片的环形结构的内径连通;第一腔体外径的另一端与第二孔道的顶部连通。
11.可选地,进水阀片的环形结构覆盖第一孔道的孔径;出水阀片的环形结构覆盖第二孔道的孔径。
12.可选地,第一孔道的顶部相较于底部贴近于阀体轴向;
13.第二孔道的顶部相较于底部贴近于阀体轴向。
14.可选地,第一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25
°
,第二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10
°

15.可选地,阀体于出水回位弹簧侧设置有弹簧压帽以及紧固螺钉;
16.紧固螺钉的顶部与阀体螺纹连接,紧固螺钉尾部固定弹簧压帽,出水回位弹簧的
两端分别贴合弹簧压帽以及出水阀片。
1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组合阀外排式高压分体注水泵,包括:
18.出水管路、进水管路以及分别与出水管路以及进水管路连接的至少两个泵头,泵头为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泵头;
19.其中出水管路通过出水口与泵头固定连接;进水管路通过进水口与泵头固定连接。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泵头及具有该泵头的组合阀外排式高压分体注水泵,其中组合阀外排式高压分体注水泵通过采用多个泵头与出水管路及进水管路连接的方式,利用泵头内与阀体呈角度设置的第一孔道以及第二孔道实现柱塞腔的连通,并且通过进水阀片与出水阀片实现对泵头出水速率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证了高压分体注水泵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泵头的剖面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阀外排式高压分体注水泵的俯视图。
23.图中:1、泵头;2、泵头体;3、泵头端盖;4、进水口;5、出水口;6、柱塞腔;7、进水回位弹簧;8、出水回位弹簧;9、阶梯孔;10、水环槽;11、第一孔道;12、第二孔道;13、进水阀片;14、出水阀片;15、第一腔体;16、弹簧压帽;17、紧固螺钉;18、出水管路;19、进水管路;20、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5.现有组合阀外排式高压分体注水泵,通过设置多个泵头,并将每个泵头采用独立的泵头体结构,如出水阀片、进水阀片、阀头以及设置于阀头的出水孔道及进水孔道等。但上述倾斜式的进水阀片以及沿阀头轴向设置的出水孔道将降低泵头的出水速率,进而影响高压分体注水泵的工作效率。
26.实施例一
27.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一种泵头1,如图1所示,包括:
28.泵头体2,包括可拆卸固定于泵头体2一端的泵头端盖3;泵头体2的侧部开设有进水口4以及出水口5;其中泵头体2设置有用于固定泵头端盖3的固定孔,固定孔包括但不限于螺纹孔、沉头孔等。
29.阀体20,阀体20套接于泵头体2内部的柱塞腔6,阀体20的外径略小于柱塞腔6的内径,阀体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回位弹簧7以及出水回位弹簧8;进水回位弹簧7顶住泵头体2另一端内部的阶梯孔9,阶梯孔9中的小孔设置于泵头体2的另一端;阶梯孔9中的大孔用于匹配进水阀片13的尺寸。阀体20侧部设置有水环槽10,上述水环槽10沿阀体20周向设置,且与阀体20两端采用坡度设置。
30.进水口4依次通过水环槽10以及第一孔道11与柱塞腔6连通,第一孔道11与阀体20
轴向呈第一倾斜角度;出水口5通过第二孔道12与柱塞腔6连接,第二孔道12与柱塞腔6连接,第二孔道12与阀体20轴向呈第二倾斜角度;其中第一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25
°
,第二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10
°
,具体地,第一孔道11的顶部相较于底部贴近于阀体20轴向;第二孔道12的顶部相较于底部贴近于阀体20轴向。第一孔道11与第二孔道12所采用的倾斜设计,增大了孔道的排液孔径,并且符合液体流动的方向,便于液体流入和/或流出柱塞腔6。
31.阀体20设置有第一腔体15,第一腔体15外径的一端与进水阀片13的环形结构的内径连通;第一腔体15外径的另一端与第二孔道12的顶部连通。通过设置第一腔体15,增加了阀体20内的蓄水空间。
32.第一孔道11与进水回位弹簧7之间贴合有进水阀片13,第二孔道12与出水回位弹簧8之间贴合有出水阀片14。进水阀片13和/或出水阀片14为环形结构。并且进水阀片13的环形结构覆盖第一孔道11的孔径;出水阀片14的环形结构覆盖第二孔道12的孔径。以进水阀片13为例,当需要对水泵进行注水时,通过压缩出水回位弹簧8,此时进水回位弹簧7处于伸展状态,使进水阀片13与第一孔道11分离,液体经水环槽10以及第一孔道11流入柱塞腔6内部,此时出水回位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出水阀片14顶住第二孔道12,防止液体流出。当需要对水泵进行放水时,通过压缩进水回位弹簧7,此时处水回位弹簧处于伸展状态,使出水阀片14与第二孔道12分离,柱塞腔6内部的液体通过第二孔道12以及出水口5流出,此时进水回位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进水阀片13顶住第一孔道11以防止液体经水环槽10及第一孔道11流入柱塞腔6。
33.这里需要补充的是,阀体20于出水回位弹簧8侧设置有弹簧压帽16以及紧固螺钉17;
34.紧固螺钉17的顶部与阀体20螺纹连接,紧固螺钉17尾部固定弹簧压帽16,出水回位弹簧8的两端分别贴合弹簧压帽16以及出水阀片14。通过紧固螺钉17以及弹簧压帽16将出水回位弹簧8固定于阀体20的端部。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泵头,利用泵头内与阀体呈角度设置的第一孔道以及第二孔道实现柱塞腔的连通,并且通过进水阀片与出水阀片实现对泵头出水速率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在保证泵头稳定排量的同时,也保证了组合阀外排式高压分体注水泵的工作效率。
36.实施例二
37.本实施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泵头1被安装于进水管路19与出水管路18之间,其具体使用过程中如下:
38.当需要通过泵头1进行注水时,套接于泵头1内部的阀体20通过压缩出水回位弹簧8,使出水阀片14与第二孔道12贴合,防止柱塞腔6内的液体流出;同时使进水回位弹簧7处于伸展状态,进水阀片13与第一孔道11未形成贴合,从而当液体流入水环槽10后,能够通过第一孔道11流入柱塞腔6内部,并且第一孔道11具有不大于25
°
的倾斜角度,扩大了第一孔道11的孔径,从而提高了液体的流入效率。
39.当需要通过泵头1进行出水时,阀体20通过压缩进水回位弹簧7,使进水阀片13与第一孔道11贴合,防止液体经水环槽10流入;同时出水弹簧处于伸展状态,出水阀片14与第二孔道12未形成贴合,柱塞腔6内部的液体能够通过出第二孔道12以及出水口5流出至出水管路18。
40.实施例三
41.本实施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如图1及图2所示,提出了一种组合阀外排式高压分体注水泵,具体还包括:
42.出水管路18、进水管路19以及分别与出水管路18以及进水管路19连接的至少两个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所涉及的泵头1;
43.其中出水管路18通过出水口5与泵头1固定连接;进水管路19通过进水口4与泵头1固定连接。
44.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泵头1与出水口5和/或进水口4采用螺栓-螺纹孔的连接方式,并且每一个泵头1均单独与出水口5以及进水口4形成连接。当泵头1出现异常工作时,便于单独拆卸进行更换,同时不会影响其他泵头1的正常工作。
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组合阀外排式高压分体注水泵采用上述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泵头,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46.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做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4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