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2.目前双气缸的压缩机的储液器安置在压缩机的壳体外,这种设置方式要求较大的径向安装空间,同时因吸气侧的回转半径大,导致储液器侧的回转振动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机,旨在降低压缩机的径向宽度和缩小吸气侧的回转半径,从而降低组装成制冷设备的体积便于设备小型化,节省成本;同时可降低储液器侧的回转振动,从而可改善空调系统吸气侧管路的振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压缩机,包括:
5.压缩机主体,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和
6.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设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上方和/或下方,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相连通。
7.可选地,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沿所述压缩机主体的高度方向层叠排布。
8.可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储液器、及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
9.可选地,所述压缩机主体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有过气通道,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均与所述过气通道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或所述第二气缸相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液器形成吸气回路,以供气态冷媒运输。
10.可选地,所述压缩机主体还包括隔板,所述压缩机主体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有过气通道、及与所述过气通道相连通的入气通道,所述第一气缸或所述第二气缸均与所述过气通道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入气通道,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液器形成吸气回路。
11.可选地,所述储液器与所述连接管采用焊接连接、或者螺纹连接。
12.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压缩机主体采用焊接连接、或者螺纹连接。
13.可选地,所述连接管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曲段、中直段及下曲段,所述上曲段与所述压缩机主体相连通,所述下曲段与所述储液器相连通。
14.可选地,所述连接管为一体式结构。
15.可选地,所述连接管为分体式结构。
16.可选地,所述连接管采用金属材料。
17.可选地,所述储液器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壳体通过焊接连接。
1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压缩机。
1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压缩机主体和储液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双缸设置可以提高制冷效率,与单气缸相比,双气缸具有振动小、噪音低的优点;第一气缸和第
二气缸可采用单吸气结构,与双吸气结构相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加工及装配工艺简单,储液器设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上方或者下方,节省压缩机径向宽度,从而降低组装成制冷设备的体积便于设备小型化,节省成本;同时缩小吸气侧的回转半径,降低储液器侧的回转振动。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相连通,以避免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主体而产生液击。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储液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管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号说明:
31.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压缩机52出气口10压缩机主体53入料口20第一气缸60吸气管30第二气缸70连接管40隔板71上曲段41过气通道72中直段42入气通道73下曲段50储液器80底座51罐体
ꢀꢀ
32.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6.现有双气缸的压缩机的储液器安置在压缩机主体的壳体外,与压缩机主体的壳体通过某种方式连接,这种方式要求较大的径向安装空间,同时因吸气侧的回转半径大,导致储液器侧的回转振动较大。
37.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缩机。将储液器集成置于压缩机主体的壳体的上方或下方,从而节省空间、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缩小吸气侧的回转半径,降低储液器侧的回转振动。
38.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压缩机包括压缩机主体10和储液器50,所述储液器50设于所述压缩机主体10的上方和/或下方,为了节省空间,在一实施例中,将储液器50集成置于压缩机主体10下方,从而降低径向空间尺寸;在另一实施例中,将储液器50集成置于压缩机主体10上方,从而降低径向空间尺寸;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储液器50集成置于压缩机主体10上方,从而降低径向空间尺寸;并且储液器50与压缩机主体10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储液器50与所述第一气缸20和所述第二气缸30相连通,以避免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主体10而产生液击。
3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压缩机主体10和储液器50,第一气缸20和第二气缸30的双缸设置可以提高制冷效率,与单气缸相比,双气缸具有振动小、噪音低的优点,第一气缸20和第二气缸30还可采用单吸气结构,与双吸气结构相比,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噪音低、振动小、加工及装配工艺简单,储液器50设于所述压缩机主体10的上方或者下方,节省压缩机100径向宽度,减少系统空调箱体的安装空间,节省成本;同时缩小吸气侧的回转半径,降低储液器侧的回转振动。所述储液器50与所述第一气缸20和所述第二气缸30相连通,以避免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主体10而产生液击。
40.参照图1至图3,为了节省空间,使得压缩机主体10的结构更紧凑。
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20和第二气缸30为沿压缩机主体10的高度方向层叠排布。
4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气缸20和第二气缸30也可是竖直并列排布。
43.储液器50与第一气缸20和第二气缸30的相连通,可以为直接连通或者是间接连通。
4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气缸20和第二气缸30为单吸气结构,采用单吸气的结构,与双吸气结构相比,具有振动小、噪音低的优点,并且单吸气结构即使从两个吸入回路中减少到一个吸入回路,在性能上也没有多大的损失,减少吸气孔,具有制作成本低,加工及装配工艺简单的特点。
45.结合参照图4,储液器50包括罐体51、分别设于罐体51两侧的出气口52和入料口
53;在其他设置方式中,出气口52和入料口53也可设于罐体51的其他位置,如出气口52设于罐体51的上方、入料口53设于罐体51的侧方等。
46.在一实施例中,入料口53通过吸气管60与外部系统相连接,以供冷媒进入到储液器50的罐体51内,在从出气口52一端通过连接管70或其他方式与压缩机主体10的第一气缸20和第二气缸30直接或间接连通。
47.进一步地,在第一气缸20和第二气缸30层叠排布的方案中,所述连接管70连通所述储液器50、及所述第一气缸20和所述第二气缸30。
48.在一设置方式中,储液器50的出气口52设置一个,连接管70的一端与出气口52相连接,另一端分出歧管,分别与第一气缸20和第二气缸30的进气口相连通。
49.在其他设置方式中,储液器50的出气口52设置两个,通过两个连接管70,或者一个连接管70在端部设置分歧管路,分别连接储液器50的出气口52、及第一气缸20和第二气缸30的进气口。
50.上述方案中,连接管70设置在压缩机100外部,为了进一步减少压缩机100所需的径向安装空间。
51.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管70设置在压缩机100内部,即压缩机主体10和储液器50之间形成的过气通道41配置为吸气管60;或者,吸气管60为储液器50形成;或者,吸气管60为压缩机主体10形成。
52.为了保证连接管70分别与两个气缸连通,为降低成本,可通过减少气缸吸气孔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53.所述压缩机主体10还包括隔板40,所述隔板40设有过气通道41,所述第一气缸20和所述第二气缸30均与所述过气通道41相连通,所述连接管7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20或所述第二气缸30相连接,所述连接管7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液器50形成吸气回路,以供气态冷媒运输,即形成双缸单吸气结构。
5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气缸20、隔板40、及第二气缸30彼此相连通,连接管70与第一气缸20相连接或者连接管70与第二气缸30相连接,从储液器50分离后的气态冷媒从第一气缸20通过隔板40进入到第二气缸30,或者,从储液器50分离后的气态冷媒从第二气缸30通过隔板40的过气通道41进入到第一气缸20,利用压缩机100壳体上的单个进气口配合单气孔的储液器50同时给两个气缸供气。
55.在另一实施例中,为降低气缸高度、及双缸压缩机的吸气阻力,提高压缩机100效率。所述压缩机主体10还包括隔板40,所述隔板40设有过气通道41、及与所述过气通道41相连通的入气通道42,所述第一气缸20和所述第二气缸30均与所述过气通道41相连通,所述连接管70的一端连接所述入气通道42,所述连接管7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液器50形成吸气回路,以供气态冷媒运输。即,从储液器50分离后的气态冷媒从隔板40进入到第一气缸20、第二气缸30,也能实现利用压缩机100壳体上的单个进气口配合单气孔的储液器50同时给两个气缸供气。
56.可参考地,第一气缸20内具有第一压缩腔,第一气缸20的下表面上形成有与第一压缩腔相通的第一吸气槽。例如第一气缸20形成为顶部和底部均敞开的筒形,第一气缸20内限定出沿上下方向贯穿的第一压缩腔,第一压缩腔大体为圆柱形,从储液器50中过来的气态冷媒可以在第一压缩腔内进行压缩,第一吸气槽形成在第一气缸20的下表面上,且第
一吸气槽从第一压缩腔的内壁沿第一压缩腔的径向延伸至第一气缸20的外周壁,从而储液器50中的气态冷媒可以通过第一吸气槽进入第一压缩腔内。可选地,第一吸气槽由第一气缸2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向上凹入而成。需要理解的是,第一气缸20和第一压缩腔的形状、尺寸等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57.第二气缸30设在第一气缸20的下方,第二气缸30内具有第二压缩腔,第二气缸30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与第二压缩腔相通的第二吸气槽,第二吸气槽与第一吸气槽上下对应。例如,第二气缸30形成为顶部和底部均敞开的筒形,第二气缸30内限定出沿上下方向贯穿的第二压缩腔,第二压缩腔大体为圆柱形,从储液器50中过来的冷媒可以在第二压缩腔内进行压缩,第二吸气槽形成在第二气缸30的上表面上,且第二吸气槽从第二压缩腔的内壁沿第二压缩腔的径向延伸至第二气缸30的外周壁,第二吸气槽与第一吸气槽在上下方向上对应,从而储液器50中的冷媒可以分别通过第一吸气槽和第二吸气槽进入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内。可选地,第二吸气槽由第二气缸3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向下凹入而成。需要理解的是,第二气缸30和第二压缩腔的形状、尺寸等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58.隔板40设在第一气缸20和第二气缸30之间,隔板40上形成有过气通道41,过气通道41与第一吸气槽和第二吸气槽相配合,即过气通道41同时与第一吸气槽和第二吸气槽配合,储液器50的冷媒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由第一吸气槽和过气通道41构成的进气通道进入第一压缩腔内,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冷媒可以通过由第二吸气槽和过气通道41构成的进气通道进入第二压缩腔内。
59.关于第一气缸20、隔板40和第二气缸30的连接方式,第一气缸20、隔板40和第二气缸30螺纹连接成一体。例如第一气缸20、隔板40和第二气缸30放置到位后,可以通过螺钉锁紧。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气缸20、隔板40和第二气缸30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体。
60.具体地,为了保证储液器50和压缩机主体10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61.在一实施例中,储液器50包括罐体51,罐体51的上方与压缩机主体10的壳体下方焊接连接。或者,罐体51的上方与压缩机主体10的壳体上方焊接连接。
62.在其他实施例,储液器50的罐体51与压缩机主体10的壳体也可以为其他连接方式,如螺纹、螺钉锁付等。
63.结合参照图5和图6,为了方便与储液器50和压缩机主体10相连接,保证冷媒输送顺畅,避免产生肃叫。所述连接管70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曲段71、中直段72及下曲段73,所述上曲段71与所述第二气缸30相连通,所述下曲段73与所述储液器50相连通。
64.为了保证连接管70连接的牢固、避免泄露。
65.所述储液器50与所述连接管70采用焊接连接、或者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管70与所述压缩机主体10采用焊接连接、或者螺纹连接。
66.连接管70设置在储液器50和压缩机主体10的外部。
6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70为一体式结构,如一体冲压、挤出成型等。
68.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70为分体式结构,如螺纹连接、焊接等。
69.连接管70采用金属材料。如连接管70材料为铜类、钢类或其他合金类等材料的其中一种。
70.为了方便压缩机100的安装,所述压缩机100还包括底座80。
71.在储液器50设置在压缩机主体10下方的方案中,底座80设于储液器50的下方。
72.在储液器50设置在压缩机主体10上方的方案中,底座80设于压缩机主体10的下方。
7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100,该压缩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制冷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4.其中,制冷设备,是指主要用于食物冷藏、各类货物冷藏及暑天的室内空气调节的设备,如冰箱、空调等等。
7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