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桥阀及液压控制回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48955发布日期:2023-01-06 22:4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液桥阀及液压控制回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桥阀及液压控制回路。


背景技术:

2.在工程机械领域中,多数工作机构的传动方式为液压传动,即通过发动机带动液压泵提供液压能,经过液压控制阀调节供给液压缸或液压马达的工作流量和压力,继而完成实现机械设备的动作。
3.在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先导油路控制,通常采用应用液阻网络系统学,通过固定液阻和可调液阻的不同组合来改变相关回路的压力。现在常见的液桥理论应用多为在回路中匹配合适通径的阻尼塞,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阻尼塞的通径计算选择比较困难,通常需要不断试验来确定最终的匹配方案。在试验过程中,不断更换阻尼会造成大量油液渗漏,并且调试效率低。
4.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可调控制阀,集成固定液阻和可调液阻,极大地提高了调试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桥阀,极大地提高了调节液阻的效率。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桥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一阀口抵接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阀芯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度;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阀芯的空腔内,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第一阀芯之间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二阀芯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度。
7.可选的,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一阀芯的空腔连通,所述第一阀芯内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阀口,所述通孔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空腔,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通孔的第二端抵接形成所述第二开口。
8.可选的,还包括: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连接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
9.可选的,所述第一流道包括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位于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二流道连接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三流道位于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第一阀芯之间,所述第三流道连接所述第二阀口、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三阀口。
10.可选的,还包括: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位于所述第一阀芯的端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阀芯在所述壳体内移动。
11.可选的,还包括: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位于所述第二阀芯的端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阀芯在所述第一阀芯的空腔内移动。
12.可选的,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端朝向
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一螺杆位于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三端朝向所述通孔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螺杆位于所述第二阀芯的第四端。
13.可选的,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壳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二端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14.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回路,包括上述液桥阀。
15.可选的,还包括:平衡阀,所述平衡阀包括主工作油口、副工作油口和控制油口,所述控制油口与所述液桥阀的第二阀口连接;第一液压油入口,所述第一液压油入口与所述副工作油口连接;第二液压油入口,所述第二液压油入口与所述液桥阀的第一阀口连接;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包括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所述第一工作口与所述主工作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工作口与所述第二液压油入口以及所述第一阀口连接;油箱,所述油箱与所述液桥阀的第三阀口连通。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液桥阀,集成了固定液阻和可控液阻,通过第一阀芯来调节第一开口的开度,通过第二阀芯来调节第二开口的开度,改变液压油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流量,从而改变第一阀口处和第二阀口处油压的比例,调节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油液泄露。
18.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液压控制回路,采用上述液桥阀,可以改变平衡阀先导开启油压和液压油入口油压的比例,从而改善液压设备的控制。
附图说明
19.图1是一实施例中液压控制回路的原理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液桥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液压控制回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的液压控制回路中调试阻尼不方便,容易造成油液渗漏。
23.现结合一种液压控制回路进行分析,参考图1,所述液压控制回路包括:
24.液压马达11,所述液压马达11包括第一工作口a和第二工作口b;
25.平衡阀12,所述平衡阀12具有主工作油口a、副工作油口b和控制油口m,所述第一工作口a与所述主工作油口a连接;
26.第一液压油入口v1和第二液压油入口v2,所述第一液压油入口v1与所述副工作油口b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油入口v2与所述第二工作口b以及所述控制油口m连接;
27.油道,所述油道包括第一油道13、第二油道14、第三油道15和第四油道16,所述第一油道13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油入口v1和所述副工作油口b,所述第二油道14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油入口v2和所述第二工作口b,第三油道15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油入口v2和所述控制油口m,第四油道16连接所述控制油口m和油箱l;
28.第一阻尼d1,位于所述第三油道15上,所述第一阻尼d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压油入口v2连接,所述第一阻尼d1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油口m连接;
29.第二阻尼d2,位于所述第四油道16上,所述第二阻尼d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d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阻尼d2的第二端与所述油箱l连接。
30.上述液压控制系统应用于旋挖钻机主卷扬先导控制油路,以旋挖钻机钻杆下放为例,液压油由第二液压油入口v2进入,一部分液压油沿第二油道14进入液压马达11,用于启动液压马达11,钻机下放;另一部分液压油沿第三油道15进入平衡阀12的控制油口m,用于开启平衡阀12。当控制油口m的控制油压达到平衡阀12的开启油压,平衡阀12打开,从第二液压油入口v2进入的液压油通过平衡阀12沿所述第一油道13回油,液压马达11的油压不够则停止下放,如此往复,造成钻机下放时的抖动问题。因此,通过设置第一阻尼d1和第二阻尼d2,控制第二液压油入口v2和控制油口m的油压比,可以缓解钻机下放时的抖动问题,但是第一阻尼d1和第二阻尼d2需要不断更换来达到合适的阻尼比,调试效率低,并且会造成管道油液渗漏。
3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桥阀,集成了两个阻尼在液压控制回路中的应用,所述液桥阀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第一阀芯位于壳体内,且第一阀芯与第一阀口抵接形成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开度通过第一阀芯调节;第二阀芯位于第一阀芯的空腔内,第二阀口与第一阀芯之间形成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开度通过第二阀芯调节。通过调节液桥阀的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即可改变通过第一开口和通过第二开口的油压比,不需要通过反复更换阻尼来调节油压比,极大地提高了调试效率,可以避免管路油液泄露。
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液桥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液压控制回路的原理图。
34.参考图2,所述液桥阀10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具有第一阀口110、第二阀口120和第三阀口130;第一阀芯210,所述第一阀芯21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第一阀芯210与所述第一阀口110抵接形成第一开口(未标示),所述第一阀芯210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度;第二阀芯220,所述第二阀芯22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阀芯210的空腔内,所述第二阀芯220与所述第一阀芯210之间形成第二开口(未标示),所述第二阀芯220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度。
3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阀口130与所述第一阀芯210的空腔连通。
36.继续参考图2,所述第一阀芯210内具有通孔211,所述通孔2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120连接,所述通孔2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阀芯210的空腔连接,所述第二阀芯220与所述通孔211的第二端相抵接形成第二开口。
37.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芯210在壳体100内移动,来调节第一开口的开度,从而控制从第一阀口110通过的液压油的流量;第二阀芯220在第一阀芯210的空腔内移动,来调节第二开口的开度,从而控制从第二阀口120至第三阀口130通过的液压油的流量。通过控制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开度,从而控制第一阀口110处和第二阀口120处的液压油的压力比值,油压调节方便、效率高。
38.继续参考图2,所述液桥阀10还包括:第一流道(未标示),所述第一流道连接所述第一阀口110、第二阀口120和第三阀口130。
3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包括:第二流道310和第三流道320,所述第一阀芯210和所述壳体100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310连接所述第一阀口110和所述第二阀口120;所述第一阀芯210和所述第二阀芯220之间形成第三流道320,所述第三流道320连接所述第二阀口120、所述通孔211以及所述第三阀口130。
40.本实施例中,具体而言,所述第三流道320包括通孔211以及所述第二阀芯220与所述第一阀芯210的空腔之间形成的间隙。
4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处于第二流道310上,所述第二开口处于第三流道320上。
42.本实施例中,液压油从第一阀口110处进入所述液桥阀10,一部分液压油通过第二流道310从所述第二阀口120流出,还有一部分液压油通过第三流道320经过所述通孔211,再从所述第三阀口130流出。所述第一阀芯210可调节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度,从而影响从第一阀口110到第二阀口120通过的液压油的流量;所述第二阀芯220可调节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度,从而影响从第二阀口120到第三阀口130的液压油的流量。
43.继续参考图2,所述液桥阀100还包括:第一螺杆410,所述第一螺杆410位于所述第一阀芯210的端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阀芯210在所述壳体100内移动;第二螺杆420,所述第二螺杆420位于所述第二阀芯220的端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阀芯220在所述第一阀芯210的空腔内移动。
4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芯2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阀芯210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阀口110,所述第一螺杆410位于所述第一阀芯210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阀芯220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二阀芯220的第三端朝向所述通孔21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螺杆420位于所述第二阀芯220的第四端。
4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杆410与所述壳体100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杆420与所述第一阀芯210的第二端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4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芯210的第一端的剖面形状为锥形,所述第二阀芯220的第三端的剖面形状为锥形。
47.本实施例中,旋动所述第一螺杆410,使所述第一阀芯210在所述壳体100内移动,改变第一阀芯210与第一阀口110的接触面积,从而调节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度;同理,旋动所述第二螺杆420,使所述第二阀芯220在所述第一阀芯210的空腔内移动,改变第二阀芯220与通孔211的第二端的接触面积,从而调节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度。
4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芯210调节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度,从而调节通过第二流道310流向第二阀口120的液压油的流量,所述第二阀芯220调节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度,从而调节通过第三流道320流向所述第三阀口130的液压油的流量,从而调节第一阀口110处和第二阀口120处油压的比值。
49.参考图3,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回路20,包括上述所述的液桥阀10,还包括:平衡阀ct1,所述平衡阀ct1包括主工作油口a1、副工作油口a2和控制油口a3,所述控制油口a3与所述液桥阀10的第二阀口120连接;第一液压油入口v1,所述第一液压油入口v1与所述副工作油口a2连接;第二液压油入口v2,所述第二液压油入口v2与所述液桥阀10的第一阀口110连接;液压马达21,所述液压马达21包括第一工作口b1和第二工作口b2,所述第一工作口b1与所述主工作油口a1连接,所述第二工作口b2与所述第二液压油入口v2以及
所述第一阀口110连接;油箱l,所述油箱l与所述液桥阀10的第三阀口130连通。
50.本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二液压油入口v2进油为例,一部分液压油从所述第二工作口b2进入所述液压马达21以开启所述液压马达21;另一部分液压油通过所述第一阀口110进入液桥阀10,再经过第二流道310通过第二阀口120进入所述平衡阀ct1的控制油口a3,以开启所述平衡阀ct1;再有一部分液压油经过第三流道320通过所述第三阀口130进入油箱l回收。
5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压控制回路,通过集成的液桥阀10,直接旋转第一螺杆410和第二螺杆420来分别调节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的开度,从而控制第一阀口110处以及第二阀口120处的油压的比例,即液压油入口的油压与平衡阀ct1开启油压的比例,以改善旋挖钻机下放时抖动的问题;并且极大地提高了调节油压比例的效率,且不会因为频繁更换阻尼导致油液泄露。
52.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