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泵体外壳抗腐蚀结构的轴流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5525发布日期:2023-03-22 08:30阅读:49来源:国知局
具有泵体外壳抗腐蚀结构的轴流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流泵技术领域,具体是具有泵体外壳抗腐蚀结构的轴流泵。


背景技术:

2.轴流泵靠旋转叶轮的叶片对液体产生的作用力使液体沿轴线方向输送的泵,有立式、卧式、斜式及贯流式数种,中国从1961年起先后研制了大型轴流泵共664台套。其比转数n分别为500、700、850、1000、1250、1400、1600等;转轮直径为1.6m、2.0m、2.8m、3.0m、3.1m、4.0m及4.5m。在江苏、湖北、湖南、安徽、广东、天津、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等16个省、市、自治区建成大型轴流泵站共114座,总装机容量63万kw。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使用轴流泵对农业进行灌溉或者排放工业污水,为此人们需要使用抗腐蚀保护板对轴流泵的外壳进行抗腐蚀保护,但是随着长时间的使用,人们需要对抗腐蚀保护板进行保养,当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保养的时候需要先将其拆卸下来才能较为方便的对其进行保养,由于现在的技术中往往都是采用固定式的安装方式,这样便导致人们在对抗腐蚀保护板进行拆卸的时候较为麻烦,这样不仅需要耗费工作人员较多的时间,同时耗费工作人员较多的体力,不方便人们使用;为此,我们提供了具有泵体外壳抗腐蚀结构的轴流泵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具有泵体外壳抗腐蚀结构的轴流泵。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具有泵体外壳抗腐蚀结构的轴流泵,包括轴流泵外壳体,所述轴流泵外壳体的外部设置有抗腐蚀保护板一,所述轴流泵外壳体的外部设置有抗腐蚀保护板二,抗腐蚀保护板一和抗腐蚀保护板二属于现有技术,且抗腐蚀保护板一和抗腐蚀保护板二的内壁均粘接有密封垫,所述轴流泵外壳体的外部设置有相对称的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固定条一和固定条二,固定条二上开设有预留孔,所述固定条一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u形板,两个所述u形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相对称的弹簧一,弹簧一在工作状态下处于拉伸状态,两个所述弹簧一分别与两个u形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簧一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均滑动连接于连接杆的外表面,两个所述滑动块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一,两个所述连接板一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二,两个所述连接板二的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大小与固定条二上所开设预留孔的大小相适配,且在工作状态下限位杆卡接于固定条二上所开设预留孔内,当限位杆卡接于该预留孔内时,弹簧二处于正常状态,两个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六角块。
6.进一步的,所述轴流泵外壳体的上方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与轴流泵外壳体固定连接,电机属于现有技术,通过设置支架能够实现对电机的支撑。
7.进一步的,所述轴流泵外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泵轴,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泵轴固定连接,通过启动电机能够带动泵轴转动。
8.进一步的,所述轴流泵外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泵轴贯穿过滤板且与过滤板转动连接,通过设置过滤板能够对污水中的垃圾进行过滤。
9.进一步的,所述泵轴的底端安装有输送组件,所述轴流泵外壳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输送组件属于现有技术,通过泵轴转动能够带动输送组件转动,随着输送组件转动能够实现对污水的排放,安装板上开设有螺纹孔,便于人们该装置进行安装。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条一固定连接于抗腐蚀保护板一的外表面,所述固定条二固定连接于抗腐蚀保护板二的外表面,通过将固定条一与固定条二连接在一起能够实现将抗腐蚀保护板一和抗腐蚀保护板二连接在一起。
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六角块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二,两个所述弹簧二分别与两个连接板二固定连接,连接板二的形状为l形。
1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具有泵体外壳抗腐蚀结构的轴流泵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抗腐蚀保护板一、抗腐蚀保护板二和安装机构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工作人员较为方便的抗腐蚀保护板一和抗腐蚀保护板二进行拆卸,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工作人员在对抗腐蚀保护板一和抗腐蚀保护板二在拆卸的时候较为麻烦的情况,不仅有效的节约了工作人员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工作人员消耗较多的体力的情况,方便人们使用。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一、滑动块、连接板一、连接板二、限位杆、六角块、抗腐蚀保护板一和抗腐蚀保护板二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工作人员较为方便对抗腐蚀保护板一和抗腐蚀保护板二进行拆卸,当需要对抗腐蚀保护板一和抗腐蚀保护板二进行保养的时候,工作人员通过六角块向外拉伸限位杆,直至限位杆脱离固定条二上所开设的预留孔,然后向外转动连接板二,在弹簧一拉力的作用下两个连接板二会相互远离,从而将固定条一和固定条二分开,以此来实现对抗腐蚀保护板一和抗腐蚀保护板二的拆卸,方便工作人员对抗腐蚀保护板一和抗腐蚀保护板二进行保养维修。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轴流泵外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抗腐蚀保护板一和安装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轴流泵外壳体;2、抗腐蚀保护板一;3、抗腐蚀保护板二;4、安装机构;401、固定条一;402、u形板;403、连接杆;404、弹簧一;405、滑动块;406、连接板一;407、连接板二;408、限位杆;409、六角块;410、弹簧二;411、固定条二;5、电机;6、支架;7、泵轴;8、过滤板;9、输送组件;10、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本实施例提供了具有泵体外壳抗腐蚀结构的轴流泵,该装置通过抗腐蚀保护板一2、抗腐蚀保护板二3和安装机构4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工作人员较为方便的抗腐蚀保护板一2和抗腐蚀保护板二3进行拆卸,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工作人员在对抗腐蚀保护板一2和抗腐蚀保护板二3在拆卸的时候较为麻烦的情况,不仅有效的节约了工作人员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工作人员消耗较多的体力的情况,方便人们使用。
22.参见图1、图3和图4,具有泵体外壳抗腐蚀结构的轴流泵,包括轴流泵外壳体1,轴流泵外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抗腐蚀保护板一2,轴流泵外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抗腐蚀保护板二3,抗腐蚀保护板一2和抗腐蚀保护板二3属于现有技术,且抗腐蚀保护板一2和抗腐蚀保护板二3的内壁均粘接有密封垫,轴流泵外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相对称的安装机构4。
23.安装机构4包括固定条一401和固定条二411,固定条二411上开设有预留孔,固定条一4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u形板402,两个u形板402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03,连接杆403的外表面套接有相对称的弹簧一404,弹簧一404在工作状态下处于拉伸状态,两个弹簧一404分别与两个u形板402固定连接,两个弹簧一404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405。
24.两个滑动块405均滑动连接于连接杆403的外表面,两个滑动块405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一406,两个连接板一406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二407,两个连接板二407的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408,限位杆408的大小与固定条二411上所开设预留孔的大小相适配,且在工作状态下限位杆408卡接于固定条二411上所开设预留孔内,当限位杆408卡接于该预留孔内时,弹簧二410处于正常状态,两个限位杆408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六角块409。
25.参见图1和图2,轴流泵外壳体1的上方设置有电机5,电机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6,支架6与轴流泵外壳体1固定连接,电机5属于现有技术,通过设置支架6能够实现对电机5的支撑,轴流泵外壳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泵轴7,电机5的输出端与泵轴7固定连接,通过启动电机5能够带动泵轴7转动。
26.轴流泵外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8,泵轴7贯穿过滤板8且与过滤板8转动连接,通过设置过滤板8能够对污水中的垃圾进行过滤,泵轴7的底端安装有输送组件9,轴流泵外壳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输送组件9属于现有技术,通过泵轴7转动能够带动输送组件9转动,随着输送组件9转动能够实现对污水的排放,安装板10上开设有螺纹孔,便于人们该装置进行安装。
27.参见图3,固定条一401固定连接于抗腐蚀保护板一2的外表面,固定条二411固定连接于抗腐蚀保护板二3的外表面,通过将固定条一401与固定条二411连接在一起能够实现将抗腐蚀保护板一2和抗腐蚀保护板二3连接在一起,两个六角块409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二410,两个弹簧二410分别与两个连接板二407固定连接,连接板二407的形状为l形。
28.工作原理:在该装置的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当人们需要对抗腐蚀保护板一2和抗腐蚀保护板二3进行拆卸保养的时候,工作人员通过六角块409向外拉伸限位杆408,直至限位杆408脱离固定条二411上所开设的预留孔,然后向外转动连接板二407,在弹簧一404拉力的作用下两个连接板二407会相互远离,从而将固定条一401和固定条二411分开,以此来实现对抗腐蚀保护板一2和抗腐蚀保护板二3的拆卸,方便工作人员对抗腐蚀保护板一2和抗
腐蚀保护板二3进行保养维修,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工作人员在对抗腐蚀保护板一2和抗腐蚀保护板二3在拆卸的时候较为麻烦的情况,不仅有效的节约了工作人员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工作人员消耗较多的体力的情况,方便人们使用。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