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1382发布日期:2023-03-24 18:13阅读:48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2.相关的制冷设备在工作时容易产生噪音,该噪音通常源于制冷设备内部的压缩机。以冰箱为例,由于冰箱内部的压缩机在运转时容易产生异常的振动,导致冰箱工作时难以保持静音状态。
3.为了保证制冷设备工作时不发生异常的噪音,相关的压缩机会对支撑结构进行调整。然而,现有的压缩机仍难以消除其运转时产生的异常振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主体和至少三个支撑件,至少三个支撑件间隔设置于主体,且每一支撑件分别连接于主体的一侧部;
5.每一支撑件均具有支撑长度,每一支撑长度分别对应支撑件连接的侧部和主体的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以使支撑合力的作用线上有一点与重心重合;
6.其中,支撑长度为支撑件在垂直于主体的竖轴的参考平面上的投影的长度,竖轴为主体用于垂直于支撑压缩机的平面的轴线,支撑合力为至少三个支撑件在支撑主体时对主体的合力。
7.其中,支撑件包括支脚和隔振垫,支脚连接于侧部,隔振垫设于支脚远离主体的一端。
8.其中,至少三个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脚,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支脚;
9.第一支脚连接于主体的第一侧部,第二支脚连接于主体的第二侧部,第一侧部相对第二侧部更接近主体的重心,第一支脚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的长度大于第二支脚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的长度。
10.其中,主体包括壳体和偏心运动机构,偏心运动机构容置于壳体内,侧部形成于壳体;
11.每一支撑长度分别对应支脚连接的侧部和主体的工作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以使支撑合力的作用线上有一点与工作重心重合,工作重心为主体在偏心运动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的重心。
12.其中,偏心运动机构具有多个工作状态,每一支撑件均具有一个支撑高度,每个支撑高度分别对应支脚连接的侧部与工作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以使支撑合力的作用线上始终有一点与工作重心重合;
13.其中,支撑高度为隔振垫的底面所在的平面与壳体之间的最小距离。
14.其中,每一侧部在竖轴方向上的高度分别对应侧部与工作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
15.其中,每一支脚分别与参考平面形成夹角,每个夹角分别对应支脚连接的侧部与工作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
16.其中,每一隔振垫的硬度分别对应支脚连接的侧部与工作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
17.其中,每一隔振垫的厚度分别对应支脚连接的侧部与工作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
18.其中,每一隔振垫的阻尼系数分别对应支脚连接的侧部与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
19.其中,至少三个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连接于主体的第一侧部,第二支撑件连接于主体的第二侧部,第一侧部相对第二侧部更接近主体的重心,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隔振垫,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隔振垫,第一隔振垫的阻尼系数大于第二隔振垫的阻尼系数。
20.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压缩机。
21.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压缩机及制冷设备的有益效果是:
22.本技术通过至少三个间隔设置于压缩机的主体的底部的支撑件来支撑主体,至少三个支撑件的支撑长度分别对应其连接于主体的位置与主体的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以使至少三个支撑件在支撑主体时对主体的合力的作用线上的一点与主体的重心重合,从而可避免压缩机运转时由于其主体的重心偏离至少三个支撑件对主体的合力的作用线而导致的异常振动,进而降低制冷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第一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主体的部分受力示意图;
27.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第二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主体的部分受力示意图;
29.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第三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主体的部分受力示意图;
31.图9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是第四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主体的部分受力示意图;
33.图11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2是第五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主体的部分受力示意图;
35.图13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4是第六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主体的部分受力示意图;
37.图15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38.图16是本技术第八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
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41.在文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用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安装”、“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制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内安装有压缩机。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
4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包括但不限于往复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回转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和离心式压缩机等。其中往复式压缩机是小型和中型商用制冷系统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主要用于大型商用和工业系统。回转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主要用于家用和小容量商用空调装置。离心式压缩机则广泛用于大型楼宇的空调系统。
45.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46.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0包括主体100和支撑件200。多个支撑件200间隔设置在主体100,且每一支撑件200分别连接于主体100的一侧部,以稳定支撑主体100。其中,每一支撑件200均包括一个支脚2001和一个隔振垫2002。支脚2001连接于主体100的侧部。隔振垫2002设于支脚2001远离主体100的一端。隔振垫2002用于支撑支脚2001和主体100。其中,主体100的侧部指的是主体100外侧的一部,而并非对其相对位置的限定,例如,侧部可以形成于主体100的顶部,也可以形成于主体100的底部,还可以形成于主体100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00连接于主体100的底部。
47.其中,主体100底部间隔设置有四个支撑件200。每一支撑件200的支脚2001均固定连接于主体100,且自主体100的底部向外延伸,以形成支撑主体100的四足。隔振垫2002卡设于支脚2001远离主体100的一端,用于抵接于外部以防止主体100产生的振动通过支撑件200传导到外部。隔振垫2002可以为橡胶垫,在起到隔振作用的同时还能提高压缩机10在制
冷设备中的稳定性。
48.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200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至少三个支撑件200间隔设置在主体100的底部,从而主体100可借由支撑件200稳定安装在制冷设备中。
49.其中,隔振垫2002的中部可形成有凹槽。支脚2001远离主体的一端则开设有通孔。支脚2001通过该通孔卡设于隔振垫2002的凹槽内,以便于支撑件200的安装和拆卸。隔振垫2002可过盈填充于支脚2001的通孔,以提高隔振效果。当然,隔振垫200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于支脚2001。
50.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支撑件20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连接结构,例如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支脚2001之间设置有连接杆,以提高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51.需要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均是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调整得到。
52.请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4,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主体的部分受力示意图。
53.研究发现,由于压缩机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其重心通常不位于几何中心,这导致压缩机的支撑结构在支撑主体时对主体的合力容易偏离主体的重心,导致主体在工作时产生异常的振动。
54.在第一实施例中,压缩机11包括主体110、第一支撑件210和第二支撑件310。第一支撑件210连接于主体110的第一侧部1101。第二支撑件310连接于主体110的第二侧部1102。第一侧部1101相对第二侧部1102更接近主体110的重心41。
55.其中,第一支撑件210和第二支撑件310的数量和结构基本相同。第一侧部1101和第二侧部1102沿主体110的竖轴1100相对。主体110的竖轴1100为主体110用于垂直于支撑压缩机11的平面的轴线,即压缩机11安装于制冷设备的某一平面上时与重力轴线重合的竖轴线。
56.其中,主体110所受到的支撑力的合力51为第一支撑件210对主体110的第一支撑力511和第二支撑件310对主体110的第二支撑力512的合力。由于压缩机11的重心向第一侧部1101偏移,导致合力51的作用线与重心41所在的重力轴线不重合,即合力51未穿过重心,此时主体110运转时会产生异常的振动,即偏心振动。
57.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支撑件210为连接于第一侧部1101的支撑件200,即为至少三个支撑件200中位于相对靠近重心41的一侧的支撑件200,其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件210为右侧的两个支撑件200。第一支撑力511是指第一支撑件210对主体110的支撑力,即位于相对靠近重心41的一侧的一个或多个支撑件200对主体110的支撑力的合力,而非单指某一个支撑件200对主体110的支撑力,第二支撑力512同理。以下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描述的含义同此,下文不再赘述。
58.请结合参阅图1、图5和图6,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二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主体的部分受力示意图。
59.在第二实施例中,压缩机12包括主体120和至少三个支撑件200。每一支撑件200的支撑长度分别对应每一支撑件200连接于主体120的侧部与主体120的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以使支撑合力52的作用线上有一点与主体120的重心42重合,即支撑合力52穿过重心42。
60.其中,支撑长度为支撑件200在垂直于主体120的竖轴1200的参考平面上的投影的长度,竖轴1200为主体120用于垂直于支撑压缩机12的平面的轴线。支撑合力52为至少三个支撑件200在支撑主体120时对主体120的合力。
61.其中,投影的长度指的是投影远离主体120的一端至主体120之间的距离。换而言之,当压缩机12放置在一水平面上时,该水平面即为参考平面,支撑长度为支撑件200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
62.其中,至少三个支撑件200包括第一支撑件220和第二支撑件320。第一支撑件220包括第一支脚2201和第一隔振垫2202。第二支撑件320包括第二支脚3201和第二隔振垫3202。第一支脚2201连接于主体120的第一侧部1201。第二支脚3201连接于主体120的第二侧部1202。第一侧部1201相对第二侧部1202更接近主体120的重心42。第一支撑件220的支撑长度可通过调整第一支脚2201的长度来调整。第二支撑件320的支撑长度可通过调整第二支脚3201的长度来调整。
63.其中,第一支脚2201在上述参考平面上的投影的长度大于第二支脚3201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的长度。即第一支脚2201在垂直于竖轴1200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支脚3201在垂直于竖轴1200的方向上的长度。具体地,第一支脚2201和第二支脚3201均沿垂直于竖轴1200的方向延伸。此时第一支撑件220的支撑长度等于第一支撑件220的长度,即等于第一支脚2201的长度;第二支撑件320的支撑长度等于第二支撑件320的长度,即等于第二支脚3201的长度。其中,第一支脚2201的长度大于第二支脚3201的长度。
6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脚2201和第二支脚3201并非全部沿垂直于竖轴1200的方向延伸,而是全部或部分与上述参考平面形成一定的夹角,此时第一支撑件220和第二支撑件320的支撑长度不等于其各自的长度,而是等于其各自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的长度。
6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振垫2202远离主体120的一端相比第一支脚2201远离主体120的一端在垂直于竖轴1200的方向上更远离主体120。此时第一支撑件220的长度不等于第一支脚2201的长度。此时第一支撑件220的支撑长度等于第一隔振垫2202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远离主体120的一端与主体120之间的距离。
66.通过上述设计,主体120对第一支撑件220的作用力大于主体120对第二支撑件320的作用力,且作用力的方向发生改变,使得第一支撑件220对主体120的第一支撑力521和第二支撑件320对主体120的第二支撑力522的合力穿过重心42,第一支撑力521和第二支撑力522的合力为支撑合力52,即支撑合力52的作用线上有一点与主体120的重心42重合。
67.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支撑件200之间在参考平面上的夹角不作限定。压缩机12可通过调整支撑件200的长度使得具有任意夹角的多个支撑件200均能实现上述效果。
68.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是通过描述第一支撑件220和第二支撑件320的区别以表达本技术方案中对至少三个支撑件200的区别调整方式。在实际产品中,区别调整的支撑件200不限定只是第一支撑件220和第二支撑件320,而可以包括第三个支撑件200,甚至第四、第五等多个支撑件200。多个支撑件200也不限定于设置在压缩机12的两侧,而是可以设置在压缩机12的多个侧部。其中,每一支撑件200均可以根据其连接于主体120的位置与重心42之间的距离对应调整,具体可以调整每一支撑件200的支脚2001和隔振垫2002。以下实施例中同样如此,下文不再赘述。
69.请结合参阅图1、图7和图8,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三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主体的部分受力示意图。
70.在第三实施例中,压缩机13包括主体130和至少三个支撑件200。每一支撑件200连接的主体130的侧部在主体130的竖轴1300方向上的高度分别对应该侧部与主体130的重心43之间的距离设置,以使至少三个支撑件200在支撑主体130时对主体130的支撑合力53的作用线上有一点与主体130的重心43重合,即支撑合力53的作用线与重心43所在的重力轴线重合。
71.其中,至少三个支撑件200在竖轴1300的方向上的高度位置会影响压缩机13放置在水平面上时的倾斜程度。例如,当左侧的支撑件200和右侧的支撑件200在竖轴1300的方向上的厚度尺寸相同,且右侧的支撑件200在竖轴1300的方向上的高度高于左侧的支撑件200时,放置在水平面上的压缩机13向右倾斜的程度会增大,导致压缩机13对左侧和右侧的支撑件200的作用力和作用方向出现改变。
72.其中,至少三个支撑件200包括第一支撑件230和第二支撑件330。第一支撑件230连接于主体130的第一侧部1301。第二支撑件330连接于主体130的第二侧部1302。第一侧部1301相对第二侧部1302更接近主体130的重心43。第一支撑件230在竖轴1300的方向上的高度高于第二支撑件330,以使得第一支撑件230对主体130的第一支撑力531和第二支撑件330对主体130的第二支撑力532的合力穿过重心43,即支撑合力53的作用线上有一点与重心43重合。
73.具体地,第一支撑件230包括第一支脚2301和第一隔振垫2302。第一支脚2301连接于主体130的第一侧部1301。第二支撑件330包括第二支脚3301和第二隔振垫3302。第二支脚3301连接于主体130的第二侧部1302。上述设计可以通过将第一支脚2301上调实现。
7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脚2301、第二支脚3301分别与主体130螺纹旋接。通过调整第一支脚2301、第二支脚3301的螺纹紧度,即调整两者的螺旋圈数,可以实现第一支脚2301、第二支脚3301在竖轴1300的方向上的上下调整,即高度调整。
7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脚2301、第二支脚3301也可以通过其他可调整的固定连接结构与主体130连接,从而通过微调实现两者在高度方向上的移动。或者,第一支脚2301、第二支脚3301也可以通过焊接等固定连接方式连接于主体130上的预设位置,该预设位置可以通过提前计算得到。
76.请结合参阅图1、图9和图10,图9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第四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主体的部分受力示意图。
77.在第四实施例中,压缩机14包括主体140和至少三个支撑件200。每一支撑件200与垂直于主体140的竖轴1400的参考平面形成的夹角分别对应该支撑件200连接的主体140的侧部与主体140的重心44之间的距离设置,以使至少三个支撑件200在支撑主体140时对主体140的支撑合力54的作用线上有一点与主体140的重心44重合,即支撑合力54穿过重心44。
78.其中,至少三个支撑件200包括第一支撑件240和第二支撑件340。第一支撑件240连接于主体140的第一侧部1401。第二支撑件340连接于主体140的第二侧部1402。第一侧部1401相对第二侧部1402更接近主体140的重心44。第一支撑件240和第二支撑件340均向下倾斜,即两者远离主体140的一端向远离主体140的方向倾斜。其中,第一支撑件240的倾斜角小于第二支撑件340,以增大压缩机14放置在水平面上时朝第一支撑件240所在的方向倾
斜的程度,使得第一支撑件240对主体140的第一支撑力541和第二支撑件340对主体140的第二支撑力542的合力穿过重心44,即支撑合力54的作用线与重心44所在的重力轴线重合。
79.其中,第一支撑件240包括第一支脚2401和第一隔振垫2402。第一支脚2401连接于主体140的第一侧部1401。第二支撑件340包括第二支脚3401和第二隔振垫3402。第二支脚3401连接于主体140的第二侧部1402。上述设计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支脚2401和第二支脚3401的倾斜角度实现。
80.具体地,第一支脚2401、第二支脚3401的倾斜角度可以在安装时直接形成,也可以在安装后通过下压形成。第一隔振垫2401与第二隔振垫2402的底面可以加工形成可贴合于水平面的平面,也可以形成弧面或其他形状的表面,并利用其可压缩性支撑其他结构。
81.请结合参阅图1、图11和图12,图11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第五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主体的部分受力示意图。
82.在第五实施例中,压缩机15包括主体150和至少三个支撑件200。每一支撑件200的隔振垫2002的硬度分别对应支脚2001连接的主体150的侧部与主体150的重心45之间的距离设置,以使支撑合力55的作用线上有一点与主体150的重心45重合,即支撑合力55穿过重心45。
83.其中,至少三个支撑件200包括第一支撑件250和第二支撑件350。第一支撑件250包括第一支脚2501和第一隔振垫2502。第二支撑件350包括第二支脚3501和第二隔振垫3502。第一隔振垫2502和第二隔振垫3502用于支撑第一支脚2501、第二支脚3501以及主体150。第一隔振垫2502和第二隔振垫3502分别为两个硬度不同的橡胶垫。
84.其中,第一隔振垫2502的硬度对应第一支脚2501连接的主体150的侧部与重心45之间的距离设置,第二隔振垫3502的硬度对应第二支脚3501连接的主体150的侧部与重心45之间的距离设置,以使至少三个支撑件200在支撑主体150时对主体150的支撑合力55的作用线与主体150的重心45所在的重力轴线重合。
85.其中,第一隔振垫2502、第二隔振垫3502的硬度与其刚度系数成正相关。可以理解的是,当两个仅有硬度不同的橡胶垫受到同样的力时,硬度较小的橡胶垫的压缩量较大,即较软的橡胶垫更容易发生变形。
86.具体地,第一支脚2501连接于主体150的第一侧部1501。第二支脚3501连接于主体150的第二侧部1502。第一侧部1501相对第二侧部1502更接近主体150的重心45。第一隔振垫2502的硬度小于第二隔振垫3502,以增大压缩机15放置在水平面上时朝第一支撑件250所在的方向倾斜的程度,使得第一支撑件250对主体150的第一支撑力551和第二支撑件350对主体150的第二支撑力552的合力穿过重心45,即支撑合力55的作用线上有一点与重心45重合。
8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振垫2502和第二隔振垫3502也可以为其他隔振材料。
88.请结合参阅图1、图13和图14,图13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第六实施例中压缩机的主体的部分受力示意图。
89.在第六实施例中,压缩机16包括主体160和至少三个支撑件200。每一支撑件200的隔振垫2002的厚度分别对应支脚2001连接的主体160的侧部与主体160的重心46之间的距离设置,以使支撑合力56的作用线上有一点与重心46重合,即支撑合力56穿过重心46。
90.其中,至少三个支撑件200包括第一支撑件260和第二支撑件360。其中,第一支撑
件260包括第一支脚2601和第一隔振垫2602。第二支撑件360包括第二支脚3601和第二隔振垫3602。第一隔振垫2602和第二隔振垫3602用于支撑第一支脚2601、第二支脚3601以及主体160。第一隔振垫2602和第二隔振垫3602分别为两个硬度不同的橡胶垫。
91.为使得至少三个支撑件200在支撑主体160时对主体160的支撑合力56的作用线上有一点与主体160的重心46重合,第一隔振垫2602的厚度,即第一隔振垫2602在主体160的竖轴1600方向上的尺寸,对应第一支脚2601连接的主体160的侧部与重心46之间的距离设置;第二隔振垫3602的厚度,即第二隔振垫2602在主体160的竖轴1600方向上的尺寸,对应第二支脚3601连接的主体160的侧部与重心46之间的距离设置。
92.可以理解的是,当两个仅有厚度不同且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橡胶垫受到同样的力时,厚度较大的橡胶垫经压缩后其顶面所处的高度较高。
93.具体地,第一支脚2601连接于主体160的第一侧部1601。第二支脚3601连接于主体160的第二侧部1602。第一侧部1601相对第二侧部1602更接近主体160的重心46。第一隔振垫2602的厚度小于第二隔振垫3602,以增大压缩机16放置在水平面上时朝第一支撑件260所在的方向倾斜的程度,使得第一支撑件260对主体160的第一支撑力561和第二支撑件360对主体160的第二支撑力562的合力穿过重心46,即支撑合力56的作用线与重心46所在的重力轴线重合。
94.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15,图15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95.在第七实施例中,压缩机17包括主体170和至少三个支撑件200。至少三个支撑件200间隔设置在主体170。其中,主体170包括壳体1701和偏心运动机构1702。偏心运动机构1702容置于壳体1701内。主体170的侧部形成于壳体1701。至少三个支撑件200连接于壳体1701的侧部。
96.其中,偏心运动机构1702为运转时进行偏心运动的机构。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7为往复式压缩机,偏心运动机构1702为电机带动的曲柄连杆机构。其中,电机带动的曲柄连杆结构是往复式压缩机的主要振源。往复式压缩机产生的振动本质上是曲柄连杆机构在空间方向上的位移和转动综合形成的空间振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7也可以为回转式压缩机等具有运转时进行偏心运动的机构的压缩机。
97.研究发现,制冷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的压缩机的振动噪音水平。以具有往复式压缩机的冰箱为例,往复式压缩机的振动来自曲柄连杆机构带动的往复式运动,其实际运动过程为往复式偏心振动。往复式压缩机在不同转速下的重心位置不同,常规的支撑结构的支撑合力的作用线无法始终与重心所在的重力轴线重合,导致偏心振动产生。偏心振动从内部产生传递到冰箱箱体,产生整机振动噪音。
9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通过调整压缩机17的每一支撑件200的支撑长度和支撑高度,使每一支撑件200的支撑长度分别对应每一支撑件200连接的壳体1701的侧部与主体170在偏心运动机构1702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工作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同时使每一支撑件200的支撑高度分别对应每一支撑件200连接的壳体1701的侧部与主体170在偏心运动机构1702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工作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以使至少三个支撑件200在支撑主体170时对主体170的支撑合力的作用线上始终有一点与主体170的工作重心重合。其中,支撑件200包括支脚2001和隔振垫2002。支撑高度为隔振垫2002的底面所在的平面与壳体
1701之间的最小距离。工作重心为主体160在偏心运动机构1702处于工作状态时的重心。
99.其中,支撑件200的支撑长度可以通过调整支脚2001的长度和倾斜角度控制,具体可以结合参阅上述第二实施例的记载。支撑件200的支撑高度可以通过调整支脚2001连接于壳体1701的连接端在主体170的竖轴1700方向上的高度、支脚2001与垂直于竖轴1700的参考平面形成的夹角、隔振垫2002的硬度和/或隔振垫2002的厚度控制,具体可以结合参阅上述第三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的记载。
100.换而言之,每一支脚2001连接的壳体1701的侧部在竖轴1700方向上的高度分别对应该侧部与主体170的工作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
101.每一支脚2001与垂直于竖轴1700的参考平面形成的夹角分别对应该支脚2001连接的壳体1701的侧部与主体170的工作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
102.每一隔振垫2002的硬度分别对应每一连接于该隔振垫2002的支脚2001连接的壳体1701的侧部与主体170的工作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
103.每一隔振垫2002的厚度分别对应每一连接于该隔振垫2002的支脚2001连接的壳体1701的侧部与主体170的工作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
104.每一支脚2001的长度分别对应其连接的主体170的侧部与主体170的工作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
105.在本实施例中,偏心运动机构1702具有多个工作状态。每个工作状态对应不同的工作频率,即对应不同的转速。在偏心运动机构1702所处的工作状态发生改变时,主体170的工作重心也会随之发生偏移。偏心运动机构1702的工作状态为有限个,可以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等,具体不作限定。例如,压缩机17的工作频率范围为20-75hz,实际工作转速范围为900-4500rpm,每一工作状态可以分别对应该范围内的一个数值。当然,其他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工作频率范围和实际工作转速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106.本技术通过在偏心运动机构1702处于每一个工作状态时分别调节每一支撑件200的支脚2001和隔振垫2002,使得压缩机17在偏心运动机构1702处于不同工作状态下,至少三个支撑件200在支撑主体170时对主体170的支撑合力的作用线上始终有一点与主体170的工作重心重合,从而消除压缩机17在偏心运动机构1702处于工作状态下产生的偏心振动,降低制冷设备产生的噪音。
107.可以理解的是,转速为0的状态也可以视为偏心运动机构1702的一个工作状态。
108.具体地,至少三个支撑件200包括第一支撑件270和第二支撑件370。第一支撑件270连接于壳体1701的第一侧部1703。第二支撑件370连接于壳体1701的第二侧部1704。第一支撑件270的支撑长度和支撑高度分别对应第一侧部1703与主体170的工作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第二支撑件370的支撑长度和支撑高度分别对应第二侧部1704与主体170的工作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以使得第一支撑件270和第二支撑件370在支撑主体170时对主体170的支撑合力的作用线上始终有一点与主体170的工作重心重合。
109.其中,第一侧部1703对应的是壳体1701相对靠近主体170的工作重心的一侧,第二侧部1704对应的是壳体1701上相对远离主体170的工作重心的一侧。至少三个支撑件200的结构可以根据连接于壳体1701的位置具体调整。
1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部1703为壳体1701的右侧部,第二侧部1704为壳体1701的左侧部,即主体170的工作重心相对左侧更靠近右侧。具体地,壳体1701还包括前侧和后侧,
主体170的工作重心相对后侧更靠近前侧。四个支撑件200分别设置在壳体1701的右前侧、右后侧、左前侧和左后侧,其结构也对应所在侧与工作重心的距离调整。
111.例如,右前侧的隔振垫2002的硬度介于30-35度之间,右后侧的隔振垫2002的硬度介于36-40度之间,左前侧的隔振垫2002的硬度介于41-45度之间,左后侧的隔振垫2002的硬度介于45-50度之间。在此基础上,四个支撑件200的其他结构特征相应调整,以使得四个支撑件200对主体170的支撑合力的作用线能够始终与主体170的重心所在的重力轴线重合。
11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三个支撑件200可以分别设置在其他位置,每一支撑件200对应的结构特征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11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支撑结构设计也可应用于不具有偏心运动机构的压缩机。
114.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16,图16是本技术第八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115.在第八实施例中,压缩机18包括主体180和间隔设置于主体180上的至少三个支撑件200。每一支撑件200分别包括一个支脚2001和一个隔振垫2002。
116.研究发现,压缩机产生的振动会通过支撑结构传递到外部,导致设有该压缩机的制冷设备产生噪音。当压缩机的支撑结构具有多个支撑件时,传递到每一支撑件上的振动幅值可能不同。而每一支撑件的隔振垫所对应的振动幅值范围小于压缩机所能产生的振动幅值范围。即当所有隔振垫的阻尼系数相同时,其能够实现阻隔的振动幅值范围必然无法覆盖压缩机所产生的振动幅值范围,导致整机的隔振效果不理想。
117.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8的每一隔振垫2002的阻尼系数单独设计,以使得多个隔振垫2002能够配合实现完全隔振效果。
118.具体地,压缩机18具有多个工作频率。在不同的工作频率下,主体180对各个支撑件200的作用力和作用方向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传递到各个支脚2001的振动幅值发生变化。压缩机18的每一隔振垫2002的阻尼系数分别对应每一连接于该隔振垫2002的支脚2001连接的主体180的侧部与主体180的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以每一隔振垫2002所能阻隔的振动幅值范围能够覆盖连接于该隔振垫2002的支脚2001产生的振动幅值范围,从而实现整机的全频段隔振效果。
119.其中,至少三个支撑件200包括第一支撑件280和第二支撑件380。第一支撑件280的支脚2801连接于主体180的第一侧部1801。第二支撑件380的支脚3801连接于主体180的第二侧部1802。第一侧部1801相对第二侧部1802更接近主体180的重心。第一支撑件280包括连接于第一支脚2801的第一隔振垫2802。第二支撑件380包括连接于第二支脚3801的第二隔振垫3802。第一隔振垫2802和第二隔振垫3802用于支撑第一支脚2801、第二支脚3801和主体180。其中,第一隔振垫2802的阻尼系数大于第二隔振垫3802的阻尼系数。
120.由于主体180的重心相对第二支撑件380更靠近第一支撑件280,因此传递到第一支脚2801的振动幅值比传递到第二支脚3801的振动幅值更大。通过选用阻尼系数较大的橡胶垫作为第一隔振垫2802,选用阻尼系数较小的橡胶垫作为第二隔振垫3802,以使得第一隔振垫2802能够阻隔第一支脚2801的振动,同时第二隔振垫3802能够阻隔第二支脚3801的振动,从而实现整机的全面隔振效果。
121.其中,第一侧部1801对应的是主体180相对靠近其重心的一侧,第二侧部1802对应的是主体180相对远离其重心的一侧。至少三个支撑件200的隔振垫2002的阻尼系数可以根
据连接于主体180的位置具体调整。
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部1801为主体180的右侧部,第二侧部1802为主体180的左侧部,即主体180的重心相对左侧更靠近右侧。具体地,主体180还包括前侧和后侧,主体180的重心相对后侧更靠近前侧。四个支撑件200分别设置在主体180的右前侧、右后侧、左前侧和左后侧,其隔振垫2002的阻尼系数也对应所在侧与主体180的重心的距离调整。
123.例如,右前侧的隔振垫2002的阻尼系数介于0.9-1.0之间,右后侧的隔振垫2002的阻尼系数介于0.8-0.9之间,左前侧的隔振垫2002的阻尼系数介于0.7-0.8之间,左后侧的隔振垫2002的阻尼系数介于0.6-0.7之间,以使得四个隔振垫2002所能阻隔的振动幅值范围能够分别覆盖四个对应的支脚2001产生的振动幅值。
124.此外,压缩机18还包括吸气管601和排气管602。设置有吸气管601的吸气侧的压力通常小于设置有排气管602的排气侧的压力,导致设置在相对接近排气侧的支撑件200和设置在相对远离排气侧的支撑件200所承受的压力不同,这也会影响到主体180传递到两侧的支撑件200的振动幅值范围。
125.因此,压缩机18的每一隔振垫2002的阻尼系数还对应其所连接的支脚2001在主体180上的位置与排气侧之间的距离设置。
126.换而言之,每一隔振垫2002的阻尼系数实际对应的是连接于该隔振垫2002的支脚2001的振动幅值设置。每一支脚2001的振动幅值与其设置在主体180上的位置直接相关,包括但不限于其与主体180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其与主体180的排气侧之间的距离等。
127.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至少三个间隔设置于压缩机的主体的底部的支撑件来支撑主体,至少三个支撑件的支撑长度和/或支撑高度分别对应其连接于主体的位置与主体的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以使至少三个支撑件在支撑主体时对主体的合力的作用线与主体的重心所在的重力轴线重合,从而可避免压缩机运转时由于其主体的重心偏离至少三个支撑件对主体的合力的作用线而导致的偏心振动,进而降低了制冷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128.此外,至少三个支撑件的隔振垫的阻尼系数分别对应连接于该隔振垫的支脚设置在主体上的位置与主体的重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以使得每个隔振垫所能阻隔的振幅范围能够覆盖相连接的支脚产生的振幅范围,实现整机的全面隔振,进一步降低了制冷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1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130.需要注意的是,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竖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术语“平行”、“垂直”等属于也并不表示配件之间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形成一定的角度偏差。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此外,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1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13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及的固定连接可以是铆接、焊接、粘接、螺栓连接、销键连接、卡扣联接、磁式吸附等连接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采取何种连接方式。
133.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有特意的限制说明。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而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13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