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负载实时变化机械设备的加载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载实时变化液压移动式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2.目前的液压加载装置,主要有无源加载和有源加载两种。
3.其中采用无源加载方式的液压加载装置,要求液压油箱安装位置高,且与被实施加载设备之间的管路长。设备不能进行移动搬迁,设备利用率不高。液压油箱安装位置高,对设备安装场地有限制条件。且因位置过高,存在倒塌砸伤人、物的安全隐患。采用有源加载方式的液压加载装置,电机和泵的运行噪音大。同时,液压装置工作工程中,液压油升温快,导致需要配备大流量的冷却装置。有源液压加载装置体积大,占地面积广,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申请提供一种负载实时变化液压移动式加载装置,为了解决液压加载装置工作噪声大、温升快、体积大、不易搬迁、安装位置限制等缺陷,提供加载装置的利用率和适用性。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负载实时变化液压移动式加载装置,包括可移动底座、泵体、油箱体、进口管路、集装阀组、回油管路、电机和出口管路;
7.所述油箱体固定安装在可移动底座上,所述泵体固定安装在油箱体内,泵体与电机连接,所述泵体通过设置在油箱体内的进口管路与集装阀组连接,所述集装阀组设置有两个且固定安装在油箱体上;所述出口管路设置有两根,所述集装阀组分别与出口管路连接,所述出口管路与加载油缸进口连接,所述加载油缸的出口通过回油管路与油箱体连接;
8.所述油箱体内的液压油经过泵体,从进口管路进入集装阀组,经过单向阀进入加载油路,所述加载油路上通过接口连接有控制压力表、补油压力表和冲洗压力表,所述油箱体设置有液位继电器。
9.其中,所述集装阀组内部加工安装孔和油路管道,所述集装阀组由集装阀块、单向阀、电磁换向阀、比例阀、控油溢流阀、补油溢流阀、冲洗溢流阀、冲洗阀、桥式单向阀和压力传感器组成;所述集装阀组上的单向阀、电磁换向阀、比例阀、控油溢流阀、补油溢流阀、冲洗溢流阀、冲洗阀和桥式单向阀均采用螺纹式插装阀,安装在集装阀块内部。
10.其中,所述可移动底座上安装有用于对液压油进行冷却的水冷却器。
11.其中,所述回油管路上安装有回油滤器,油箱体上安装有空气滤清器。
12.其中,所述集装阀组上设置加载油路压力传感器。
13.其中,所述可移动底座安装有带刹车脚轮。
14.其中,所述油箱体下部设置有放油球阀。
15.其中,所述油箱体设置有液位计。
16.其中,所述油箱体设置有温度计。
17.其中,所述油箱体设置有扶手。
18.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体积小,占用场地小。
20.2)采用插装阀,设备流量大,噪声小,满足大范围加载要求。
21.3)设备重量轻和体积小,容易安装和搬迁。
22.4)设备底部安装带刹车脚轮,单人可以进行位置搬移。
23.5)可利用液压胶管连接试验设备,使用方便,利用率高。
24.6)液压泵安装在油箱内,使设备噪声小,温升慢,小流量冷却器可以满足温度控制要求。
25.7)液压泵安装在油箱内,减短液压管路,减少液压管接头,降低设备液压油泄露隐患。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一种负载实时变化的液压移动式加载装置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负载实时变化的液压移动式加载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负载实时变化的液压移动式加载装置集装阀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负载实时变化的液压移动式加载装置集装阀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上、下”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1.如图1-4所示,一种负载实时变化液压移动式加载装置,包括控制箱1、可移动底座2、泵体、油箱体11、进口管路15、集装阀组16、回油管路18、电机21和出口管路23;泵体包括齿轮泵组6、钟罩7、钟罩垫和泵垫9;
32.所述油箱体固定安装在可移动底座上,所述泵体固定安装在油箱体内,泵体与电机连接,所述泵体通过设置在油箱体内的进口管路与集装阀组连接,所述集装阀组设置有两个且固定安装在油箱体上;齿轮泵组6、钟罩7、钟罩垫8、泵垫9安装在油箱体11内,通过有箱体内的进口管路15与集装阀组16连接,液压管路短,且不会因管路外漏造成油污染,使设备整机外形体积变小,使设备运行噪声小,不会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33.所述出口管路设置有两根,所述集装阀组分别与出口管路连接,所述出口管路与
加载油缸进口连接,所述加载油缸的出口通过回油管路与油箱体连接;管路短,结构简单,设备体积小,出口管路23和回油管路18采用直接弯管,不存在因焊接质量不好引起管路泄露。出口管路23和回油管路18布局简单,管路接头少,管路泄露风险小。
34.所述油箱体11内的液压油经过泵体,从进口管路15进入集装阀组16,经过单向阀进入加载油路,所述加载油路上通过接口连接有控制压力表12、补油压力表13和冲洗压力表14,所述油箱体设置有液位继电器20,实时监测液压油的存量,用于液压油缺油时故障报警停机,避免液压油不足导致齿轮泵组6 损坏。
35.加载油路设置溢流阀和电磁换向阀,用于调节加载油路压力。
36.加载油路前端配置压力测试接口,通过加载压力表12实时检测加载油路压力。
37.加载油路的液压油经补油油路的溢流阀、比例阀,对控制管路进行补油,确保加载油路压力稳定。
38.加载油路配置压力测试接口,通过补油压力表13实时检测补油油路压力,并通过补油溢流阀调节补油压力。
39.加载油路中的液压油进入外部的加载油缸进口,对试验设备实施负载加载,并从外部加载油缸出口流出。
40.加载油缸出口流出的高温液压油流入冲洗阀,经冲洗阀进行液压油冲洗,降低液压油温度。
41.液压油经冲洗阀进行冲洗操作,使液压油温升慢,对冷却器的流量需求小;可以采用小流量的水冷却器,减小设备整机体积和重量。
42.经冲洗阀冲洗后的液压油流入冲洗油路,经冲洗油路的冲洗溢流阀流出,进入出口管23路。
43.冲洗油路上设置压力测试接口,通过冲洗压力表14实时检测冲洗油路压力,并通过冲洗溢流阀调节冲洗管路压力和流量。
44.具体的,所述集装阀组内部加工安装孔和油路管道,集装阀组16由集装阀块33、单向阀32、电磁换向阀27、比例阀26、控油溢流阀28、补油溢流阀25、冲洗溢流阀30、冲洗阀29、桥式单向阀31和压力传感器组成。集装阀组16上的单向阀32、电磁换向阀27、比例阀26、控油溢流阀28、补油溢流阀25、冲洗溢流阀30、冲洗阀29、桥式单向阀31,采用螺纹式插装阀,安装在集装阀块内部,减小集装阀组15的重量和体积。
45.集装阀组16上设置接口a、接口b,通过液压软管连接外部加载油缸,便于设备移动、安装和加载试验。
46.具体的,所述可移动底座上安装有用于对液压油进行冷却的水冷却器24。
47.具体的,所述回油管路上安装有回油滤器19,油箱体上安装有空气滤清器 17。冷却后的液压油由冷却器出口流出,经回油滤器流入有箱体11。
48.具体的,所述集装阀组上设置加载油路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加载油路压力,用于实时跟踪控制加载力矩。
49.具体的,所述可移动底座安装有带刹车脚轮3。可以进行设备转向、移动。
50.具体的,所述油箱体下部设置有放油球阀4。用于液压油泄放操作。
51.具体的,所述油箱体设置有液位计5。实时监测液压油的存量,避免液压油不足导致齿轮泵组6损坏。
52.具体的,所述油箱体设置有温度计22。实时监测液压油的温度,避免液压油温度过高损坏密封件,造成液压油泄露。
53.具体的,所述油箱体设置有扶手10。集装阀组16上设置加载油
54.控制箱1通过液晶屏,设置加载方式和加载压力大小,并根据试验设备的转动角度、航速,实时调节加载压力输出,确保加载力矩精确有效。
55.为了解决液压加载装置温升快、体积大的缺陷,在加载回路上采用冲洗阀进行冲洗冷却后,再经水冷却器进行冷却,降低对水冷却器流量要求。为了解决液压加载装置噪声大、体积大的缺陷,集装阀组上的溢流阀、单向阀、比例阀、冲洗阀等液压阀件,采用插装方式安装结构。将集装阀组内部加工安装孔和油路管道,将溢流阀、单向阀、比例阀、冲洗阀等液压阀件安装在集装阀组内部,在增大加载装置流量前提下,同时降低设备噪声和体积。为了解决液压加载装置噪声大、液压管路泄露等缺陷,液压泵采用垂直安装方式安装在油箱体内,减小加载装置体积和液压管路数量,降低设备噪声和管路泄露风险。齿轮泵组、钟罩、钟罩垫、泵垫安装在油箱体内,通过有箱体内的进口管路与集装阀组连接,外部液压管路短接头少,且不会因管路外漏造成油污染。
56.加载油路中有个桥式加载的集装阀组,通过设定桥式加载回路上的溢流阀压力,使加载回路中的压力按照设定的曲线运行,以得到所需的加载力和负载;加载阀块上还有补油和换油的功能,油箱中经冷却的油液通过齿轮泵组补进加载回路,将闭式加载回路中的热油经冲洗阀替换出来,防止闭式加载回路中油液过热,降低对冷却水的流量需求。集装阀组上的溢流阀、单向阀、比例阀、冲洗阀等液压阀件,采用插装方式安装结构,增大液压管路流量,降低设备体积,降低设备噪声。在加载回路的高压口、补油口和冲洗压力口分别接入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用于显示和采集压力。为了精确模拟执行机构的水动力负载,加载液压缸中的加载压力必须和试验设备转动角度、航速相适应,随着转动角度和航速的变化而变化。加载压力是实时变化的,且加载压力与转动角度、航速有一定的函数关系,按照设定的力函数进行加载控制。
57.最后应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统计数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