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脂生产脱气釜底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6554发布日期:2023-03-01 02:58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润滑脂生产脱气釜底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脂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润滑脂生产脱气釜底泵。


背景技术:

2.润滑脂是一种稠厚的油脂状半固体。用于机械的摩擦部分,起润滑和密封作用。也用于金属表面,起填充空隙和防锈作用。主要由矿物油(或合成润滑油)和稠化剂调制而成。在生产中需要采用脱气釜进行制备。
3.现有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03857252u的中国专利:一种具有自动加热油脂功能的润滑脂泵,包括泵体和控制箱,泵体的上部固定有贮油桶,泵体传动连接有电机,贮油桶的外部包覆有加热保温装置,加热保温装置包括三层结构,从内向外依次为加热层、保温层和防护罩,具有自动加热油脂功能的润滑脂泵在寒冷的季节和场合,能够自动加热润滑脂,使润滑脂不至于稠度太高或凝固变硬,提高了润滑脂的泵送性能,保证了润滑脂泵及其系统的正常运行。
4.但是上述技术中,现有的润滑脂泵在输送润滑脂的过程中,长期对泵体加热,能源消耗大,并且对泵体内部结构的影响较大。
5.针对这些缺陷,设计一种润滑脂生产脱气釜底泵,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脂生产脱气釜底泵,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润滑脂泵在输送润滑脂的过程中,长期对泵体加热,能源消耗大,并且对泵体内部结构的影响较大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润滑脂生产脱气釜底泵,包括釜底泵主体,所述釜底泵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连接脱气釜底部的收料管,所述釜底泵主体的前端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两侧均安装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与釜底泵主体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加热箱的内部安装有电加热器,且两个所述加热箱之间连接有外加热管和内循环管。
8.优选的,所述釜底泵主体的两侧均安装有侧防护板,所述侧防护板通过固定螺丝与釜底泵主体连接,所述釜底泵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腔体,且所述侧防护板的外部安装有排压阀,所述排压阀与腔体连通。
9.优选的,所述釜底泵主体的下端安装有支撑座,且所述釜底泵主体的后端安装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通过密封轴承座与釜底泵主体转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釜底泵主体的内部安装有叶轮,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延伸至腔体内部通过齿轮与叶轮传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收料管的下端通过连接法兰与釜底泵主体密封连接,所述排料管的后端安装有密封套管,所述密封套管的一端延伸至釜底泵主体内部与釜底泵主体密封连
接,且所述排料管的外部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密封滑条,所述排料管通过密封滑条与密封套管滑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加热箱的外部一侧安装有温度显示屏,所述电加热器的一侧安装有隔热防护板,所述电加热器的外表面设置有换热孔,且所述电加热器的内部安装有微型泵,所述微型泵的一侧安装有电阻加热环,所述微型泵与外加热管和内循环管的一端连通,所述釜底泵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显示屏电性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润滑脂生产脱气釜底泵,在脱气釜下端通过收料管连接釜底泵主体,可通过电机连接驱动轴,带动叶轮转动,叶轮将从脱气釜中收集的润滑脂转动,输送至排料管的位置,进行输送工作,润滑脂在离开反应釜后,由温差的影响,会导致润滑脂凝结,可通过加热箱内部的电加热器加热加热箱内部的水分,再通过微型泵将热水导入外加热管和内循环管中,通过外加热管使安装槽附近的空气升温,从而减少润滑脂进入排料管后受温差的影响凝固,并且可通过贯穿密封套管的内循环管对经过密封套管内部的润滑脂进行加热,提高运输效果,针对润滑脂运输位置进行精确加热,提高加热效果,并且不影响釜底泵主体内部结构。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视的轴测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的轴测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的内部结构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的局部放大图。
19.图中:1、釜底泵主体;101、侧防护板;1011、排压阀;102、安装槽;103、支撑座;104、密封轴承座;2、收料管;201、连接法兰;3、加热箱;301、电加热器;3011、换热孔;3012、隔热防护板;302、温度显示屏;303、微型泵;304、电阻加热环;305、外加热管;306、内循环管;4、排料管;401、密封套管;402、密封滑条;5、驱动轴;501、传动轴;6、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润滑脂泵在输送润滑脂的过程中,长期对泵体加热,能源消耗大,并且对泵体内部结构的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请参阅图1-图4,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2.一种润滑脂生产脱气釜底泵,包括釜底泵主体1,釜底泵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连接脱气釜底部的收料管2,釜底泵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安装槽102,安装槽102的内部安装有排料管4,排料管4的两侧均安装有加热箱3,加热箱3与釜底泵主体1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加热箱3的内部安装有电加热器301,且两个加热箱3之间连接有外加热管305和内循环管306。
23.加热箱3的外部一侧安装有温度显示屏302,电加热器301的一侧安装有隔热防护
板3012,电加热器301的外表面设置有换热孔3011,且电加热器301的内部安装有微型泵303,微型泵303的一侧安装有电阻加热环304,微型泵303与外加热管305和内循环管306的一端连通,釜底泵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显示屏302电性连接。
24.具体的,在脱气釜下端通过收料管2连接釜底泵主体1,可通过电机连接驱动轴5,带动叶轮6转动,叶轮6将从脱气釜中收集的润滑脂转动,输送至排料管4的位置,进行输送工作,润滑脂在离开反应釜后,由温差的影响,会导致润滑脂凝结,可通过加热箱3内部的电加热器301加热加热箱3内部的水分,再通过微型泵303将热水导入外加热管305和内循环管306中,通过外加热管305使安装槽102附近的空气升温,从而减少润滑脂进入排料管4后受温差的影响凝固,并且可通过贯穿密封套管401的内循环管306对经过密封套管401内部的润滑脂进行加热,提高运输效果,针对润滑脂运输位置进行精确加热,提高加热效果,并且不影响釜底泵主体1内部结构。
2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釜底泵的结构稳定性一般的技术问题,请参阅图1-图3,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6.釜底泵主体1的两侧均安装有侧防护板101,侧防护板101通过固定螺丝与釜底泵主体1连接,釜底泵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腔体,且侧防护板101的外部安装有排压阀1011,排压阀1011与腔体连通。
27.釜底泵主体1的下端安装有支撑座103,且釜底泵主体1的后端安装有驱动轴5,驱动轴5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传动轴501,传动轴501通过密封轴承座104与釜底泵主体1转动连接。
28.釜底泵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叶轮6,传动轴501的一端延伸至腔体内部通过齿轮与叶轮6传动连接。
29.具体的,可通过侧防护板101和支撑座103保护釜底泵主体1外部,防止碰撞影响内部转动组件,长期工作中,可通过排压阀1011将腔体内部气压进行释放,保持釜底泵主体1的内部结构稳定。
30.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釜底泵的出料管位置调节效果不佳,适应性差,影响工作的技术问题,请参阅图1-图2,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1.收料管2的下端通过连接法兰201与釜底泵主体1密封连接,排料管4的后端安装有密封套管401,密封套管401的一端延伸至釜底泵主体1内部与釜底泵主体1密封连接,且排料管4的外部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密封滑条402,排料管4通过密封滑条402与密封套管401滑动连接。
32.具体的,可通过调节排料管4在密封套管401内部的长度,以适应不同的管道安装,可通过排料管4外部的密封滑条402使密封套管401与排料管4之间的位置保持稳定,在滑动的同时保持密封,提高工作效果。
33.工作原理:在脱气釜下端通过收料管2连接釜底泵主体1,可通过电机连接驱动轴5,带动叶轮6转动,叶轮6将从脱气釜中收集的润滑脂转动,输送至排料管4的位置,进行输送工作,通过调节排料管4在密封套管401内部的长度,以适应不同的管道安装,可通过排料管4外部的密封滑条402使密封套管401与排料管4之间的位置保持稳定,在滑动的同时保持密封,提高工作效果,可通过侧防护板101和支撑座103保护釜底泵主体1外部,防止碰撞影
响内部转动组件,长期工作中,可通过排压阀1011将腔体内部气压进行释放,保持釜底泵主体1的内部结构稳定,润滑脂在离开反应釜后,由温差的影响,会导致润滑脂凝结,可通过加热箱3内部的电加热器301加热加热箱3内部的水分,再通过微型泵303将热水导入外加热管305和内循环管306中,通过外加热管305使安装槽102附近的空气升温,从而减少润滑脂进入排料管4后受温差的影响凝固,并且可通过贯穿密封套管401的内循环管306对经过密封套管401内部的润滑脂进行加热,提高运输效果,针对润滑脂运输位置进行精确加热,提高加热效果,并且不影响釜底泵主体1内部结构。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