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技术涉及空气压缩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用箱体结构。
背景技术:2.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为空气压缩机的一种,其包括双螺杆压缩机和单螺杆压缩机;其中,单螺杆压缩机由于受力平衡,其一级压缩的最高压力比双螺杆大,轴承尺寸也不像双螺杆式受限制,寿命更长,性能也更为优异,使用范围较广。
3.授权公告号为cn209510633u的一篇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单螺杆两级空气压缩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设有一级压缩机、二级压缩机、润滑水分离器以及水过滤器,所述一级压缩机与所述二级压缩机相互连通且分别设有润滑水管,所述一级压缩机上连通有空气过滤器,所述润滑水分离器及所述水过滤器分别与所述二级压缩机连通;所述机架内设有设有润滑水冷却器,所述润滑水冷却器分别与所述润滑水分离器及所述水过滤器连通;所述润滑水分离器上通过管路设有润滑水软化器,所述润滑水软化器通过管路与所述一级压缩机连通;所述机架上设有冷却风机。上述单螺杆两级空气压缩机,为便于物流运输及后续装配,一般会采用箱体结构对其进行包装。
4.现有的针对上述单螺杆两级空气压缩机的箱体,参照图1,一般包括构成箱体骨架1/机架的立柱和横杆以及安装于箱体骨架/机架上的底板、侧门板以及顶板,箱体侧部开设有用于供叉车的叉杆插入的叉车孔,箱体顶板上开设有冷却器排风窗111,侧门板上开设有冷却器进风窗、润滑水补给水管接口、排水管接口以及动力电缆线接入口等。一级压缩机、二级压缩机、润滑水分离器以及水过滤器等均固定安装于底板上,润滑水冷却器的冷却风扇以及换热器等结构安装于顶板上,且冷却风扇及换热器的出风端正对冷却器排风窗111设置,以实现单螺杆两级空气压缩机散热。其中,针对不同功率级别的单螺杆两级空气压缩机的箱体,其所需要的润滑水冷却器的组数以及冷却器排风扇的组数存在差异。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不同功率级别的单螺杆两级空气压缩机所对应的润滑水冷却器的组数以及冷却器排风扇111的组数均存在差异,为实现对单螺杆两级空气压缩机的高效散热,其箱体所对应的冷却器排风窗111的组数需与冷却器排风扇的组数相对应;而相关技术中的箱体结构中的顶板一般为预制板,顶板上开设的排气窗111的大小及组数为既定值,当排气窗111数量多于冷却器排风扇组数时,灰尘易通过多余的排气窗111落入箱体内,造成箱体内较多积尘问题,当排气窗111数量少于冷却器排气扇组数时,排气窗111的散热功能易受到较大影响。因此,相关技术中的箱体难以有效适应不同功率级别的空气压缩机的排气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6.为了提高相关技术中的空气压缩机箱体结构对不同功率级别的空气压缩机的排气散热要求的适应性,本技术提供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用箱体结构。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用箱体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用箱体结构,包括箱体骨架以及安装于箱体骨架上的矩形底板和多组侧门板,多组所述侧门板于箱体骨架顶部形成有与底板相对的通风开口,所述箱体骨架包括对应设于底板四角处的四组立柱,所述立柱顶端设置有用于收展开合通风开口的折叠盖板以及用于驱使折叠盖板收展的驱动组件,所述立柱顶部、位于折叠盖板与底板之间可拆卸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底板以及侧门板之间形成有用于供空气压缩机各元件安装的安装空间。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箱体骨架、矩形底板、侧门板和折叠盖板共同构成空气压缩机用箱体的轮廓部分,空气压缩机各元件能够安装于箱体骨架、底板、侧门板以及过滤网之间,且侧门板于箱体骨架顶部形成了与底板面积相近的通风开口,通风开口整体即为空气压缩机用箱体的排风口,过滤网则能够于通风开口处对灰尘进行拦截阻隔;采用驱动组件控制折叠盖板进行收展,能够对通风开口的开合进行控制调节,即对排风口的开口大小进行控制调节,于空气压缩机功率低、散热排气要求小时相应地增大折叠盖板对通风开口的覆盖面积,于空气压缩机功率高、散热排气要求大时相应地减小折叠盖板对通风开口的覆盖面积,使得空气压缩机箱体结构能够对不同功率级别的空气压缩机的散热排气要求进行适应,更为有效地对空气压缩机进行散热。
10.可选的,所述折叠盖板包括沿底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交错分布且相互转动连接的多个折叠板和多个衔接板,位于所述折叠盖板沿底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折叠板/衔接板的外侧边均转动连接于侧门板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沿底板长度方向排列的、用于进行长度调节的多组x型杆和用于驱使x型杆夹角张开或缩小的驱动部件,位于所述折叠盖板两端的两组x型杆的端部均转动连接有可转动开合的v型杆,所述v型杆远离对应x型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折叠板/衔接板上,且所述x型杆和v型杆均与底板相平行。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x型杆和v型杆共同构成折叠盖板的伸缩骨架,相应地,采用驱动部件驱使x型杆夹角张开或缩小,能够减小/增大伸缩骨架于底板长度方向上的整体长度,从而驱使折叠板和衔接板在垂直于底板的方向上进行折叠/展开,相应地减小/增大折叠盖板对通风开口的覆盖面积,进而较为有效的实现箱体通风口对空气压缩机的散热。
12.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安装于其中一组v型杆与x型杆之间的连接块、驱动丝杆以及驱动电机,所述连接块对应v型杆两端设置有两块,所述v型杆和x型杆端部相连接处均绕垂直于底板的方向转动连接于连接块上;所述驱动丝杆沿底板宽度方向同轴贯穿连接块并与连接块螺纹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同轴固定安装于驱动丝杆一端并与其中一块连接块相固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并控制其运行,能够较为方便地驱使驱动丝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连接块在驱动丝杆上进行滑动,最终带动v型杆和x型杆相连接处沿驱动丝杆进行滑移,进而较为方便、稳定地实现对伸缩骨架整体长度的调节及锁止。
14.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件位于折叠盖板与过滤网之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减小折叠盖板和驱动组件整体占用空间的同时,使得驱动组件上不易积存灰尘。
16.可选的,所述侧门板顶部朝内凸出设有导向轨,所述折叠盖板与导向轨之间设有用于供折叠盖板沿导向轨滑动的滚珠,所述滚珠转动连接于折叠板/衔接板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轨与滚珠相配合,能够使得折叠板和衔接板沿导向轨在导向轨上进行更为高效、平稳的折叠,更为高效地实现驱动部件对折叠盖板的开合控制。
18.可选的,所述折叠盖板和驱动组件沿底板长度方向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折叠盖板和驱动部件相对于底板中轴线呈相对布设。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折叠盖板和驱动组件分别对应开合一半的通风开口,驱动部件中驱动丝杆所需的驱动行程/整体长度得以缩短,驱动部件对x型杆的驱动锁止控制更为稳定。
20.可选的,位于所述折叠盖板内侧的折叠板/衔接板的内侧边处固定安装有柔性密封垫。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盖板在开合控制的过程中,不易与箱体骨架以及侧门板之间发生碰撞。
22.可选的,所述驱动丝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对连接块在驱动丝杆上的滑动位置进行了限位,连接块不易从驱动丝杆上滑脱。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箱体骨架、矩形底板、侧门板、折叠盖板以及驱动组件相配合,能够形成通风开口(排风口),并实现对通风开口开合的控制调节,使得空气压缩机箱体结构能够对不同功率级别的空气压缩机的散热排气要求进行适应;
26.2.通过x型杆、v型杆、连接块、驱动丝杆以及驱动电机相配合,启动驱动电机并控制其运行,能够较为方便、稳定地实现对伸缩骨架整体长度的调节及锁止,从而实现对折叠盖板对通风开口覆盖面积的调节及锁止;
27.3.通过设置导向轨和滚珠,便于更为高效地实现驱动部件对折叠盖板的开合控制。
附图说明
28.图1是背景技术中单螺杆两级空气压缩机的箱体结构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为展示本技术实施例内部结构所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2.图5是折叠盖板折叠状态下的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1、箱体骨架;11、立柱;12、导向轨;13、分隔杆;111、排风窗;2、底板;3、侧门板;4、折叠盖板;41、折叠板;42、衔接板;43、滚珠;44、柔性密封垫;5、驱动组件;51、x型杆;52、驱动部件;521、连接块;522、驱动丝杆;5221、限位块;523、驱动电机;53、v型杆;6、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2-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用箱体结构。
36.参照图2和图3,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用箱体结构包括矩形的箱体骨架1以及安装于箱体骨架1上的矩形底板2和多组侧门板3,多组侧门板3于箱体骨架1顶部围成有与底板2相对的、矩形的通风开口,通风开口面积与底板2面积相一致,通风开口即为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用箱体结构的排风口;通风开口处设有用于收展开合通风开口的折叠盖板4以及用于驱使折叠盖板4收展的驱动组件5,折叠盖板4与底板2之间可拆卸固定安装有与底板2相平行的、用于防尘的过滤网6,过滤网6、底板2以及侧门板3之间形成有用于供空气压缩机各元件安装的安装空间。
37.具体的,参照图3和图4,箱体骨架1包括对应垂直固定安装于底板2四角处的四组立柱11、平行设于四组立柱11之间的多根连接杆以及固定安装于立柱11顶部的、用于供折叠盖板4滑动安装的导向轨12,立柱11为l型柱,立柱11的尖角朝外;导向轨12相应地设置有两条,两条导向轨12分别对应设于底板2的两长边上方并与底板2相平行,过滤网6位于底板2之间,导向轨12的长度方向与底板2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38.折叠盖板4包括沿底板2长度方向依次间隔交错分布且相互转动连接的多块折叠板41和多块衔接板42,折叠板41和衔接板42规格一致,且折叠板41为长板,折叠板41的长度方向、通风开口的宽度方向均与底板2宽度方向相一致,折叠板41的长度与通风开口的宽度大小相匹配,折叠板41的两短边以及衔接板42的两短边均与通风开口长边所对应的侧门板3内侧壁相抵接,位于折叠盖板4沿底板2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折叠板41/衔接板42的外侧边均转动连接于侧门板3上。
39.参照图3和图4,驱动组件5则具体包括沿长度方向排列的、用于进行长度调节的多组x型杆51以及用于驱使x型杆51夹角张开或缩小的驱动部件52以及用于对x型杆51和衔接板42/折叠板41边缘进行连接的v型杆53;两根导向轨12之间设有用于对通风开口进行均分的分隔杆13,折叠盖板4和驱动组件5对应设有两组,两组折叠盖板4和驱动组件5相对于底板2垂直于其长边的中轴线呈相对布设。
40.相应的,x型杆51包括于中部交叉布设并转动连接的两根第一连杆,相邻两组x型杆51中的四根第一连杆两两之间相互转动连接,且以上多根第一连杆的转动轴线均与底板2相平行;v型杆53位于其所对应的该组折叠盖板4沿底板2长度方向的两端,v型杆53具体包括沿底板2宽边所对应的中轴线相对称的两根第二连杆,两根第二连杆分别与位于折叠盖板4沿底板2长度方向两端的x型杆51中的两根第一连杆两两之间相互转动连接,两根第二连杆远离x型杆51的一端相互铰接于折叠板41上;且x型杆51和v型杆53均与底板2相平行,x型杆51与v型杆53整体构成菱形、方格状长度伸缩调节结构。
41.参照图3和图4,折叠板41和衔接板42相对应地、分别设置有两块,x型杆51对应设置有三组,每组x型杆51中的两根第一连杆的交叉点均位于相邻的两块折叠板41和衔接板42之间,且位于四块折叠板41和衔接板42中部的折叠板41和衔接板42相转动连接处滑动连接于导向轨12上,位于中部的该组x型杆51中的两根第一连杆相交叉处与中部的折叠板41和衔接板42相转动连接处转动连接,且上述转动轴线均与底板2相垂直。
42.进一步的,位于四块折叠板41和衔接板42中部的折叠板41和衔接板42相转动连接处边沿处设有用于供折叠板41和衔接板42在导向轨12上进行滑动的滚珠43,导向轨12上开设有与滚珠43规格相适配的滑槽,滚珠43嵌设于相对应的折叠板41和衔接板42长边相接处并滚动连接于滑槽内。
43.参照图3和图4,驱动部件52相应地包括安装于其中一组v型杆53与x型杆51之间的连接块521、驱动丝杆522以及驱动电机523,连接块521对应设置有两块,两块连接块521相应设于两根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相连接处,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绕垂直于底板2的方向转动连接于连接块521上;驱动丝杆522与底板2相平行,且驱动丝杆522的长度方向与底板2宽度方向相一致,驱动丝杆522沿底板2宽度方向同轴贯穿两块连接块521并与两块连接块521螺纹转动连接;驱动电机523同轴固定安装于驱动丝杆522一端并与固定安装于其中一块连接块521外侧;驱动丝杆522远离驱动电机523的一端则对应固定安装有用于防止连接块521滑脱的限位块5221。
44.参照图3和图5,启动驱动电机523并控制其运行,能够较为方便地驱使驱动丝杆52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连接块521在驱动丝杆522上进行滑动,最终带动v型杆53和x型杆51相连接处沿驱动丝杆522进行滑移,进而较为方便、稳定地实现对伸缩骨架整体长度的调节及锁止。
45.位于折叠盖板4内侧的折叠板41/衔接板42的内侧边处固定安装有柔性密封垫44,折叠盖板4在开合控制的过程中,不易与箱体骨架1以及侧门板3之间发生碰撞。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用箱体结构的实施原理为:箱体骨架1、矩形底板2、侧门板3和折叠盖板4共同构成空气压缩机用箱体的轮廓部分,空气压缩机各元件能够安装于箱体骨架1、底板2、侧门板3以及过滤网6之间,且侧门板3于箱体骨架1顶部形成了与底板2面积相近的通风开口,通风开口整体即为空气压缩机用箱体的排风口,过滤网6则能够于通风开口处对灰尘进行拦截阻隔;采用驱动组件5控制折叠盖板4进行收展,能够对通风开口的开合进行控制调节,即对排风口的开口大小进行控制调节,于空气压缩机功率低、散热排气要求小时相应地增大折叠盖板4对通风开口的覆盖面积,于空气压缩机功率高、散热排气要求大时相应地减小折叠盖板4对通风开口的覆盖面积,使得空气压缩机箱体结构能够对不同功率级别的空气压缩机的散热排气要求进行适应,更为有效地对空气压缩机进行散热。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