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液泵的抽液、扫仓一体化作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96731发布日期:2024-02-09 12:3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潜液泵的抽液、扫仓一体化作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液泵的作业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潜液泵的抽液、扫仓一体化作业方法,属于液体泵。


背景技术:

1、铁路运油槽车是一种用于运输石化产品的铁路车辆。近年来,随着石化产品需求量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石油库选择使用火车槽车进行油品的运输。相比于其他运输方式,火车槽车具有运载量大、运输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

2、火车栈桥是连接火车和石油库的通道,不仅能够方便铁路运油槽车的进出,还能够提高装卸效率,栈桥上装置的组装卸油鹤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图1所示,一般鹤管1呈倒v型设置在油罐2的上方位置,潜液泵3连接在鹤管1一端的端部位置且潜液泵3与鹤管1相连通。当铁路运油槽车上的油罐2在进行卸油时,将鹤管1的一端插入油罐2中,使得鹤管1一端的潜液泵3位于油罐2内底部的集油窝211中,鹤管1的另外一端连接罐区的输油管道。卸油开始后,启动潜液泵3,利用潜液泵3抽取油罐2内的油液4,油液4依次经过潜液泵3和鹤管1后通过罐区的输油管道输送到油库中进行存储。

3、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如图2所示,当油罐2内的油液4被吸取完后,此时,虽然潜液泵3还在工作,但是由于油罐2内没有油液可以抽取了,里面全是空气,因此,就会导致在潜液泵3内部及与其连通的一部分鹤管1(即图2中垂直部分的鹤管)内部还会滞留不少的油液4,此处的这些油液4无法输送出去。当需要对铁路运油槽车上下一节油罐进行卸油时,根据操作规程,为了保障工作安全,必须要先关停潜液泵3,再将带有潜液泵3的鹤管插入到下一节油罐进行卸油,而当关停潜液泵3后,滞留在潜液泵3内部及与其连通的鹤管的吸油管1内部的油液5就会从潜液泵3中回流到油罐2中,使得油罐2中残留大量的油液。而每列铁路运油槽车上有多节油罐,如果每节油罐都残留大量的油液,那么就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当关停潜液泵3后,还需要采用另外一套自吸泵装置对油罐2内残留的大量油液进行抽取,以此进行扫仓工作。但是这样操作的话,每节油罐都需要进行抽液和扫仓工作,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且增加了操作工人的工作强度。

4、公开号为cn101191493a,公开日为2008年6月4日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旁吸无回流带扫仓功能潜液泵,在离心泵吸液口外侧设置--环形盖板,盖板下端通过支撑柱连接一自吸泵,自吸泵叶轮与离心泵叶轮共用一个液压马达转轴,自吸泵侧面设有吸液口,吸液口设有止回阀,止回阀后连接吸液管。

5、对于上述文献中的潜液泵,经申请人研究发现,其并不具有真正的无回流扫仓功能。请参见上述文献中的附图可知,当潜液泵中的液压马达在转动工作时,离心泵叶轮也是一直在转动的,在位于离心泵泵壳通道内以及与其连通的管道中总是会存在油液的,只要液压马达处于转动状态,此处的油液就不可能从离心泵叶轮的通道中回流出去的,而只要液压马达一停止转动,位于离心泵泵壳通道内以及与其连通的管道中的油液就会从离心泵叶轮的通道回流出去。因此,即使是通过位于下方的自吸泵叶轮将油罐中的油液排空出去,只要位于上方的液压马达停止转动,使得离心泵叶轮也停止转动后,位于离心泵泵壳通道内以及与其连通的管道中的油液就会从离心泵叶轮的通道回流到罐体内。因此,申请人认为,上述专利文献中的潜液泵并不能实现真正的无回流带扫仓功能。

6、综上,如何设计一种潜液泵的抽液、扫仓一体化作业方法,使其能一次性实现抽液和扫仓功能,方便快捷的对油罐进行卸油操作,既能减少油罐内残留的油液存量,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又能降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卸油的工作效率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潜液泵的抽液、扫仓一体化作业方法,其能一次性实现抽液和扫仓功能,方便快捷的对油罐进行卸油操作,既减少了油罐内残留的油液存量,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又能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卸油的工作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潜液泵的抽液、扫仓一体化作业方法,其是在潜液泵的内部再设置一个带有内部吸油管的内泵形成泵中泵的结构,利用所述潜液泵以及与其连通的鹤管形成外部抽液通道a,利用所述内泵以及与其连通的内部吸油管形成内部抽液通道b,所述内部抽液通道b位于外部抽液通道a的内部;

3、抽液时,利用外部抽液通道a和内部抽液通道b同时将油罐内的油液抽出去,完成抽液工作;当油罐内的油液全部被抽走后,利用内部抽液通道b将潜液泵以及与其连通的一部分鹤管中残留的油液抽出去,完成扫仓工作。

4、优选的,进行抽液工作时,潜液泵和内泵同时工作;当抽液工作完成后,潜液泵和内泵继续同时工作,进而完成扫仓工作。

5、优选的,所述潜液泵包括筒状的泵体外壳,在所述泵体外壳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泵头、电机和底部涡壳,所述电机的外周面与泵体外壳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底部涡壳的内腔通过环形通道与泵头的内腔相连通,底部涡壳的底部开口为油液吸入口c1,泵头的顶部开口为油液排出口d1,泵头的顶部开口与鹤管连通;

6、在泵头的内腔中还设置有内泵壳体,内泵壳体的内腔与泵头的内腔相互隔离开来,所述内泵包括内泵叶轮,所述内泵叶轮设置在内泵壳体的内腔中,在所述底部涡壳的内腔中设置有涡壳叶轮,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设置成中空状,其上端伸入到泵头的内腔中与所述内泵叶轮连接,其下端伸入到底部涡壳的内腔中与涡壳叶轮连接,中空状的电机轴的下端为内泵油液吸入口c2,内泵壳体的顶部开口为内泵油液排出口d2,内泵壳体的顶部开口与内部吸油管连通,中空状电机轴的内腔、内泵壳体的内腔和内部吸油管的内腔依次相互连通;

7、所述底部涡壳的内腔、环形通道、泵头的内腔以及与所述泵头的内腔连通的鹤管形成了外部抽液通道a;所述中空状电机轴的内腔、泵头的内腔和内部吸油管的内腔形成了内部抽液通道b。

8、优选的,所述潜液泵和内泵同时工作是通过电机轴转动,带动内泵叶轮和涡壳叶轮一起转动,从而实现了潜液泵和内泵同时工作。

9、优选的,所述抽液、扫仓一体化作业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0、一)、抽液操作步骤:

11、工作开始,当对油罐内的油液进行抽取时,启动电机,使得电机轴带动内泵叶轮和涡壳叶轮一起转动,由于涡壳叶轮的转动,一部分油罐内的油液从外部抽液通道a被抽出,即油罐中的油液从底部涡壳的底部开口被吸入,依次经过底部涡壳的内腔、环形通道、泵头的内腔以及与所述泵头的内腔连通的鹤管被抽出;由于内泵叶轮的转动,另外一部分油罐内的油液从内部抽液通道b被抽出,即油罐中的油液从中空状电机轴的下端被吸入,依次经过中空状电机轴的内腔、内泵壳体的内腔和内部吸油管的内腔被抽出;

12、二)、扫仓操作步骤:

13、当油罐内的油液抽取完毕后,开始扫仓,保持内泵叶轮和涡壳叶轮继续一起转动,由于涡壳叶轮的转动,残留的油液还会被保持在潜液泵以及与其连通的一部分鹤管内;由于内泵叶轮的转动,残留在潜液泵以及与其连通的一部分鹤管中的油液继续从内部抽液通道b被抽出,即残留的油液从中空状电机轴的下端被吸入,依次经过中空状电机轴的内腔、内泵壳体的内腔和内部吸油管的内腔被抽出。

14、优选的,在所述内部抽液通道b上设置有单向阀;当扫仓操作步骤完成,关停电机后,利用所述单向阀防止内部抽液通道b的油液回流到油罐中。

15、优选的,所述单向阀设置在内部吸油管上且靠近内泵壳体的位置。

16、优选的,所述单向阀设置在电机轴上且位于电机轴下端的内泵油液吸入口c2的上方位置。

17、优选的,在所述潜液泵中还设置有检测电机的负载变化情况用的检测装置,通过检测装置检测电机的负载变化情况来控制抽液和扫仓工作时间。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设计泵中泵的结构,形成内、外两条抽液通道,先利用两条抽液通道同时对油罐进行抽液,当油罐内的油液抽完时,再利用内部抽液通道将滞留在潜液泵以及与其连通的一部分鹤管中的油液继续抽出去,完成扫仓工作,从而一次性实现了抽液和扫仓功能,能方便快捷的对油罐进行卸油操作,既减少了油罐内残留的油液存量,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又能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卸油的工作效率。通过具体的结构设计,完成了泵中泵的设计方案,形成了内、外两条抽液通道,便于潜液泵的抽液、扫仓功能的实现。通过在内部抽液通道上设置有单向阀,能避免在防爆电机停止转动后,内部吸油管中的油液回流到油罐中。通过设置检测电机的负载变化情况用的检测装置,便于智能化的自动控制潜液泵进行油液和扫仓工作的时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