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89462发布日期:2024-05-09 21:33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及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压缩设备,特别是一种压缩机及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1、螺杆压缩机属于容积式制冷压缩机,它利用一对相互啮合的阴、阳转子在机体腔内作回转运动,周期性地改变转子每对齿槽间的容积来完成吸气、压缩、排气过程。

2、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大多数都采用喷油润滑的方式进行,油在压缩机运行的过程上起到轴承的润滑和转子密封的作用。目前由于压缩机排气侧轴承润滑后的油混合排气压力的制冷剂,属于高压油,因此通过将该部分油连通吸气腔内为吸气侧轴承润滑,在对吸气侧轴承完成润滑油回到吸气腔内,并随着转子对的压缩排出,即可形成循环。

3、然而当压缩机运行工况的压差较小时,尽管润滑完排气侧轴承的油具有压缩机的排气高压,但与吸气侧轴承处的压差不够大,加之两个排气侧轴承与吸气侧轴承之间连通油路上的压力损失,导致无法正常回油至吸气腔内。现有技术中的螺杆压缩机系统在遇到此类问题主要通过控制运行最小压差工况,以及使用外接油泵加大油路压力差来解决。

4、而且在螺杆压缩机处于轻负载运行条件下,螺杆压缩机所在的换热循环中的蒸发器底部存在存油现象,由于蒸发器中的压力同属于低压,无法通过压差直接回到压缩机的吸气腔,无法完成油路循环。现有技术中的螺杆压缩机系统通常采用引射器引射蒸发器中的低压存油回到压缩机吸气腔。

5、综上,当螺杆压缩机在运行工况压差很小或者处于轻负载运行时,都存在回油效果差的问题,无法保证压缩机的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螺杆压缩机低压差工况或轻负载运行时回油效果差、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转子对与转子腔形成的压力远低于蒸发器的蒸发压力的低压腔进行回油以保证回油效果的压缩机及换热系统。

2、一种压缩机,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吸气腔和转子腔;

4、转子对,所述转子对设置于所述转子腔内,且所述转子对与所述转子腔共同形成有至少一条压缩流道;

5、所述压缩流道具有吸气段,所述吸气段具有与所述吸气腔连通的吸气连通状态和与所述吸气腔断开的吸气断开状态;

6、当所述吸气段由所述吸气连通状态切换至所述吸气断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吸气段与所述转子腔的内壁共同围成第一低压腔;

7、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供油通道,所述第一供油通道与所述第一低压腔连通;

8、用于支撑所述转子对的吸气侧轴承,所述吸气侧轴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吸气侧轴承的润滑油入口与所述第一低压腔连通。

9、所述转子对包括阳转子,所述阳转子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子腔内,所述阳转子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阳极啮合齿,相邻两个阳极啮合齿之间形成有阳极齿槽,部分所述阳极齿槽形成所述吸气段。

10、所述吸气腔和所述转子腔之间形成有吸气连通口,在所述吸气段处于所述吸气连通状态时,部分所述阳极齿槽位于所述吸气连通口处且与所述吸气连通口连通;在所述吸气段处于所述吸气断开状态时,所述阳极齿槽与所述吸气连通口错开。

11、所述转子对还包括阴转子,所述阴转子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阴极啮合齿,相邻两个阴极啮合齿之间形成有阴极齿槽,每一所述阳极啮合齿与一个所述阴极齿槽相互啮合,部分所述阴极齿槽形成所述吸气段。

12、所述吸气腔和所述转子腔之间形成有吸气连通口,在所述吸气段处于所述吸气连通状态时,部分所述阴极齿槽位于所述吸气连通口处且与所述吸气连通口连通;在所述吸气段处于所述吸气断开状态时,所述阴极齿槽与所述吸气连通口错开。

13、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排气侧轴承,所述第一供油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气侧轴承的润滑油出口连通,另一端构成所述出口;或,所述第一供油通道的一端与润滑油供给机构连通,另一端构成所述出口。

14、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排气腔,所述压缩流道具有排气段,所述排气段具有与所述排气腔连通的排气连通状态和与所述排气腔断开的排气断开状态;

15、当所述排气段由所述排气断开状态切换至所述排气连通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排气段与所述转子腔的内壁共同围成第二低压腔;

16、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二供油通道,所述第二供油通道与所述第二低压腔连通;

17、用于支撑所述转子对的排气侧轴承,所述排气侧轴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排气侧轴承的润滑油入口与所述第二低压腔连通。

18、所述转子对包括相互啮合的阳转子和阴转子,所述阴转子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阴极啮合齿,相邻两个所述阴极啮合齿之间形成阴极齿槽,所述阳转子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阳极啮合齿,每一所述阳极啮合齿与一个所述阴极齿槽相互啮合形成一条所述压缩流道。

19、所述排气段由所述排气断开状态切换至所述排气连通状态的过程中,构成所述排气段的部分所述阳极啮合齿逐渐脱出所述阴极齿槽。

20、一种压缩机,包括:

21、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排气腔和转子腔;

22、转子对,所述转子对设置于所述转子腔内,且所述转子对在所述转子腔内形成有至少一条压缩流道;

23、所述压缩流道具有排气段,所述排气段具有与所述排气腔连通的排气连通状态和与所述排气腔断开的排气断开状态;

24、当所述排气段由所述排气断开状态切换至所述排气连通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排气段与所述转子腔的内壁共同围成第二低压腔;

25、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二供油通道,所述第二供油通道与所述第二低压腔连通;

26、用于支撑所述转子对的排气侧轴承,所述排气侧轴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排气侧轴承的润滑油入口与所述第二低压腔连通。

27、所述转子对包括相互啮合的阳转子和阴转子,所述阴转子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阴极啮合齿,相邻两个所述阴极啮合齿之间形成阴极齿槽,所述阳转子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阳极啮合齿,每一所述阳极啮合齿与一个所述阴极齿槽相互啮合形成一条所述压缩流道。

28、所述排气段由所述排气断开状态切换至所述排气连通状态的过程中,构成所述排气段的部分所述阳极啮合齿逐渐脱出所述阴极齿槽。

29、一种换热系统,包括上述的压缩机。

30、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蒸发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腔与所述蒸发器的气态出口连通,所述第一供油通道和/或所述第二供油通道与所述蒸发器的回油口连通。

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及换热系统,转子对与转子腔共同围成压缩流道,并且随着转子对的运转,压缩流道在转子腔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利用此种变化能够将吸气腔内的气体吸入并不断的压缩,最终得到高压的排气,经过实用新型人研究发现,在压缩流道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压缩流道中与吸气腔连通的吸气段在即将与转子腔的内壁断开连接时,吸气段的进气量减小,但是压缩流道的容积一定,与进气量减小相比相当于容积逐渐增加,使得此时的吸气段内的压力值较小,从而可以与转子腔的内壁的对应部分共同围成第一低压腔,利用第一低压腔的压力与蒸发器的蒸发压力或排气侧轴承处的压力的压差进行回油,可以保证压缩机的回油效率,有效的解决了压缩机在低压差工况下无法回油的问题,提高了压缩机运行可靠性,拓宽了压缩机的运行范围,同时也无需设置现有技术中的引射器等加压结构,减少压缩机的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