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流风扇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87572阅读:来源:国知局
50]图12是用于说明风扇单元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0051]图13是用于说明风扇单元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下面,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横流风扇,以在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设置的横流风扇为例进行说明。
[0053](I)室内机内的横流风扇
[0054]图1是示出空调装置的室内机I的截面的概况的图。室内机I具有主体外壳2、空气过滤器3、室内热交换器4、横流风扇10、垂直挡板5及水平挡板6。如图1所示,在主体外壳2的顶面的吸入口 2a的下游侧,与吸入口 2a对置地配置有空气过滤器3。在空气过滤器3的更下游侧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4。通过吸入口 2a到达室内热交换器4的室内空气全部在空气过滤器3通过而被去除尘埃。
[0055]室内热交换器4是将前面侧热交换器4a和背面侧热交换器4b以从侧面观察呈倒V字状的方式连接而构成的。在从主体外壳2的顶面观察的俯视观察时,前面侧热交换器4a配置在与吸入口 2a的大致前面侧一半对置的位置,背面侧热交换器4b配置在与吸入口2a的大致背面侧一半对置的位置。前面侧热交换器4a和背面侧热交换器4b都是通过将多个板翅片沿室内机I的宽度方向平行排列地安装于导热管而构成的。从吸入口 2a吸入并通过空气过滤器3的室内空气,在穿过前面侧热交换器4a和背面侧热交换器4b之间时产生热交换,进行空气调和。
[0056]在室内热交换器4的下游侧,大致圆筒形状的横流风扇10沿着主体外壳2的宽度方向长长地延伸,和室内热交换器4 一起与主体外壳2的宽度方向平行地设置。横流风扇10具有:叶轮20,其配置在被倒V字状的室内热交换器4夹着而被其包围的空间中;和风扇马达(未图示),其用于驱动叶轮20。该横流风扇10使叶轮20向图1的箭头所示的方向Al (顺时针)旋转而产生气流。
[0057]与横流风扇10的下游的吹出口 2b连接的吹出通道由涡旋部件2c构成背面侧。涡旋部件2c从正面观察具有与主体外壳2的吹出口 2b的开口部大致相同的宽度。涡旋部件2c的上端位于比横流风扇10的上端靠上的位置,从侧面观察位于比圆筒状的横流风扇10的中心轴偏向背面侧的位置。涡旋部件2c的下端与吹出口 2b的开口端连接。涡旋部件2c的引导面从截面观察呈在横流风扇10侧具有曲率中心的平滑的曲线形状,以便将从横流风扇10吹出的空气顺利且平静地引导到吹出口 2b。
[0058](2)横流风扇的叶轮的概略构造
[0059]图2示出了横流风扇10的叶轮20的概略构造。叶轮20例如是将端板21和4个风扇单元30接合而构成的。端板21配置在叶轮20的一端,4个风扇单元30中的一个风扇单元配置在另一端。端板21在轴心O上具有金属制的旋转轴22。并且,在配置于叶轮20的另一端的风扇单元30中,与风扇马达轴(未图示)连接的毂部(未图示)通常设于该风扇单元30的中心部。或者,也存在配置于叶轮20的另一端的风扇单元30具有其它的结构的情况,如风扇单元30构成为具有与风扇马达的一部分结合的部件,而且在中心部具有金属轴等。端板21的旋转轴22和叶轮20的另一端的风扇单元30的毂部(或者金属轴)被支撑着,叶轮20围绕轴心O旋转。该端板21采用与过去相同的端板。但是,端板21的构造不需要与过去相同,能够适当变更端板21的构造,以便适用本发明。
[0060]各风扇单元30分别具有多片叶片40、圆环状的支撑板50、和辅助环60。在装配叶轮20时,各风扇单元30自身的多片叶片40被熔接在相邻的风扇单元30的支撑板50或者端板21上。图3示出了相互相邻的两个风扇单元30被熔接的工序。两个风扇单元30重叠设置在夹具103上。该重叠的风扇单元30被夹具103和焊头(horn) 102夹持。从振子101向焊头102供给超声波,所供给的超声波在焊头102中传播并供给到风扇单元30。由此,一个风扇单元30的叶片40和另一个风扇单元30的支撑板50通过超声波而恪接。同样,将风扇单元30和端板21夹在另一个夹具和焊头102之间,从振子101向焊头102供给超声波,由此将风扇单元30的叶片40和端板21熔接。在这样熔接时,在端板21形成有如图4所示数量与叶片40相同的凹部23,以便将叶片40定位于端板21。各凹部23具有比各叶片40的截面形状稍大的平面形状,因而各叶片40分别嵌入各凹部23中并嵌合于此。仅在多个凹部23中的一个凹部23形成有阶梯部23a,以便进行端板21和风扇单元30的定位。
[0061](3)风扇单元的具体结构
[0062]本实施方式的风扇单元30的具体结构如图5?图10所示。图5是示出构成图2所示的叶轮20的多个风扇单元30中的一个风扇单元30的立体图,图6是该风扇单元30的侧视图。图5和图6所示的风扇单元30由以热塑性树脂为主材料通过注塑成型等一体成型的多片叶片40和支撑板50和辅助环60构成。风扇单元30的旋转方向是图5的箭头所示的方向Al。
[0063](3-1)叶片
[0064]多片叶片40从圆环状的支撑板50的第一表面50a沿长度方向(沿着轴心O的方向)延伸。叶片40通过与支撑板50—体成型,从而叶片基部40c被固定在支撑板50的第一表面50a上,叶片40的长度方向的叶片基部40c的相反侧成为叶片末端部40d。叶片40的长度LI (从叶片基部40c到叶片末端部40d的尺寸)例如约为10cm。叶片40具有负压面40f和压力面40e。在风扇单元30向图5的箭头所示的方向Al旋转时,叶片40的压力面40e侧的压力升高,负压面40f侧的压力降低。
[0065]仅在多片叶片40中的一片叶片40的叶片末端部40d形成有切口部40i。该切口部40i是用于进行两个风扇单元30的定位的部分或者进行风扇单元30和端板21的定位的部分,是与上述的端板21的凹部23的阶梯部23a或者后述的风扇单元30的凹部51的阶梯部51c嵌合的部分。通过设置切口部40i,能够这样使各叶片40和端板21的各凹部23或者风扇单元30的各凹部51 —对一对应。在这样进行定位时,能够使多片叶片40按照每组与注塑成型时的模具的多个组合模对应,能够以容易从组合模中取出的方式配置叶片40。具体而言,与相对于轴心O旋转对称地配置多片叶片40的方式相比,将多片叶片40配置成容易在叶片40脱离组合模的方向变更叶片40的倾斜度而取出的非旋转对称的形状。
[0066](3-2)支撑板
[0067]图7表示从底面观察圆环状的支撑板50的状态,即从第二表面50b侧进行观察的状态。在支撑板50的与第一表面50a对置的第二表面50b形成有供叶片40嵌入的凹部51。各凹部51具有比各叶片40的截面形状稍大的平面形状,因而在将两个风扇单元30重叠时,各叶片40分别嵌入各凹部51中并嵌合于此。沿着支撑板50的内周形成有比第二表面50b高的环状的凸部52。凸部52的外周侧斜着倾斜,发挥在两个风扇单元30重叠时将叶片40引导至凹部51的作用。
[0068]叶片40的外端40a接触的凹部51的外周51a位于支撑板50的外周50c的内侧,叶片40的内端40b接触的凹部51的内周51b位于支撑板50的内周50d的外侧。换言之,从支撑板50的中心(轴心O上的点)到凹部51的外周51a的距离dl (到叶片40的外端40a的距离),比从支撑板50的中心到外周50c的半径rl小。并且,从支撑板50的中心(轴心O上的点)到凹部51的内端51b的距离d2 (到叶片40的内端40b的距离),比从支撑板50的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