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阀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212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单向阀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流体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向阀以及设置有该单向阀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单向阀是一种流体只能从进液口流入、从出液口流出的方向控制部件,又称止回阀或逆止阀,用于液动系统中防止液流反向流动,或者用于气动系统中防止压缩气体逆向流动。消音器是允许气流通过,却又能阻止或减小声音传播的一种器件,是消除空气动力性噪声的重要措施。消音器允许气流通过,但又能够阻挡声波的传播,是控制噪声的有效工具。目前,工程系统中的单向阀和消音器都是分开制造的,单向阀是单向阀,消音器是消音器,当出现同时需要采用单向阀和消音器的场合时,例如在商用或家用空调上,这时只能分开设计和分开安装,不仅增加采购成本,也因为多道安装工序影响了量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备消音功能的单向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单向阀,包括壳体、流体进口管、单向阀阀体和流体出口管,所述流体进口管和流体出口管的一端分别插入所述壳体内,所述单向阀阀体设置在壳体内与所述流体进口管或者流体出口管插入端的管口相对应的位置处。

优选地,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内腔被所述隔板分隔成不同的腔室,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孔,相邻腔室之间由所述通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流体进口管与流体出口管在所述壳体内的管口位于不同的腔室内。

优选地,所述隔板为一块或者多块。

优选地,所述流体进口管和流体出口管分别从两个相对的方向插入所述壳体内。

优选地,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内腔被所述隔板分隔成不同的腔室,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孔,相邻腔室之间由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流体进口管和流体出口管都穿过在自身方向上的最后一块隔板,到达离自己的插入点最远端的腔室。

将:所述单向阀阀体设置在壳体内与所述流体进口管或者流体出口管插入端的管口相对应的位置处;替换为:所述单向阀阀体设置在所述通孔处。

优选地,在所述通孔上设置有流体连通管,所述单向阀阀体设置在与所述流体连通管一端的管口相对应的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单向阀阀体包括固定部、偏置件和阀芯;其中,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阀芯相连接,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单向阀阀体进行固定;所述阀芯用于与相对应的管口或孔口配合实现单向导通功能;所述偏置件的一端与所述阀芯相邻,用于对阀芯施加偏置力。

优选地,所述偏置件为弹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设置有本申请中的单向阀。

本发明提供的单向阀中,由于所述流体进口管与流体出口管的一端分别插入所述壳体内,流体从所述流体进口管流入壳体内,然后从所述流体出口管流出,流体能够在所述壳体内的空腔中消除部分噪音,使得本申请中的单向阀在实现单向导通的同时还具备消音功能。尤其是设置隔板后,流体进口管与流体出口管在壳体内的管口处于不同的腔室内,能够加长单向阀内的流体的流动路径,使得消除噪音的效果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的单向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的单向阀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的单向阀,包括壳体1、流体进口管5、单向阀阀体3和流体出口管2,所述流体进口管5与流体出口管2的一端分别插入所述壳体1内,所述单向阀阀体3设置在壳体1内与所述流体进口管5或者流体出口管2插入端的管口相对应的位置处。优选地,所述流体进口管5与流体出口管2分别从所述隔板4的两侧插入所述壳体1内。由于所述流体进口管5与流体出口管2的一端分别插入所述壳体1内,流体从所述流体进口管5流入壳体1内,然后从所述流体出口管2流出,流体能够在所述壳体1内的空腔中进行消音,在具备单向导通的同时还具备消音功能。

为了进一步增强消音功能,在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隔板4,所述壳体1的内腔被隔板4分隔成不同的腔室。在所述隔板4上设置有通孔6,不同的腔室之间由通孔6连通。流体进口管5与流体出口管2在壳体内的管口处于不同的腔室内。

所述隔板4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图1中示出的是具有一个隔板4的情况),当所述隔板4为多块时,多块隔板4可以相互平行地设置,也可以不平行地设置。在壳体1内部,如此形成多个腔室,在每块隔板4上都开有1个或者1个以上的通孔6,这样相邻的腔室之间就由通孔6连通,能够允许流体从一个腔室流动到相邻的另一个腔室。隔板4设置的越多,消音效果越明显。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流体进口管5和流体出口管2分别从两个相对的方向插入壳体1中,每根管都穿过在自身方向上的最后一块隔板 4,到达离自己的插入点最远端的腔室。这样既可以避免与另外一根管处于相同的腔室,也可以让单向阀内的流体经历一条比较长的流动路径,以尽可能地消除噪音。并且,流体进口管5和流体出口管2安装在壳体1的相对侧,能够平衡流体冲击力,延长单向阀的使用寿命。

所述单向阀阀体3设置在流体进口管5或流体出口管2在壳体1内的腔室中的管口处。所述单向阀阀体3包括固定部31、偏置件32和阀芯33。其中,所述固定部31与所述阀芯33相连接,所述固定部31用于将所述单向阀阀体3进行固定,所述阀芯33用于与阀壳配合实现单向导通功能。所述阀壳为靠近所述单向阀阀体3设置处的管口的管壁。例如,当所述单向阀阀体3设置在流体进口管5的管口处时,所述阀壳为所述流体进口管5靠近其管口处的管壁;当所述单向阀阀体3设置在流体出口管2的管口处时,所述阀壳为所述流体出口管2靠近其管口处的管壁。所述偏置件32的一端与所述阀芯33相邻,用于对阀芯33施加偏置力,当流体进口管5或流体出口管2中没有流体或者流体的流动方向与偏置件32的偏置力相同时,所述阀芯33在偏置力的作用下紧密地抵靠在阀壳,也就是流体进口管5或流体出口管2的管口上,使得流体的流动通路被截断;当流体进口管5或流体出口管2中流体的流动方向与偏置件32的偏置力相反时,所述阀芯33在流体的压力作用下克服偏置力的作用,打开所述流体进口管5或流体出口管2的管口,使得流体的流动通路被导通,从而实现单向导通功能。所述阀芯33可以是球状阀芯,也可以是锥状阀芯,还可以是圆盖型阀芯。针对不同的工作场合,可采用不同形式的阀芯结构。优选地,所述单向阀阀体3固定在壳体1的内壁上,其安装位置与所述流体进口管5或流体出口管2的管口相对。例如当单向阀阀体3设置在流体进口管5的管口时,所述固定部31安装在壳体1的内壁上与所述流体进口管5的管口相对的位置,如图1所示,所示阀芯33能够恰好堵塞所述流体进口管5的管口。优选地,所述偏置件32为弹簧,所述阀芯33通过该弹簧施加一定的预紧力。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该单向阀阀体3竖直放置的情况下,流体从下向上流动时,就能顶开上端的阀芯33实现导通,而流体自上而下流动时,上端的阀芯33就会堵塞流体进口管5的管口,截断通路,实现对流体单向导通 的功能。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中的单向阀的另外一种结构,如图2所示,在所述通孔6上设置有流体流通管61,所述流体流通管61将隔板4两侧的腔室连通,所述单向阀阀体3设置在与流体连通管61一端的管口相对应的位置处,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流体连通管61,实现单向导通功能。当设置有多个所述隔板4时,可以在多个隔板4上的通孔上均设置流体连通管,也可以仅在一个隔板4的通孔上设置流体连通管。当设置有多个流体连通管时,所述单向阀阀体3设置在与其中一个流体连通管的一端相对应的位置处;当设置有一个流体连通管时,所述单向阀阀体3设置在与该流体连通管的一端相对应的位置处。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当流体按箭头所示方向流动时,流体压力克服偏置件32的偏置力打开所述单向阀阀体3的阀芯33,使得流体的流动通路被导通;当流体按与箭头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时,所述单向阀阀体3的阀芯33在偏置件32的偏置力的作用下紧密地抵靠在流体连通管61的管口上,使得流体的流动通路被截断。从而实现单向阀的单向导通功能。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通孔6处不设置流体流通管61,所述单向阀阀体3直接设置在所述通孔6处(图中未示出),此种结构中,在所述阀芯33和通孔6的孔口之间实现相同的单向导通功能。

本申请中,由于所述流体进口管5与流体出口管2的一端分别插入所述壳体1内,流体从所述流体进口管5流入壳体1内,然后从所述流体出口管2流出,流体能够在所述壳体1内的空腔中消除部分噪音,使得本申请中的单向阀在实现单向导通的同时还具备消音功能。尤其是设置隔板4后,流体进口管5与流体出口管2在壳体内的管口处于不同的腔室内,能够加长单向阀内的流体的流动路径,使得消除噪音的效果更加明显。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