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阀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5399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电动阀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作为流量控制阀等安装于空调、冷冻机等的冷冻循环而使用的电动阀,尤其涉及在阀芯位于最下降位置(通常成为全关闭状态)时,在阀芯与阀座部之间形成规定大小的间隙的非闭阀型的电动阀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电动阀,例如已知一种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具备:阀轴;具有内插有该阀轴的圆筒部的导杆;保持并固定于所述阀轴的下端部且内插于所述导杆的圆筒状的阀支架;阀芯,该阀芯以能够相对于所述阀轴在轴方向上相对移动及相对旋转的状态内插于该阀支架,并且通过压缩安装于阀芯与所述阀轴之间的螺旋弹簧而被向下方施力,且通过所述阀支架进行防脱卡定;阀主体,该阀主体具有与该阀芯接触或分离的阀座部,且安装固定有所述导杆;接合于该阀主体的壳体;配置于该壳体的内周的转子;转子支架,该转子支架经由外嵌固定于所述阀轴的上端部的结合部件将所述转子和所述阀轴连结;为了卡合设置于所述转子的卡合部而形成于所述转子支架的凹部;为了旋转驱动所述转子而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周的定子;配置于所述导杆的圆筒部内周的内螺纹部件;螺纹进给机构,该螺纹进给机构由形成于该内螺纹部件的内周的固定螺纹部与形成于所述阀轴的外周的可动螺纹部构成,且用于使所述阀芯和所述阀座部接触或分离;及配置于所述导杆的圆筒部的外周且限制所述转子的旋转及上下移动的止动机构,所述止动机构由具有上侧卡定部及下侧卡定部的螺旋状的固定止动件和环状或螺旋状的滑动件构成,该环状或螺旋状的滑动件设置有与所述上侧卡定部抵接并卡定的第1抵接部及与所述下侧卡定部抵接并卡定的第2抵接部,且组装于所述固定止动件的螺旋部分,在所述转子旋转时,通过设置于该转子的推动部来推动所述第1抵接部,所述滑动件边旋转边上下移动直到所述第1抵接部与所述上侧卡定部抵接或使所述第2抵接部与所述下侧卡定部抵接,在所述滑动件的第2抵接部与所述下侧卡定部抵接并被停止的原点位置,在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部之间形成有规定的大小的间隙。

在使用具有如前所述的结构的电动阀的空调机中,即使阀芯位于最下降位置(通常成为全关闭状态)时,也在阀芯与阀座部之间形成有规定大小的间隙,因此例如在深夜进行除湿运转时,能够不使电动阀成为全关闭状态而以节流制冷剂量的状态运转,能够抑制因电动阀的打开/关闭而产生的动作音的发生。另外,在具有如前所述的结构的电动阀中,与通常的闭阀型的电动阀相比,还有能够可靠地防止阀芯向阀座部咬合的优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64579号公报

然而,在如前所述的以往的非闭阀型的电动阀中,在最后,使连结固定于阀轴的转子向闭阀方向旋转直到滑动件被设定到原点位置,在阀芯与阀座部之间形成所述规定大小的间隙。因此,原点位置上的阀芯与阀座部之间的所述间隙的尺寸精度取决于阀芯、阀主体(的阀座部)这样具有复杂形状的结构部件的部件精度,通常有所述间隙的尺寸偏差变大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阀及其组装方法,该电动阀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原点位置上的阀芯与阀座部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尺寸偏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动阀具备:阀轴,该阀轴在下端部设置有阀芯;导衬,该导衬具有圆筒部,该阀轴以能够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移动及能够相对旋转的状态内插于该圆筒部;阀主体,该阀主体具有与所述阀芯接触或分离的阀座部且安装固定有所述导衬;阀轴支架,该阀轴支架具有内插有所述导衬的圆筒部和贯通设置有插通孔的顶部,并且该阀轴支架与所述阀轴连结固定,该插通孔插通有所述阀轴的上端部;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安装于所述阀轴与所述阀轴支架之间以对所述阀芯向闭阀方向施力;电机,该电机具有用于使所述阀轴支架相对于所述导衬旋转的转子及定子;螺纹进给机构,该螺纹进给机构由形成于所述导衬的外周的固定螺纹部和形成于所述阀轴支架的内周的可动螺纹部构成,用于使所述阀轴的所述阀芯根据所述转子的旋转驱动而相对于所述阀座部进行升降;及下部止动机构,该下部止动机构用于限制所述阀轴支架的旋转及向下移动,且由固定止动体与可动止动体构成,该固定止动体设置于具有螺合安装于所述导衬的所述固定螺纹部的内螺纹部的下部止动件,该可动制动体设置于所述阀轴支架,在所述阀芯位于最下降位置时,在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部之间形成间隙,该电动阀的特征在于,以能够获得落座状态与分离状态的方式,设计各部的尺寸形状,该落座状态为:所述下部止动件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螺合于所述导衬并配置在规定位置,在通过所述下部止动机构使所述阀轴支架位于最下移动位置时,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部抵接;该分离状态为:当使位于所述规定位置的所述下部止动件相对于所述导衬向开阀方向旋转规定旋转角度而将所述下部止动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于该导衬时,在通过所述下部止动机构使所述阀轴支架位于最下移动位置时,将所述内螺纹部的螺纹间距设为p,将所述规定旋转角度设为θ,在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部之间形成升降方向上的尺寸由p×θ/360规定的所述间隙。

优选的是,在所述分离状态下,所述下部止动件直接接合于所述导衬并连结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所述分离状态下,经由按压部件将所述下部止动件连结于所述导衬,该按压部件防止所述下部止动件相对于所述导衬的相对旋转。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按压部件接合于所述导衬或所述阀主体并被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所述导衬设置有限制所述下部止动件相对于所述导衬的向下移动的止动部,所述规定位置为所述下部止动件与所述止动部抵接的位置。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止动部设置于所述导衬中的所述下部止动件的下侧或所述导衬的所述固定螺纹部。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所述分离状态下,所述下部止动件与所述止动部抵接或分离。

本发明提供电动阀的组装方法,该电动阀具备:阀轴,该阀轴在下端部设置有阀芯;

导衬,该导衬具有圆筒部,该阀轴以能够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移动及能够相对旋转的状态内插于该圆筒部;阀主体,该阀主体具有与所述阀芯接触或分离的阀座部且安装固定有所述导衬;阀轴支架,该阀轴支架具有内插有所述导衬的圆筒部和贯通设置有插通孔的顶部,并且该阀轴支架与所述阀轴连结固定,该插通孔插通有所述阀轴的上端部;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安装于所述阀轴与所述阀轴支架之间以对所述阀芯向闭阀方向施力;电机,该电机具有用于使所述阀轴支架相对于所述导衬旋转的转子及定子;螺纹进给机构,该螺纹进给机构由形成于所述导衬的外周的固定螺纹部和形成于所述阀轴支架的内周的可动螺纹部构成,用于使所述阀轴的所述阀芯根据所述转子的旋转驱动而相对于所述阀座部进行升降;及下部止动机构,该下部止动机构用于限制所述阀轴支架的旋转及向下移动,且由固定止动体与可动止动体构成,该固定止动体设置于具有内螺纹部的下部止动件,该内螺纹部螺合安装于所述导衬的所述固定螺纹部,该可动止动体设置于所述阀轴支架,在所述阀芯位于最下降位置时,在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组装方法特征在于,包含如下工序:在未将所述阀轴与所述阀轴支架连结固定的状态下,使所述下部止动件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螺合于所述导衬并配置在规定位置,在通过所述下部止动机构使所述阀轴支架位于最下移动位置时,使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部抵接;将所述阀轴和所述阀轴支架连结固定;及使位于所述规定位置的所述下部止动件相对于所述导衬向开阀方向旋转规定旋转角度而将所述下部止动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于该导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使具有内螺纹部的下部止动件相对于导衬向开阀方向旋转,该内螺纹部螺合安装于导衬的固定螺纹部,之后,将该下部止动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于该导衬,从而规定阀芯的最下降位置,换言之在阀芯位于最下降位置时的阀芯与阀座部之间的间隙。即,原点位置上的阀芯与阀座部之间的间隙的尺寸精度基本取决于构成下部止动机构的下部止动件的内螺纹部与导衬的固定螺纹部的尺寸精度,因此例如与由阀芯、阀主体这样具有复杂形状的结构部件的部件精度来决定所述间隙的尺寸精度的以往的电动阀相比,能够抑制所述间隙的尺寸偏差,由此,能够使低流量区域中的流体(制冷剂)流量的控制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阀的第1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2是用于对图1所示的电动阀的组装工序中,阀芯的原点位置(最下降位置)伸出工序进行说明的图,其中,(A)是表示落座状态的纵剖视图,(B)是表示分离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3是用于对图2所示的原点位置伸出工序中,使下部止动件相对于导衬旋转的工序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及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动阀的止动部的其他例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动阀的流量特性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阀的第2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电动阀的止动按压件的图,其中,(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

图8是用于对图6所示的电动阀的组装工序中,阀芯的原点位置(最下降位置)伸出工序进行说明的图,其中,(A)是表示落座状态下安装了止动按压件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从(A)开始使止动按压件及下部止动件旋转状态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2 电动阀

10 阀轴

14 阀芯

20 导衬

21 圆筒部

23 固定螺纹部(外螺纹部)

24 固定止动体

25 下部止动件

26 内螺纹部

27 嵌合部

27 止动部(嵌合部的上表面)

28 螺纹进给机构

29 下部止动机构

30 阀轴支架

33 可动螺纹部(内螺纹部)

34 可动止动体

35 止动按压件(按压部件)

40 阀主体

40a 阀室

41 第1开口

41a 第1导管

42 第2开口

42a 第2导管

43 插通孔

44 嵌合孔

45 底部壁

46 阀口节流孔

46a 阀座部

47 凸缘状部

50 步进电机

51 转子

52 定子

55 壳体

60 压缩螺旋弹簧(施力部件)

70 防脱卡定部件

71 衬套螺母

72 转子按压件

0 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动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关于形成于部件间的间隙、部件间的隔离距离等,为了容易理解发明,另外,为了便于作图,有时会夸张描绘。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表示上下左右等位置、方向的表述是以图1及图6的方向箭头表示为基准的,并不是指实际使用状态下的位置、方向。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阀的第1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示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主要具备阀轴10、导衬20、阀轴支架30、阀主体40、壳体55、由转子51与定子52构成的步进电机50、压缩螺旋弹簧(施力部件)60、防脱卡定部件70、螺纹进给机构28及下部止动机构29。

所述阀轴10从上侧起具有上部小径部11、中间大径部12及下部小径部13,在该下部小径部13的下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带台阶的倒圆锥形的阀芯14。

所述导衬20具有圆筒部21与延设部22,所述阀轴10(的中间大径部12)以能够在轴线O方向上相对移动(滑动)及围绕轴线O相对旋转的状态内插于该圆筒部21,该延设部22从该圆筒部21的上端部向上方延伸,该延设部22的内径比该圆筒部21的内径大,且该延设部22内插有所述阀轴10的中间大径部12的上端侧与上部小径部11的下端侧。在所述导衬20的圆筒部21的外周形成有固定螺纹部(外螺纹部)23,该固定螺纹部23构成根据转子51的旋转驱动而使所述阀轴10的阀芯14相对于阀主体40的阀座部46a进行升降的螺纹进给机构28的一方。另外,使所述圆筒部21的下部(固定螺纹部23的下侧的部分)形成为大径,且形成为向阀主体40的嵌合孔44嵌合的嵌合部27。下部止动件25与嵌合部27的上表面27a隔开规定的间隙h而螺合安装于所述固定螺纹部23(的阀轴支架30的下侧),在该下部止动件25的外周一体地突设有固定止动体24,该固定止动体24构成限制阀轴支架30的旋转及向下移动的下部止动机构29的一方。另外,如在后所详述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嵌合部27的上表面27a形成为限制下部止动件25的向下移动(换言之,规定向下移动界限位置并规定落座状态下的下部止动件25的位置)的止动部。

所述阀轴支架30具有内插有所述导衬20的圆筒部31与顶部32,该顶部32贯通设置有插通所述阀轴10(的上部小径部11)的上端部的插通孔32a。在所述阀轴支架30的圆筒部31的内周形成有与所述导衬20的固定螺纹部23螺合且构成所述螺纹进给机构28的可动螺纹部(内螺纹部)33,并且在该圆筒部31的外周下端一体地突设有构成所述下部止动机构29的另一方的可动止动体34。

另外,在形成于所述阀轴10的上部小径部11与中间大径部12之间的平台面,和所述阀轴支架30的顶部32的下表面之间,以外插于阀轴10的上部小径部11的方式,压缩安装有压缩螺旋弹簧(施力部件)60,该压缩螺旋弹簧60向所述阀轴10与所述阀轴支架30在升降方向(轴线O方向)上分离的方向施力,换言之,对所述阀轴10(阀芯14)始终向下方(闭阀方向)施力。

所述阀主体40例如由黄铜、SUS等金属制圆筒体构成。该阀主体40在内部具有阀室40a,在设置于该阀室40a侧部的横向第1开口41处通过钎焊等连结固定有第1导管41a,在该阀室40a的顶部形成有插通孔43与嵌合孔44,所述阀轴10(的中间大径部12)以能够沿轴线0方向相对移动(滑动)及能够绕轴线O相对旋转的状态插通于该插通孔43,该嵌合孔44嵌合所述导衬20(的圆筒部21)的下端部来安装固定,在设置于该阀室40a下部的纵向的第2开口42处通过钎焊等连结固定有第2导管42a,且在所述阀室40a与所述第2开口42之间的底部壁45形成有阀口节流孔46,该阀口节流孔46具有与所述阀芯14接触或分离的阀座部46a。

在所述阀主体40的上端部通过铆接等紧固有凸缘状板47,且带顶的圆筒状的壳体55的下端部与设置于该凸缘状板47的外周的台阶部对接焊接。

在所述壳体55的内侧且所述导衬20及所述阀轴支架30的外侧旋转自如地配置有转子51,为了旋转驱动所述转子51,在所述壳体55的外侧配置有由磁轭52a、线圈架52b、定子线圈52c及树脂模罩52d等构成的定子52。在定子线圈52c连接有多个引线端子52e,在这些引线端子52e经由基板52f连接有多个引线52g,通过对定子线圈52c的通电励磁从而使配置于壳体55内的转子51绕轴线O旋转。

配置于壳体55内的所述转子51卡合支承于所述阀轴支架30,该阀轴支架30与所述转子51一起(一体)旋转。

详细而言,所述转子51形成为由内筒51a、外筒51b及连接部51c构成的双层管结构,该连接部51c在绕轴线O的规定的角度位置将内筒51a与外筒51b连接,在内筒51a的内周形成有(例如绕轴线O以120度的角度间隔)沿轴线0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纵槽51d。

另一方面,在所述阀轴支架30的外周(的上半部分)突设(例如绕轴线O以120度的角度间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突条30a,在该突条30a的下部两侧形成有支承所述转子51的向上的卡定面(未图示)。

通过使转子51的内筒51a的纵槽5ld与阀轴支架30的突条30a卡合,且使转子51的内筒51a的下表面与阀轴支架30的卡定面抵接,从而使转子51在与阀轴支架30位置对齐的状态被支承固定,所述阀轴支架30在所述壳体55内支承所述转子51且与该转子51一起旋转。

在所述转子51及阀轴支架30的上侧配置有由衬套螺母71和转子按压件72构成的防脱卡定部件70,该衬套螺母71通过压入、焊接等外嵌固定于所述阀轴10(的上部小径部11)的上端部,以防止阀轴支架30和转子51在升降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换言之,相对于阀轴支架30将转子51推到下方)并且将阀轴10与阀轴支架30连接在一起,转子按压件72由配置于该衬套螺母71与转子51之间且在中央形成有插通阀轴10的上端部的插通孔72a的圆板状部件构成。即,所述转子51夹持在通过压缩螺旋弹簧60的作用力而被向上方施力的阀轴支架30与所述转子按压件72之间。另外,从阀轴支架30的上端到卡定面为止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与转子51的内筒51a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相同,阀轴支架30(的顶部32)的上表面与所述转子按压件72的下表面(平坦面)抵接。

另外,在固定于所述阀轴10的上端部的所述衬套螺母71外装有由使阀轴支架30向导衬20侧施力的螺旋弹簧构成的恢复弹簧75,以防止如下情况:在动作时阀轴支架30相对于导衬20向上方过度移动,导衬20的固定螺纹部23与阀轴支架30的可动螺纹部33的螺合脱离。

并且,在该电动阀1中,为了防止例如阀芯14向阀座部46a的咬合,且确保低流量区域的控制性,在阀芯14位于最下降位置(原点位置)时,在阀芯14与阀座部46a之间形成有规定大小的间隙(升降方向上的尺寸为H的间隙)。

参照图2对该电动阀1的组装工序,特别是阀芯14的原点位置(最下降位置)伸出工序进行详述,首先,组装阀轴10、导衬20、下部止动件25、压缩螺旋弹簧60、阀轴支架30、转子51、阀主体40等。此时,下部止动件2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导衬20螺合。另外,在该阶段中,下部止动件25可以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抵接地配置,也可以与该止动部27a隔开间隔地配置。接着,利用由导衬20的固定螺纹部23与阀轴支架30的可动螺纹部33构成的螺纹进给机构28,使所述阀轴支架30、转子51及阀轴10一边旋转一边下降,直到设置于阀轴10的下端部的阀芯14抵接(落座)于阀座部46a,压缩螺旋弹簧60被稍微压缩,阀轴支架30的可动止动体34与下部止动件25的固定止动体24抵接,且下部止动件25(的下表面)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抵接。并且,像这样在阀轴支架30配置于最下降位置的状态下,在阀轴10的上端部嵌入转子按压件72且通过压入、焊接等外嵌并固定衬套螺母71(落座状态,参照图2(A))。

接着,从上述落座状态起,利用所述螺纹进给机构28使将阀轴10、阀轴支架30、转子51、防脱卡定部件70(衬套螺母71与转子按压件72)等形成为一体的组装体一边旋转一边上升并从导衬20取下,之后,使下部止动件25相对于导衬20向开阀方向(在图示例中,在俯视观察时绕逆时针旋转)旋转规定旋转角度。并且,通过焊接、熔敷、粘接等使该下部止动件25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固定于导衬20(的固定螺纹部23),之后,再次利用螺纹进给机构28将所述组装体组装于导衬20。由此,下部止动件25的固定止动体24的相对于导衬20的位置发生改变,因此即使阀轴支架30的可动止动体34与下部止动件25的固定止动体24抵接,而阀轴支架30位于最下降位置时,也在阀芯14与阀座部46a之间形成规定大小的间隙(升降方向上的尺寸为H的间隙)(分离状态,参照图2(B))。另外,对使所述组装体上升来从导衬20取下后,使下部止动件25相对于导衬20向开阀方向上旋转规定旋转角度,通过焊接、熔敷、粘接等使该下部止动件25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固定于导衬2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只要为如下情况,则无需从导衬20取下所述组装体,所述情况为:仅通过使所述组装体相对于导衬20上升,就能够使下部止动件25相对于导衬20向开阀方向上旋转规定旋转角度,且能够形成能够通过焊接、熔敷、粘接等使下部止动件25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固定于导衬20的程度的间隙。

另外,在对于下部止动件25的内螺纹部26、导衬20的固定螺纹部(外螺纹部)23而采用无侧隙(无侧隙)型的螺纹部的情况下,形成于阀芯14与阀座部46a之间的间隙的升降方向上的尺寸H和下部止动件25(的下表面)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的间隙h一致或大致一致。然而,一般而言,在螺纹部设置有侧隙(游隙或者松动)。因此,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使下部止动件25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抵接并拧紧后向开阀方向旋转(松开)来进行阀芯14的原点位置伸出时,在旋转最初的阶段,所述下部止动件25保持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抵接的状态(即不上升)并旋转,因此所述尺寸H不一定与所述间隙h一致。

具体而言,参照图3可以很好理解,将下部止动件25的内螺纹部26与导衬20的固定螺纹部23之间的侧隙量的旋转角度设为θb[°](图示例中约为180°)时,在上述的原点位置伸出工序中,从使下部止动件25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抵接并拧紧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下部止动件25的内螺纹部26的上面侧与导衬20的固定螺纹部23的下面侧接触)起,当使该下部止动件25向开阀方向旋转(松开)时,在侧隙量的旋转角度θb[°]的范围内,由于自身重量使下部止动件25(的下面)持续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抵接(图3的(1)~(3))。然而,由于下部止动件25自身旋转,因此设置于该下部止动件25的固定止动体24的旋转位置会变化。

假设,在该侧隙量的旋转角度θb[°]的范围内将下部止动件25固定于导衬20,利用螺纹进给机构28使阀轴支架30一边旋转一边下降,当使阀轴支架30的可动止动体34与下部止动件25的固定止动体24抵接时,阀轴支架30的最下降位置与下部止动件25的旋转量对应地上升。例如,在设下部止动件25的内螺纹部26的螺纹间距(螺纹牙彼此的间隔)为p时,侧隙抵消时刻的阀轴支架30的最下降位置的上升量Hb由p×θb/360规定(图3的(3))。

侧隙抵消后(下部止动件25的旋转角度到达侧隙量的旋转角度θb[°]后)(在该状态下,下部止动件25的内螺纹部26的下面侧与导衬20的固定螺纹部23的上面侧接触),当进一步使下部止动件25向开阀方向旋转时,下部止动件25开始一边旋转一边上升,在下部止动件25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之间形成间隙h。

在最后,当使下部止动件25从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抵接并拧紧的状态起向开阀方向旋转了旋转角度θ并固定于导衬20时,阀轴支架30的最下降位置上升由p×θb/360规定的上升量H,因此,在阀轴支架30位于最下降位置时,在阀芯14与阀座部46a之间形成升降方向上的尺寸为H的间隙。另一方面,在下部止动件25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之间形成间隙h,该间隙h为从所述上升量H中减去侧隙量所得到的间隙h,即,该间隙h由p×(θ-θb)/360规定。

另外,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使下部止动件25超过侧隙量的旋转角度θb[°]并旋转,从而在下部止动件25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之间形成间隙h,但在形成于阀芯14与阀座部46a之间的间隙的升降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上述Hb以下的情况下,下部止动件25在侧隙的旋转角度θb[°]的范围内旋转即可,因此在下部止动件25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之间不形成间隙,保持下部止动件25(的下表面)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抵接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使下部止动件25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抵接并拧紧的状态作为下部止动件25的向开阀方向的旋转的基准状态(即,所述落座状态),但理所当然的,该基准状态下的下部止动件25的紧固状态、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不限定于图示实施方式。例如,下部止动件25也可以将在图3的(1)~(3)所示的侧隙量的旋转角度的范围内的任意状态作为基准状态。另外,该下部止动件25无需在该基准状态下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抵接,例如图3的(4)所示,可以将导衬20(的固定螺纹部23)的任意的位置作为基准状态。另外,在将下部止动件25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分离(不抵接)状态作为所述基准状态的情况下,不存在上述侧隙,在组装结束后(即,所述分离状态),形成于阀芯14与阀座部46a之间的间隙的升降方向上的尺寸H比下部止动件25(的下面)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之间的间隙h小(换言之,下部止动件25与导衬20的止动部27a的升降方向上的间隙h比所述尺寸H大)。

另外,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通过由导衬20的嵌合部27的上表面构成的止动部27a限制了下部止动件25的向下移动,但例如也可以如图4所示,通过在形成于导衬20的圆筒部21的外周的固定螺纹部23(的下端)形成不完整螺纹部23a,来限制下部止动件25的内螺纹部26的拧紧,来限制下部止动件25的向下移动。

在该结构的电动阀1中,当通过对定子52(的定子线圈52c)的通电励磁使转子51旋转时,阀轴支架30及阀轴10与其一体地旋转。此时,通过由导衬20的固定螺纹部23与阀轴支架30的可动螺纹部33构成的螺纹进给机构28,使阀轴10伴随阀芯14而进行升降,由此,使阀芯14与阀座部46a之间的间隙(提升量)增减,从而调整制冷剂等流体的通过流量。另外,即使阀轴支架30的可动止动体34与固定于导衬20的固定止动体24抵接,阀芯14位于最下降位置时,由于在阀芯14与阀座部46a之间形成有间隙(闭阀时需求提升量),也可确保规定量的通过流量(参照图5)。

这样一来,本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中,以能够获得落座状态与分离状态的方式设计各部,该落座状态为:具有螺纹间距p的内螺纹部26的下部止动件25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螺合于导衬20的规定位置,在通过下部止动机构29使阀轴支架30位于最下移动位置时,阀芯14与阀座部46a抵接;该分离状态为:当使位于所述规定位置的下部止动件25相对于导衬20向开阀方向旋转规定旋转角度θ而使下部止动件25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于该导衬20时,在通过下部止动机构29使阀轴支架30位于最下移动位置时,在阀芯14与阀座部46a之间形成有升降方向上的尺寸H由p×θ/360规定的间隙;下部止动件25相对于导衬20向开阀方向旋转后而使下部止动件25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于该导衬20,从而规定阀芯14的最下降位置,换言之阀芯14位于最下降位置时的阀芯14与阀座部46a之间的间隙。即,原点位置上的阀芯14与阀座部46a之间的间隙的尺寸精度基本上取决于构成下部止动机构29的下部止动件25的内螺纹部26和导衬20的固定螺纹部23的尺寸精度,因此能够抑制所述间隙的尺寸偏差,而且,能够使低流量区域中的流体(制冷剂)流量的控制性提高。

另外,通过使转子按压件72与定位部73一体地形成,从而能够防止部件数目的增加。

[第2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阀的第2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中,将设置有固定止动体24的下部止动件25直接接合于导衬20(的固定螺纹部23)并连结固定,但在本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阀2中,经由卡合于下部止动件25且防止该下部止动件25相对于导衬20的相对旋转的止动按压件(按压部件)35将该下部止动件25以不能相对于导衬20(的固定螺纹部23)旋转的方式连结,其他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大致相同。因此,在以下,仅对止动按压件35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对与图1等所示的电动阀1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另外,本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阀2的动作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相同。

参照图7可以很好理解,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2的止动按压件(按压部件)35由形成有插通所述下部止动件25的嵌插孔35a的圆板状部件构成,在该嵌插孔35a的外周部分的相对于轴线O的大致相反侧(大致分离180°的位置)立设有一对支承爪36a、36b来夹持所述下部止动件25。该一对支承爪36a、36b设置为与所述下部止动件25的外表面相对,且这一对支承爪36a、36b中的相对较小(周向的宽度及高度相对较小)的支承爪36b与嵌插孔35a中插通了俯视观察时为扇形的固定止动体24的扇形部35b相邻而(详细而言,与嵌插于扇形部35b的固定止动体24的开阀方向侧的侧面相邻)配置。另外,在所述扇形部35b的外周部分(详细而言,邻接于与嵌插于扇形部35b的固定止动体24的开阀方向侧的侧面相反一侧的侧面的部分)以与固定止动体24的外表面相对的方式立设支承爪36C,该支承爪36C与所述支承爪36b一起在固定止动体24的周向上夹持两侧面。

使下部止动件25(的内螺纹部26)以能够相对旋转的状态螺合在导衬20(的固定螺纹部23),将所述止动按压件35外装在该下部止动件25,当使被支承爪36a、36b、36C挟持的下部止动件25与止动按压件35一起绕轴线O相开阀方向(在图示例中,俯视观察时为逆时针)旋转,所述下部止动件25一边旋转一边上升(根据情况,有时仅旋转而不上升)。在该状态下,当通过焊接、熔敷、粘接等将该下部止动件25接合固定于阀主体40的凸缘状部47等时,下部止动件25以不能相对于导衬20(的固定螺纹部23)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参照图6)。

另外,各支承爪36a、36b、36c例如能够通过将该止动按压件35的一部分大致垂直弯折的弯折加工等形成。

对该电动阀2的组装工序,特别是阀芯14的原点位置(最下降位置)伸出工序进行概要说明,首先,经过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工序来形成落座状态。接着,从该落座状态起,利用所述螺纹进给机构28将使阀轴10、阀轴支架30、转子51、防脱卡定部件70等形成为一体的组装体一边旋转一边上升而从导衬20取下后,将止动按压件35外装于下部止动件25并载置于阀主体4上(参照图8(A)),使下部止动件25与止动按压件35一起相对于导衬20向开阀方向旋转规定旋转角度(参照图8(B))。并且,通过焊接、熔敷、粘接等将止动按压件35接合固定于阀主体40的凸缘状板47,将下部止动件25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于导衬20(的固定螺纹部23)后,再次利用螺纹进给机构28将所述组装体组装于导衬20。由此,下部止动件25的固定止动体24相对于导衬20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即使阀轴支架30的可动止动体34与下部止动件25的固定止动体24抵接,而阀轴支架30位于最下降位置时,也在阀芯14与阀座部46a之间形成规定大小的间隙(升降方向上的尺寸为H的间隙),形成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分离状态。

另外,在最初的组装阀轴10、导衬20、下部止动件25、压缩螺旋弹簧60、阀轴支架30、转子51、阀主体40等的阶段中,也可以将所述止动按压件35外装于下部止动件25而进行组装。另外,所述止动按压件35也可以取代阀主体40的凸缘状部47或与该凸缘状部47一起,固定于在阀主体40固定的导衬20。

另外,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基于图4进行了的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理所当然的,也可以取代由导衬20的嵌合部27的上表面构成的止动部27a,而通过在形成于导衬20的圆筒部21的外周的固定螺纹部23(的下端)形成不完整螺纹部23a,来限制下部止动件25的内螺纹部26的拧紧,限制下部止动件25的向下移动。

这样一来,在本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阀2中,通过利用防止下部止动件25相对于导衬20的相对旋转的止动按压件(按压部件)35,能够相对于导衬20来精细地定位下部止动件25,因此能够有效抑制所述间隙的尺寸偏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