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轴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0615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齿轮轴润滑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齿轮轴润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齿轮轴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应对滑动轴承斜齿轮传动结构设计中,没有过多的研究齿轮所受轴向力的位置及大小,同时润滑支承端面的出油孔(通常位于静止不动的齿轮轴上)位置也随意布置在支承端面上,而且也不考虑齿轮的运动方向,使得受力面上的出油孔中的润滑油不能及时流动出来冷却和润滑支承端面上的受力面,导致受力面磨损严重,甚至齿轮和轴抱死烧坏的严重故障;又或者支承端面上的出油孔布置在受力面沿齿轮旋转方向的下沿位置,也使得润滑油不能及时流进受力面进行冷却和润滑,从而导致受力面严重磨损。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轴润滑结构,可以得到最佳的受力面润滑效果及冷却效果,改善受力面的磨损状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齿轮轴润滑结构,该齿轮轴用来装配斜齿轮组件,斜齿轮组件与齿轮轴之间具有支承端面,该支承端面上具有半环形的受力面,在支承端面上沿受力面逆旋转方向的上沿位置设有出油口,出油口处于支承端面的非受力面部位,机油从出油口流出后经斜齿轮组件的旋转带动而输送到受力面进行冷却和润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出油口的位置根据齿轮轴的受力的位置和方向,以及斜齿轮组件的旋转方向确定,使得出油口中的润滑油在非受力面部位流出,在斜齿轮组件顺着旋转方向的带动下,给受力面输送润滑油,使得受力面进行冷却和润滑,从而带走受力面上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使得磨损减少,达到改善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齿轮轴润滑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现有齿轮轴润滑结构的另一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齿轮轴润滑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齿轮轴润滑结构,该齿轮轴1用来装配斜齿轮组件4(参见图1),斜齿轮组件4与齿轮轴0之间具有支承端面8(参见图2),该支承端面8上具有半环形的受力面5,在支承端面8上沿受力面5逆旋转方向的上沿位置设有出油口10,出油口10处于支承端面8的非受力面部位,机油从出油口10流出后经斜齿轮组件4的旋转带动而输送到受力面5进行冷却和润滑。

上述方案中,出油口10的位置根据齿轮轴1的受力的位置和方向,以及斜齿轮组件4的旋转方向确定,具体地,出油口10设置在受力面5逆着旋转方向的上沿位置,避免了设置在受力面5位置,而使得润滑油能够顺畅地流出,再经由斜齿轮组件4的旋转带动,输送到受力面5进行冷却和润滑,大大降低了齿轮轴1与斜齿轮组件4的受力面5因摩擦生热导致严重磨损甚至抱死的风险,提高了内燃机的可靠性,确保了产品品质,提高用户满意度,扩大市场品牌知名度。

在工作时,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经由出油口10出来润滑斜齿轮组件4和齿轮轴1的支承端面8上,斜齿轮组件4的旋转方向如图3示序号6所示。与现有的结构将出油口3设置在支承端面8上(参见图2),或者出油口7设置在沿斜齿轮组件4旋转方向6的下沿位置,进而导致润滑油受压不能顺畅流出或不能及时润滑及冷却受力面,导致受力面摩擦生热,从而磨损严重甚至抱死烧坏。

需要说明的是,受力面5可以处于支承端面8的上半部分,出油口10设置在受力面5中心9逆旋转75°至105°的区域(参见图3)。在本方案中,受力面不确定处于支承端面的上半部分,主要根据斜齿轮组件的总受合力方向和位置决定。出油口设置在受力面中心逆旋转75°至105°的区域,出油口的偏移角度是大约范围,主要根据总受合力的大小决定,出油口10选择设置在上述范围内,都可以得到最佳的受力面润滑效果及冷却效果,以改善受力面的磨损状况。

综上,本实施例的齿轮轴润滑结构,出油口10中的润滑油在非受力面部位流出,在斜齿轮组件顺着旋转方向的带动下,给受力面输送润滑油,使得受力面进行冷却和润滑,从而带走受力面上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使得磨损减少,达到改善的目的。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