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机械工程中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密封器。
背景技术:
在机械工程中,尤其是在带旋转轴的机械中,一般采用稀油对箱体内的齿轮和轴承提供润滑,而旋转轴通常贯穿箱体安装,为了防止润滑油沿轴向流出,通常采用各种轴用密封件安装在箱体的轴孔端部。
轴用密封件可分为接触式密封和非接触式密封两大类。接触式密封主要有毡圈密封、涨圈密封和旋转轴用唇形密封等,由于轴旋转时与密封圈为接触状态,久而久之密封圈会出现磨损,从而影响密封效果。非接触式密封工作时密封圈没有磨损,一般长期使用无需更换,其形式主要有气压密封、水压密封和迷宫密封等。通常在结构空间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用非接触式密封,其中迷宫密封因其不需要借助其它介质,因而应用尤为广泛。
传统的迷宫密封装置要么因为存油腔过小而密封效果不好,要么为了达到密封效果而将径向尺寸做得很大,均无法使用在结构紧凑的要求密封性好的场合。
由以上可见,亟待发明出一种结构紧凑的非接触式的轴密封器,以最小的外形尺寸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密封器,解决了密封效果良好时需要径向尺寸很大的问题。该密封器属于一种精密加工的非接触式密封装置。
一种轴密封器,包括内环一1、密封圈一2、密封圈二3、外环一4、密封圈三5、内环二6、外环二7、密封圈四8、密封圈五9和内环三10;内环一1、密封圈一2、密封圈二3、内环二6、密封圈五9、内环三10经装配后形成密封器的内环组,其中,内环二6和内环三10安装在内环一1的轴台上,密封圈一2和密封圈二3安装在内环一1轴孔处的沟槽内,密封圈五9安装在内环一1和内环三10之间的沟槽内;外环一4、密封圈三5、外环二7和密封圈四8经装配后形成密封器的外环组,其中,密封圈三5安装在外环一4的沟槽内,密封圈四8安装在外环二7的沟槽内,外环一4和外环二7轴向装配在一起。
外环一4和外环二7上设有回流孔A和回流孔B;
内环组和外环组之间有间隙。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安装简单,运行过程中无磨损,不易损坏,密封效果好。通过巧妙的迷宫形结构和精密的尺寸设计,在有限的空间内加大了迷宫环的尺寸同时又不减小存油腔的尺寸,能够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其中,内环一1、密封圈一2、密封圈二3、外环一4、密封圈三5、内环二6、外环二7、密封圈四8、密封圈五9、内环三10。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剖视图。其中,回流孔A、回流孔B。
图3为本发明的爆炸视图。其中,内环一1、密封圈一2、密封圈二3、外环一4、密封圈三5、内环二6、外环二7、密封圈四8、密封圈五9、内环三10。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轴测视图。其中,回流孔A、回流孔B。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轴密封器,包括内环一1、密封圈一2、密封圈二3、外环一4、密封圈三5、内环二6、外环二7、密封圈四8、密封圈五9、内环三10;内环一1、密封圈一2、密封圈二3、内环二6、密封圈五9、内环三10经装配后形成密封器的内环组,其中,内环二6和内环三10安装在内环一1的轴台上,密封圈一2和密封圈二3安装在内环一1轴孔处的沟槽内,密封圈五9安装在内环一1和内环三10之间的沟槽内;外环一4、密封圈三5、外环二7和密封圈四8经装配后形成密封器的外环组,其中,密封圈三5安装在外环一4的沟槽内,密封圈四8安装在外环二7的沟槽内,外环一4和外环二7轴向装配在一起;
外环一4和外环二7上设有回流孔A和回流孔B;
内环组和外环组之间有间隙。
如图1所示,在组装密封器时,第一步先将密封圈一2、密封圈二3安装在内环一1的轴孔沟槽内;第二步将外环一4装到内环一1上;第三步将内环二6装配到内环一1上并靠紧轴肩;第四步将外环二7装配到外环一4上并靠紧;第五步将内环三10装配到内环一1上,并靠紧内环二6;第六步将密封圈三5安装到外环一4的外径沟槽内;第七步将密封圈四8安装到外环二的外径沟槽内;第八步将密封圈五安装到内环一1和内环三10之间的沟槽内。按照以上组装顺序,内环一1、密封圈一2、密封圈二3、内环二6、密封圈五9、内环三10经装配后形成密封器的内环组,外环一4、密封圈三5、外环二7和密封圈四8经装配后形成密封器的外环组,内环组和外环组之间有间隙。在装入设备上应用时,按照图2所示方向装配,并使回流孔A和回流孔B保持在六点钟位置,安装时内环组与旋转轴配合,外环组与箱体孔配合,设备运转时,外环组固定不动,内环组随轴旋转,箱体内的润滑油经密封器的迷宫腔后速度大为减弱以至失去动力,因而被留在存油腔内,随后沿存油腔下部的回流孔A和回流孔B流回箱体内,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
本发明利用迷宫密封原理,通过巧妙的迷宫形结构和精密的尺寸设计,在有限的空间内加大了迷宫环的尺寸同时又不减小存油腔的尺寸,能够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该密封器结构紧凑,安装简单,运行过程中无磨损,不易损坏,密封效果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