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纸机,特别涉及用于纸机的活动机架内部的管路与外部管路连接的装置。
背景技术:
纸机在使用过程中,纸机的压榨部需要更换毛布和靴套,更换过程中,活动机架要转到方便更换毛布和靴套的位置,但由于活动机架内部的通风管路与外侧管路连接,外侧管路是硬管不能随之连动,所以需要打开管路间的连接来实现活动机架的转动。
现有技术中活动机架内部通风管路与外侧管路通过法兰连接,如图1所示,活动机架上设有第一法兰1,外侧管路上设有第二法兰2,第一法兰1与第二法兰2通过螺栓连接。
需要更换毛布和靴套时,需解除第一法兰1与第二法兰2的固定连接,使得活动机架能够转动。然而,由于通风管路和外侧管路均无法伸缩,且两管路之间不存在间隙,因此,在活动机架转动的时候,两管路的端面之间会有出现很大程度的摩擦力,不仅阻碍其转动,更会导致端面刮伤受损。
现有的法兰连接结构需要大量螺栓,而在纸机运行过程中,螺栓很容易脱落,由此将严重影响作业安全,并对价格不菲的毛布和辊面带来损伤。所以通常,为了避免发生此类事故,螺栓安装都是要求用锁紧垫片,或乐泰胶,甚至用点焊的方式锁紧,加上螺栓数量多,所以非常不容易将第一法兰1与第二法兰2拆开。因此,现有的法兰连接结构还存在拆卸费时费力、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用于使通风管路与外侧管路连通,其可避免活动机架转动过程中,通风管路与外侧管路之间发生摩擦,导致管路受损。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其包括支座、过渡接管及连接部。支座包括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及第一凸缘,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连通,第一凸缘设于第二对接部的外周,且第一凸缘开设第一连接孔。过渡接管包括第三对接部和第二凸缘,第三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对接,以使支座与过渡接管连通,且过渡接管能够相对于支座沿轴向移动,第二凸缘设于第三对接部的外周,且第二凸缘开设第二连接孔。连接部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连接,使得支座与过渡接管能够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及第三对接部同轴设置,第二对接部与第三对接部的一端套接。
其中,第一凸缘环绕第二对接部的外周,且第一凸缘设有多个第一突耳,第一连接孔开设于每一第一突耳上,第一连接孔为通孔;第二凸缘环绕第三对接部的外周,且第二凸缘设有多个与多个第一突耳对应的第二突耳,每一第二突耳上开设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为螺纹孔;连接部包括螺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及第三螺母,螺杆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及第三螺母均与螺杆螺纹连接,第二螺母和第三螺母分别位于第一凸缘的两侧,第一螺母能够将螺杆拧紧于第二凸缘,第二螺母和第三螺母能够夹紧的设于第一突耳的两侧,使得支座与过渡接管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突耳的数量为四个,其均匀分布在第一凸缘上;第二突耳的数量为四个,其均匀分布在第二凸缘上。
其中,过渡接管还包括抵接部,其连接于第三对接部的另一端,且与第三对接部连通,该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还包括压接板,压接板与抵接部连接,且与过渡接管连通,压接板具有柔性,通过推动过渡接管,使得压接板能够被抵接部挤压。
其中,抵接部环绕第三对接部的另一端的周缘,且具有多个第三连接孔;压接板与抵接部形状相同,压接板具有多个与第三连接孔对应的第四连接孔,连接件穿过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使得压接板与抵接部对齐的连接,压接板的一侧与抵接部的一侧紧贴。
其中,第三连接孔的内径一致,第四连接孔为沉头孔,连接件为沉头螺钉,其由压接板的另一侧伸入并依次穿过第四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使得压 接板与抵接部固定连接,且连接件的端面未突出于压接板的另一侧的表面。
其中,压接板由橡胶制成,第一对接部的截面为圆形,第一凸缘、第二凸缘、第二对接部、第三对接部及压接板的截面为方形,支座还包括衔接段,其连接于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之间。
其中,支座还包括安装部,其与第二对接部连接,且具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无需在活动机架和外侧管路上分别设置法兰,无需拆卸任何螺栓,可通过沿轴向移动过渡接管,实现活动机架与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的对接或脱离,当活动机架与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脱离时,活动机架能够不受限制的自由转动,内部通风管路与外侧管路之间不产生摩擦,避免发生现有技术中由于内部通风管路与外侧管路之间不存在间隙,导致活动机架在转动过程中,内部通风管路与外侧管路发生摩擦,出现管路端面严重受损的问题;同时避免现有技术中需要拆卸大量螺栓,导致费时费力又留下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活动机架与外侧管路通过法兰连接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的支座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的过渡接管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的压接板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 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创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用于使活动机架内的通风管路与外侧管路连通。如图2、3、5、6所示,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包括支座10、过渡接管20及连接部30。支座10包括第一对接部11、第二对接部12及第一凸缘13,第一对接部11与第二对接部12连通,第一凸缘13设于第二对接部12的外周,且第一凸缘13开设第一连接孔14。过渡接管20包括第三对接部21和第二凸缘22,第三对接部21与第二对接部12对接,以使支座10与过渡接管20连通,且过渡接管20能够相对于支座10沿轴向移动,第二凸缘22设于第三对接部21的外周,且第二凸缘22开设第二连接孔23。连接部30与第一连接孔14和第二连接孔23连接,使得支座10与过渡接管20能够固定连接。
在纸机正常工作状态下,外侧管路(未示出)通常为不锈钢硬管,其与支座10的第一对接部11尺寸匹配,两者对焊,过渡接管20设置于支座10与活动机架(未示出)之间,由于过渡接管20能够相对于支座10沿轴向移动,因此可使过渡接管20朝活动机架移动,使得活动机架内的通风管路能够与外侧管路衔接,并利用连接部30将过渡接管20与支座10固定。当纸机要进入维护状态时(如换辊、换毛布、换靴套等情况时),通过调节连接部30解除过渡接管20与支座10的固定连接,使过渡接管20朝支座10移动,即远离活动机架移动,使得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与活动机架脱离,活动机架能够不受限制的自由转动。并且,由于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与活动机架之间存在间隙,因此,活动机架的转动过程中,活动机架及其内部通风管路与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及外侧管路之间均不产生摩擦,从而保证各结构的表面不受损坏。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无需在活动机架和外侧管路上分别设置法兰,无需拆卸任何螺栓,可通过沿轴向移动过渡接管,实现活动机架与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的对接或脱离,当活动机架与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脱离时,活动机架能够不受限制的自由转动,内部通风管路与外侧 管路之间不产生摩擦,避免发生现有技术中由于内部通风管路与外侧管路之间不存在间隙,导致活动机架在转动过程中,内部通风管路与外侧管路发生摩擦,出现管路端面严重受损的问题,同时避免现有技术中需要拆卸大量螺栓,导致费时费力又留下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部11、第二对接部12及第三对接部21同轴设置。第二对接部12与第三对接部21的一端套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对接部12的外径略小于第三对接部21的内径,第二对接部12部分的套设于第三对接部21内,第三对接部21能够沿着第二对接部12的外周移动,二者之间可无需密封,使得来自内部通风管路的少量的压力能够经由二者之间的间隙释放出去。应当理解,第二对接部12及第三对接部21之间的套接形式不限于此,也可为第三对接部21部分的套设于第二对接部12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缘13环绕第二对接部12的外周,且第一凸缘13设有多个第一突耳15,每一第一突耳15上开设第一连接孔14,第一连接孔14为通孔。第二凸缘22环绕第三对接部21的外周,且第二凸缘22设有多个与多个第一突耳15对应的第二突耳24,每一第二突耳24上开设与第一连接孔14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3,第二连接孔23为螺纹孔。连接部30包括第一螺母31、第二螺母32、第三螺母33及螺杆34,螺杆34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孔14和第二连接孔23,第一螺母31、第二螺母32及第三螺母33均与螺杆34螺纹连接,第二螺母32和第三螺母33分别位于第一凸缘13的两侧,第一螺母31能够将螺杆34拧紧于第二凸缘22,第二螺母32和第三螺母33能够夹紧的设于第一突耳15的两侧,使得支座10与过渡接管20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14的内径为14mm,第二连接孔23为M12的螺纹孔,螺杆34为M12*140的长螺杆34,各螺母为M12的螺母。装配时,螺杆34上先拧入第三螺母33,接着,螺杆34穿入第一连接孔14,再依次拧入第二螺母32和第一螺母31,最后拧入第二连接孔23,通过第一螺母31将过渡接管20与螺杆34锁紧。
纸机正常工作时,将第三螺母33朝远离过渡接管20的方向旋拧,使得第三螺母33与第一凸缘13之间存在间隔,从而使得过渡接管20能够被推向活动机架,直到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与活动机架接触时,朝过渡接管20旋拧第三螺母33,使得过渡接管20紧压活动机架,最后朝第三螺母33的方 向旋拧第二螺母32,使得第二螺母32和第三螺母33夹紧的设于第一突耳15的两侧。由此实现支座10与过渡接管20固定连接,以及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与活动机架的压紧对接。
当纸机要进入维护状态时,朝远离第三螺母33的方向旋拧第二螺母32,使得第二螺母32与第一凸缘13之间存在间隔,从而使得过渡接管20能够被推向支架,而不紧压活动机架,接着朝第二螺母32的方向旋拧第三螺母33,使得第二螺母32和第三螺母33再次夹紧的设于第一突耳15的两侧。由此实现支座10与过渡接管20再次固定连接,以及允许活动机架能够不受限制的自由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突耳15的数量为四个,其均匀分布在第一凸缘13上。第二突耳24的数量为四个,其均匀分布在第二凸缘22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法兰上设置大量螺栓的结构,本实施例所需的螺栓数量少,活动机架转动时也无需拆卸,因此,可大幅提高更换效率,并消除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中,过渡接管20还包括抵接部25,其连接于第三对接部21的另一端,且与第三对接部21连通。一并参照图4,该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还包括压接板40,压接板40与抵接部25连接,且与过渡接管20连通,压接板40具有柔性,通过推动过渡接管20,使得压接板40能够被抵接部25挤压。压接板40可由橡胶制成。压接板40被抵接部25挤压,从而压紧活动机架,柔性的压接板40不仅可尽量避免与活动机架接触时二者发生磨损,还可提高二者的接触面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抵接部25环绕第三对接部21的另一端的周缘,且具有多个第三连接孔26。压接板40与抵接部25形状相同,压接板40具有多个与第三连接孔26对应的第四连接孔41,连接件42穿过第三连接孔26和第四连接孔41,使得压接板40与抵接部25对齐的连接,压接板40的一侧与抵接部25的一侧紧贴。
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孔26的内径一致,第四连接孔41为沉头孔,连接件42为沉头螺钉,其由压接板40的另一侧伸入并依次穿过第四连接孔41和第三连接孔26,使得压接板40与抵接部25固定连接,且连接件42的端面未突出于压接板40的另一侧的表面。从而保证压接板40的另一侧的表面无突出物,确保与活动机架的软接触,并进一步提高二者的接触面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抵接部25和压接板40的每一边缘均设有多个连接孔,使得过渡接管20和压接板40能够稳固、紧密的与活动机架压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部11的截面为圆形,其与外侧管路的形状匹配,使得外侧管路能够与第一对接部11对焊。第一凸缘13、第二凸缘22、第二对接部12、第三对接部21及压接板40的截面为方形。支座10还可包括衔接段16,其连接于第一对接部11与第二对接部12之间。
本实施例中,支座10还可包括安装部17,其与第二对接部12连接,且具有安装孔171。安装部17通过安装孔171固定于纸机的外侧机架上,外侧机架是不需转动的,因此,在纸机处于工作和更换状态时,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的支座10的位置均未变化,是过渡接管20和压接板40相对于支座10沿轴向移动,实现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与活动机架的对接或脱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无需在活动机架和外侧管路上分别设置法兰,无需拆卸任何螺栓,可通过沿轴向移动过渡接管,实现活动机架与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的对接或脱离,当活动机架与造纸机用管路连接装置脱离时,活动机架能够不受限制的自由转动,内部通风管路与外侧管路之间均不产生摩擦,避免发生现有技术中由于内部通风管路与外侧管路之间不存在间隙,导致活动机架在转动过程中,内部通风管路与外侧管路发生摩擦,出现管路端面严重受损的问题,同时避免现有技术中需要拆卸大量螺栓,导致费时费力又留下安全隐患的问题。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