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器间隙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0860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汽车转向器间隙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转向器间隙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转向系统中,转向器起着传递扭矩以及改变转向力方向的作用,目前较常用的转向器是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是通过齿轮齿条间的啮合来实现力的传递,但长时间的工作后,齿轮齿条间的啮合部位会产生较大的磨损,而使齿轮齿条间的啮合间隙变大,其不仅会导致异响发生,影响驾驶舒适性,而且随着间隙的不断增大,也会造成零件本身损坏,而影响转向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转向器间隙调整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转向器间隙调整机构,适配于具有相互啮合的转向输入小齿轮和齿条的转向器中,包括:

壳体;

滚动部,滚动的设置在所述齿条一侧的壳体内,以在所述齿条移动时形成与所述齿条的滚动配合;

弹性调整部,形成于所述壳体内,且被设置成对所述滚动部的弹性顶推,以使所述滚动部与所述齿条保持接触。

进一步的,于所述齿条外表面上形成有沿所述齿条长度方向布置的、可供所述滚动部部分嵌入的凹陷部。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部的长度等于所述齿条移动的长度,且于所述凹陷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平滑相接于所述凹陷部底部及所述齿条外表面间的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部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滚动部的外表面为与所述凹陷部相适配的弧形。

进一步的,于所述凹陷部横截面上,因所述凹陷部中部向所述齿条内侧的凹入,而与所述滚动部间两点接触。

进一步的,在所述凹陷部内设有储油槽。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调整部包括所述弹性调整部包括螺接于所述壳体中的调整座,以及抵置于所述调整座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经由调整块对所述滚动部施加弹性顶推力,于所述调整块底部形成有容置所述滚动部的容置腔。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腔顶部具有适配于所述滚动部外表面的弧形面。

进一步的,于所述滚动部两端分别设有插入所述调整块内的插入轴,于所述插入轴和所述调整块间夹设有弹性圈。

进一步的,于所述调整块和所述壳体间夹设有弹性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转向器间隙调整机构,通过设置在齿条移动时与齿条形成滚动配合的滚动部,以及对滚动部进行弹性顶推,而使滚动部与齿条保持接触的弹性调整部,可在转向输入小齿轮与齿条间的啮合部位发生磨损后,对磨损形成的间隙进行调整补偿,以保证齿条与小齿轮的可靠啮合。而且通过采用滚动部使齿条与滚动部间形成滚动摩擦,可减小齿条与滚动部间的摩擦阻力,从而可降低齿条及滚动部的磨损量,延长其使用寿命,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2)设置凹陷部,可保证滚动部与齿条间抵接的可靠性。

(3)凹陷部的长度设置成与齿条移动的长度相等,且在凹陷部的两端形成曲面,可使滚动部于凹陷部端部的制动更平稳。

(4)凹陷部的横截面与滚动部的外表面设置成相适配的弧形,可使滚动部与凹陷部间的接触更稳定。

(5)凹陷部与滚动部间两点接触,可便于滚动部的自动调心。

(6)储油槽的设置,可保证滚动部与凹陷部之间的润滑效果,以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阻力。

(7)设置容置腔,可使机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容置腔顶部弧形面的设置则可使滚动部的滚动更平稳。

(8)通过插入轴的设置,可便于滚动部于调整块上的安装。插入轴和调整块间夹设弹性圈,可降低滚动部与调整块间相对运动时的噪音。

(9)在调整块和壳体间夹设弹性圈,可降低调整块与壳体间的摩擦噪音。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汽车转向器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齿条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间隙调节机构的结构简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调整块的结构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调整块的半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调整块与滚动部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调整块与滚动部装配后的整体的半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齿条运动至极限位置时,滚动部与曲面的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向输入小齿轮,2-齿条,21-凹陷部,22-曲面,23-储油槽,3-间隙调整 机构,31-壳体,32-滚动部,321-插入轴,33-弹性调整部,331-调整座,332-调整块,333-容置腔,334-弧形面,335-弹性件,41-第一弹性圈,42-第二弹性圈。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转向器间隙调整机构,适配于具有相互啮合的转向输入小齿轮和齿条的转向器中,用于调整转向输入小齿轮与齿条之间的啮合间隙,而使转向输入小齿轮与齿条间的啮合间隙保持在最佳状态。该汽车转向器间隙调整机构整体结构包括壳体、滚动部以及弹性调整部。滚动部滚动的设置在齿条一侧的壳体内,以在齿条移动时形成与齿条的滚动配合,弹性调整部形成于壳体内,且被设置成对滚动部的弹性顶推,以使滚动部与齿条保持接触。

该汽车转向器间隙调整机构通过设置在齿条移动时与齿条形成滚动配合的滚动部,以及对滚动部进行弹性顶推,而使滚动部与齿条保持接触的弹性调整部,可在转向输入小齿轮与齿条间的啮合部位发生磨损后,对磨损形成的间隙进行调整补偿,以保证齿条与小齿轮的可靠啮合。而且通过采用滚动部使齿条与滚动部间形成滚动摩擦,可减小齿条与滚动部间的摩擦阻力,从而可降低齿条及滚动部的磨损量,延长其使用寿命。

基于如上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汽车转向器间隙调整机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齿条2的一侧通过其上的齿与转向输入小齿轮1相啮合,在齿条2的另一侧设置有间隙调整机构3,通过间隙调整机构3实现对齿条2和转向输入小齿轮1之间啮合间隙的调整。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齿条2上形成有沿齿条2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凹陷部21,前述的间隙调整机构3中的滚动部32即部分嵌入该凹陷部21中,而实现与齿条2的抵接,在凹陷部21中也设置有储油槽23,以可增大对滚动部32和齿条2之间的润滑能力。

本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间隙调整机构包括壳体31,在壳体31的一端形成有供转向输入小齿轮1及齿条2置入的空腔,壳体31内还设置有与上述的空腔相连通、并贯通于壳体31另一端端部处的通孔,前述的滚动部32及弹性调整部33即设置在该通孔中。本实施例中形成于齿条2上的凹陷部21的横截面设置为弧形,相应的滚动部32也适配于凹陷部21而呈中部外凸的弧形。此外,本实施例中凹陷部21于齿条2上的布置长度,也与齿条2的移动长度相等,并且在凹陷部21的两端还分别形成有平滑连接于凹陷部21的底部和齿条2的外表面之间的曲面22。

当然,除了使凹陷部21的长度等同于齿条2的移动长度,也可使凹陷部21的长度大于齿条2的移动长度,在凹陷部21的长度大于齿条2的移动长度时,可不必在凹陷部21的两端设置如上所述的曲面22。本实施例中除了使凹陷部21及滚动部32为相适配的弧形结构,且如图4中所示,于凹陷部21的横截面上,凹陷部21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中部也为向齿条2的内侧凹入,从而使得凹陷部21与滚动部32呈两点接触的结构。凹陷部21与滚动部32的两点接触,可便于滚动部32的自动调心,而能够使滚动部32与凹陷部21的接触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下。

本实施例中弹性调整部33具体包括螺接于壳体31中通孔开口端的调整座331,在调整座331上抵接设置有弹性件335,相对于调整座331,在弹性件335的另一侧还设置有调整块332,滚动部32即与调整块332相接,从而可在弹性件335的弹性驱使下使得滚动部32抵压在齿条2上的凹陷部21内。而通过调整调整座331在壳体31中的螺接距离,能够调整弹性件335施加于调整块332上的弹性作用力的大小,以保证在弹性件335的作用下滚动部32于齿条2上的可靠抵压。

本实施例中调整块的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在调整块332与滚动部32相接的一侧端面上形成有容置腔333,滚动部32即滚动容置于该容置腔333内,以可使滚动部32稳定的设置于齿条2和调整块332之间。而为使滚动部32在容置腔333中的滚动更为平稳,本实施例中在容置腔333的顶部也设置有适配 于滚动部32外表的弧形面334。此外,在调整块332上于形成有容置腔333的一端还设置有相对布置的两个呈“U”形的安装槽,而如图7和图8中所示,在滚动部32的两端也分别设置有插入轴321,滚动部32即通过插入轴321在安装槽中的转动设置而连接于调整块332上。

本实施例中为减小滚动部32在滚动时产生的振动噪音,在插入轴321上也套设有第一弹性圈41,而为避免调整块332在壳体1中滑动时产生摩擦噪音,在调整块332的外周壁上也套设有第二弹性圈42,第一弹性圈41和第二弹性圈采用橡胶O型圈即可。本实施例的汽车转向器间隙调整机构在使用时,通过调节调整座331,可在弹性件335的作用下,使滚动部32抵压于齿条2上,从而保证齿条2和转向输入小齿轮1之间的啮合效果。

在齿条2运动时,如图9中所示,当齿条2运动至极限位置,因凹陷部21的长度与齿条2移动的长度相同,因而滚动部32会与凹陷部21端部的曲面22接触,因曲面22的结构特点,可使得滚动部32产生向弹性件335一侧的位移,此时弹性件335因被压缩而可对滚动部32施加较大的作用力,该作用力施加于滚动部32上,从而可使滚动部于凹陷部21端部的制动更平稳有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