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669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改进型前加力倒挡器上的关键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前加力倒挡器上控制操作变挡齿轮的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三轮摩托车同时具备倒挡功能和满足在上坡或重负荷时的大扭矩需求,通常会在三轮摩托车上动力上增加前加力倒挡器,如最接近的专利文献,对比文件1中国专利CN102133861B公开的三轮摩托车前加力倒挡器,这种三轮摩托车前加力倒挡器包括由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右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和连接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上的箱盖组成的箱体、设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下部内右边的轴承座,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的上边和下边分别设有与发动机连接的安装孔,一连接板设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的后面,该连接板与三轮摩托车的车架连接;一倒挡机构设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的下部内,该倒挡机构与设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下部后面的主动锥齿轮配合,该主动锥齿轮的花键套穿过连接板与发动机输出轴配合连接;一加力机构设在右加力倒挡器左箱壳的下部内,倒挡机构输出轴的左端与倒挡机构的主动轴的右端配合,倒挡机构输出轴的右端伸出箱体与万向联轴器配合连接;一中间轴设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和右加力倒挡器左箱壳的上部内,其左部与倒挡机构配合、右部与加力机构配合;一组合式操纵机构设在箱盖上,该组合式操纵机构的倒挡拨叉伸入箱体内与倒挡机构配合,该组合式操纵机构的加力拨叉也伸入箱体内与加力机构配合。其中,组合式操纵机构由倒挡操纵部分和加力操纵部分组合而成;倒挡操纵部分包括呈“Z”形的倒挡拨套,该倒挡拨套的上部与箱盖配合连接,其伸出箱体外的一端与倒挡操纵件的一端配合连接、伸入箱体内的另一端与倒挡拨叉的一端配合连接并与设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上的第一弹簧定位头紧靠,倒挡拨叉的另一端与倒挡机构的换挡齿轮两侧的边缘卡合;在倒挡操纵部分的倒挡拨套上部的一侧设有一凸起,该凸起的两侧与设在箱体上的第二弹簧定位头接触/对应;这种结构的前加力倒挡器虽然能很好的解决了倒挡和加力的功能,但由于倒挡拨套的上部定位采用凸起结构配合第二弹簧定位头(见对比文件1中附图8中凸起、附图2中的第二弹簧定位头),倒挡拨套的下部定位采用第一弹簧定位头(见对比文件1附图2以及附图5中的第一弹簧定位头)进行定位,这种定位方式,主要依靠弹簧定位头与凸起或拨叉轴的卡住定位,接触面积小,接触不稳定的定位方式,这种弹簧定位头的定位方式不能很好的进行固定,也没有自锁功能,容易造成换挡齿轮在非正常操作时进行位置变化,所以需要对现有的这种定位方式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改变目前三轮摩托车前加力倒挡器的倒挡操纵机构中采用弹簧定位头与凸起或拨叉轴的卡住定位的方式,使倒挡操纵机构操作状态稳定,且能进行自锁,从而保证三轮摩托车前加力倒挡器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定位自锁板板面上设置有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定位自锁板底部设置有定位弹簧安装柱。

上述技术方案的定位自锁板,适用在改进型加力倒挡器上,这种加力倒挡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表面上设置有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定位自锁板活动卡合在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内,加力倒挡器左箱壳表面下端安装有自锁板定位弹簧,定位自锁板底部与固定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上的自锁板定位弹簧预紧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由于定位板与拨套之间接触面积大、接触稳定的并且带有自锁功能的定位自锁板的定位锁定结构,相对现有的技术,改变了目前现有倒挡操纵部分采用的弹簧定位头与凸起或拨叉轴的小面积接触型的不稳定的定位方式;定位自锁板底部设置有定位弹簧安装柱,定位弹簧安装柱与自锁板定位弹簧相互对应/配合。采用定位弹簧安装柱和自锁板定位弹簧相互对应/配合的方式,能进一步保证自锁板定位弹簧的作用力的稳定性,解决目前三轮摩托车前加力倒挡器的倒挡操纵部分易失效的技术缺陷,使倒挡操纵机构操作状态稳定。

进一步限定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的具体结构,限定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的下部分包括第一左直线段、第一中直线段、第一右直线段,第一左直线段和第一右直线段位置高度相同,第一中直线段位置高度高于第一左直线段和第一右直线段位置,第一左直线段和第一中直线段之间、第一中直线段和第一右直线段之间平滑连接。这样的结构,能保证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分为左右两个独立分开的定位区域,在每个区域内能确保倒挡拨套的位置稳定不动,被卡在由第一左直线段、第一中直线段形成的区域内或由第一中直线段、第一右直线段形成的区域内,不能任意移动,也就更进一步保证倒挡操纵部分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限定在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的下方还设置有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左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的下部分包括第二左直线段、第二中直线段、第二右直线段,第二左直线段和第二右直线段位置高度相同,第二中直线段位置高度高于第二左直线段和第二右直线段位置,第二左直线段和第二中直线段之间、第二中直线段和第二右直线段之间平滑连接。这样通过上面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和下面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双重限位,更能确保倒挡操纵部分的稳定性,且能保证倒挡拨叉能在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的形状下进行自锁,即限定了倒挡拨叉的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更能保证三轮摩托车前加力倒挡器的稳定性。

再进一步,对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和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形状的构成进行限定,限定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的下部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左直线段、第一左斜线段、第一中直线段、第一右斜线段、第一右直线段,第一左直线段、第一左斜线段与第一右斜线段、第一右直线段以第一中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中心对称设置;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的下部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二左直线段、第二左竖直线段、第二中直线段、第二右竖直线段、第二右直线段,第二左直线段、第二左竖直线段与第二右竖直线段、第二右直线段以第二中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中心对称设置。这种结构能一方面能为了方便设计和制造,采用结构对称的设计,另一方面对配合/对应的倒挡拨套、拨叉的形状都可采用对称的设计,简化结构,方便制造。

为了更好的确保自锁板定位弹簧安装更稳定,限定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底部与定位弹簧安装柱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弹簧安装座,从而保证定位自锁板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限定定位弹簧安装座内嵌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底部的内部,由于内嵌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底部的内部,对弹簧的固定稳定性更好。

另外,考虑到将定位弹簧安装座内嵌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底部的内部需要增加左箱盖的一定的厚度才能保证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底部的内部空间,也可以限定定位弹簧安装座外嵌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底部的上部,即设置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底部的上部而不是内部,这样就能减少左箱盖底部的厚度,从而节约材料,减少空间,节约成本。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在常规状态时,定位自锁板在自锁板定位弹簧的作用力下处于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的上端位置;在变挡过程中,通常倒挡拨套将会推动定位自锁板克服自锁板定位弹簧的作用力,使定位自锁板向下运动,同步带动拨叉左右移动,倒挡拨套和倒挡拨叉及拨叉定位凸柱运动到相应的区域时,定位自锁板又在自锁板定位弹簧的作用力下处于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的上端位置,同时卡锁住倒挡拨套和拨叉定位凸柱,从而限定了倒挡拨叉的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从而保证三轮摩托车前加力倒挡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稳定性好,同时还具有锁定倒挡拨套和倒挡拨叉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加力倒挡器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定位自锁板示意图;

图4是倒挡拨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右视示意图;

图6是图4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倒挡拨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图8所示,

一种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4,适用在改进型加力倒挡器上,这种加力倒挡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1表面上设置有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1a,定位自锁板4活动卡合在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1a内;定位自锁板板4面上设置有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4a,定位自锁板4底部设置有定位弹簧安装柱4c,定位弹簧安装柱4c与自锁板定位弹簧1b相互对应/配合;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4a的下部分包括第一左直线段L1、第一中直线段M1、第一右直线段R1,第一左直线段L1和第一右直线段R1位置高度相同,第一中直线段M1位置高度高于第一左直线段L1和第一右直线段R1位置,第一左直线段L1和第一中直线段M1之间、第一中直线段M1和第一右直线段R1之间平滑连接;在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4a的下方还设置有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4b,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4b的下部分包括有第二左直线段L2,第二中直线段M2、第二右直线段R2,第二左直线段L2和第二右直线段R2位置高度相同,第二中直线段M2位置高度高于第二左直线段L2和第二右直线段R2位置,第二左直线段L2和第二中直线段M2之间、第二中直线段M2和第二右直线段R2之间平滑连接。其中,第一左直线段L1连接第一左斜线段L11再连接第一中直线段M1、再连接第一右斜线段R11,最后连接第一右直线段R1,第一左直线段L1、第一左斜线段L11与第一右斜线段R11、第一右直线段R1以第一中直线段M1的垂直平分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第二左直线段L2连接第二左竖直线段L21再连接第二中直线段M2,再连接第二右竖直线段R21,最后连接第二右直线段R2,第二左直线段L2、第二左竖直线段L21与第二右竖直线段R21、第二右直线段R2以第二中直线段M2的垂直平分线为中心对称设置;加力倒挡器左箱壳1底部与定位弹簧安装柱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弹簧安装座4d,定位弹簧安装座4d外嵌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底部的上部。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定位弹簧安装座在左箱体的位置

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4,适用在改进型加力倒挡器上,这种加力倒挡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1表面上设置有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1a,定位自锁板4活动卡合在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1a内;定位自锁板板4面上设置有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4a,定位自锁板4底部设置有定位弹簧安装柱4c,定位弹簧安装柱4c与自锁板定位弹簧1b相互对应/配合;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4a的下部分包括第一左直线段L1、第一中直线段M1、第一右直线段R1,第一左直线段L1和第一右直线段R1位置高度相同,第一中直线段M1位置高度高于第一左直线段L1和第一右直线段R1位置,第一左直线段L1和第一中直线段M1之间、第一中直线段M1和第一右直线段R1之间平滑连接;在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4a的下方还设置有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4b,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4b的下部分包括有第二左直线段L2,第二中直线段M2、第二右直线段R2,第二左直线段L2和第二右直线段R2位置高度相同,第二中直线段M2位置高度高于第二左直线段L2和第二右直线段R2位置,第二左直线段L2和第二中直线段M2之间、第二中直线段M2和第二右直线段R2之间平滑连接。其中,第一左直线段L1连接第一左斜线段L11再连接第一中直线段M1、再连接第一右斜线段R11,最后连接第一右直线段R1,第一左直线段L1、第一左斜线段L11与第一右斜线段R11、第一右直线段R1以第一中直线段M1的垂直平分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第二左直线段L2连接第二左竖直线段L21再连接第二中直线段M2,再连接第二右竖直线段R21,最后连接第二右直线段R2,第二左直线段L2、第二左竖直线段L21与第二右竖直线段R21、第二右直线段R2以第二中直线段M2的垂直平分线为中心对称设置;加力倒挡器左箱壳1底部与定位弹簧安装柱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弹簧安装座4d,定位弹簧安装座内嵌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1底部的内部。

上述两种实施例中,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4,使用时,与改进后的倒挡拨叉11、倒挡拨套12配套使用。

这种倒挡拨套12,包括上部向后伸出箱盖与变挡操作踏板配合连接的上轴部12b、下部向前凸起的拨套柱12a,拨套柱12a与所述的倒挡拨叉凹槽11a相互对应/配合,倒挡拨套12的下端头与所述的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4a相互对应/配合。

在进行变挡(前进挡与倒挡之间变化)时,在前进挡的状态下,倒挡拨套的下端头固定卡在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4a的右边区域,拨套柱12a作用在倒挡拨叉凹槽11a上的作用力将倒挡倒挡拨叉11推到右边,倒挡拨叉定位凸柱11b固定卡在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4b的右边区域;在倒挡的状态下,倒挡拨套的下端头通过变挡操作踏板的作用力向左边旋转移动,固定卡到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4a的左边区域,拨套柱12a作用在倒挡拨叉凹槽11a上的作用力将倒挡倒挡拨叉11推到左边,倒挡拨叉定位凸柱11b固定卡在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4b的左边区域。

在常规状态时,定位自锁板4在自锁板定位弹簧1b的作用力下处于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1a的上端位置;在变挡过程中,倒挡拨套将会推动定位自锁板克服自锁板定位弹簧1b的作用力,使定位自锁板4向下运动,同步带动倒挡拨叉11左右移动,倒挡拨套12和倒挡倒挡拨叉11及倒挡拨叉定位凸柱11b运动到相应的区域时,定位自锁板4又在自锁板定位弹簧1b的作用力下处于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1a的上端位置,同时卡锁住倒挡拨套12和倒挡拨叉定位凸柱11b,从而限定了倒挡拨叉12的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从而保证三轮摩托车前加力倒挡器的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只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式,并不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改进一些具体的产品形状和结构,这些也视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并且不会影响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