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装式管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069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便装式管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装式管套,属于零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连接管在应用过程中,基于安装场合和使用需求的不同,不可避免的会在连接管或管件外部套装一个管套,然而常规的管套通常只有单纯的一根空心方管或空心圆管构成,这种套管加工虽然方便,按安装牢度、抗变形性等方面均存在缺陷。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管套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抗形变、易安装的便装式管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便装式管套,由顶壁、侧壁一、底壁和侧壁二构成,所述的顶壁、侧壁一、底壁和侧壁二顺次连接,且侧壁一位于顶壁与底壁之间,侧壁二连接于顶壁与底壁之间,顶壁、侧壁一、底壁和侧壁二形成周边封闭的中空结构,侧壁一和/或侧壁二上设置有前定孔。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侧壁一和/或侧壁二上设置有后定孔,后定孔的设置,方便观察管套内所安装管件是否安装到位的同时,也为管套提供了一个安装和固定位点,避免临时打孔,并可以确保管套结构的完整性,避免出现机械误伤,影响其保护作用的发挥。

所述的底壁上设置有底定孔,底定孔的设置,方便观察管套内所安装管安装状况的同时,也为管套提供了一个安装和固定位点,底部固定,避免影响这个管件安装的外部效果,而且大多数的安装都会将底壁朝内(即非显露在外的位置),底定孔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将固定部件隐藏起来,避免凸显在外影响安装牢度。

所述的侧壁一和/或侧壁二上设置有辅孔,辅孔在侧壁一和/或侧壁二上处于非首端或末端的位置,将安装位置设置在管件的中间段上,方便管件的牢固安装。

所述的底壁为平面结构,方便其与安装面的结合。

所述的顶壁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可在其内所安装管件的顶部形成空腔,在管件与管套之间形成一个缓冲空间。

所述的顶壁、侧壁一与侧壁二均为弧形结构,更优选的,所述的顶壁与侧壁一、侧壁二所在圆的直径不同,且顶壁所在圆的直径小于侧壁一、侧壁二所在圆的直径。侧壁一与侧壁二表面的弧度较顶壁大,使顶壁在侧壁一、侧壁二的上方形成一个非平面的受力位点,这样的结构设置,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外力首先在顶壁上进行一次分解并分散,当改外力传递至侧壁一、侧壁二时,再次进行分解和分散,当该外力传递至底壁时,外力作用效果已经非常细微,从整体上降低了外力对整个管套的作用。

所述的侧壁一与侧壁二对称设置。

本申请的管套以顶壁、侧壁一、底壁和侧壁二所形成的密封结构为主要构成,其中,顶壁和底壁为主要工作面,连接过程中,本管套以顶壁、侧壁一、底壁、侧壁二与其他管件进行连接,侧壁一、侧壁二与顶壁所形成的拱形结构作为缓冲腔存在于其内的连接管上方,起到缓冲外力的作用,而设置于侧壁一、侧壁二上的前定孔、后定孔、辅孔以及设置于底壁上的底定孔均作为连接位点,将固定部件通过该位置安装在管套内的管件上,将安装部件隐藏在内,避免安装件如螺纹、螺栓在管套外壁上凸显在外,有利于保持整个管套的完整性,并避免这些部件凸显在外所引起的安装空间的占用,尽可能的试整体不受到外部干扰,有利于改善安装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的截面图。

其中标号:1.顶壁;2. 侧壁一;3. 底壁;4. 侧壁二;5. 前定孔;6. 后定孔;7. 底定孔;8. 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便装式管套,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由顶壁1、侧壁一2、底壁3和侧壁二4构成,顶壁1、侧壁一2、底壁3和侧壁二4顺次连接,且侧壁一2一端与顶壁1连接,另一端与底壁3连接,而侧壁二4连接于连接于顶壁1与底壁3之间,顶壁1、侧壁一2、底壁3和侧壁二4形成周边封闭的中空结构,侧壁一2和侧壁二4上均设置有前定孔5,且侧壁一2与侧壁二4对称设置,而设置于侧壁一2上的前定孔与设置于侧壁二4上的前定孔也对称。本实施例中,底壁3为平面结构,方便其与安装面的结合;侧壁一2与侧壁二4对称设置,顶壁1、侧壁一2与侧壁二4均为弧形结构,且顶壁1与侧壁一2、侧壁二4所在圆的直径不同,且顶壁1所在圆的直径小于侧壁一2、侧壁二4所在圆的直径。侧壁一2与侧壁二4表面的弧度较顶壁大,使顶壁1在侧壁一2、侧壁二3的上方形成一个非平面的受力位点,这样的结构设置,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外力首先在顶壁1上进行一次分解并分散,当改外力传递至侧壁一2、侧壁二4时,再次进行分解和分散,当该外力传递至底壁3时,外力作用效果已经非常细微,从整体上降低了外力对整个管套的作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侧壁一2和侧壁二4上设置有后定孔6,后定孔6的设置,方便观察管套内所安装管件是否安装到位的同时,也为管套提供了一个安装和固定位点,避免临时打孔,并可以确保管套结构的完整性,避免出现机械误伤,影响其保护作用的发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底壁3上设置有底定孔7,底定孔7的设置,方便观察管套内所安装管安装状况的同时,也为管套提供了一个安装和固定位点,底部固定,避免影响这个管件安装的外部效果,而且大多数的安装都会将底壁3朝内(即非显露在外的位置),底定孔7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将固定部件隐藏起来,避免凸显在外影响安装牢度。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侧壁一2上设置有辅孔8,辅孔8在侧壁一2上处于非首端或末端的位置,将安装位置设置在管件的中间段上,方便管件的牢固安装。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侧壁一2和侧壁二4上设置有后定孔6,后定孔6的设置,方便观察管套内所安装管件是否安装到位的同时,也为管套提供了一个安装和固定位点,避免临时打孔,并可以确保管套结构的完整性,避免出现机械误伤,影响其保护作用的发挥;侧壁一2上设置有辅孔8,辅孔8位于前定孔5与后定孔6之间,管件可进行前、中、后三道安装,方便管件的牢固安装。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侧壁一2和侧壁二4上设置有后定孔6,底壁3上设置有底定孔7,侧壁一2上设置有辅孔8,辅孔8位于前定孔5与后定孔6之间,管件可进行前、中、后以及底部四道安装,方便管件的牢固安装。

本申请的管套以顶壁1、侧壁一2、底壁3和侧壁二4所形成的密封结构为主要构成,其中,顶壁1和底壁4为主要工作面,连接过程中,本管套以顶壁1、侧壁一2、底壁3、侧壁二4与其他管件进行连接,侧壁一2、侧壁二4与顶壁1所形成的拱形结构作为缓冲腔存在于其内的连接管上方,起到缓冲外力的作用,而设置于侧壁一2、侧壁二4上的前定孔5、后定孔6、辅孔8以及设置于底壁3上的底定孔7均作为连接位点,将固定部件通过该位置安装在管套内的管件上,将安装部件隐藏在内,避免安装件如螺纹、螺栓在管套外壁上凸显在外,有利于保持整个管套的完整性,并避免这些部件凸显在外所引起的安装空间的占用,尽可能的试整体不受到外部干扰,有利于改善安装的牢固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