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599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密封圈。



背景技术:

密封圈具有密封作用,可对气体、液体进行密封,按材质有NBR丁腈橡胶密封圈、SIL硅橡胶密封圈等材质的密封圈,按形状有V型、U型、O型、矩形、Y型等形状的密封圈。雾化片是超声波雾化装置的核心部件,通常与防漏水的橡胶圈配套使用。

目前的橡胶圈其一侧的顶部设有敞口的出线槽,雾化片两个电极的导线由该出线槽引出,引出过程中,两条导线会有交错的情况出现,雾化片在安装过程中,导线会被完全压实并固定,而导线的交错会导致焊点部位拉力过大,既会影响雾化片的振动、还会造成雾化片局部受压过大,降低雾化质量,减少雾化片的使用寿命。如何避免雾化片导线的交错情况,对于雾化片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圈,能够避免雾化片两个电极的导线在引出密封圈时出现交错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密封圈,包括环状基体,环状基体内侧设有用于放置雾化片的凹槽,环状基体上设有两个出线口,环状基体一端面设有与出线口连接的用于断开端面的缝隙,每一缝隙连接一出线口。

其中,各出线口中心点之间的弧长小于等于环状基体的四分之一周长。

其中,出线口用于穿过由缝隙放入的雾化片电极的导线,一出线口对应一导线。

其中,环状基体的两个端面为平面。

其中,环状基体为硅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包括环状基体,环状基体内侧设有用于放置雾化片的凹槽,环状基体上设有两个出线口,环状基体一端面设有与出线口连接的用于断开端面的缝隙,每一缝隙连接一出线口。通过上述方式,两个出线口可分别放置雾化片电极的导线,避免导线在引出密封圈时出现交错的情况,与出线口连接的缝隙的距离较小,可提高密封圈的防水效果,出线口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可使雾化片的两条导线在密封圈外以较小的距离合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密封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密封圈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密封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环状基体10,环状基体10内侧设有用于放置雾化片的凹槽11,环状基体10上设有两个出线口12、13,环状基体10一端面设有与出线口12、13连接的用于断开端面的缝隙14、15,每一缝隙连接一出线口,即出线口12与缝隙14连接、出线口13与缝隙15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出线口12的中心点与出线口13的中心点之间的弧长小于等于环状基体10的四分之一周长,即出线口12的中心点和环状基体10的中心点所在的直线与出线口13的中心点和环状基体10的中心点所在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

在本实施例中,出线口12、13用于穿过雾化片电极的导线,一出线口对应一导线,在装配雾化片时,导线由缝隙14、15放入出线口12、13。

在本实施例中,环状基体10为硅胶材质,其两个端面为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缝隙14的缝隙距离可以为0,即切开端面,即形成缝隙14,缝隙距离较小,可提高密封圈的防水性。缝隙15的缝隙距离可以为0,即切开端面,即形成缝隙15,缝隙距离较小,可提高密封圈的防水性。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密封圈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环状基体20,环状基体20内侧设有用于放置雾化片的凹槽21,环状基体20上设有两个出线口22、23,环状基体20一端面设有与出线口22、23连接的用于断开端面的缝隙24、25,每一缝隙连接一出线口,即出线口22与缝隙24连接、出线口23与缝隙25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出线口22的中心点与出线口23的中心点之间的弧长等于环状基体20的四分之一周长。

在本实施例中,出线口22、23用于穿过雾化片电极的导线,一出线口对应一导线,在装配雾化片时,导线由缝隙24、25放入出线口22、23。

在本实施例中,环状基体20为丁腈橡胶材质,其两个端面为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缝隙14的缝隙距离为1-2mm,缝隙15的缝隙距离为1-2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包括环状基体,环状基体内侧设有用于放置雾化片的凹槽,环状基体上设有两个出线口,环状基体一端面设有与出线口连接的用于断开端面的缝隙,每一缝隙连接一出线口。通过上述方式,两个出线口可分别放置雾化片电极的导线,避免导线在引出密封圈时出现交错的情况,与出线口连接的缝隙的距离较小,可提高密封圈的防水效果,出线口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可使雾化片的两条导线在密封圈外以较小的距离合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