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265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手机已成为现代社会几乎人人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怎样科学、合理的放置、拿取及定位手机却常常面临很大难题。尤其是在车内,很多司机因此常常违反交规,甚至酿成严重的交通事故。经查中国专利文献,发现有许多有带有真空吸盘的手机支架的专利文献存在,但这类手机支架大多存在结构复杂,使用不便的缺陷;现在市场上手机支架相关产品在功能上很难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有的安装不便,有的拿取不便,有的产品还会对手机或车辆造成损伤,甚至影响驾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手机支架,目的在于满足人们更简便的放置、拿取、定位及操作手机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机支架 ,包括手机支架本体 ,所述手机支架本体包含真空吸盘和支撑物,所述真空吸盘由圆盘和拉杆组成,所述支撑物由第一组件、第二组件、第三组件构成,在所述第三组件上设置有侧孔,所述第三组件上的所述侧孔与顶部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与侧边平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组件的顶槽用于支撑所述圆盘的边缘,所述拉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组件的底部上的底孔,所述第二组件将所述拉杆下端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三组件上的所述侧孔对齐串连固定定位,常态下,所述第一组件的底部平面与所述顶部平面贴合,所述真空吸盘不变形;吸附时,所述第一组件的底部平面与所述侧边平面贴合,所述真空吸盘被所述拉杆下拉变形,而将被吸附物吸紧。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组件(2)呈圆罩形,在所述圆罩形的内底面与所述圆盘(11)的所述拉杆(12)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22)。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第三组件上设有与其它物体连接的连接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连接部通过粘贴、吸附或卡扣结构与桌面或车内平面相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圆盘为软体平面圆饼状盘。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拉杆是用硬体材料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真空吸盘及支撑物,并且使所述第三组件上的所述侧孔与顶部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与侧边平面之间的距离;在吸附时,将被吸物贴在真空吸盘上,转动真空吸盘,使所述第一组件的底部平面与所述侧边平面贴合,所述真空吸盘被所述拉杆下拉变形,而将被吸附物吸紧;需要取下被吸物件时,回转真空吸盘,使所述第一组件的底部平面与所述顶部平面贴合,所述真空吸盘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形,解除对补吸物件的吸附;这种结构,可以很方便人们用一支手来吸附或取下被吸附件,这在司机开车时,是十分方便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操作和结构都简单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 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 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2 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图2 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通过实施例加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机支架,包括手机支架本体,所述手机支架本体包含真空吸盘1和由第一组件2、第二组件3、第三组件4构成的支撑物组成。

真空吸盘1由圆盘11和拉杆12组成。圆盘11为软体平面圆饼状盘,拉杆12为硬体材料拉杆。在底部平面22与所述圆盘11的所述拉杆12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22。

支撑物由第一组件2、第二组件3、第三组件4构成,其中:

第三组件4的底部44用于将手机支架本体安装在桌面上或车内,并支撑其余组件。在第三组件4上设置有侧孔41,侧孔41与顶部平面42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与侧边平面43之间的距离。

第一组件2的顶槽21用于支撑圆盘11的边缘,底部平面22则贴合第三组件4的顶部平面42或侧边平面43,起到支撑作用。在第一组件2的底部设置有底孔23,可以使拉杆12的一端穿过第一组件2与第三组件4固定。

第二组件3用于将拉杆12一端上的通孔121与第三组件4上的侧孔41串连固定在一起。

使用前,要将支撑物与真空吸盘1组装起来,组装方式为:第一组件2为圆罩形,将拉杆12的下端穿过第一组件2的底部上的底孔23,用第二组件3将拉杆12下端上的通孔121与第三组件4上面的侧孔41对齐串连固定定位,此时圆盘11与第一组件2顶槽21贴合在一起,第一组件2的底部平面22与第三组件4的顶部平面42贴合在一起。组装完成后将第三组件4的底部44固定在桌面上或车内。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手机5背面放置于圆盘11的正面上,同时向下转动手机5及第一组件2,使第一组件2的底部平面22与第三组件4的贴合面由顶部平面42转至侧边平面43。此时由于第二组件3将拉杆12上的通孔121与第三组件4上的侧孔41固定在一起,而侧孔41到顶部平面42的距离小于其到侧边平面43的距离,第一组件2的顶槽21支撑圆盘11边缘并贴合手机5的背面上,而拉杆12带动圆盘11中心向内抽拉产生真空,手机5因此被吸附起来,达到放置手机5的目的。反之,拿取手机5时,只需将手机5及第一组件2向上转动,使第一组件2的底部平面22与第三组件4的贴合面由侧边平面43转至顶部平面42,在拉杆12上的复位弹簧122作用下,圆盘11的中心由凹陷状态恢复到平面位置,真空消失,手机5即可被轻松取下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