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鞍型管件焊接模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0292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鞍型管件焊接模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焊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鞍型管件焊接模头。



背景技术:

随着聚乙烯(PE)制备工艺的成熟及其安全环保的使用性能,PE管件在市政工程、化工、电信电气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所占市场份额大有超越传统的聚氯乙烯(PVC)、PP-R管件之势,但受材料本身流变性能及成型性能的影响,PE管件收缩大、孔口易失圆,使用时与其它管件或管材熔接时重叠面积小或难于承插,即使在夹具的作用下能够得以熔接,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易产生蠕变失效。

目前,在生产中,PE管件焊制大口径管材变换为小口径时需采用到鞍型焊接技术,为解决目前鞍型管件与管材不匹配、焊接翻边、焊接牢固程度低的问题,提高鞍型管件与管材的连接可靠度,使焊制管件外观更美观,有必要提出一种鞍型管件焊接模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鞍型管件焊接模头,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鞍型管件与管材的焊接常出现不匹配、焊接翻边、焊接牢固程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鞍型管件焊接模头,包括阳模头和阴模头,所述的阳模头上设置有用于插入管材焊接口的内插段,所述的阳模头在内插段的后部设置有外挡段,所述的外挡段的前端面为内凹型鞍形弧面,所述的阳模头上开设有用于套合鞍型管件焊接段的第一开孔,所述的第一开孔由第一沉孔和螺纹孔构成,所述的阴模头的前端面设置有外凸型鞍形弧面,所述的阴模头上开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的第二开孔由第二沉孔和通孔构成,所述的内插段的外表面、外挡段的外表面、外凸型鞍形弧面、第一开孔的内表面均均匀涂覆有特氟龙不粘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插段和外挡段同轴且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的内插段的直径小于外挡段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沉孔设置于内插段上,并与内插段同轴,所述的螺纹孔与第一沉孔的后端连接,并与第一沉孔同轴,所述的螺纹孔贯穿至阳模头后端。

作为优选,所述的螺纹孔的大径小于第一沉孔的孔径。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沉孔与通孔同轴,并且第二沉孔的后端与通孔连接,所述的通孔贯穿至阴模头的后端。

作为优选,所述的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沉孔的孔径。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插段的外圆直径与第二沉孔的孔径相同,所述的内插段的前端面至内凹型鞍形弧面的距离与第二沉孔后端至外凸型鞍形弧面的距离对应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凹型鞍形弧面与外凸型鞍形弧面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鞍型管件焊接模头,结构合理,根据管材外径大小,设计鞍型焊接阳模头、阴模头焊接弧度,同时根据管材厚度设计阳模头插入端长度,应用中采用阳模头、阴模头分别对管材、鞍型管件进行焊接部分的加热熔融,待熔融后,将鞍型管件的熔融面承插于管材管壁内周的熔融面上,通过鞍型管件的前端面与管材的内端面、鞍型管件的外周面与管材管壁的内周面、鞍型管件的鞍形弧面与管材管口处的鞍形弧面熔接,实现鞍型管件与管材的焊接,焊接更牢固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鞍型管件焊接模头阳模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鞍型管件焊接模头阳模头的半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鞍型管件焊接模头阴模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鞍型管件焊接模头阴模头的半剖视图;

图5是鞍型管件与管材焊接部分的熔接示意图。

图中:1-阳模头、11-内插段、12-外挡段、13-第一开孔、131-第一沉孔、132-螺纹孔、14-内凹型鞍形弧面、2-阴模头、21-外凸型鞍形弧面、22-第二开孔、221-第二沉孔、22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鞍型管件焊接模头,包括阳模头1和阴模头2,所述的阳模头1上设置有用于插入管材焊接口的内插段11,所述的阳模头1在内插段11的后部设置有外挡段12,所述的外挡段12的前端面为内凹型鞍形弧面14,所述的阳模头1上开设有用于套合鞍型管件焊接段的第一开孔13,所述的第一开孔13由第一沉孔131和螺纹孔132构成,所述的阴模头2的前端面设置有外凸型鞍形弧面21,所述的阴模头2上开设有第二开孔22,所述的第二开孔22由第二沉孔221和通孔222构成,所述的内插段11的外表面、外挡段12的外表面、外凸型鞍形弧面21、第一开孔13的内表面均均匀涂覆有特氟龙不粘涂层。

具体地,所述的内插段11和外挡段12同轴且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的内插段11的直径小于外挡段12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沉孔131设置于内插段11上,并与内插段11同轴,所述的螺纹孔132与第一沉孔131的后端连接,并与第一沉孔131同轴,所述的螺纹孔132贯穿至阳模头1后端,所述的螺纹孔132的大径小于第一沉孔131的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沉孔221与通孔222同轴,并且第二沉孔221的后端与通孔222连接,所述的通孔222贯穿至阴模头2的后端,所述的通孔222的直径小于第二沉孔221的孔径。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内插段11的外圆直径与第二沉孔221的孔径相同,所述的内插段11的前端面至内凹型鞍形弧面14的距离与第二沉孔221后端至外凸型鞍形弧面21的距离对应相等,所述的内凹型鞍形弧面14与外凸型鞍形弧面21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鞍型管件焊接模头在工作过程中,将阳模头1的内插段11插入焊接管材内,内插段11的长度可根据管材的壁厚进行设计,将鞍型管件焊接段插入阴模头2的第二沉孔221中,对阳模头1和阴模头2同时加热,待管材与阳模头1内插段11的前端面、内插段11的外圆周面、外挡段12的内凹型鞍形弧面14接触处熔融,及鞍型管件与阴模头2的第二沉孔221底面、第二沉孔221的内圆周面、外凸型鞍形弧面21的接触处熔融后,取出阳模头1和阴模头2,将鞍型管件熔融部分承插于管材的熔融部分中,通过鞍型管件的前端面与管材的内端面、鞍型管件的外周面与管材管壁的内周面、鞍型管件的鞍形弧面与管材管口处的鞍形弧面熔接(参见图5,粗线段表示),实现鞍型管件与管材的焊接,焊接更牢固可靠,且焊制后外观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