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机双沟槽上罗拉轴承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2306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罗拉轴承的新型密封圈及双沟槽上罗拉轴承的一种新型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纺机上罗拉轴承是纺纱机上的重要牵伸部件,对纱线起牵伸作用,其运用在细纱机上量大面广,轴承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对纱线的条干等质量有很大影响。按行业标准FZ/T92103-2003要求,轴承质量指标之一,游隙公差为0.003~0.03。

传统上罗拉轴承为双列一孔一沟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轴承外圈为一孔一沟结构。轴承外侧钢球安装在芯轴R槽与轴承外圈沟中,内侧钢球安装在芯轴内侧R与轴承外圈孔中。传统上罗拉轴承密封结构为工字形钢制防尘圈,防尘圈内径固定在芯轴上,与芯轴系过盈配合,防尘圈工字形外径与孔之间形成间隙密封。由于以上结构形式,轴承有以下缺点:①轴承失效形式均为内侧(孔一排)磨损失效,②轴承在加油脂时会出现防尘圈处漏油脂现象。

中国专利92213968.7的上罗拉轴承(该专利96年被终止)和200420023328.7的纺机皮辊轴承(该专利2007年被终止)先后提出双沟槽结构,即轴承轴承外圈为双沟结构,双列钢球均安装在芯轴R槽与轴承外圈R槽中,因其防尘圈的结构所限,轴承内侧一排钢球保持架必须从外侧方向安装,所以其装配困难,难以实现大面积推广使用。

中国专利ZL2009102648516公开了一种纺机外圈双沟槽上罗拉轴承装配工艺,防尘圈固定在芯轴上,导致内侧一排的轴承保持架必须从外侧安装,所以装配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纺机双沟槽上罗拉轴承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能够实现高效率装配双沟槽上罗拉轴承,上罗拉轴承加油时不漏油脂。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纺机双沟槽上罗拉轴承密封结构,包括芯轴、轴承外圈以及设置于所述芯轴与轴承外圈之间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环具有两个密封唇,分别是内侧密封唇和外侧密封唇,所述内侧密封唇与芯轴之间间隙密封;外侧密封唇与芯轴之间过盈配合,形成接触式密封;密封圈的外壁固定在轴承外圈的孔壁上。

所述密封圈包括刚性骨架和包覆连接在所述刚性骨架外部的橡胶外层。

所述刚性骨架的中间具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使所述刚性骨架形成轴线不重合的两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骨架部分和第二骨架部分,所述第一骨架部分的外部包覆连接橡胶外层后固定在轴承外圈孔壁上的凹槽内;所述第二骨架部分的外部包覆连接橡胶外层后形成所述内侧密封唇和外侧密封唇。

密封圈上靠近密封圈的外径处设有弹性R槽。

所述弹性R槽的槽径为1-2mm。

本实用新型一种纺机双沟槽上罗拉轴承密封结构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将防尘圈改为密封圈,密封圈设计为钢板骨架和橡胶组合的密封结构,密封圈设置有钢板骨架,密封圈靠近外径处设有弹性R槽,内径处设有双侧密封唇口。密封圈外径固定在轴承外圈的槽口上,采用过盈配合,内侧唇口与轴采用小间隙密封,当加油的油脂到达内侧唇口处,唇口受压伸展与轴形成过盈配合,使油脂无法外流。外侧唇口与轴采用小过盈量配合,形成接触式密封,使灰尘等污物无法进入到轴承内。

第二、密封圈可在芯轴上移动,其固定在轴承外圈上。实现了先从两侧装入保持架,后装入密封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芯轴;2为轴承外圈;510为弹性R槽;521为521为内侧密封唇;522为外侧密封唇;531为第一骨架部分;532为第二骨架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纺机双沟槽上罗拉轴承装配工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密封圈5的内环具有两个密封唇,分别是内侧密封唇521和外侧密封唇522,所述内侧密封唇521与芯轴1之间间隙密封;外侧密封唇522与芯轴1之间过盈配合,形成接触式密封;密封圈5的外壁固定在轴承外圈2的孔壁上。所述密封圈5包括刚性骨架51和橡胶外层52。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刚性骨架的中间具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使所述刚性骨架形成轴线不重合的两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骨架部分531和第二骨架部分532,所述第一骨架部分531的外部包覆连接橡胶外层后固定在轴承外圈孔壁上的凹槽内;所述第二骨架部分532的外部包覆连接橡胶外层后形成所述内侧密封唇521和外侧密封唇522;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了使密封圈更加顺利的放置进轴承外圈2与芯轴1之间,密封圈上靠近密封圈的外径处设有弹性R槽510。优选的,所述弹性R槽510的槽径为1-2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