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开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断面矩形顶管管节拼装接头。
背景技术:
顶管法是借助顶推设备将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始发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坑(到达井)内,依靠安装在管道头部的钻掘系统不断地切削土屑,由出土系统将切削的土屑排出,边顶进,边切削,边输送,将管道逐段向前铺设,与此同时,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坑之间的一种非开挖施工技术。顶管技术是一项用于市政施工的非开挖掘进式管道铺设施工技术。优点在于不影响周围环境或者影响较小,施工场地小,噪音小。而且能够深入地下作业,这是开挖埋管无法比拟的优点。目前世界上的顶管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十分成熟的阶段,各种各样的顶管方式方法出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顶管施工技术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矩形顶管和弧形顶管法为施工者普遍使用,在矩形施工中经常会有矩形大断面的形成,而这些断面的形成很容易使内部接缝处渗水,从而导致连接口的刚性需求无法保证,且在顶管顶进施工时,顶管接头混凝土刚形体经常会因为接触不均匀而受力遭到破坏,顶管顶进时插口端也会产生很大的摩阻力,且渣土等异物容易掉入注浆管中,造成堵管,对施工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非常耽误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断面矩形顶管管节拼装接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矩形施工中经常会有矩形大断面的形成,而这些断面的形成很容易使内部接缝处渗水,从而导致连接口的刚性需求无法保证,且在顶管顶进施工时,顶管接头混凝土刚形体经常会因为接触不均匀而受力遭到破坏,顶管顶进时插口端也会产生很大的摩阻力,且渣土等异物容易掉入注浆管中,造成堵管,对施工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非常耽误施工进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断面矩形顶管管节拼装接头,包括第一止水钢环、接口钢套环、钢环、钢管压浆孔、管节外侧、管节内侧、多层胶合板、细石混凝土、外力管堵、第二止水钢环、弹性密封圈、单向阀、鹰嘴形橡胶密封圈、半圈形橡胶密封圈、插销孔洞、减磨注浆管和外接头,所述接口钢套环的下方镶嵌有第一止水钢环,且接口钢套环的下方设置有鹰嘴形橡胶密封圈,所述钢环的左端固定有多层胶合板,所述钢管压浆孔的上方安装有接口钢套环,且钢管压浆孔的中间镶嵌有第二止水钢环,所述管节外侧的下方设置有管节内侧,所述多层胶合板的上方固定有接口钢套环,且多层胶合板的表面镶嵌有弹性密封圈,所述细石混凝土的中间连接有外力管堵,所述单向阀的右端固定有鹰嘴形橡胶密封圈,且鹰嘴形橡胶密封圈的右端连接有半圈形橡胶密封圈,所述插销孔洞的右端设置有减磨注浆管,且减磨注浆管的上方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外接头的上方安装有钢管压浆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止水钢环为双层钢环套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接口钢套环厚度为18mm。
优选的,所述管节外侧与钢管压浆孔的接头处采用“F”型承插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多层胶合板和接口钢套环呈“T”型。
优选的,所述第二止水钢环的外径大于第一止水钢环的外径十七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大断面矩形顶管管节拼装接头为了满足接缝防水的要求,管节外侧接头与钢管压浆孔的接头处采用“F”型承插式连接,可使两者无缝连接,起到充分防水的作用,接口钢套环的厚度为18mm,且为钢制接口套环,可满足顶管工作时接口处的刚度需求,解决了易损坏崩断的问题的同时又可与承口混凝土结构密贴,多层胶合板可作为传力衬垫,在接缝处于顶管顶进施工时,有效避免顶管接头混凝土刚形体接触不均匀受力遭到破坏,减摩注浆管可有效减小顶管顶进时插口端的摩阻力,单向阀可防止渣土掉入减摩注浆管中,造成堵管,加快了顶管的工作进程,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止水钢环,2、接口钢套环,3、钢环,4、钢管压浆孔,5、管节外侧,6、管节内侧,7、多层胶合板,8、细石混凝土,9、外力管堵,10、第二止水钢环,11、弹性密封圈,12、单向阀,13、鹰嘴形橡胶密封圈,14、半圈形橡胶密封圈、15、插销孔洞、16、减磨注浆管、17、外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断面矩形顶管管节拼装接头,包括第一止水钢环1、接口钢套环2、钢环3、钢管压浆孔4、管节外侧5、管节内侧6、多层胶合板7、细石混凝土8、外力管堵9、第二止水钢环10、弹性密封圈11、单向阀12、鹰嘴形橡胶密封圈13、半圈形橡胶密封圈14、插销孔洞15、减磨注浆管16和外接头17,接口钢套环2的下方镶嵌有第一止水钢环1,第一止水钢环1为双层钢环套接结构,套接时更牢固,且接口钢套环2的下方设置有鹰嘴形橡胶密封圈13,接口钢套环2厚度为18mm,满足了接口处的刚度需求,钢环3的左端固定有多层胶合板7,钢管压浆孔4的上方安装有接口钢套环2,且钢管压浆孔4的中间镶嵌有第二止水钢环10,第二止水钢环10的外径大于第一止水钢环1的外径十七倍,可更好的作用于不同的止水力度,更好的根据水流量的冲力进行适应,管节外侧5的下方设置有管节内侧6,管节外侧5与钢管压浆孔4的接头处采用“F”型承插式连接,可在与管节外侧5的接缝处形成有效契合角度,可满足接缝防水的要求,多层胶合板7的上方固定有接口钢套环2,多层胶合板7和接口钢套环2呈“T”型,连接方式更稳固,传递力的扩散方式更均匀,且多层胶合板7的表面镶嵌有弹性密封圈11,细石混凝土8的中间连接有外力管堵9,单向阀12的右端固定有鹰嘴形橡胶密封圈13,且鹰嘴形橡胶密封圈13的右端连接有半圈形橡胶密封圈14,插销孔洞15的右端设置有减磨注浆管16,且减磨注浆管16的上方连接有单向阀12,外接头17的上方安装有钢管压浆孔4。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大断面矩形顶管管节拼装接头时,钢管压浆孔4在顶管顶进时减少摩擦并在其内部注入浆液,第二止水钢环10同时对内部浆液液体进行封止,第一止水钢环1和第二止水钢环10皆用于防止土内积水进入管节接头内部,接口钢套环2用于与顶管外端接口处连接,多层胶合板7用于接收顶管顶进施工时的力传递并均匀扩散力传递,细石混凝土8在钢管压浆孔4灌注压浆完成后,对外力管堵9进行堵管,弹性密封圈11对多层胶合板7处的接口进行密封并增加力的传递均匀扩散度,鹰嘴形橡胶密封圈13和半圈形橡胶密封圈14对接口钢套环2、钢管压浆孔4和管节外侧5起到相互连接密封的作用,这就是该大断面矩形顶管管节拼装接头的工作原理。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