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0750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真空吸油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的滴油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真空吸油泵。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生锈或者氧化,金属料带在进入收料机前必须使用滴油装置进行涂油处理,以隔绝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经过涂油处理的金属料带状工件还可以具有极好的润滑作用,能够有效防止表面被磨花。

另外,在一些设备的转动部件附近,通常也会设置滴油装置,以保持转动部件的润滑,提高传动效率,减少磨损。

现有的滴油装置一般为一个底部设有滴油嘴的油壶。油壶中的油由于重力作用从滴油嘴滴落,涂布于金属料带或者转动部件表面。这种滴油装置主要具有以下两个缺点:(1)油壶容量有限,需要按时手动加油;(2)油滴受重力作用自然滴落,滴油量不稳定,导致涂布效果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真空吸油泵,包括一个密闭的筒体和设于筒体内部的真空吸料器,筒体上部设有出气口,筒体下部设有滴油口,真空吸料器通过进气管与压缩空气系统相连接,真空吸料器通过上油管与储油箱相连接,进气管和上油管分别穿过筒体与真空吸料器相连通,真空吸料器内部中间部分设有一个渐缩口,上油管与真空吸料器的连接处位于渐缩口后方,压缩空气由进气管流入真空吸料器,在经过渐缩口时,空气流速逐渐加快,最后形成高速压缩空气由渐缩口喷射而出,空气流高速喷射时,位于渐缩口后方的上油管与真空吸料器的连接处产生真空,从而将储存在储油箱内的油由上油管吸入真空吸料器,并形成油滴被空气流从真空吸料器中吹出,油滴在筒体内壁凝结并收集在筒体底部,压缩空气则由出气口排出,筒体底部的油经过滴油口滴加到工作区域。

根据“文丘里效应”,当气体或液体在文丘里管里面流动,在管道的最窄处,动态压力(速度头)达到最大值,静态压力(静息压力)达到最小值.气体(液体)的速度因为通流横截面面积减小而上升。整个涌流都要在同一时间内经历管道缩小过程,因而压力也在同一时间减小。进而产生压力差,这个压力差用于测量或者给流体提供一个外在吸力。在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油泵中,压缩空气从真空吸料器的入口进入,再通过截面很小的渐缩口排出。由于渐缩口截面逐渐减小,压缩空气的压强减小,流速变大,这时就在渐缩口的出口处产生一个真空度,致使位于渐缩口后方的上油管与真空吸料器的连接处产生真空,从而将储存在储油箱内的油由上油管吸入真空吸料器,随着压缩空气一起流进真空吸料器内以减小压缩空气的流速。形成的油滴被空气流从真空吸料器中吹出,在筒体内壁凝结并收集在筒体底部。压缩空气则由出气口排出,筒体底部的油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过滴油口滴加到工作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真空吸料器的出口处设有喷射孔,油滴被空气流从喷射孔吹出。喷射孔可以将真空吸料器喷出的压缩空气分成喷射向不同方向的多股气流,由此可以避免喷出的气流和筒体反射回来的气流形成共振,导致筒体内部空气压力不稳定,进而可以提高真空吸料器内压缩空气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真空吸料器的出口处设有多个喷射孔,喷射孔朝向筒体内侧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气口还设有消音器。通过加装消音装置减少气流震荡,避免产生啸音,从而可以使真空吸料器中的压缩空气流速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滴油口还设有减压阀。减压阀可以避免过大的压力导致滴油过大。而且通过减压阀可以调节滴油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工作区域通过回油管与储油箱相连接。由此工作区域滴落的残油可以通过回油管流回储油箱循环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喷射孔位于筒体内部存油液面的上方。从而可以使真空吸料器中的压缩空气流速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筒体内部还填充有填料。填料一般采用大颗粒填料或者金属丝。填料能够增加筒体内部的空气阻力,使油滴快速被收集,避免随气体从出气口逸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筒体设置出气口一端还设有回收板。回收板为多孔的板状结构,含有油滴的气流在经过回收板时,油滴可以凝结在回收板滴落,避免随气体从出气口逸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渐缩口由固定在真空吸料器内部压缩空气通路上的喇叭件形成,喇叭件入口端与真空吸料器内部压缩空气通路内壁密封固定,喇叭件出口端位于真空吸料器内部压缩空气通路中间部分,喇叭件的入口端口径大于出口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管还设有气压调整阀。根据伯努利方程,真空吸料器所产生的真空度与进气管中压缩空气的压力成正比关系,因此通过调节进气管中压缩空气的压力,能很方便的进行吸油量的控制。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真空吸油泵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设备控制系统中原有的压缩空气系统即可以实现自动向筒体中补加油,无需加装电路和电路控制系统;而且不需要复杂的线路控制,就能很方便的进行油量的控制。

(2)筒体内部处于正压状态,油滴在压力作用滴落,滴油量更加稳定,涂布效果也更好。

(3)真空吸油泵的核心部分是一个无轴运动部件,由气压产生真空的一个气动元件在进行工作,不需要复杂动力部分,所以不会发热老化,也不会产生很大的磨损。

(4)真空吸油泵的工作过程完全是在一个封闭空间运行,在安全上非常可靠。

(5)真空吸油泵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几乎不需要在后维护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真空吸油泵的装配图。

图2为图1所示真空吸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和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真空吸油泵。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一个密闭的筒体1和设于筒体1内部的真空吸料器2。

其中,筒体1上部设有出气口3,下部设有滴油口4。

为减少气流震荡,避免产生啸音,出气口3还设有消音器31。

为避免过大的压力导致滴油过大并且可以调节滴油量,滴油口4还设有减压阀41。

真空吸料器2通过进气管5与压缩空气系统相连接。

真空吸料器2通过上油管61与储油箱7相连接。

进气管5和上油管61分别穿过筒体1与真空吸料器2相连通。

真空吸料器2内部中间部分设有一个渐缩口21,

渐缩口21由固定在真空吸料器2内部压缩空气通路上的喇叭件形成,喇叭件入口端与真空吸料器2内部压缩空气通路内壁密封固定,喇叭件出口端位于真空吸料器2内部压缩空气通路中间部分,喇叭件的入口端口径大于出口端。

上油管61与真空吸料器2的连接处位于渐缩口21后方。压缩空气由进气管5流入真空吸料器2,在经过渐缩口21时,空气流速逐渐加快,最后形成高速压缩空气由渐缩口21喷射而出,空气流高速喷射时,位于渐缩口21后方的上油管61与真空吸料器2的连接处产生真空,从而将储存在储油箱7内的油由上油管61吸入真空吸料器2,并形成油滴被空气流从真空吸料器2中吹出,油滴在筒体1内壁凝结并收集在筒体1底部,压缩空气则由出气口3排出,筒体1底部的油经过滴油口4滴加到工作区域8。

工作区域8则通过一根回油管62与储油箱7相连接。由此工作区域8滴落的残油可以通过回油管62流回储油箱7循环使用。

根据“文丘里效应”,当气体或液体在文丘里管里面流动,在管道的最窄处,动态压力(速度头)达到最大值,静态压力(静息压力)达到最小值.气体(液体)的速度因为通流横截面面积减小而上升。整个涌流都要在同一时间内经历管道缩小过程,因而压力也在同一时间减小。进而产生压力差,这个压力差用于测量或者给流体提供一个外在吸力。

本实施例中,压缩空气从真空吸料器2的入口进入,再通过截面很小的渐缩口21排出。由于渐缩口21截面逐渐减小,压缩空气的压强减小,流速变大,这时就在渐缩口21的出口处产生一个真空度,致使位于渐缩口21后方的上油管61与真空吸料器2的连接处产生真空,从而将储存在储油箱7内的油由上油管61吸入真空吸料器2。油随着压缩空气一起流进真空吸料器2内以减小压缩空气的流速。形成的油滴被空气流从真空吸料器2中吹出。

真空吸料器2的出口处设有多个喷射孔22。喷射孔22位于筒体1内部存油液面的上方。喷射孔22朝向筒体1内侧壁,油滴被空气流从喷射孔22吹出,在筒体1内壁凝结并收集在筒体1底部。

喷射孔22可以将真空吸料器2喷出的压缩空气分成喷射向不同方向的多股气流,由此可以避免喷出的气流和筒体1反射回来的气流形成共振,导致筒体1内部空气压力不稳定,进而可以提高真空吸料器2内压缩空气的稳定性。

最后压缩空气由出气口3排出。筒体1底部的油则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过滴油口4滴加到工作区域8。

本实施例真空吸油泵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该真空吸油泵中存在压缩空气和油两路流体。

压缩空气经进气管5通过真空吸料器2进入筒体1,最后由出气口3排出。

储油箱7中的油则在真空作用下由上油管61进入真空吸料器2内与压缩空气混合,再形成油滴随压缩空气喷出到筒体1内。在筒体1内,压缩空气的压力迅速减小,流速也明显降低,油滴凝结并被收集在筒体1底部。筒体1底部的油在筒体1内部压力的作用下经过滴油口4滴加到工作区域8。

工作区域8滴落的残油还可以通过回油管62流回储油箱7循环使用。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进气管5还可以设有气压调整阀。根据伯努利方程,真空吸料器2所产生的真空度与进气管5中压缩空气的压力成正比关系,因此通过调节进气管5中压缩空气的压力,能很方便的进行吸油量的控制。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筒体1内部还填充有填料。填料一般采用大颗粒填料或者金属丝。填料能够增加筒体1内部的空气阻力,使油滴快速被收集,避免随气体从出气口3逸出。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筒体1设置出气口一端还设有回收板。回收板为多孔的板状结构,含有油滴的气流在经过回收板时,油滴可以凝结在回收板滴落,避免随气体从出气口3逸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