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圈连接固定结构及用于小型驱动马达的互换胶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6029阅读:766来源:国知局
内外圈连接固定结构及用于小型驱动马达的互换胶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外腔及轴联接器等机械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外圈连接固定结构及用于小型驱动马达的互换胶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较小尺寸的内外圈之间的连接很难像大型的内外圈之间那样采用键槽或销钉等方式的固定连接方式,即使可以采用也因制造误差会产生连接间隙,因此,一般都是采用螺钉直接紧固的方式来连接和固定,或者干脆将二者制作成一体式结构,比如小型电动车的胶轮,它一般直接注塑在电动马达上。

上述现有的内外圈固定方式有其各自的缺陷,对于采用螺钉或键槽、销钉等直接紧固内外圈的方式,都会出现因制造误差而产生间隙,从而导致内外圈之间出现松动,存在螺钉因发生磨损或断裂的安全风险。对于像小型电动车将胶轮直接注塑在电动马达上的方式,出现如果胶轮坏了,就只能连电动马达一起更换,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目前产品中经常出现松动、异响和可能出现螺丝断裂等安全隐患以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等问题,提供一种连接方便,安全可靠的内外圈连接固定结构及用于小型驱动马达的互换胶轮结构。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内外圈连接固定结构,包括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的内圈和外圈,所述外圈的一侧或双侧在靠近内壁的位置沿外圈的中心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螺丝孔,所述螺丝孔包括里侧的螺纹孔段和外侧的锥形孔段,且所述锥形孔段在外圈的该侧面形成第一圆弧形;所述内圈的一侧或双侧对应地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圆弧形相配合的第二圆弧形,所述第一圆弧形和第二圆弧形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还包括锥形螺钉,所述锥形螺钉适于旋入所述螺纹孔内,并且具有适于限制所述外圈与内圈轴向自由度的锥形钉帽,所述钉帽适于容设于所述锥形孔段内。

优选地,所述螺丝孔还包括位于螺纹孔段与锥形孔段之间的柱形孔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小型驱动马达的互换胶轮结构,包括外圈的互换胶轮和内圈的驱动马达外壳,所述驱动马达外壳固定套设于驱动马达的外部,所述互换胶轮和驱动马达外壳之间为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所述互换胶轮注塑于一金属圈外,所述金属圈的一侧或双侧在靠近内壁的位置沿金属圈的中心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螺丝孔,所述螺丝孔包括里侧的螺纹孔段和外侧的锥形孔段,且所述锥形孔段在金属圈的该侧面形成第一圆弧形;所述驱动马达外壳的一侧或双侧对应地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圆弧形相配合的第二圆弧形,所述第一圆弧形和第二圆弧形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还包括锥形螺钉,所述锥形螺钉适于旋入所述螺纹孔内,并且具有适于限制所述金属圈与驱动马达外壳轴向自由度的锥形钉帽,所述钉帽适于容设于所述锥形孔段内。

上述互换胶轮结构中,所述螺丝孔还包括位于螺纹孔段与锥形孔段之间的柱形孔段。

相比于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圆弧形和第二圆弧形构成的螺丝孔和锥形螺钉配合的连接结构,更易于更换损坏胶轮,同时又防止出现原有连接结构容易出现的松动、异响等问题及螺丝断裂等安全隐患,有效增强了使用体验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互换胶轮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互换胶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互换胶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驱动马达外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驱动马达外壳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锥形螺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外圈连接固定结构,主要用于内外圈之间的连接固定。它包括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的内圈和外圈,外圈的一侧或双侧在靠近内壁的位置沿外圈的中心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螺丝孔,该螺丝孔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位于里侧的螺纹孔段,一部分是位于外侧的锥形孔段,锥形孔段在外圈的该侧面形成第一圆弧;内圈的一侧或双侧对应地设置有若干个与上述第一圆弧相配合的第二圆弧,该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从而使上述锥形孔段的一部分位于外圈的内侧,另一部分位于内圈的外侧。本实施例还包括锥形螺钉,该锥形螺纹用于旋入到上述螺纹孔内,其具有限制外圈与内圈之间相对转动的轴向自由度,以连接和固定内外圈,在旋入之后,钉帽恰好容设于该锥形孔段内。

为消除制造误差,上述螺丝孔还包括位于螺纹孔段与锥形孔段之间的柱形孔段,为避免螺丝孔受力后被破坏,螺纹孔段和柱形孔段均加工在外圈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将螺丝孔的位置在外圈和内圈上的位置进行调换,应属于本实施例的等效结构变换,应当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避免在组装内外圈时区分方向,本实施例的螺丝孔在外圈和内圈上的两侧均有设置,且均呈对称分布,而且数量一致。

上述内外圈连接固定结构可普遍用于内外腔和轴联接器等的连接和固定。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结构的用于小型驱动马达的互换胶轮结构,以下详细说明其结构和功能特点。

参照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互换胶轮结构100包括外圈的互换胶轮10、内圈的驱动马达外壳20和用于连接和固定二者的锥形螺钉30,该驱动马达外壳20固定套设在驱动马达200的外部,由金属制成,互换胶轮10和驱动马达外壳20之间为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其中,互换胶轮10注塑于一金属圈11外,该金属圈11的一侧或双侧在靠近内壁的位置沿金属圈11的中心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螺丝孔12,每个螺丝孔12包括里侧的螺纹孔段121、中间柱形孔段122和外侧的锥形孔段123,锥形孔段123在金属圈11的该侧面形成第一圆弧124;驱动马达外壳20的一侧或双侧对应地设置有若干个与上述第一圆弧124相配合的第二圆弧21,并沿该第二圆弧21加工有一弧面;第一圆弧124和第二圆弧21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从而使上述锥形孔段123的一部分位于金属圈11的内侧,另一部分位于驱动马达外壳20的外侧。当金属圈11与驱动马达外壳20装配好,并使第一圆弧124与第二圆弧21对齐以拼成完整圆形时,锥形螺钉30能够旋入螺纹孔12内,并且其钉帽31恰好能容设在该锥形孔段123内。此时,锥形螺钉30的钉帽31能够限制金属圈11与驱动马达外壳20之间相对转动,起到固定的作用。

这种互换胶轮结构100可以方便地更换互换胶轮10,在更换完成后,也可以方便地安装和固定,不仅避免了在互换胶轮10损坏时将整个互换胶轮10连同驱动马达200一起更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提升了更换效率,由于只需一把螺丝刀即可操作,因此也降低了更换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圆弧形和第二圆弧形构成的螺丝孔和锥形螺钉配合的连接结构,更易于更换损坏胶轮,同时又防止出现原有连接结构容易出现的松动、异响等问题及螺丝断裂等安全隐患,有效增强了使用体验和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