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阀体,尤其涉及减压阀。
背景技术:
减压阀是通过调节,将进口压力减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并依靠介质本身的能量,使出口压力自动保持稳定的阀门。从流体力学的观点看,减压阀是一个局部阻力可以变化的节流元件,即通过改变节流面积,使流速及流体的动能改变,造成不同的压力损失,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减压阀。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减压阀,包括内固定阀管、外固定阀管、内移动阀管、外移动阀管和堵块,所述外固定阀管的第一端与真空腔体上的排气孔固定连接,所述内固定阀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固定阀管内,所述外移动阀管的第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外固定阀管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内移动阀管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内固定阀管的第二端内部,所述内移动阀管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外移动阀管内部,所述堵块设置在所述外固定阀管的第二端内,且所述堵块与所述内移动阀管的中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内移动阀管的第二端通过与驱动装置与所述外移动阀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螺环和连接杆,所述内移动阀管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螺环啮合的外螺纹,所述螺环通过螺纹与所述内移动阀管可转动连接,所述螺环的外侧面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外移动阀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内固定阀管、所述外固定阀管、所述内移动阀管、所述外移动阀管、所述堵块和所述螺环的中轴线均重合。
优选地,所述内固定阀管的长度小于所述外固定阀管的长度且长度之差大于所述堵块的厚度,所述内固定阀管的第一端端面与所述外固定阀管的第一端端面所在的平面重合,所述内移动阀管的外径等于所述内固定阀管的内径,所述内移动阀管的外径等于所述堵块的内径,所述堵块的外径等于所述外固定阀管的内径,所述外移动阀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外固定阀管的外径,所述堵块的厚度小于所述螺环与所述外固定阀管的第二端端面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内固定阀管的内侧面与所述内移动阀管的外侧面、外固定阀管的内侧面与所述堵块的外侧面均设置有适配且密封的滑槽和滑棱,所述滑槽和滑棱与内固定阀管的中轴线平行。
具体地,所述内固定阀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固定阀管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内移动阀管的第一端和所述堵块的第一端均设置有锥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减压阀通过调节内移动阀管的位置,从而实现改变节流面积,使流速及流体的动能改变的目的,从而快速的实现了节流面积在内固定阀管的面积和外固定阀管的面积之间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减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减压阀,包括内固定阀管2、外固定阀管3、内移动阀管4、外移动阀管5和堵块6,外固定阀管3的第一端与真空腔体1上的排气孔固定连接,内固定阀管2固定设置在外固定阀管3内,外移动阀管5的第一端通过轴承7与外固定阀管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内移动阀管4的第一端设置在内固定阀管2的第二端内部,内移动阀管4的第二端设置在外移动阀管5内部,堵块6设置在外固定阀管3的第二端内,且堵块6与内移动阀管4的中部外壁固定连接,内移动阀管4的第二端通过与驱动装置与外移动阀管5的内壁固定连接,驱动装置包括螺环8和连接杆9,内移动阀管4的第二端设置有与螺环8啮合的外螺纹,螺环8通过螺纹与内移动阀管4可转动连接,螺环8的外侧面通过连接杆9与外移动阀管5的内壁固定连接。
内固定阀管2、外固定阀管3、内移动阀管4、外移动阀管5、堵块6和螺环8的中轴线均重合,内固定阀管2的长度小于外固定阀管3的长度且长度之差大于堵块6的厚度,内固定阀管2的第一端端面与外固定阀管3的第一端端面所在的平面重合,内移动阀管4的外径等于内固定阀管2的内径,内移动阀管4的外径等于堵块6的内径,堵块6的外径等于外固定阀管3的内径,外移动阀管5的内径大于外固定阀管3的外径,堵块6的厚度小于螺环8与外固定阀管3的第二端端面的距离。
其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使用小节流面积时,转动外移动阀管5,使螺环8与内移动阀管4的第二端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与转动,从而按照如图1所示的方向,内移动阀管4和堵块6向左侧移动,从而使得内固定阀管2与内移动阀管4连通,外固定阀管3与外移动阀管5封闭,从而仅从直径较小的内移动阀管4排出空气。
当需要使用大节流面积时,转动外移动阀管5,使螺环8与内移动阀管4的第二端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与转动,从而按照图1 所示的方向,内移动阀管4和堵块6向右侧移动,从而使得内固定阀管2与内移动阀管4,外固定阀管3与外移动阀管5均导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其区别在于,内固定阀管2的内侧面与内移动阀管4的外侧面、外固定阀管3的内侧面与堵块6的外侧面均设置有适配且密封的滑槽和滑棱,滑槽和滑棱与内固定阀管2的中轴线平行,内固定阀管2的第一端与外固定阀管3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其主要是为了控制内移动阀管4与堵块6的位置,通过滑棱与滑槽之间的卡合,使内移动阀管4与内固定阀管2、堵块6与外固定阀管3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得内移动阀管4与螺环8构成丝杆结构。
同时了便于内移动阀管4深入至内固定阀管2内,堵块6深入至外固定阀管3内,在内移动阀管4和堵块6上设置倾斜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