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制造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暖气阀。
背景技术:
暖气是寒冷地区室内取暖的重要设备,用于提高室内温度,为人们带来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普遍寒冷,暖气供应在北方使用十分广泛,暖气阀作为暖气供应系统中的调节部件也被广泛使用。
现有的暖气阀包括手轮、阀体、阀杆和密封性等零部件,其控制通过手轮转动来调节暖气或者热水的流量,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密封芯表面和阀体内部的螺纹多为细牙距螺纹,这就导致需要转动好几圈手轮才能将阀门最大限度的打开或者关闭,并且其暖气或者热水的流量供应速度不好控制,使用起来较为不便,而且有时会导致能源浪费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控制暖气或者热水流量,并且使用较为简便的暖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暖气阀,包括阀体、密封芯、阀杆、压帽和手轮,所述阀体内部成型有安装腔,所述密封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阀体内部,密封芯的上端连接有阀杆,阀杆的上端伸出所述阀体与所述手轮卡合连接,所述阀体上扣合有压帽,压帽与阀杆形成相互抵靠并对阀杆进行限位,所述密封芯在手轮的带动下做相对于阀体的螺旋上下运动,并且手轮的运动轨迹与密封芯的运动轨迹在阀杆轴线的周向上是同步的并且手轮的转动范围仅为一圈。
在上述的暖气阀中,所述阀体内部和密封芯表面成型的螺纹为多头螺纹。
在上述的暖气阀中,所述多头螺纹的螺距为2-4mm。
在上述的暖气阀中,所述手轮的表面成型有流量刻度。
在上述的暖气阀中,所述阀杆上开设有卡簧槽,卡簧槽内设置有避免阀杆发生轴向位移的圆卡簧。
在上述的暖气阀中,所述阀杆和压帽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一。
在上述的暖气阀中,所述密封芯和阀体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二。
在上述的暖气阀中,所述压帽和阀体的扣合处设置有红纸垫片。
在上述的暖气阀中,所述阀体的材料为黄铜。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阀体和密封芯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较为稳固,安装方便,安装效率高,手轮的运动轨迹和密封芯的运动轨迹在阀杆轴线的周向上是同步的,这样就可以达到手轮只旋转一圈就能对密封芯进行全开或者全关的目的,相较之老式的结构而言更加快捷精准。可以有效控制暖气阀内暖气或者热水的流量,对室温控制更加精准。
2.本实用新型阀杆内部和密封芯外表面的螺纹为多头螺纹,由于多头螺纹的螺距相对较大,在不影响密封芯和阀体连接机构稳定的前提下可以实现手轮转过一圈的过程中密封芯也达到最大开启的状态。
3.本实用新型的手轮上设置有流量刻度,流量刻度可以直观反映阀体内流量大小的情况,该设计可以避免使用人员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将阀门打开过大或过小,并频烦调整大小以达到最舒适室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暖气阀剖面视图。
图2为暖气阀结构示意图。
1-阀体,2-密封芯,3-阀杆,4-压帽,5-手轮,6-流量刻度,7-圆卡簧,8-O型密封圈一,9-O型密封圈二,10-红纸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暖气阀,包括阀体1、密封芯2、阀杆3、压帽4和手轮5,所述阀体1内部成型有安装腔,所述密封芯2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阀体1内部,密封芯2的上端连接有阀杆3,阀杆3的上端伸出所述阀体1与所述手轮5卡合连接,所述阀体1上扣合有压帽4,压帽4与阀杆1形成相互抵靠并对阀杆3进行限位,所述密封芯2在手轮5的带动下做相对于阀体1的螺旋上下运动,并且手轮5的运动轨迹与密封芯2的运动轨迹在阀杆3轴线的周向上是同步的,并且手轮5的转动范围仅为一圈。
在上述的暖气阀中,所述阀体1内部和密封芯2表面成型的螺纹为多头螺纹,所述多头螺纹的螺距为2-4mm。
如图2所示,在上述的暖气阀中,所述手轮5的表面成型有流量刻度6。
如图1所示,在上述的暖气阀中,所述阀杆3上开设有卡簧槽,卡簧槽内设置有避免阀杆3发生轴向位移的圆卡簧7。阀杆3在带动密封芯2转动的过程中,只有密封芯2相对阀体1发生上下方向的位移,阀杆3仅做轴向的转动,在其与阀体1和压帽4的连接中,只有下端是被固定,为了避免阀杆3往下移动的情况发生,圆卡簧7从上端对其进行限位,这样阀杆3就只会在其相应的位置发生转动,而不会有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偏差。
如图1所示,在上述的暖气阀中,所述阀杆3和压帽4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一8,所述密封芯2和阀体1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二9。O型密封圈一8和O型密封圈二9能够提高暖气阀的密封性能,避免漏气漏水的发生。
如图1所示,在上述的暖气阀中,所述压帽4和阀体1的扣合处设置有红纸垫片10。红纸垫片10具有良好的纸质坚硬、优良的弹性、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热性,并且其机械强度较高,绝缘性好,暖气阀在使用过程中,手轮5需要经常转动,这就难免造成密封件的磨损,红纸垫片10就满足了这些要求,可以大大提高暖气阀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暖气阀中,所述阀体1的材料为黄铜。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