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900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具有自动恢复式的换档操作装置的车辆中,对在于中立模式下的前进惯性运转行驶中从中立模式向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时驾驶员感觉操作部件的操作繁琐的情况进行抑制的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具备自动恢复式的换档操作装置的车辆的控制装置,所述自动恢复式的换档操作装置具有由驾驶员来进行操作的操作部件,并能够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预定的操作来选择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且能够通过与向所述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不同的操作来选择第二向前行驶操作位置。例如,日本特开2005-7993中的车辆的控制装置便为该装置。在日本特开2005-7993中的车辆所具备的换档操作装置中,向前进行驶位置进行切换的前进行驶操作位置、向后退行驶位置进行切换的后退行驶操作位置以及向将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路径截断的中立位置进行切换的空档操作位置,以中立操作位置位于前进行驶操作位置与后退行驶操作位置各自之间的方式被排列为一列。而且,初始位置(起始位置)和向减速行驶位置进行切换的减速行驶操作位置与被排列为一列的前进行驶操作位置、后退行驶操作位置和空档操作位置平行排列。操作部件能够在前进行驶操作位置与中立操作位置的相互间、以及后退行驶操作位置与中立操作位置的相互间进行操作。而且,操作部件还能够在初始位置与减速行驶操作位置的相互间进行操作,并且能够在初始位置与中立操作位置的相互间进行操作。此外,换档操作装置为,操作部件在未被施加外力的状态下会自动地向初始位置恢复的瞬时式的换档操作装置。另外,上述的前进行驶位置,上述减速行驶位置以及上述中立位置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前进行驶模式,第二前进行驶模式以及中立模式。此外,上述前进行驶操作位置以及减速行驶操作位置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和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的一个示例。



技术实现要素:

另外,在上述的日本特开2005-7993那样的换档操作装置中,为了防止因手碰触到操作部件等的操作部件的误操作而导致车辆意外地启动,在从包括中立模式(空档模式(n模式))以及驻车模式在内的非驱动模式向第一前进行驶模式或后退行驶模式进行的切换中,要求操作部件从初始位置向中立操作位置进行操作、以及从中立操作位置向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或后退行驶操作位置进行操作这两种操作。在此,在所述驻车模式中,将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路径截断,并使驱动轮的旋转机械性地锁止。出于同样的理由,可以认为,仅通过操作部件的从初始位置向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的这一种操作而从上述的非驱动模式向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是不被容许的。

在该情况下,在从非驱动模式向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的切换中,通过在先实施了操作部件的从初始位置向第一向前行驶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之后使操作部件从初始位置向第一向前行驶操作位置进行操作,从而在暂时向第一前进行驶模式进行了切换之后再向第二向前行驶模式进行切换是被允许的。在从该非驱动模式向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的切换中,需要操作部件的从初始位置向中立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和从中立操作位置向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这两种操作,以及操作部件的从初始位置向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的这一种操作,共计三种操作。因此,在为了抑制燃料消耗等的目的而在中立模式下的前进惯性行驶时向用于获得与该前进惯性行驶相比而更强的减速度等的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的情况下,需要上述的操作部件的三种操作。因此,由驾驶员所实施的操作部件的操作是较为繁琐的。另外,不仅是在如日本特开2005-7993的那样的在操作部件向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中需要两种操作的换档操作装置,在于预定的操作部件的向第一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的切换操作之后、需要将与之不同的另外的操作部件向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的切换操作的换档操作装置中,也可能会产生在中立模式下的前进惯性行驶时的向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的情况下,驾驶员感到操作部件的操作较为繁琐这一问题。

本发明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被完成,其提供了一种具有如下电子控制单元的车辆的控制系统,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会在于前进惯性行驶时从中立模式向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的情况下,对驾驶员感到操作部件的操作较为繁琐的情况进行抑制。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这一观点,提供一种具有操作部件和换档操作装置的车辆的控制系统。该操作部件被构成为由所述车辆的驾驶员来操作。该换档操作装置被构成为,(i)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预定的操作来选择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并且该换档操作装置能够自动恢复,(ii)通过与向所述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不同的操作来选择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构成为,(i)在基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的选择的、第一前进行驶模式成立时,基于所述操作部件向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的选择操作而使第二前进行驶模式成立,(ii)对所述车辆是否处于前进行驶中进行判断,(iii)对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是否为中立模式进行判断,而且,(iv)在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为所述中立模式且所述车辆处于前进行驶中时,即使在实施了所述操作部件向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的选择操作的情况下,也从所述中立模式向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

根据上述车辆,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构成为,(i)在基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的选择的、第一前进行驶模式成立时,基于所述操作部件向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的选择操作而使第二前进行驶模式成立,(ii)对所述车辆是否处于前进行驶中进行判断,(iii)对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是否为中立模式进行判断,而且,(iv)在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为所述中立模式且所述车辆处于前进行驶中时,即使在实施了所述操作部件向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的选择操作的情况下,也从所述中立模式向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因此,在中立模式下的前进惯性行驶中,不实施操作部件向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的选择操作而仅通过操作部件向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的这一种选择操作,即可从中立模式向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由此,在驾驶员欲于中立模式下的前进惯性行驶中向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的情况下,抑制了驾驶员在从中立模式向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时对于操作部件的操作感到繁琐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车辆的控制系统中,所述操作部件也可以是换档杆。所述换档操作装置也可以被构成为,(i)通过从初始位置起向第一方向进行的第一操作和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进行的第二操作,而将所述换档杆向所述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操作,所述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为用于将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向所述第一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的位置,所述第二操作为后续于所述第一操作而实施的操作,而且,(ii)通过从所述初始位置起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所述第二方向进行的所述第二操作,而将所述换档杆向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操作,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为用于将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向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的位置。

根据如上所述的车辆,所述操作部件也可以是换档杆。所述换档操作装置也可以被构成为,(i)通过从初始位置起向第一方向进行的第一操作和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进行的第二操作,而将所述换档杆向所述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操作,所述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为用于将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向所述第一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的位置,所述第二操作为后续于所述第一操作而实施的操作,而且,(ii)通过从所述初始位置起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所述第二方向进行的所述第二操作,而将所述换档杆向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操作,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为用于将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向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的位置。因此,在行驶模式为中立模式且车辆处于前进行驶中的情况下,不需要所述换档杆向所述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的两个方向的两种操作,而通过所述换档杆的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的一个方向的一种操作来从所述中立模式向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由此,在中立模式下的车辆的前进惯性行驶中,抑制了从中立模式向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时驾驶员对于换档杆的操作感到繁琐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车辆的控制系统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也可以被构成为,在车辆的前进行驶中的基于驻车开关的操作而实施的向驻车模式的切换被禁止了的情况下、或者车辆的前进行驶中的基于所述换档杆向后退行驶操作位置的操作而实施的向后退行驶模式的切换被禁止了的情况下,将行驶模式从所述第一前进行驶模式向所述中立模式进行切换。

根据如上所述的车辆的控制系统,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在车辆的前进行驶中的基于驻车开关的操作而实施的向驻车模式的切换被禁止了的情况下、或者车辆的前进行驶中的基于所述换档杆向后退行驶操作位置的操作而实施的向后退行驶模式的切换被禁止了的情况下,将行驶模式从所述第一前进行驶模式向所述中立模式进行切换。因此,在驻车开关的操作或换档杆的向后退行驶操作位置的操作为驾驶员的误操作,并且通过该误操作而从第一前进行驶模式向中立模式被进行了切换的情况下的车辆的前进行驶中,通过换档杆的一个方向的一种类型的向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也能够与需要换档杆的两个方向的两种操作的向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相同,从中立模式向从驱动源向驱动轮传递动力的驱动模式进行切换。由此,能够简化从操作部件的中立模式向驱动模式恢复的操作,并且能够提前从非驱动模式向驱动模式恢复。

此外,在所述车辆的控制系统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也可以被构成为,(i)在于车辆的前进行驶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判断出车辆驱动控制系统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将行驶模式从所述第一前进行驶模式向所述中立模式进行切换,而且,(ii)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在因所述车辆驱动控制系统的异常而被切换成的所述中立模式下的车辆的前进行驶中,判断出所述车辆驱动控制系统恢复至正常状态的情况下,以所述换档杆向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被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为条件,而从所述中立模式向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

根据如上所述的车辆的控制系统,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也可以被构成为,(i)在于车辆的前进行驶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判断出车辆驱动控制系统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将行驶模式从所述第一前进行驶模式向所述中立模式进行切换,而且,(ii)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在因所述车辆驱动控制系统的异常而被切换成的所述中立模式下的车辆的前进行驶中,判断出所述车辆驱动控制系统恢复至正常状态的情况下,以所述换档杆向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被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为条件,而从所述中立模式向所述第二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切换。因此,在因车辆的驱动控制系统的异常而从第一前进行驶模式向中立模式被进行了切换的情况下的车辆的前进行驶中,在车辆驱动控制系统恢复至正常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换档杆的一个方向的向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也能够与需要换档杆的两个方向的操作的向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同样地,从中立模式向从驱动源向驱动轮传递动力的驱动模式进行切换。由此,简化了操作部件的从中立模式向驱动模式恢复的操作,从而能够提前从非驱动模式向驱动模式恢复。

此外,在所述车辆的控制系统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也可以被构成为,(i)在所述换档杆于中立操作位置处被持续保持了第一中立操作位置识别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无论车辆的行驶如何均将所述行驶模式向所述中立模式进行切换,而且,(ii)在所述换档杆于所述车辆的前进行驶中从所述初始位置起向所述中立操作位置被进行操作,并于所述中立操作位置处被持续保持了第二中立操作位置识别时间之后向所述初始位置被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将所述行驶模式从所述第一前进行驶模式向所述中立模式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二中立操作位置识别时间为与所述第一中立操作位置识别时间相比而较短的时间范围。

根据如上所述的车辆的控制系统,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也可以被构成为,(i)在所述换档杆于中立操作位置处被持续保持了第一中立操作位置识别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无论车辆的行驶如何均将所述行驶模式向所述中立模式进行切换,而且,(ii)在所述换档杆于所述车辆的前进行驶中从所述初始位置起向所述中立操作位置被进行操作,并于所述中立操作位置处被持续保持了第二中立操作位置识别时间之后向所述初始位置被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将所述行驶模式从所述第一前进行驶模式向所述中立模式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二中立操作位置识别时间为与所述第一中立操作位置识别时间相比而较短的时间范围。因此,在换挡杆被持续保持了第二中立操作位置识别时间的操作为驾驶员的误操作,并且基于换挡杆的误操作从第一前进行驶模式向中立模式被进行了切换的情况下的车辆的前进行驶中,通过换档杆的一个方向的向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也能够与需要换档杆的两个方向的操作的向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同样地,从中立模式向从驱动源向驱动轮传递动力的驱动模式进行切换。因此,简化了操作部件从中立模式向驱动模式恢复的操作,从而能够提前从非驱动模式向驱动模式恢复。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而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和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示出了为了对构成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的车辆的驱动装置、切换机构和自动变速器的行驶模式进行控制而设置于车辆中的控制系统,和表示该控制装置所包括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功能的主要部分的框线图。

图2为示出了图1的控制系统所包括的换档操作装置的换档杆的各操作位置与能够在各操作位置之间进行操作的操作路径、且示出了p开关的图。

图3为对图1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换档杆向b操作位置被进行了操作时的控制动作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4为对图1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动作、且对在车辆的前进行驶中将行驶模式从d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的控制动作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5为对作为比较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换档杆向b操作位置被进行了操作时的控制动作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6为示出了具备用于将行驶模式向减速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的b开关的换档操作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7为示出了具备,具有+(正)按钮开关和-(负)按钮开关的手动齿轮开关的换档操作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8为示出了具备用于向各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的多个开关的换档操作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参照附图而对本发明的车辆的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对为了控制构成了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装置的车辆10的驱动装置12、切换机构16和自动变速器13的行驶模式而设置在车辆10中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图,并为示出了表示该控制系统所包括的电子控制装置18的控制功能的主要部分的框线图的图。在图1中,车辆10具备驱动装置12、换档操作装置14、切换机构16以及电子控制装置18等。本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2适用于例如在车辆10中被实施纵向配置的fr(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frontengine-reardrive))型车辆,并且具备作为行驶用驱动力源的内燃机、即发动机11和自动变速器13等。自动变速器13将发动机11的动力从输出轴起经由未图示的差动齿轮装置以及该差动齿轮装置与一对驱动轮之间的未图示的车轴而向一对驱动轮传递。此外,车辆10采用了通过电子控制来对自动变速器13的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的线控换档(sbw)系统。

车辆10具备电子控制装置18,所述电子控制装置18包括对切换机构16的工作状态和自动变速器13的行驶模式(换档位置)的切换等进行控制的车辆10的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18被构成为,包括例如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的所谓的微型计算机。并且,cpu通过利用ram的临时存储功能并根据预先存储在rom中的程序来实施信号处理,从而执行车辆10的各种控制。例如,电子控制装置18执行发动机11的输出控制、自动变速器13的变速控制、使用了线控换档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3的行驶模式的切换控制、切换机构16的工作状态的切换控制等的车辆控制。而且,根据需要而区分构成为发动机11的输出控制用和自动变速器13的变速控制用等的结构。在电子控制装置18中被供给有通过设置在车辆10中的各种传感器而被检测出的各种信号。所述各种传感器例如为,作为换档杆20的操作位置传感器的换档传感器34以及选择传感器36、p开关22、回转式编码器。所述各种信号为,例如换档杆位置信号splev,p开关信号spsw,旋转信号sang和车辆10的车速v以及行驶方向等。所述换档杆位置信号splev是与换档杆20被驾驶员实施了操作时的换档杆20的操作位置(杆位置)plev相对应的操作信号(传感器信号)。所述p开关信号spsw是与p开关22被驾驶员实施了操作时的操作位置(p开关接通位置)psw相对应的操作信号。所述旋转信号sang是表示切换机构16中的作为位置信号的p锁止驱动电机26(参照图1)的旋转角度的信号。车辆10的车速v通过车速传感器28而被检测出。从电子控制装置18向设置在车辆10中的各种装置供给各种输出信号。该各种装置例如为发动机11、切换机构16、自动变速器13等。所述各种输出信号例如为,用于发动机11的输出控制的发动机输出控制指令信号、用于切换机构16的切换控制的p切换控制指令信号splock、用于对自动变速器13的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的行驶模式切换控制指令信号sshift等。

在图1中示出了用于在自动变速器13中通过人为操作而对多种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的换档操作装置14的一个示例。该换档操作装置14例如被配置在驾驶席附近,并且具有换档杆20以及p开关22(驻车开关22)。换档杆20为在未被施加外力的状态下会返回至初始位置(原始位置、起始位置)的瞬时式换档杆,且为通过驾驶员而被选择性地向与自动变速器13的多个行驶模式对应的多个换档操作位置(杆位置plev)被进行操作的操作部件。所述瞬时式被称为,当操作力被解除时会向初始位置自动恢复的自动恢复式。为了将车辆10的行驶模式设为除了驻车模式(p模式)以外的所需的行驶模式(倒车模式(r模式)、空档模式(n模式)、驱动模式(d模式)、发动机制动模式(b模式)),由驾驶员来将换档杆20以择一的方式向多个杆位置plev、即倒车操作位置(r操作位置)、空档操作位置(n操作位置)、驱动操作位置(d操作位置)和发动机制动操作位置(b操作位置)进行选择操作。p开关22作为另外的开关而被设置在换档杆20的附近。而且,为了将车辆10的行驶模式设为驻车模式从而实施驻车锁止,而由驾驶员来实施操作。以此方式,换档操作装置14为换档杆20在未被施加外力的状态下会自动地返回至初始位置(起始位置)的瞬时型(自动恢复式)操作装置。

图2为示出了换档操作装置14的换档杆20的各操作位置、和能够在各操作位置之间进行操作的操作路径并且示出了p开关22的图。如图2所示,换档杆20分别向排列在车辆10的前后方向或上下方向(即纵向)上的三个杆位置plev、即r操作位置(r操作位置,倒车操作位置)、n操作位置(n操作位置,中立操作位置)、d操作位置(d操作位置,驱动操作位置),和与之平行排列的h位置(h位置,起始位置)、b操作位置(b操作位置,发动机制动操作位置)被进行操作。此外,换档杆20被设为,能够在r操作位置、n操作位置、与d操作位置的相互间于车辆10的纵向上进行操作,并被设为,能够在h位置与b操作位置的相互间于纵向上进行操作,还被设为,能够在h位置和n操作位置的相互间于垂直于上述纵向的车辆10的横向上进行操作。h位置为换档杆20的初始位置,即使是换档杆20向h位置以外的杆位置plev(r、n、d和b操作位置)被进行了操作,如果作用于换档杆20的外力消失(即,如果驾驶员释放换档杆20),那么该换档杆20还是会通过弹簧等的机械机构而向h位置返回。

因此,换档杆20能够通过预定的操作,即从h位置起向第一方向p1进行的操作和后续于此的向与第一方向p1不同的第二方向p2的车辆后方侧进行的操作这两种操作(两个动作)来选择用于将行驶模式向d模式进行切换的d操作位置,并能够通过从h位置起向第一方向p1进行的操作和后续于此的向与第一方向p1不同的第二方向p2的车辆前方侧进行的操作这两种操作来选择用于将行驶模式向r模式进行切换的r操作位置。此外,换档杆20能够通过从h位置起向第一方向p1进行的操作来选择将行驶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的n操作位置。此外,换档杆20能够通过与向d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不同的操作,即从h位置起向与第一方向p1不同的第二方向p2的车辆后方侧进行的这一种操作来选择用于将行驶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的b操作位置。b操作位置是本发明的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的一个示例。

p开关22例如为自动恢复式的按钮开关,所述p开关22在通过驾驶员的操作而被设为p开关接通位置psw、即p操作位置(p操作位置,驻车操作位置)的情况下,会将p开关信号spsw(也称之为p操作信号ppos)向电子控制装置18输出。

在换档操作装置14向各个操作位置被进行了操作时,通过电子控制装置18,并基于与该操作位置相对应的操作信号而向对应于该操作位置的自动变速器13的行驶模式进行电切换,并且自动变速器13的行驶模式的状态被显示在未图示的指示器上。

对自动变速器13(车辆10)的各行驶模式(p、r、n、d、b模式)进行说明。基于p开关22的p操作位置而被切换而成的p模式为,将自动变速器13内的动力传递路径截断的模式。而且,该p模式是表示通过切换机构16而机械性地阻止驱动轮的旋转的驻车锁止(p锁止)被执行的控制状态的驻车模式。基于换档杆20的向r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而被切换而成的r模式为,表示使车辆10后退的驱动力被传递至驱动轮的控制状态的后退行驶模式(即,用于使车辆10后退行驶的后退行驶模式)。基于换档杆20的向n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而被切换而成的空档模式(n模式)为,表示采用了自动变速器13内的动力传递路径被截断的空档状态的控制状态的中立模式。基于换档杆20的向d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而被选择的d模式为,表示将使车辆10前进的驱动力传递至驱动轮的控制状态的前进行驶模式。即,d模式是用于使车辆10前进行驶的前进行驶模式。基于换档杆20的向b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而被选择的发动机制动模式(b模式)是表示在前进行驶中的加速器切断时发挥发动机制动效果从而使车辆10减速行驶的控制状态的减速前进行驶模式(减速行驶模式)。该减速行驶模式是本发明的第二前进行驶模式的一个示例。此外,d模式是本发明的第一前进行驶模式的一个示例。d操作位置、n操作位置、r操作位置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一前进行驶操作位置、中立操作位置、后退行驶操作位置的一个示例。

在本第一实施例的车辆10中,采用了所谓的线控换档。而且,换档杆20如图2所示那样,向横向即第一方向p1和与该方向交叉(即正交)的纵向即第二方向p2被进行二维操作。因此,换档操作装置14作为对换档杆20的杆位置plev进行检测的位置传感器而发挥功能。而且,换档操作装置14具备对第二方向p2的操作进行检测的换档传感器34和对第一方向p1的操作进行检测的选择传感器36。换档传感器34和选择传感器36将与杆位置plev相对应的换档杆位置信号splev(电压)分别输出至电子控制装置18。即,换档传感器34和选择传感器36构成了对换档杆20的杆位置plev进行检测的杆位置传感器。电子控制装置18基于这些换档杆位置信号splev(电压)的组合对杆位置plev进行识别(判断)。

在图1中,切换机构16包括p锁止机构24、p锁止驱动电机26、回转式编码器等。切换机构16基于p切换控制指令信号splock而使p锁止驱动电机26工作使从而使p锁止机构24向驻车锁止状态和非驻车锁止状态进行切换。向驻车锁止状态和非驻车锁止状态进行切换。驻车锁止状态为,通过设置在自动变速器13的输出轴上的驻车齿轮与驻车锁止杆的啮合而使驱动轮的旋转锁止的状态。非驻车锁止状态为,使驻车齿轮与驻车锁止杆的啮合脱离的驻车锁止解除状态。由此,切换机构16会基于p切换控制指令信号splock来防止车辆10的移动或者容许车辆10的移动。

在图1中示出了电子控制装置18的控制功能的主要部分。在图1中,电子控制装置18具备操作位置判断部40、行驶模式判断部42、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前进行驶判断部46、中立模式切换判断部48以及车辆驱动控制系统异常判断部50。电子控制装置18为本发明的车辆的控制装置的一个示例。

操作位置判断部40基于例如换档杆位置信号splev来对换档杆20的操作位置进行判断。具体而言,操作位置判断部40基于换档杆位置信号splev来对换档杆20的操作位置进行判断,从而对所述换档杆20是否向预定的操作位置被进行了切换进行判断。操作位置判断部40还会对所述换档杆20是否从该预定的操作位置向h位置或其它的操作位置被进行了切换进行判断。此外,操作位置判断部40在判断为向预定的操作位置被进行了切换的情况下,会基于与该预定的操作位置相对应的传感器信号而对该传感器信号被连续输出的时间进行计时(计数),并对传感器信号是否被持续输出了预先设定的预定的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以上(即,换档杆20在预定操作位置处被持续保持了预定的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以上)进行判断。上述的预定的操作位置例如相当于各n操作位置、r操作位置、d操作位置、b操作位置。上述预定的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为如下操作位置判断阈值,所述操作位置判断阈值作为能够判断出根据驾驶员的意图而确实在预定操作位置被进行了保持的时间,而被预先实验性地求出并被存储(即,被预先规定)。此外,该预定的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可以在各操作位置被设定为同样的值,也可以根据各操作位置而被设定为不同的值。另外,如下文所述,针对n操作位置处的预定的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而设定有第一n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1、和与之相比而较短的第二n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2。操作位置判断部40在判断为对应于预定的操作位置的传感器信号被持续输出了预定的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以上的情况下,将与该预定的操作位置对应的自动变速器13的向预定的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的切换要求、例如行驶模式切换要求信号设定为接通。此外,操作位置判断部40在判断为与p开关接通位置psw的操作位置相对应的p开关信号spsw被持续输出了预定的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p1以上的情况下,将向p模式进行切换的切换要求、例如p模式切换要求信号preq设定为接通状态。

行驶模式判断部42基于p锁止驱动电机26的旋转信号sang,来对p锁止机构24是否处于驻车锁止工作状态、即车辆10的行驶模式是p模式还是非p模式(r、n、d、b模式)进行判断。此外,行驶模式判断部42对车辆10的行驶模式是哪一种行驶模式(p、r、n、d、b模式)进行判断。由此,行驶模式判断部42对车辆的行驶模式是否是中立模式进行判断,并且对车辆的行驶模式是否处于前进行驶模式进行判断。

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基于例如由操作位置判断部40所设定的向预定的行驶模式进行切换的切换要求(例如被设为接通的行驶模式切换要求信号)来对车辆10以及自动变速器13的行驶模式进行电切换。具体而言,例如,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在于行驶模式为p模式时,由操作位置判断部40而判断出存在向p模式以外(在此为r,n,d模式;在p模式时即使b模式切换要求信号breq被设置为接通状态,用于保持p模式的拒绝功能也会工作)的任一模式进行切换的切换要求的情况下,会在存在有所述切换要求的情况下通过使切换机构16工作而将驻车齿轮设为非锁止状态,从而将车辆10的行驶模式从p模式向非p模式进行切换。例如,在r模式切换要求信号rreq、n模式切换要求信号nreq、d模式切换要求信号dreq中的任一个被设定为接通的情况下,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还会通过将与对应于行驶模式切换要求信号的r模式、n模式、d模式中的任一个对应的行驶模式切换控制信号sshift向自动变速器13输出,从而对行驶模式进行切换。

此外,在通过行驶模式判断部42而判断为行驶模式为d模式或n模式时,于基于换档杆20向b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的b模式切换要求信号breq被设为接通的情况下,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将自动变速器13的行驶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然而,在行驶模式为n模式时,仅限于后文所述的这种车辆10处于前进行驶的情况。

前进行驶判断部46基于由车速传感器28所检测出的表示车速v和车辆10的行驶方向的信号,来对车辆10是否处于前进行驶中进行判断。

操作位置判断部40在换档杆20于n操作位置处被持续保持了第一n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1以上的、换档杆20被实施了通常操作的情况下,将表示通常的向n模式进行切换的切换要求的n模式切换要求信号nreq设定为接通,所述第一n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1例如被设定为500ms程度以上。

在于车辆10处于前进行驶中时换档杆20从h位置向n操作位置被进行操作并在被持续保持了第二n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2(例如,100ms以上且未达到500ms)之后从n操作位置向h位置返回的情况下,操作位置判断部40将向n模式进行切换的切换要求、例如n模式切换要求信号nreq设定为接通。第二n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2为,与n操作位置的操作位置判断阈值、即第一n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1(例如,500ms)相比而较短的时间范围。

在由操作位置判断部40基于换档杆20向n操作位置被持续保持第一n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1以上的通常操作、或换档杆20向n操作位置被持续保持第二n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2的操作而将n模式切换要求信号nreq设为接通的情况下,中立模式切换判断部48判断为从d模式向n模式实施切换。即,即使不实施换档杆20向n操作位置被持续保持第一n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1以上的通常操作,在以下的(i)、(ii)、(iii)被实施了的情况下,中立模式切换判断部48也会判断为将行驶模式从d模式向n模式实施切换。(i):行驶模式为d模式,(ii):在车辆10于前进行驶中,换档杆20从h位置向n操作位置被进行操作,(iii):在所述换档杆20向n操作位置被持续保持第二n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2后,实施使换档杆20不经由d操作位置或r操作位置而向h位置返回的操作、即换档杆20向n操作位置进行的短操作。

中立模式切换判断部48假设行驶模式例如为d模式。并且,在于车辆10的前进行驶中车速v高于p锁止许可车速vp时,基于通过p开关22的操作而将换档操作装置14设为p操作位置的状况而由操作位置判断部40将p模式切换要求信号preq设为接通的情况下,中立模式切换判断部48会禁止(拒绝)基于被设为接通的p模式切换要求信号preq的、向p模式进行的切换。中立模式切换判断部48以此方式而判断为从d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在此,p锁止许可车速vp为,容许通过向p模式进行切换而向p锁止机构24的驻车锁止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车速v的上限值,其通过预先实验而被规定。

针对中立模式切换判断部48而假设行驶模式例如为d模式。并且,在于车辆10的前进行驶中车速v高于r切换许可车速vr时,基于换档杆20的向r操作位置被持续保持预定的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以上的操作而将r模式切换要求信号rreq设为接通的情况下,中立模式切换判断部48会禁止(拒绝)基于被设为接通的r模式切换要求信号preq的、向r模式进行的切换。中立模式切换判断部48以此方式而判断为从d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在此,r切换许可车速vr为,在车辆10于前进行驶中容许向r模式进行切换的车速v的上限值,其通过预先实验而被规定。

车辆驱动控制系统异常判断部50对在车辆驱动控制系统中是否存在有异常(失效,故障)进行判断。在此,车辆驱动控制系统的异常是指,以下所记载的异常(i)、(ii)、(iii)等异常。在此,(i)换档传感器34及/或选择传感器36的异常,(ii)基于来自换档传感器34以及选择传感器36的换档杆位置信号splev而对换档杆20的操作位置进行判断,并且从该操作位置起执行行驶模式的切换的电子控制装置18(ecu)的异常,例如电子控制装置18的复位(ecu复位),(iii)被设置在换档传感器34以及选择传感器36与电子控制装置18之间,并将由换档传感器34以及选择传感器36所检测出的换档杆位置信号splev向电子控制装置18发送的线束(w/h)等的异常。另外,车辆驱动控制系统异常判断部50在车辆驱动控制系统的异常判断后,对车辆驱动控制系统是否恢复至正常状态进行判断。

在于行驶模式为d模式且车辆10为前进行驶中通过车辆驱动控制系统异常判断部50而判断为车辆驱动控制系统异常时,中立模式切换判断部48会根据异常的种类等而判断为实施行驶模式的从d模式向n模式进行的切换。

在通过中立模式切换判断部48而判断为在车辆10的前进行驶中实施从d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的情况下,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通过输出行驶模式切换指令信号sshift来将行驶模式从d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例如,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会因如下原因而向n模式下的前进惯性行驶进行切换,即,在车辆10的前进行驶中驾驶员将换档杆20向n操作位置进行的通常操作、前进行驶中的换档杆20向n操作位置进行的短操作或前进行驶中的换档杆20向r操作位置进行的误操作、前进行驶中的p开关22的误操作、前进行驶中的车辆驱动控制系统的异常等。

在于行驶模式为n模式的车辆10的前进行驶中换档杆20从h位置向b操作位置被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将行驶模式从n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具体而言,在由操作位置判断部40基于换档杆20向b操作位置被保持了预定的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以上的操作而将b模式切换要求信号breq设为接通时,在通过行驶模式判断部42而判断为行驶模式是n模式且通过前进行驶判断部46而判断为车辆10处于前进行驶中的情况下,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将自动变速器13的行驶模式从n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

然而,在基于车辆驱动控制系统处于异常的判断而从d模式被切换成为了n模式的车辆的前进行驶中,于通过车辆驱动控制系统异常判断部50而判断为车辆驱动控制系统恢复至正常状态的情况下,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以如下情况为条件,将行驶模式从n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所述情况为,基于换档杆20从h位置向b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而将b模式切换要求信号breq设为接通的情况。

此外,在由操作位置判断部40基于换档杆20向b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而将b模式切换要求信号breq设为接通时,在行驶模式为除了d模式以及n模式以外的行驶模式的情况下,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拒绝基于被设定为接通的b模式切换要求信号breq的、向b模式进行的切换,并保持当前的行驶模式或将行驶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此外,在由操作位置判断部40基于换档杆20向b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而将b模式切换要求信号breq设为接通时虽然行驶模式为n模式但是车辆10未处于前进行驶中的情况下、即在车辆10停车时以及车辆10后退行驶的情况下,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禁止(拒绝)基于被设定为接通的b模式切换要求信号breq的、向b模式进行的切换。然后,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维持当前的行驶模式,或者将行驶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

图3为对电子控制装置18的换档杆20向b操作位置被进行了操作时的控制动作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与操作位置判断部40的功能相对应的步骤(在以下省略“步骤”)s1中,对是否基于换档杆20向b操作位置被持续保持预定的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以上的操作而将b模式切换要求信号breq设为了接通进行判断。在s1的判断被否定的情况下,使本流程结束。在s1的判断被肯定的情况下,在与行驶模式判断部42的功能相对应的s2中对当前的行驶模式是否为d模式进行判断。在s2的判断被肯定的情况下,即在行驶模式为d模式的情况下,在与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的功能相对应的s3中将行驶模式从d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在执行了s3之后,本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在s2的判断被否定的情况下,即在行驶模式为d模式以外的情况下,在与行驶模式判断部42的功能相对应的s4中,对当前的行驶模式是否为n模式进行判断。在s4的判断被肯定的情况下,即在行驶模式为n模式的情况下,在与前进行驶判断部46的功能相对应的s5中,对车辆10是否处于前进行驶中进行判断。在s5的判断被肯定的情况下,即在车辆10处于前进行驶中的情况下,在s3中将行驶模式从n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在s4的判断被否定、即当前的行驶模式为d、n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情况下,以及s5的判断被否定、即车辆10未处于前进行驶中的情况下,在与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的功能相对应的s6中拒绝基于被设为接通的b模式切换要求信号breq的、向b模式进行的切换,所述b模式切换要求信号breq是通过换档杆20的向b操作位置被保持预定的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以上的操作而被设为接通的。然后,维持(保持)当前的行驶模式或将行驶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在执行了s6之后,本流程结束。

图4为对电子控制装置18在车辆10前进行驶中将行驶模式从d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的控制动作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在与图4的中立模式切换判断部48的功能相对应的s1中,基于是否根据换档杆20的向n操作位置被持续保持第一n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1以上的通常操作而将n模式切换要求信号nreq设为接通,来对是否将行驶模式向n模式切换进行判断。在s1的判断被否定的情况下,在与中立模式切换判断部48的功能相对应的s2中,基于在例如d模式下的前进行驶中是否通过换档杆20的向n操作位置进行的短操作而将n模式切换要求信号nreq设为接通来对是否将行驶模式向n模式切换进行判断,所述换档杆20的向n操作位置进行的短操作为,换档杆20从初始位置向n操作位置被进行操作,并在于n操作位置处被持续保持了第二n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2后从n操作位置向h位置返回的操作。在s2的判断被否定的情况下,在与中立模式切换判断部48的功能相对应的s3中,对在例如d模式下的前进行驶中是否通过禁止基于p开关22的操作的、向p模式进行的切换而将行驶模式向n模式切换进行判断。在s3的判断被否定的情况下,在与中立模式切换判断部48的功能相对应的s4中,对在例如d模式下的前进行驶中是否通过禁止向r模式进行的切换而将行驶模式向n模式切换进行判断,所述向r模式进行的切换是基于换档杆20的向r操作位置被持续保持了预定的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以上的操作而实施的。在s4的判断被否定的情况下,在与中立模式切换判断部48的功能相对应的s5中,对在例如d模式下的前进行驶中是否基于车辆驱动控制系统(换档传感器34及/或选择传感器36、电子控制装置18等的换档传感器系统)的异常(失效、故障)而将行驶模式向n模式切换进行判断。在s5的判断被否定的情况下,使本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在s1至s5的判断被肯定的情况下,即在判断为将行驶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的情况下,在与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的功能相对应的s6中,将车辆10的行驶模式从d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在执行了s6后,使本流程结束。

另外,使用图5而对代替电子控制装置18而将作为比较例的电子控制装置应用于车辆10的情况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图5为对作为比较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换档杆20向b操作位置被实施了操作时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其相当于图3。另外,作为该比较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换档杆20向b操作位置被进行了操作时的控制动作与图3所示的电子控制装置18的s1至s3的控制动作是相同的。以下,将对作为比较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与电子控制装置18不同的控制操作进行说明。

在图5中,在与操作位置判断部的功能相对应的s1的判断被肯定、即换档杆20的向b操作位置被保持预定的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以上的操作被实施的情况下,且在与行驶模式判断部的功能相对应的s2的判断被否定、即当前的行驶模式为d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情况下,在与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的功能相对应的s4'中禁止(拒绝)基于b模式切换要求信号breq的向b模式进行的切换。以此方式而保持当前的行驶模式或将行驶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然后,在执行了s4'后,使本流程结束。

在此,如图2所示,换档杆20通过从作为初始位置的h位置起向第二方向p2的车辆后方侧的一个方向进行的操作而向b操作位置被进行操作。根据作为比较例的上述的电子控制装置,d模式以外的行驶模式中的基于b模式切换要求信号breq的向b模式进行的切换将被拒绝。因此,在本比较例中,在行驶模式为从发动机11向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被截断的非驱动模式(p、n模式)时,能够防止因手碰触到换档杆20等的使换档杆20向b操作位置被进行的误操作而导致行驶模式向b模式被进行切换从而使车辆10意外地被启动的情况。然而,在本比较例中,在例如非驱动模式下、即n模式下的车辆10的前进惯性行驶中,在为了获得由发动机制动而实现的这种较强的减速度从而向b模式进行切换时,需要在通过换档杆20的从h位置向第一方向p1进行的操作、和后续于此的向与第一方向p1不同的第二方向p2的车辆后方侧进行的操作这两种操作而向d模式进行了切换后,通过将换档杆20从h位置向第二方向p2的车辆后方侧进行操作而向b模式进行切换。即,需要换档杆20的朝向共计三个方向的操作。因此,在于车辆10的前进行驶中从n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的情况下,驾驶员可能会感到换档杆20的操作较为繁琐。

如上所述,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18具有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和前进行驶判断部46。在基于换档杆20的d操作位置的选择而实现的d模式成立时,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基于换档杆20的向b操作位置的选择操作而使b模式成立。而且,在于车辆10(自动变速器13)的行驶模式为n模式且车辆10处于前进行驶中时,在换档杆20向b操作位置被进行了选择操作的情况下,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也会从n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前进行驶判断部46对车辆10是否处于前行行驶中进行判断。此外,换档杆20能够通过从h位置向第一方向p1的操作和后续于此的向与第一方向p1不同的第二方向p2进行的操作而向用于将车辆10的行驶模式向d模式进行切换的d操作位置被进行操作。而且,换档杆20能够通过从h位置起向与第一方向p1不同的第二方向p2进行的操作,而向用于将车辆10的行驶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的b操作位置被进行操作。因此,在n模式下的前进惯性行驶中,不实施需要使换档杆20从h位置向两个方向进行操作的、向d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而是仅通过换档杆20的向b操作位置的、从h位置向第二方向p2进行的一个方向的操作而从n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由此,在驾驶员于n模式下的前进惯性行驶中欲通过发动机11而使车辆10减速的情况下,与在从n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时需要暂时向d模式进行切换的图5的比较例相比,会抑制驾驶员在从n模式向b模式进行的切换时对于换档杆20的操作感到繁琐的情况。

此外,根据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18,在车辆10的前进行驶中的基于p开关22的操作的、向p模式进行的切换被禁止的情况下,或者车辆10前进行驶中的基于换档杆20向r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的、向r模式进行的切换被禁止的情况下,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将行驶模式从d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因此,在基于p开关22的向p模式进行的切换操作或者换档杆20的向r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为驾驶员的误操作,并且因该误操作而从d模式向n模式进行了切换的情况下的车辆10的前进行驶中,即使是通过换档杆20的向b操作位置的一个方向上操作,也能够与需要使换档杆20向两个方向进行操作的、向d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相同,从发动机11向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被截断的n模式向动力从发动机11向驱动轮被传递的驱动模式进行切换。由此,会简化从n模式向驱动模式的恢复的操作,并能够提前从n模式向驱动模式恢复。

此外,根据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18,在于车辆10的前进行驶中由车辆驱动控制系统异常判断部50判断为在车辆驱动控制系统中存在异常(例如,换档传感器34以及/或选择传感器36异常。或者做出了在电子控制装置18中产生有ecu复位的情况)的情况下,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会将行驶模式从d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并且在车辆于因车辆驾驶控制的异常而被切换成的n模式下进行的前进行驶中,在通过车辆驱动控制系统异常判断部50而判断为车辆驱动控制系统恢复至正常状态的情况下,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以换档杆20向b操作位置被进行了操作为条件,从n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因此,在因车辆驱动控制系统的异常而从d模式向n模式进行了切换的情况下的车辆10的前进行驶中车辆驱动控制系统恢复至正常状态的情况下,即使是通过换档杆20的向b操作位置的一个方向的操作,也能够与需要使换档杆20向两个方向进行操作的、向d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相同,从作为非驱动模式的n模式向驱动模式进行切换。由此,会简化从n模式向驱动模式恢复的操作,并能够提前从非驱动模式向驱动模式恢复。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18,虽然在换档杆20于n操作位置处被持续保持了第一中立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1以上的情况下,不论车辆10的行驶如何,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均会将行驶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但在于车辆10的前进行驶中换档杆20从h位置向n操作位置被进行了操作、并在于n操作位置处被持续保持了第二中立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2后向h位置被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会将行驶模式从d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所述第二中立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2为,与第一中立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1相比而较短的时间范围。因此,在驾驶员所实施的换档杆20的向n操作位置被持续保持了第二中立操作位置识别时间tn2的短操作为驾驶员的误操作,并且因该换档杆20的误操作而从d模式向n模式被进行了切换的情况下的车辆10的前进行驶中,即使是通过换档杆20的向b操作位置的一个方向的操作,也能够与需要使换档杆20向两个方向进行操作的、向d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相同,从作为非驱动模式的n模式向驱动模式进行切换。由此,简化了从n模式向驱动模式恢复的操作,并能够提前从非驱动模式向驱动模式恢复。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其它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功能上与第一实施例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6为示出了设置在车辆10中的换档操作装置54的换档杆20的各操作位置和能够在各操作位置之间进行操作的操作路径、并且示出了p开关22以及b开关56的图。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代替应用了前文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18的车辆10的换档操作装置14,而具备换档操作装置54。换档操作装置54的结构与前文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换档操作装置14不同。在以下,使用图6而针对换档操作装置54的与换档操作装置14的不同之处来进行说明。

图6所示的换档操作装置54与换档操作装置14同样,是在未被施加外力的状态下操作部件(换档杆20、p开关22、开关56)会返回至初始位置的瞬时型操作装置。如图6所示,换档杆20向排列在车辆10的前后方向或上下方向(即,纵向)上的三个杆位置plev、即r操作位置、n操作位置、d操作位置、和h位置被进行操作。此外,换档杆20能够在r操作位置、n操作位置、d操作位置彼此之间于车辆10的纵向上被进行操作,并且还能够在h位置与n操作位置彼此之间于与上述纵向垂直的车辆10的横向上进行操作。h位置是换档杆20的初始位置(起始位置),即使向h位置以外的杆位置plev(r、n、d操作位置)进行了操作,如果作用于换档杆20的外力消失(即,如果驾驶员释放换档杆20),换档杆20也会通过弹簧等的机械机构而向h位置返回。

因此,换档杆20能够通过从h位置向第一方向p1进行的操作、和后续于此的向与第一方向p1不同的第二方向p2的车辆后方侧进行的预定的操作而向将行驶模式向d模式进行切换的d操作位置进行操作。而且,所述换档杆20能够通过从h位置向第一方向p1进行的操作和后续于此的向与第一方向p1不同的第二方向p2的车辆前方侧进行的操作而向将行驶模式向r模式进行切换的r操作位置进行操作。此外,换档杆20能够通过从h位置向第一方向p1进行的操作而向将行驶模式向n模式进行切换的n操作位置进行操作。

此外,换档操作装置54具备将行驶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的b开关56。b开关56例如是自动恢复型按钮开关,其具有,作为操作部件而发挥功能的按压部件、通过该按压部件的按压而被开闭的接通断开开关、使按压部件向原位置返回的复位弹簧。而且,b开关56在通过驾驶员的按压操作而被设为作为b开关接通位置bsw的b操作位置(b操作位置、发动机制动操作位置)时,将b开关信号sbsw向电子控制装置18输出。因此,b开关56的按压部件作为能够选择本发明中的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的操作部件的一个示例而发挥功能,并且能够在向该按压部件被按入的按入位置被进行了操作时,选择b操作位置。

电子控制装置18的操作位置判断部40在基于通过驾驶员对b开关56进行的操作而发出的b开关信号sbsw从而判断为b开关56被持续按压操作且达到了预定的操作位置识别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发出向b模式进行切换的切换要求,即,将b模式切换要求信号breq设为接通,并将其向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输出。

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将行驶模式设为n模式。而且,在于车辆10的前进行驶中基于b开关56的向b操作位置的选择操作而发出的、b模式切换要求信号breq被设为接通的情况下,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从n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由此,在车辆10的n模式下的前进行驶中,不通过d操作位置的选择操作而暂时向d模式进行切换,而是通过b开关56的操作而从n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所述d操作位置的选择操作需要换档杆20从h位置向第一方向p1与后续于此的向与第一方向p1不同的第二方向p2这两个方向的操作。此外,即使在因驾驶员对换档操作装置54进行的误操作、和车辆驱动控制系统的异常等而不考虑驾驶员的意图而从d模式向n模式进行了切换的情况下,与需要换档杆20的两个方向的操作的向d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同样地,通过b开关56的按压操作,也能够从n模式向发动机11的动力向驱动轮被传递的状态(驱动模式)恢复。

图7为示出了设置在车辆10中的换档操作装置60的换档杆20的各操作位置与能够在各操作位置之间进行操作的操作路径的图。图7为还示出了具有p开关22、+按钮开关62a以及-按钮开关62b的手动齿轮开关62的图。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代替应用了前文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子控制装置18的车辆10的换档操作装置14而具备换档操作装置60。在换档操作装置60中,替代前文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换档操作装置54的b开关56而具备手动齿轮开关62。

手动齿轮开关62为,实施向手动换档模式进行切换的开关,所述手动换档模式为,通过例如驾驶员的操作来执行自动变速器13的变速的模式。手动齿轮开关62的+(正)按钮开关62a和-(负)按钮开关62b为自动恢复型按钮开关,其具有例如作为操作部件而发挥功能的按压部件、通过该按压部件的按压而被开闭的接通断开开关、和使按压部件向原位置返回的复位弹簧。手动齿轮开关62在通过驾驶员而被实施按压操作时,会向电子控制装置18输出手动齿轮开关(+)信号和手动齿轮开关(-)信号。

操作位置判断部40在基于手动齿轮开关(+)信号或手动齿轮开关(-)信号而判断为驾驶员持续地对+(正)按钮开关62a或-(负)按钮开关62b实施了例如预定的操作位置识别时间以上的操作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由驾驶员所发出的手动换档模式下的升档要求或由驾驶员所发出的降档要求。在此,由于从n模式向手动换档模式进行的切换相当于向减速行驶模式进行切换,因此手动齿轮开关62的+(正)按钮开关62a和-(负)按钮开关62b的各个按压部件作为本发明中的能够选择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的操作部件的一个示例而发挥功能,所述减速行驶模式为,对车辆10施加由发动机制动所实现的减速度的行驶模式。而且,当该按压部件向按入的按入位置进行操作时,能够选择使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前进行驶模式的示例的手动换档模式成立的手动换档操作位置。

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基于在d模式时由+(正)按钮开关62a或-(负)按钮开关62b的操作所发出的手动换档模式下的驾驶员的升档要求或降档要求,而从d模式向手动换档模式进行切换。此外,在于行驶模式为n模式且车辆10处于前进行驶中时通过操作位置判断部40而判断为存在有基于+(正)按钮开关62a或-(负)按钮开关62b的操作的、向手动换档模式进行切换的切换要求的情况下,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从n模式向手动换档模式进行切换。因此,在n模式下的车辆10的前进行驶中,不会暂时向d模式进行切换,而是会通过+(正)按钮开关62a或-(负)按钮开关62b的操作而向手动换档模式进行切换。由此,在于n模式下的前进惯性行驶中驾驶员欲通过发动机制动而使车辆10减速的情况下,抑制了驾驶员对于换档操作装置60的操作感到繁琐的情况。此外,即使是在因驾驶员对换档操作装置60的误操作、和车辆驱动控制系统的异常等从而不考虑驾驶员的意图而向n模式进行了切换的情况下,与需要换档杆20的两个方向的操作的向d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同样地,通过+(正)按钮开关62a或-(负)按钮开关62b的按压操作,也能够从n模式向发动机11的动力向驱动轮被传递的状态(驱动模式)恢复。

图8为对设置在车辆10中的换档操作装置64进行说明的图。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替代应用了前文所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子控制装置18的车辆10的换档操作装置14而具备换档操作装置64。换档操作装置64具备:p开关22、r开关66、n开关68、d开关70以及b开关56。

与p开关22以及b开关56同样,r开关66、n开关68以及d开关70例如是自动恢复型的按钮开关,其具有例如作为操作部件而发挥功能的按压部件、通过该按压部件的按压而开闭的接通断开开关、使按压部件向原位置返回的复位弹簧。r开关66在通过驾驶员的操作而被设为r开关接通位置rsw、即r操作位置(r操作位置、倒车操作位置)时,将r开关信号srsw向电子控制装置18输出。n开关68在通过驾驶员的操作而被设为n开关接通位置nsw、即n操作位置(n操作位置、空档操作位置)时,将n开关信号snsw向电子控制装置18输出。d开关70在通过驾驶员的操作而被设为d开关接通位置dsw、即d操作位置(d操作位置、驱动操作位置)时,将d开关信号sdsw向电子控制装置18输出。因此,d开关70的按压部件作为能够选择使本发明的前进行驶模式成立的前进行驶操作位置的操作部件而发挥功能。而且,在该按压部件向被按入的按入位置被进行操作时,能够选择使d模式成立的d操作位置。

电子控制装置18的操作位置判断部40在基于通过驾驶员对r开关66、n开关68、d开关70分别进行的操作而发出的r开关信号srsw、n开关信号snsw、d开关信号sdsw,判断为各开关(r开关66、n开关68以及d开关70)例如被持续实施按压操作达到了预定的操作位置识别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发出向各行驶模式(r模式、n模式、d模式)进行切换的切换要求,即,将各行驶模式切换要求信号(r模式切换要求信号rreq、n模式切换要求信号nreq、d模式切换要求信号dreq)设为接通并向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输出。

行驶模式切换控制部44在行驶模式为n模式并且车辆10处于前进行驶中时,在基于b开关56的操作的b模式切换要求信号breq被设为接通的情况下从n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因此,在n模式下的车辆10的前进行驶中,不会通过d开关70的操作而暂时向d模式进行切换,而是会通过b开关56的操作而从n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由此,在于n模式下的前进惯性行驶中驾驶员欲通过发动机制动而使车辆10减速的情况下,抑制了驾驶员在从n模式向b模式进行切换时对于操作装置64的操作感到繁琐的情况。

虽然在以上参照表以及附图而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还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实施,并且能够在不脱离于其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虽然根据图7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换档操作装置60,其具备+(正)按钮开关62a和-(负)按钮开关62b,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驾驶员能够在以双手握住方向盘的状态下通过手指来进行操作,并能够通过该操作来要求升档或降档,例如(i)一对拨片换档开关作为换档操作装置的操作部件而被配置在方向盘上,(ii)行驶模式是n模式,(iii)在车辆于前进行驶中对上述的拨片换档开关进行操作时,从n模式向拨片激活控制模式进行切换。拨片激活控制模式能够使由发动机制动所实现的减速度作用于车辆。以此方式,在驾驶员于n模式下的前进惯性行驶中欲通过发动机制动而使车辆减速的情况下,抑制了驾驶员对于换档操作装置的操作感到繁琐的情况。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换档操作装置60,虽然能够选择使d模式成立的d操作位置、和通过操作部件的与向d操作位置进行的操作不同的操作而使b模式成立的b操作位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手动换档操作位置(m操作位置)来代替b操作位置,所述手动换档操作位置使能够通过操作部件的手动操作而实施升档或降档的手动换档模式(m模式(量程))成立。此外,也可以设置s操作位置来代替b操作位置,所述s操作位置使能够根据驾驶员的手动操作来对发动机转速的下限值、即发动机下限转速进行阶段性变更的顺序模式(s模式(量程))成立。在此,m模式以及s模式为本发明的第二前进行驶模式的一个示例。m操作位置以及s操作位置为本发明的第二前进行驶操作位置的一个示例。

另外,以上仅为一个实施方式。虽然未进行其他的例示,但是本发明能够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在不脱离于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以进行了各种变更或改良的方式来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