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执行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1910发布日期:2018-06-08 22:00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执行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执行机构。



背景技术: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ualClutchTransmission,DCT)是将两个变速箱和两个离合器集成在一个变速箱内,两根可转动地套接在一起的输入轴分别与其中一个离合器相连接,两根输入轴分别传输两个变速箱速度组的动力,通过在两个离合器之间自动切换从而完成换挡程序,因此可实现换挡过程的动力换挡,即在换挡过程中不中断动力,克服了AMT(AutomatedMechanicalTransmission,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换挡冲击的缺点,车辆在换挡过程中,发动机的动力始终可以传递到车轮,换挡迅速平稳,不仅保证了车辆的加速性,而且由于车辆不再产生由于换挡引起的急剧减速情况,也极大的改善了车辆运行的舒适性。

现有的电机驱动换挡机构都是由至少二个换挡鼓组成,每个换挡鼓分别由一个电机或一个液压泵驱动,使得整个换挡执行机构所需的布置空间较大,增大了变速器的体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执行机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变速箱,固定于变速箱壳体上的电机,还包括设置于变速箱内的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端与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端与换挡鼓固定,所述换挡鼓与多个换挡拨叉配合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架、内齿圈,所述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中心与电机输出轴轴向固定,所述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与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啮合,所述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的齿轮轴与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架轴向固定,所述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外圈与内齿圈啮合。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所述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与所述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架轴向连接成一整体结构,所述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与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啮合,所述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外圈与内齿圈啮合,所述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的齿轮轴与换挡鼓轴向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换挡鼓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变速器壳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内齿圈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内齿圈包括分别用于与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外圈啮合的第一内齿圈和第二内齿圈,所述第一内齿圈的内径小于第二内齿圈的内径。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内齿圈固定于内齿圈外壳内,所述内齿圈外壳端面设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固定孔和电机轴安装孔。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内齿圈通过固定孔与变速器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多个换挡拨叉包括第一换挡拨叉、第二换挡拨叉、第三换挡拨叉、第四换挡拨叉,所述第一换挡拨叉、第二换挡拨叉、第三换挡拨叉、第四换挡拨叉分别与换挡鼓上多个凹槽相配合。

本发明中电机通过二组行星齿轮机构把动力减速增扭传递到换挡鼓,换挡鼓的转动驱动换挡拨叉移动,进而实现换挡。行星齿轮机构集成在换挡鼓内部,减小了机构的布置空间。单换挡鼓控制四个换挡拨叉,机构的利用效率高。此换挡执行机构具有成本低、工作可靠、结构简单等特点。

本发明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执行机构包括一个换挡电机、二组行星齿轮机构、一个换挡鼓和四个换挡拨叉。利用行星齿轮机构的减速比大的特点,此发明把二组行星齿轮机构串联起来,得到了更大的减速比。把二组行星齿轮机构集成在换挡鼓内部,减小了整个换挡执行机的布置空间。利用单换挡鼓驱动四个换挡拨叉,最多可控制8个挡位(包含R挡在内),相较于双换挡鼓换挡执行机构,此发明的结构得到了简化。单电机的驱动机构与普通双电机驱动机构相比,具有体积更小、结构简化、成本更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执行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剖面图;

图3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去掉内齿圈的行星齿轮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中,1-换挡拨叉(1.1-第一换挡拨叉、1.2-第二换挡拨叉、1.3-第三换挡拨叉、1.4-第四换挡拨叉)、2-换挡鼓、3-电机、4-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5-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架、6-内齿圈(6.1-第一内齿圈、6.2-第二内齿圈、6.3-内齿圈外壳、6.4-端盖)、7-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8-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9-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10-电机输出轴、11-第一轴承、12-第二轴承、13-螺栓、14-固定孔、15-电机轴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变速箱,固定于变速箱壳体上的电机3,电机3通过螺栓13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还包括设置于变速箱内的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10与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端与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端与换挡鼓2固定,所述换挡鼓2与多个换挡拨叉1配合连接。

结合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8、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4、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架5、内齿圈6,所述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8中心与电机输出轴10轴向固定,所述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8与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4啮合,所述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4的齿轮轴与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架5轴向固定,所述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4外圈与内齿圈6啮合。

通过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把电机3的动力减速增扭传递到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架5上。

所述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9、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7,所述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9与所述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架5轴向连接成一整体结构,所述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9与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7啮合,所述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7外圈与内齿圈6啮合,所述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7的齿轮轴与换挡鼓2轴向固定。

内齿圈6相对于变速器壳体也是固定的,通过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把太阳轮9的动力减速增扭传递到换挡鼓2上。

所述换挡鼓2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11与变速器壳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12与内齿圈6连接。

所述内齿圈6包括分别用于与第一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4、第二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7外圈啮合的第一内齿圈6.1和第二内齿圈6.2,所述第一内齿圈6.1的内径小于第二内齿圈6.2的内径。所述内齿圈6固定于内齿圈外壳6.3内,所述内齿圈外壳6.3端面设端盖6.4,所述端盖6.4上开设固定孔14和电机轴安装孔15。所述内齿圈6通过固定孔14与变速器壳体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多个换挡拨叉1包括第一换挡拨叉1.1、第二换挡拨叉1.2、第三换挡拨叉1.3、第四换挡拨叉1.4,所述第一换挡拨叉1.1、第二换挡拨叉1.2、第三换挡拨叉1.3、第四换挡拨叉1.4分别与换挡鼓2上多个凹槽相配合。

本发明中换挡鼓2通过两端轴承的连接相对于变速器壳体旋转运动,电机3的动力通过二组行星齿轮机构减速增扭传递到换挡鼓2上,换挡鼓的旋转运动带动换挡拨叉的轴向移动,完成了整个换挡执行机构的动作。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